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順利渡過「心理斷乳期」

2020-12-20 寶寶知道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一、再過幾天,就會有好多寶寶開始幼兒園的新生活了。

可是問題來了: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孩子焦躁不安怎麼辦?孩子找不到媽媽怎麼辦?……

幾乎每年9月份,幼兒期門口都有好多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或扯著爸媽的衣襟,或抱著爸媽不放手,難捨難分,令人動容。

面對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分離,寶爸寶媽各種擔心,各種捨不得……很多父母比孩子更加緊張,更加焦慮。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因為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這個時期,孩子一方面害怕被父母「拋棄」,另一方面,生活習慣和規律被改變,見到的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讓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

而且,到了幼兒園後,就要具備一定的獨立和自理能力,不再像在家裡,一切都有父母照料。寶寶要學會自己吃飯、自己喝水、自己穿脫衣褲。還要自己上床睡覺、控制大小便、遵守幼兒園的規則……

這些對一個三歲左右的寶寶來說,都可能會感到一種挑戰和壓力。有些孩子,不止情緒波動那麼簡單,嚴重的,還會感冒發燒,甚至住院。

二、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順利渡過「心理斷乳期」

1、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爸媽平時多陪孩子讀書遊戲,運動玩耍,講故事,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溫暖,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這樣,孩子就不會擔心再也見不到父母,以為自己被爸爸媽媽「拋棄」了。

2、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寶寶入園前,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能自己吃飯,吃飯時不隨意走動;大小便後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自己穿脫衣服;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

父母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他們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是一切都依賴父母的「小寶寶」了。

3、帶寶寶參觀幼兒園,或提前上親子班

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讓孩子提前了解、熟悉幼兒園環境和教師,讓他們觀察幼兒園裡其他小朋友的遊戲活動等。

家長還可以放手讓孩子玩,讓教師抱一抱,親一親,讓孩子熟悉新的聲音,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及幼兒園裡的老師和小朋友。

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孩子親子班,提前熟悉和適應環境。

4、多接觸同齡小朋友

爸爸媽媽可以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同年齡段的小朋友一起遊戲玩耍,擴大孩子的接觸面。比如,帶孩子到公園、兒童樂園和小區(有滑梯、蹺蹺板等娛樂設施),讓孩子和同齡孩子一起玩耍。

5、準備相關繪本,親子共讀

有很多優秀的繪本讀物,爸媽可以引導孩子一起閱讀,通過遊戲方式照做裡面的一些片段。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學會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對緩解寶寶焦慮有很大好處。

6、調整寶寶作息時間

很多寶寶因為對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不適應,也會產生焦慮。

寶寶在家時,通常生活比較隨意,沒有規律,尤其不愛早起。父母可以參照孩子準備入園的幼兒園作息時間,制定與幼兒園相仿的作息時間制度,提前和孩子在家裡做「演習」。

7、送寶寶入園時,不要興師動眾

寶寶入園那天,爸爸媽媽中的一個人送就可以。切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大家子人一起來送,這樣只會讓孩子緊張焦慮。尤其當家人都離開時,寶寶會更加孤獨失落,非常不利於孩子儘快融入幼兒園生活。

8、給寶寶一個「魔法親親」

有一本書叫《魔法親親》,故事講的是,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那天小浣熊去上學,他在媽媽的掌心也印下了一個吻,好讓媽媽在想他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這魔法親吻。

寶爸寶媽也可以模仿《魔法親親》的故事,給寶寶一個「魔法親親」:每天送寶寶上幼兒園前,先在寶寶的手掌心親一下,並且告訴寶寶:「不管什麼時候,如果你需要媽媽的親親,只要把手貼在臉上就行了。」

寶寶的情緒和情感一定會因此獲得極大的安定力量。

9、和寶寶拉鉤約定

家長可以和寶寶拉鉤做個約定,溫和而堅持地告訴寶寶,爸爸媽媽去上班,到幼兒園放學的時候,一定會準時出現在門口等你。要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永遠最親的,最可以信任的,最愛他們的人。

需要注意的,家長切忌哄騙孩子,說些「一會兒就來」的謊言。這樣不但會讓孩子更加焦慮,還會影響孩子對大人的信任。

10、不一直徘徊或躲起來觀察

如果父母各種擔心,陪著孩子不肯離去,或者即使離開後,還一直徘徊著,甚至躲起來偷偷觀察孩子,等孩子一哭就立刻跑回來抱孩子,這樣做,無疑會讓場面失控,讓孩子更加焦慮不安,增加孩子入園難度。

