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8個月後變得特別粘我,每天早上出門都會哭的很大聲,聽得我很揪心。
同事家兒子10個月,也是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只要媽媽在家就誰都不給抱,她出去給孩子熱奶,孩子看不見她就狂哭。
「這可怎麼辦呀?聽他哭我也難受。」同事苦惱地說。
相信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孩子在8-12個月這段時期變得像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媽媽面前是一個開放、熱情、外向的孩子,但在不熟悉的人和物體周圍就成了一個緊張、黏人、易受驚嚇的孩子。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孩子變得擔心、害羞是被「寵壞」的表現。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並不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而是孩子到了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孩子第一次區分出熟悉和不熟悉這兩種情況的不同。他在這一階段出現的焦慮是他與媽媽之間關係健康的證據。
接觸生人時會緊張是孩子情感發育的第一個裡程碑。媽媽們可能會覺得疑惑,為什麼孩子3個月時可以很平靜地跟不認識的人接觸,現在卻會因為陌生人的接近而緊張?
實際上,這是孩子進入8個月後的正常表現。即使孩子曾經不怕的親戚和經常看護他的保姆現在也可能讓他想躲起來或嚇哭他,尤其當他們突然接近他的時候。
同一時間,孩子也會變得更「黏」媽媽,這就是分離焦慮症的開始。
他正開始認識到物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永恆的,他也會發現世上只有一個媽媽。媽媽離開他的視線時,他知道你在某個地方,但不是和他在一起,這會讓他非常不安。
他的時間感很差,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或者是否會回來。當他稍微長大一點後,和媽媽在一起時的記憶會安撫他,他也會知道還能與你重逢。
但在現在,他只能意識到當前這一刻,所以每當你離開他的視線,即使只是去隔壁房間,他都會驚慌地哭起來。
如果媽媽把他留給其他人(甚至是爸爸)照顧,他都會哭得撕心裂肺。睡覺的時候,他會不願離開母親自己去睡覺,也會在半夜醒來時四處尋找媽媽的身影。
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持續多久?這種症狀通常在10個月~1歲半時達到頂峰,然後在1歲半~2歲逐漸消失。孩子的這個情感發育階段讓家長感覺溫馨的同時偶爾也會覺得非常痛苦。
畢竟,他這種黏著你的欲望是他對自己第一個最愛的人(一般是媽媽)的依戀表現。當他撲到母親懷裡時,那種濃烈的情感讓媽媽覺得甜蜜溫馨;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他不停的糾纏而感到窒息,同時當你離開他時看他哭得那麼傷心又會有罪惡感。
那麼,要如何緩解孩子這一時期的分離焦慮呢?
1. 嬰兒在疲倦、飢餓或生病時的分離焦慮更加嚴重。如果要外出,將離開的時間安排在他吃飽睡足後。當他生病時儘量不要離開他。
2. 離開時動靜不要太大。讓另一個人跟孩子在一起,轉移他的注意力(新玩具、照鏡子、洗澡等)。然後跟孩子道別,迅速溜走。
3. 在家裡做一些短暫的分離練習,幫他學會應對分離情緒。比如當孩子爬到另一個房間(對兒童安全)時,不要立刻跟過去,等上一兩分鐘。需要暫時離開的時候,告訴孩子你要去哪裡並很快就會回來。
如果他鬧起來,大聲叫他的名字而不是趕緊跑回來。漸漸地,他會懂得你離開時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重要的是,只要你說會回來就總是會回來。
4. 如果你把孩子送去保姆家或託兒所,不要放下孩子就走。多花點時間跟他在新環境裡玩一會兒。當你離開的時候,跟他保證你過一會兒就會回來。
不要厭惡他的佔有欲,應該在這幾個月裡儘可能地保持溫柔,凡事往好處看。通過行動,為他示範如何表達愛及如何回報別人的愛,這是他在未來許多年裡將要依靠的情感基礎。
幾個月之後,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更加穩定,他就不會再那麼怕生,也不會因為和媽媽分開而大鬧,他會變得更加自信,這個階段的分離焦慮也就過去了。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