8個月寶寶離不開媽媽?孩子分離焦慮期,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2020-12-18 檸檬讀書育兒

我家寶寶8個月後變得特別粘我,每天早上出門都會哭的很大聲,聽得我很揪心。

同事家兒子10個月,也是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只要媽媽在家就誰都不給抱,她出去給孩子熱奶,孩子看不見她就狂哭。

「這可怎麼辦呀?聽他哭我也難受。」同事苦惱地說。

相信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孩子在8-12個月這段時期變得像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媽媽面前是一個開放、熱情、外向的孩子,但在不熟悉的人和物體周圍就成了一個緊張、黏人、易受驚嚇的孩子。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孩子變得擔心、害羞是被「寵壞」的表現。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並不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而是孩子到了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孩子第一次區分出熟悉和不熟悉這兩種情況的不同。他在這一階段出現的焦慮是他與媽媽之間關係健康的證據。

接觸生人時會緊張是孩子情感發育的第一個裡程碑。媽媽們可能會覺得疑惑,為什麼孩子3個月時可以很平靜地跟不認識的人接觸,現在卻會因為陌生人的接近而緊張?

實際上,這是孩子進入8個月後的正常表現。即使孩子曾經不怕的親戚和經常看護他的保姆現在也可能讓他想躲起來或嚇哭他,尤其當他們突然接近他的時候。

同一時間,孩子也會變得更「黏」媽媽,這就是分離焦慮症的開始。

他正開始認識到物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永恆的,他也會發現世上只有一個媽媽。媽媽離開他的視線時,他知道你在某個地方,但不是和他在一起,這會讓他非常不安。

他的時間感很差,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或者是否會回來。當他稍微長大一點後,和媽媽在一起時的記憶會安撫他,他也會知道還能與你重逢。

但在現在,他只能意識到當前這一刻,所以每當你離開他的視線,即使只是去隔壁房間,他都會驚慌地哭起來。

如果媽媽把他留給其他人(甚至是爸爸)照顧,他都會哭得撕心裂肺。睡覺的時候,他會不願離開母親自己去睡覺,也會在半夜醒來時四處尋找媽媽的身影。

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持續多久?這種症狀通常在10個月~1歲半時達到頂峰,然後在1歲半~2歲逐漸消失。孩子的這個情感發育階段讓家長感覺溫馨的同時偶爾也會覺得非常痛苦。

畢竟,他這種黏著你的欲望是他對自己第一個最愛的人(一般是媽媽)的依戀表現。當他撲到母親懷裡時,那種濃烈的情感讓媽媽覺得甜蜜溫馨;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他不停的糾纏而感到窒息,同時當你離開他時看他哭得那麼傷心又會有罪惡感。

那麼,要如何緩解孩子這一時期的分離焦慮呢?

1. 嬰兒在疲倦、飢餓或生病時的分離焦慮更加嚴重。如果要外出,將離開的時間安排在他吃飽睡足後。當他生病時儘量不要離開他。

2. 離開時動靜不要太大。讓另一個人跟孩子在一起,轉移他的注意力(新玩具、照鏡子、洗澡等)。然後跟孩子道別,迅速溜走。

3. 在家裡做一些短暫的分離練習,幫他學會應對分離情緒。比如當孩子爬到另一個房間(對兒童安全)時,不要立刻跟過去,等上一兩分鐘。需要暫時離開的時候,告訴孩子你要去哪裡並很快就會回來。

如果他鬧起來,大聲叫他的名字而不是趕緊跑回來。漸漸地,他會懂得你離開時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重要的是,只要你說會回來就總是會回來。

