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故事」陪伴孩子度過心理斷乳期

2020-12-20 人民資訊

你們知道孩子的心理也有斷乳期嗎?如果說斷母乳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那麼心理斷乳則是他們開始面向社會的重要階段,從依賴到建立獨立人格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長。

今天我來談談如何用「故事」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聽:用故事陪孩子入睡

美國兒科學會兒童早期教育委員會主席、西雅圖兒科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如果學齡前(6歲)孩子,經常聆聽父母讀睡前故事,直接影響孩子上幼兒園後的學習表現以及上學後的學習成績。而小齡時期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還可以增加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即使面臨分床睡,溫馨的睡前故事也會大大減少TA的分床焦慮。

分床繪本推薦:《第一次自己睡覺》

一天,櫻子對媽媽說想要練習一個人睡覺。媽媽很奇怪,以前櫻子每晚都要媽媽陪才能入睡,現在要一個人睡?櫻子說自己已經找到了好助手,就是她心愛的小布偶們。她制定了一個陪伴她睡覺的小布偶值班表:第一天是狐狸,接下來是小貓、小熊、小兔子和小企鵝。這天晚上,櫻子開始了她的第一次一個人睡覺計劃……這是一個關於孩子努力學習長大,勇敢嘗試自己一個人睡覺,看了讓人發笑之餘又感動不已的繪本故事。

作者:季巳明代(Akiyo Kimi),日本童話作家。

學:學會在故事裡獨立思考

不同年齡層、不同性格在同一個故事裡可以聽出不一樣的感悟,雖然都是從孩子階段過來的,可時隔太久想必我們早已忘記孩童時期的想法了,那就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吧。

我在給小小讀繪本的時候,一般是概述一遍故事內容後和她討論這本書的意義,不要覺得孩子太小就不會有自己的想法哦,我的經驗是他們真的善於捕捉到我們忽視掉的細節。

之前在和小小一起讀《天啊!錯啦!》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和她有不一樣的看法,一開始她的習慣是順從我(因為她認為:「大人說的都是對的」),但是我會在她說出自己對每一本書的理解後告訴她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漸漸地我發現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校裡她的嗓門變得越來越大(自信堅定的表現),也常常會把「我覺得、我認為」掛在嘴邊。

所以,心理斷乳期讓孩子獨立思考,並不是讓TA順從和被動接受,而是幫助TA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己認為對的路。

創:讓TA學會創作自己的故事

沒有孩子不愛聽故事,但我們往往只停留在讓他們聽故事的被動學習上,卻忘了學以致用的讓他們「講故事」,舉例:

小小很喜歡把自己比較喜歡的人物結合自己的生活講故事,講的多了那些刻板的銜接詞「因為、所以、於是、的時候、可是、不過、但是...、最後...」在日常生活中被用的越來越自如。