11、熱情地迎接寶寶

寶寶第一次和父母分離,一整天不見父母,會更加想念爸爸媽媽。到了接寶寶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熱情而溫暖的擁抱,告訴孩子「媽媽來接你了!」

讓孩子知道父母說話是算數的,分離只是暫時的。

但是儘量不抱孩子,可以拉著孩子一起走出幼兒園。

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過多和反覆詢問孩子你所擔心的問題。

比如: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老師批評你了嗎?尿褲子沒有?……這些問題只會給孩子增加負擔,緊張焦慮。

我們可以問孩子一些正面的,有趣的問題,鼓勵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看到的新鮮事物,交到的新朋友,讓孩子多些美好的回憶,願意去上幼兒園。

四、上幼兒園,是寶寶走向社會,與外部世界連結的開始。也是寶寶勇敢地邁向獨立的一個新起點。

今後,寶寶會逐漸學會獨自面對很多事情,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快樂。我們作為父母,要首先放下焦慮的情緒,重新調整心態,適應寶寶上幼兒園的生活。父母堅定平和,充分信任孩子,才能給孩子自信和勇氣。

有時候,分離,是為了更好地成長。

祝願所有寶寶和寶爸寶媽們,儘快擺脫「分離焦慮」,順利、平穩地渡過「開學季」!祝願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勇敢地邁出走向獨立的腳步,入園快樂哦!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解決分離焦慮,家長得先「心理斷乳」
    孩子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上學,這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分離焦慮即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心理學家把少年人擺脫父母監督,成為獨立人的過程稱為"心理斷乳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渴望獨立,渴望離開父母的懷抱,正是因為認為自己為獨立個體的時候,但又陷入不得不不能忽略對父母的依賴的矛盾。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渴望自己獨立解決,但是又想要父母的幫忙。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入園焦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開學季,幼兒園裡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門口媽媽一邊抹淚一邊帶著擔心離開或不放心,趴在教室的窗戶上…… 這種情景我們在開學季的幼兒園裡時常見到。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新生進入「心理斷乳期」家長不妨試試這些小貼士
    對此,多位資深老師表示,一年級新生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還處於「心理斷乳期」,家長無需過分焦慮。  孩子不肯上學,怎麼辦  處方:科學引導  「你是小學生了,以後要努力學習,不能再像幼兒園那樣只想著玩」;「小學老師不會像幼兒園老師那樣哄著你的」……家有一年級新生,家長總少不了這些嘮叨,市民王女士也不例外。結果,她越嘮叨,兒子越反感。
  • 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只能讓娃哭到接受?大錯特錯!
    她們聊天的時候,我搜了一些關於分離焦慮的資料。根據各種跡象表明,這些孩子是分離焦慮沒錯,但是一味的靠哭來解決,顯然是不正確的。分離焦慮期應該狠心讓娃哭還是耐心陪伴?根據媽媽們的說法,自己無論是坐在教室的哪個角落,只要能被孩子一瞥眼看到就行。
  • 讓「故事」陪伴孩子度過心理斷乳期
    你們知道孩子的心理也有斷乳期嗎?如果說斷母乳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那麼心理斷乳則是他們開始面向社會的重要階段,從依賴到建立獨立人格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長。今天我來談談如何用「故事」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 孩子愛唱反調是他的「心理斷乳期」到了,跳出誤區學會引導是關鍵
    一些心理學家表示,其實是孩子進入「心理斷乳期」,想辦法去改變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依附。特別是爸爸媽媽,更是他們想要擺脫的對象。 01、什麼是「心理斷乳期」?
  • 公主嶺市第五幼兒園: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入園焦慮期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為新入園的孩子做好哪些準備,才能保證孩子們順利渡過入園焦慮期呢?下面就是我們為您提供的專業支持。四個必要1必須相信老師和幼兒園 在幼兒園裡老師一定會盡全力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和生活。分離焦慮症每個孩子都會有,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關注和煩惱。
  • 幼兒園開學大戲被刷屏,寶寶分離焦慮期怎麼度過?
    >「分離焦慮」是新入學的寶寶和媽媽率先要面對的大危機,千萬別覺得這是小題大作,對於寶寶來說,這場成長必經的分離焦慮,分外艱難。今天小閃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媽媽們快來做好功課!分離焦慮大多數時候發生在家長回歸職場時和學齡前期,而且不光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家長也會。
  • 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閨蜜知道她兒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分離焦慮。這種焦慮大概會從1歲左右開始,和媽媽分開時,就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感。而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的時候,慢慢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但同時他們又還存在「母嬰共生」的感覺,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會很沒有安全感,從而開始哭鬧。