4. 如果你把孩子送去保姆家或託兒所,不要放下孩子就走。多花點時間跟他在新環境裡玩一會兒。當你離開的時候,跟他保證你過一會兒就會回來。

不要厭惡他的佔有欲,應該在這幾個月裡儘可能地保持溫柔,凡事往好處看。通過行動,為他示範如何表達愛及如何回報別人的愛,這是他在未來許多年裡將要依靠的情感基礎。

幾個月之後,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更加穩定,他就不會再那麼怕生,也不會因為和媽媽分開而大鬧,他會變得更加自信,這個階段的分離焦慮也就過去了。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媽媽陪著寶寶一起度過分離焦慮期
    上個星期,幼兒園為了緩解孩子和家長的分離焦慮,基本上都是上半天就放學。真正的幼兒園生活從昨天開始,完整的一天下來,孩子情緒還不錯,還給我表演了幼兒園新學的歌曲,「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我還暗自慶幸,二寶上幼兒園可比大寶小時候順利多了,大寶上幼兒園第一個學期基本上就是哭下來的。
  • 孩子總是離不開你? 可能「分離焦慮」期到了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嬰兒與母親》雜誌報導,如果家長發現小孩一直黏著自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  文章摘編如下: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
  • 寶媽崩潰:孩子一刻都離不開我,是孩子的依賴也是分離焦慮
    有相關研究表示:隨著嬰兒腦部的發育,在他們4、5個月時,就已經有了基礎的辨別能力,等到8、9個月後,這種認知能力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大人們覺得自己小時候不黏人,其實都是錯覺。寶寶8個月後,情感功能和認知功能發育後,能區別出親人和陌生人。特別是面對媽媽時,孩子會有特殊的依戀,能從媽媽這裡獲取到最強的「安全感」。
  • 媽媽和寶寶分開有什麼危害?孩子分離焦慮不可忽視,影響身心發育
    寶寶半歲時還比較依戀媽媽,只有媽媽時刻在他身邊,才會有十足的安全感。等到8個月時,他也會非常關注媽媽,期望著媽媽不要離開自己的視線,否則就會坐立不安,哭鬧不止。1歲左右的幼兒,媽媽要外出或去上班,他會十分不舍,哭喊著追媽媽到大門口,有的死抱著媽媽的大腿不離不棄,像影視劇裡戀人的生死離別一樣,這是寶寶的「分離性焦慮」,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的感情反應。
  •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除了上班、上幼兒園這種較長時間的分開,有時候媽媽上個廁所只需要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很多媽媽已經練就一手抱著娃,一手解決擦PP和提褲子的神技了。分離焦慮,讓媽媽們感受到寶寶對你獨一無二的依戀和愛的同時,也被 「甜蜜的負擔」束縛著。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試試這8招!
    寶寶可能在6、7個月,甚至更早的時候表現出分離焦慮的跡象,一般在10-18個月時達到巔峰。通常分離焦慮在寶寶2歲前緩解或消失。如果6歲以上的孩子出現分離焦慮,且持續超過4周,則可能是「分離焦慮症」,這不太常見,需要接受專業治療。今天我們主要聊聊小寶寶的分離焦慮。3 |為什麼會發生分離焦慮?
  • 寶寶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敏感期,初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親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寶寶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這種焦慮讓寶寶感到嚴重的不安,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也會有一批家庭因為寶寶的分離焦慮,鬧得全家雞犬不寧,重則寶寶身心受挫,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幼兒分離焦慮症的類型:1.長哭不止型;2.大哭大鬧型;3.後知後覺型;4.沉默不語型;
  • 除了大哭大鬧,入園分離焦慮還有這6種表現,家長們千萬別忽視
    分離焦慮的心理基礎就是依戀關係,因為孩子和家人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依戀關係模式,當這種模式突然打破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就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多出現在嬰幼兒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安全感還沒有完全建立,突然和熟悉的人、熟悉的環境分開,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就會感覺緊張或者害怕。
  • 除了大哭大鬧,入園分離焦慮還有這6種表現,家長們千萬別忽視
    分離焦慮的心理基礎就是依戀關係,因為孩子和家人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依戀關係模式,當這種模式突然打破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就是分離焦慮。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孩子大哭大鬧,家長都知道是分離焦慮,也會注意用心去引導。但是分離焦慮除了大哭大鬧,還有其它的表現,家長同樣不能忽視。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哭不鬧,就覺得孩子沒有分離焦慮了,這種焦慮不幫著孩子處理好,會對他以後的安全感都產生重要影響。
  • 家有「粘人精」是什麼體驗,寶媽:崩潰,如何應對寶寶分離焦慮?
    ,由於認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通常會進入一個特殊的階段「分離焦慮期」。從寶寶8個月大時候,他就表現出了對媽媽的特殊「依戀」。只要媽媽一從眼前消失,寶寶就開始上演「離別大戲」,每次都要哭到倩倩出現在他眼前為止。面對這樣的「粘人精」,倩倩是叫苦不迭。