引導孩子自己說出聽過的故事再到創作故事,不僅可以培養TA的思維能力、表達力和創作力,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TA開始有自己獨立搭建整個故事框架能力,對以後的學習也大大有幫助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唱反調是他的「心理斷乳期」到了,跳出誤區學會引導是關鍵
    事實上當父母的應該清楚,其實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之後確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本來一個特別乖巧的孩子,上了初中就大變樣了?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些心理學家表示,其實是孩子進入「心理斷乳期」,想辦法去改變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依附。特別是爸爸媽媽,更是他們想要擺脫的對象。
  • 新生進入「心理斷乳期」家長不妨試試這些小貼士
    尤其對於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來說,孩子對小學生活暫時還不適應,家長應該如何與學校配合幫助孩子成長等問題,讓家長們感到困惑。對此,多位資深老師表示,一年級新生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還處於「心理斷乳期」,家長無需過分焦慮。
  • 順利渡過「心理斷乳期」
    可是問題來了: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孩子焦躁不安怎麼辦?孩子找不到媽媽怎麼辦?……幾乎每年9月份,幼兒期門口都有好多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或扯著爸媽的衣襟,或抱著爸媽不放手,難捨難分,令人動容。面對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分離,寶爸寶媽各種擔心,各種捨不得……很多父母比孩子更加緊張,更加焦慮。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因為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 2歲孩子總說不、對著幹?家長該竊喜,第一個心理斷乳期按時到來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順從成人的要求」首先需要發展自我控制能力當我們給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孩子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行為,然後做出符合我們預期的動作,比如我們讓孩子來吃飯,孩子就會放下手中的玩具,然後乖乖的坐到餐椅上準備吃飯。
  • 如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作為父母你知道嗎?
    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我們父母不了解他們的獨特心理,不了解他們的成長困惑,那麼我們很容易陷入「孩子衝動叛逆,父母氣急敗壞」的教育困境,甚至讓孩子無法安全度過這個特殊時期,永遠的失去孩子。網絡圖片01那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該如何給予孩子幫助安全度過青春期?
  • 沒有叛逆期的孩子真的好嗎?家有10-18歲孩子的家長請看
    相信今天看完這篇文章後,家長們就不會再視叛逆期如洪水猛獸了~1、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心理斷乳期孩子從小學進入初中後,家長們一定能明顯感受到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不再認為自己是小孩,也厭惡家長把自己當小孩。
  • 「我愛你呀,所以要時刻粘著你」: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
    1.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障礙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斷乳」,指的是孩子成年後,需要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分離。如果孩子已經成年,但不願意背負起獨立的責任來,還想賴在原生家庭裡,繼續吃原生家庭的「乳汁」,就說明這個孩子沒有完成「心理斷乳」。
  • 「我愛你呀,所以要時刻粘著你」: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
    1.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障礙>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斷乳」,指的是孩子成年後,需要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分離。如果孩子已經成年,但不願意背負起獨立的責任來,還想賴在原生家庭裡,繼續吃原生家庭的「乳汁」,就說明這個孩子沒有完成「心理斷乳」。而沒有完成「心理斷乳」的人,就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所以才會特別依賴人。
  • 孩子一離開家父母就難受?解決分離焦慮,家長得先「心理斷乳」
    孩子不願一個人上學,其實是"心理未斷乳"什麼是"心理斷乳"?心理學家把少年人擺脫父母監督,成為獨立人的過程稱為"心理斷乳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渴望獨立,渴望離開父母的懷抱,正是因為認為自己為獨立個體的時候,但又陷入不得不不能忽略對父母的依賴的矛盾。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渴望自己獨立解決,但是又想要父母的幫忙。
  • 王櫟鑫、林心如……成曬娃狂魔,學習這些,寶寶輕鬆度過離乳期!
    一、離乳原因1.營養方面這大部分在6個月以內的寶寶,由於寶媽感覺奶水不夠,沒辦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所以不得不選擇斷乳。2.循序漸進的離乳逐漸減少餵奶菜蔬,拉長餵奶間隔,這樣既能滿足寶寶的能量和營養,也可以緩慢調節自身的泌乳狀態,因為直接斷乳很容易造成乳房腫脹和乳腺炎的發生,在乳房腫脹的時候,寶媽可以輕輕地用手擠一些奶水,緩解乳房腫脹,但不要過度擠壓,還可以將擠出的奶水繼續餵給寶寶。
  • 播優私塾姚老師:初二「心理性斷乳期」千萬別推遲到初三
    從美國心理學家哈裡·霍林沃斯的「心理性斷乳期」說起。心理性斷乳最早由霍林沃斯(L.S.Hollingworth,1928)提出。指子代在發育成長中要求擺脫父母的監護而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它發生於青年期。
  • 學會這些策略,幫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
  • 了解孩子的叛逆期,10-18歲孩子家長一定要看
    01「心理斷乳期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
  • 沒有叛逆期的孩子真的好嗎?10-18歲孩子家長一定要看!
    「心理斷乳期」 孩子從小學進入初中後,他們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
  • 科學斷奶三部曲,助你輕鬆度過斷奶期
    其次,正確、科學的斷奶方法,是可以有助於寶寶不哭不鬧、安然度過斷奶期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子感情。那麼問題來了,寶媽們如何做到輕鬆斷奶呢?斷奶並改用奶瓶的適當時間是在孩子3~4個月的時候。在停止母乳餵養前幾周每周定時給孩子用奶瓶餵兩三次奶,好讓孩子習慣奶瓶。如果寶寶拒絕接受奶瓶,可每天在餵母乳之前試著用奶瓶餵一兩次,堅持一周,不要強求。如果寶寶仍態度堅決,可取消下午的一頓母乳,傍晚時寶寶覺得飢餓也許會接受奶瓶餵哺。
  • 晚安故事:我不想離開你,和孩子一起平穩度過分離焦慮期!
    孩子對於媽媽的愛和依賴,是不想離開的。可是,孩子總要長大,應該學會自己去探索世界。世間之愛,皆為親近,唯親子之愛,要學會分離。因為愛,所以才放開!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一起平穩度過分離焦慮期呢?請各位家長先聽一個媽媽說她和孩子的真實故事:一個媽媽說她和孩子的真實故事之前,我兒子每次跟爺爺奶奶回老家,分別的時候,他都抱著我大哭,傷心得不得了。後來我發現了這本《我不想離開你》書中的故事,跟我兒子的境遇是一樣的,它用含蓄的方法讓孩子明白,不能總是依賴媽媽,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 積極人生大學郭宇宸:為什麼家長的關心,卻讓孩子感到厭煩?
    這就是面對孩子這種變化,我們父母的心理需求。03孩子心理的成長階段:心理斷乳期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他在經歷人生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心理斷乳期,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心理斷奶。心理斷乳期通常是在12到16周歲,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隨著自己年齡閱歷的增長,孩子內心世界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所以非常容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但是這卻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因為心理的成長,孩子覺得他自己長大了,他不希望父母把自己當小孩子一樣,處處管著自己,所以他需要去做一些事來證明他長大了。
  • 福州市馬尾第二實驗幼兒園:書的裡面 懷抱的外面——做智慧家長,陪伴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期
    2020年8月26日福州市馬尾第二實驗幼兒園舉辦了秋季新生家長會,林梅老師將帶領我們乘著繪本的翅膀領略「書的裡面,懷抱的外面」,帶你走進《小阿力的大學校》,看見孩子的心理,做智慧的家長,陪伴孩子走過即將入園的這一特殊時期。
  • 田玉:「想家關」是初中孩子成長的攔路虎
    本人作者 田玉(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副秘書長)我堅決反對低齡兒童寄宿制學習,因為對低齡兒童而言,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大約10歲以後,家長可以考慮寄宿制學習。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除了極個別孩子,絕大多數孩子應該選擇寄宿制學習。到了高中階段,是否寄宿制學習反而應該較自由一些。簡單而言,整個中小學12年裡,「小學要放,初中要收,高中收放自如」。寄宿制初中開學初,孩子首先要過哪一關----「想家關」。「想家關」是寄宿制初中開學初孩子成長的攔路虎。
  •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一起度過三年高中生涯?
    首先,你要知道,高中三年是要分三個階段的,三個階段中,孩子面臨的問題不同,作為父母,要幫孩子順利度過這三個時期,孩子的高中生涯才算成功!第一階段,適應期。這個是高一上學期,也有的孩子適應階段會延伸到高一下,這一階段主要是要適應一下改變:1、課程相較於初中增加了很多,要讓孩子快速適應課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