  • 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除了上班、上幼兒園這種較長時間的分開,有時候媽媽上個廁所只需要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很多媽媽已經練就一手抱著娃,一手解決擦PP和提褲子的神技了。分離焦慮,讓媽媽們感受到寶寶對你獨一無二的依戀和愛的同時,也被 「甜蜜的負擔」束縛著。
  •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不是孩子膽小,愛黏人,而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期到了。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1、給孩子一個緩衝期因為重返職場或其他原因要和孩子分開時,應該給孩子一個緩衝期。在分離之前,給孩子找一個接替者,有意識得增加他們相處時間,減少孩子的焦慮和不適。
  •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不是孩子膽小,愛黏人,而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期到了。 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1、給孩子一個緩衝期 因為重返職場或其他原因要和孩子分開時,應該給孩子一個緩衝期。
  • 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當一個寶寶意識到自己可以不依賴大人、不看大人的臉色獨立完成某個行為的時候,一定非常激動。所以,我們想讓孩子順從我們的要求,首先得尊重這樣一個心理發展規律,不能要求一個10個月的寶寶事事都聽我們的,我們指東,寶寶不會往西,同樣當一個18個月的寶寶不聽我們的要求的時候,也並不是錯誤的行為。
  • 短片《包寶寶》揭露中國教育:面對分離焦慮,父母更需心理斷乳
    《包寶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了現代中國家庭的困境:面對與兒女分開,父母總會感到十分焦慮。這種分離教育不僅影響了父母的身心健康,有時候甚至還會影響親子感情。而面對分離焦慮,父母比起孩子更需要心理斷乳。"吃掉"寶寶:在分離焦慮面前,父母的愛極具佔有欲和控制欲在影片的末尾,媽媽流著淚吃掉了包寶寶。
  • 寶寶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敏感期,初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親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寶寶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這種焦慮讓寶寶感到嚴重的不安,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也會有一批家庭因為寶寶的分離焦慮,鬧得全家雞犬不寧,重則寶寶身心受挫,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幼兒分離焦慮症的類型:1.長哭不止型;2.大哭大鬧型;3.後知後覺型;4.沉默不語型;
  • 媽媽陪著寶寶一起度過分離焦慮期
    上個星期,幼兒園為了緩解孩子和家長的分離焦慮,基本上都是上半天就放學。真正的幼兒園生活從昨天開始,完整的一天下來,孩子情緒還不錯,還給我表演了幼兒園新學的歌曲,「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我還暗自慶幸,二寶上幼兒園可比大寶小時候順利多了,大寶上幼兒園第一個學期基本上就是哭下來的。
  • 寶寶新入園,分離焦慮令寶媽憂心,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分離焦慮?
    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分離焦慮,一旦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就會哭鬧得很厲害,即使幼兒園老師怎麼哄?寶寶依舊是自己哭自己的,很多家長可能都聽過老師反映情況,但是家長的經驗更少,對於如何解決好寶寶的分離焦慮,寶媽也十分的頭疼。
  • 搞定分離焦慮期的小妙招
    寶寶在初次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沒有親近人的陪伴,第一次面對新的陌生的環境,第一次離開養育者熟悉的懷抱。很多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焦慮不安。這種現象叫做幼兒分離焦慮,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爸爸媽媽想要寶寶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
  • 寶寶餓了卻不願意吃奶?可能是厭奶期到了,五個訣竅順利渡過難關
    醫生卻說:「厭奶期是一種常見生理現象,這不是你的錯,可能是寶寶自身的原因。」其實導致厭奶期的原因有很多,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也可能會出現厭奶期。寶寶為啥開始排斥吃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另外,媽媽更換了新的沐浴液、身體乳,味道不合寶寶的心意,小傢伙也會毫不留情地表示嫌棄。◆ 乳量無法滿足寶寶需求這個原因就有點扎心了,部分寶媽確實存在母乳量少的問題,小傢伙很用力地吮吸,卻吸不到多少乳汁,當然會很暴躁啦。
  • 《包寶寶》:從孩子出生到成長,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這部影片講的是一位母親陪伴著一個象徵兒子的包寶寶之間的相處故事,畫風溫馨,角色形象設計軟萌可愛,但這部看似溫情的短片刻畫是中國現代家庭中的一個常見問題——分離焦慮。而這份分離焦慮並不是表現在孩子的身上,而是表現在媽媽的身上。媽媽一口吃掉包寶寶的設計不僅僅是一個笑點,這一情節設置的背後還蘊含著媽媽對孩子的愛還有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