  • 一離開媽媽就哭,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緩解方法媽媽們值得收藏
    其實不然,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平時對孩子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的調整,來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04.三個方法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雖然說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每天哭鬧對寶寶的身心健康不利,也會影響到大人的心情。
  • 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把握2個分離焦慮期,孩子倍增安全感
    其實,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的現象,並非是個例,在所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會出現這種粘人行為,具體表現為依賴性明顯、要抱抱、離不開媽媽等等。 而想要去避免和解決孩子愛粘人的問題,作為家長,就必須了解這些 避免孩子愛粘人,要幫孩子度過2個分離焦慮期
  • 幼兒園開學大戲被刷屏,寶寶分離焦慮期怎麼度過?
    >「分離焦慮」是新入學的寶寶和媽媽率先要面對的大危機,千萬別覺得這是小題大作,對於寶寶來說,這場成長必經的分離焦慮,分外艱難。今天小閃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媽媽們快來做好功課!分離焦慮大多數時候發生在家長回歸職場時和學齡前期,而且不光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家長也會。
  • 一和媽媽分開就哭鬧?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而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的時候,慢慢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但同時他們又還存在「母嬰共生」的感覺,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會很沒有安全感,從而開始哭鬧。但知道歸知道,閨蜜還是擔心這種分離焦慮是否正常?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正常嗎?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開學季又要到了,很多家長開始考慮如何送寶寶上幼兒園了。可是很多家長都聽說寶寶上幼兒園頭1-2個月很不易,就有點犯難了。下面聽聽一些家長反映的一些情況吧。「今天送寶寶去幼兒園,孩子哭的厲害,看寶寶那樣子,心裡好難受。」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普天下媽媽共同的煩惱,孩子像萬能膠一樣纏著媽媽,著實讓人崩潰,甩都甩不掉。很多媽媽都去求助,該怎麼讓這個幸福的煩惱,不哭不鬧的放過自己。但結果往往不盡人如意,都是紙上談兵。其實,這個煩惱的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分離焦慮期。這一現象會出現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身上,1歲半的時候會達到頂峰。不同的寶寶表現和焦慮程度會有所不同。
  • 孩子離不開媽媽,半步不離身?多半是「分離焦慮症」,要儘早治療
    寶媽小天說,當她的寶寶一歲半時,孩子非常的依賴她,尤其的粘她,喜歡讓媽媽抱著,最好是永遠也不分開的那種。每當她疲憊的下班回家後,無論是去洗手間還是洗個澡,只要她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都會坐立不安,然後大聲的哭泣,甚至蹲在洗手間的門口,不斷的敲門,口裡只嚷著讓媽媽抱抱。
  • 怎麼樣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順利渡過「心理斷乳期」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一、再過幾天,就會有好多寶寶開始幼兒園的新生活了。可是問題來了: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孩子焦躁不安怎麼辦?孩子找不到媽媽怎麼辦?……幾乎每年9月份,幼兒期門口都有好多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或扯著爸媽的衣襟,或抱著爸媽不放手,難捨難分,令人動容。
  • 孩子特別粘人還愛哭?分離焦慮期到了,家長試試這5個方法緩解
    6歲以下的寶寶大多都有分離焦慮,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特別離不開大人,一察覺到家長要離開就大哭大鬧,連送去幼兒園都能幾個星期不消停,那麼你家孩子也很有可能出現了分離焦慮。寶寶最早在4-5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10-18月時最為嚴重,但是一般來說在2歲的時候就會減緩症狀,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可是甜蜜的負擔,看著孩子這麼喜歡自己固然是高興,但是他完全離不開家人,又讓人喘不上氣,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減輕這些表現呢?
  • 了解入園後的分離焦慮期
    微信公眾號:東升育兒提到入學幼兒園,就一定離不開分離焦慮期。 孩子最早的分離焦慮出現在8個月大的時候,會因為媽媽短暫的離開而哭泣,但是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們不再會因為媽媽走開幾分鐘而焦慮,因為孩子知道短暫離開後還會回來。 這種現象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看,就說明孩子有了物體常恆性的概念,也就是說孩子知道每個物體都是不同的,並且是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