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都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十分的看重,對於選擇孩子要上學的學校十分謹慎。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不知道哪個階段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合適,孩子拒絕入學怎麼處理。家長擔心的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在孩子身上入手,只要減輕孩子的焦慮,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每到一個寶寶們的入園季,附近幼兒園就能傳來孩子們嚎啕大哭的聲音,時不時伴隨媽媽的輕哄聲,爸爸頭疼的無奈聲。
孩子抱著媽媽的大腿,生拉硬扯都不放手,活像有人要把他們永遠分離一樣。還有的媽媽見孩子這樣,忙想把孩子抱回去,這幼兒園不上了,還是旁邊的爸爸理性,把孩子送到老師身邊。
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心裡開始牴觸。家長因為不能在孩子身邊,內心充滿了擔憂。家長需要在孩子入學之前做好準備工作,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讓家長也能適應孩子的成長。
1.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孩子去幼兒園,就意味著孩子從進園開始到下午放學有很長一段都沒辦法見到父母,這對一個從沒有離開父母的孩子來說,十分的煎熬。因為孩子長期在父母的陪伴下,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
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短暫的分離,例如:媽媽出門一會兒,告訴孩子十分鐘就能見到媽媽,在慢慢地讓孩子感受更長的分離時間,讓孩子適應這種感覺,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還會回來。
2.對陌生環境不安
幼兒園的生活規律與家裡的作息時間完全不同。孩子在家有大人哄著吃飯睡覺,但是幼兒園小朋友多,老師沒辦法一一照顧過來,讓孩子失去親情溫暖,又加重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而且在幼兒園什麼事都需要自己動手,這對從來沒有這方面意識的孩子感到了壓力。
1. 消極情緒
焦慮導致孩子身體煎熬,還會出現心理波動大,夢裡會出現驚醒、難以入睡。這和孩子的不安全感密不可分。孩子心裡總是憋著一團火無處發洩。還會造成人際交往出現障礙,這樣的情緒持續一段時間容易導致孩子抑鬱症。
2. 影響身高
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長期屬於焦慮下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降低,導致身高發育不完全。
3. 厭學
孩子在面對分離父母的情況下,還要接受陌生環境的知識灌溉,陌生枯燥的學習,給孩子的第一一印象就是不好的。
三、 家長怎麼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1. 引導孩子自己吃飯
當孩子2歲後,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了,家長培養孩子吃飯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特別是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掌握獨立吃飯的能力。
家長可以嘗試把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學吃飯的時候,家長應該多點耐心,不管孩子吃多少,吃得有多亂,都不要去管。
除了吃飯,家長還要引導孩子上廁所,不要因為陌生環境,孩子不敢提出上廁所的要求,讓孩子憋壞了。家長要讓那個孩子明白,有需要就要提出來,不要害羞。鼓勵孩子大膽的表達他的想法。
2. 讓孩子獨自入睡
幼兒園的休息時間和家裡的完全不同,每天都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家長要提前讓孩子適應午休。家長給孩子提前準備好要去幼兒園的床上用品,在家裡的時候就讓孩子睡一段時間,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看到熟悉的被子就能適應午休的習慣。
家長應該讓孩子在一個正常環境下入睡,不用擔心孩子因為吵鬧睡不著,不用刻意保持安靜的睡眠環境,幼兒園的午休是一群小朋友,環境肯定會吵雜。如果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下入睡,那麼之後也會對睡眠環境的質量要求很高。
3.建立對幼兒園的嚮往
家長不是單純地對孩子說幼兒園有什麼玩具,讓孩子對玩具心生嚮往。而是除了玩具還有更多有意思的事和人。聰明的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幼兒園是一個童話世界,告訴孩子幼兒園能夠讓你成為小英雄,
在面對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家長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給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的生活,孩子總是要成長離開家長的。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做好離家前的準備,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