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我不要分開!」年後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2021-03-05 一天一個早教親子遊戲

「開學了,我家孩子開始分離焦慮了,有什麼方法能緩緩不?她是不是沒有安全感啊?」

又到開學日,在這個家長和寶寶不得不「分離」的日子,有的小朋友會非常開心,因為到了園區又可以跟喜歡的老師和小夥伴一起愉快的玩耍。

而有的小朋友就不那麼開心了,尤其是剛剛入園的孩子,這一天對孩子和家長還有老師絕對是一場不小的「挑戰」。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如何才能解決或者緩解這個問題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家長老師的開學「噩夢」——分離焦慮

提到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大多數的爸爸媽媽會第一時間想到「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這是錯誤的,要知道分離焦慮其實是適齡行為,再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可能會產生。

分離焦慮簡單的來說,就是和某個人建立了親密情感、突然說要分開,會出現的傷心痛苦的情緒。

比如:熱戀那會兒,要和另一半小別;好不容易回趟老家,在機場和父母告別轉身的一瞬……

這種難受,人人都有,但對孩子來說,因為他們太小了,不懂得離開只是暫時的,也沒學會其他表達方式,就會大哭大鬧。

嬰兒最早在六個月的時候就會顯現出分離焦慮的徵兆來,但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說,最難受的時候是在13-20個月之間。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剛邁入幼兒階段,已經意識到自己是個完全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個體。這時候他們夜間哭鬧有可能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和爸爸媽媽分開睡對孩子來說是件可怕的事情)

幼兒要先了解分離的含義,然後才會明白重聚的概念,孩子可以從大人的行為中看出爸爸媽媽要離開,但是不會意識到你們會重聚。而且焦慮是可以傳染的,你越是不放心離開寶寶,不放心把他交給別人看護,你的寶寶也會越發憂慮。

孩子可能會在你離開房間時哭泣或者因為知道你要離開不讓你把他放下;

有些孩子會一整天都跟在他們父母身後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

最讓家長難受的情景之一就是把一邊哭一邊粘著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去。

這種折磨會讓父母的心揪在一起,讓你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不過爸爸媽媽們不用過擔心,分離焦慮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慢慢的消散,而且是有辦法控制的。

以下是一些讓我們大人和孩子適應分離的辦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雖然出現分離焦慮是適齡行為,但是孩子的反應很不一樣,這和大人平時下的功夫分不開。平時可以實踐起來:

分離焦慮的一大原因,是孩子無法理解「客體永久性」,就是媽媽離開了還能回來,要讓孩子意識到分離是短暫的,「躲貓貓」遊戲非常適合。

遊戲方法:大人可以躲在椅子、窗簾、門後,然後問寶寶,「媽媽在哪裡」,或者藏到另外一個房間,暫時讓孩子看不見,同時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讓寶寶得到安慰。藏的時間,可以從幾秒,慢慢延長到1-2分鐘。

如果寶寶沒法馬上適應,用抱枕、雙手、紙巾遮住也是可以的。不過爸爸媽媽切記,遊戲開始時要提前預告,不要偷偷溜走。

在上班前的一兩天,可以反覆多次、趁著孩子心情不錯的時候打個「預防針」

「媽媽早上會在這個門口(園區門口)和寶寶說拜拜,寶寶到時候要和媽媽說什麼呀?」

如果這些理由孩子完全不排斥,我們就可以一直用。

所以,提前讓孩子知道你要幹嗎、去哪很重要,千萬不要偷偷溜走,孩子會傷心的……

假期的最後一兩天,應該讓孩子多和平時照顧她的人(比如老人、保姆)以及其他小朋友多多接觸,不要完全是媽媽帶一整天,逐步回到原來的節奏和規律。

但是呢,媽媽要陪得專心、有質量,讓孩子感受到全心全意,尤其是上班的早晨,最好能早起一點時間,陪孩子認真玩上半小時,比如搭搭積木、讀讀繪本,孩子被這種高質量陪伴「餵」飽的話,會更容易接受媽媽離開哦!

假如你以上的準備都做好了但是在離開的一剎那,孩子還是「哇」的一聲哭出來……

深呼吸幾下,這種又內疚又負罪的感受幾乎每位媽媽都能體會到。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心情愉快,哪怕你內心已經波濤洶湧了,也要把它們隱藏起來,鎮定、放鬆、愉快!

寶寶就像個小雷達一樣,可以敏感地偵測到父母的焦慮,如果你表現出不舍、難過、痛苦,就會增加寶寶的擔憂:「如果媽媽在離開時難過,那麼離開一定不是件好事情!」寶寶就會特別矛盾,媽媽離開了,自己也難愉快地玩耍。

所以,在寶寶哭的當下,我們可以短暫停留,但不要拖泥帶水,更不要改變計劃。

可以蹲下來抱抱寶寶,和她說,「媽媽去上班啦,晚上回來,媽媽愛你哦」(注意!不是「我想你」而是「我愛你」),擁抱具有療愈的作用,可以讓寶寶變得平靜一些。如果你轉身,哭聲還在環繞,別擔心,過不了5分鐘,孩子就玩別的去了。

分離焦慮——節後考驗的第一關,其實也是為人父母關於「分離」的第一課。斷奶、送孩子去幼兒園、去小學、中學、大學、工作……每一次的分離,都是一次關於「放手」的練習。

孩子的狀態,往往是成年人內心狀態的鏡像,如果我們想要孩子自立、成熟,那麼,就從愉快地面對「分離焦慮」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很常見的,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我們不必內疚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用恰當的方法就會順利度過分離焦慮。1.偷偷溜走,不告而別有些媽媽以為乘孩子不注意偷偷離開,孩子就不會難受,不用面對別離,實際上,處理分離焦慮的最大禁忌就是偷偷溜走,寶寶還沒有做好分開的準備,爸爸媽媽就不經意間「消失」了,孩子會擔心: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其實,不管是中班、大班的寶寶們在家呆了9個月後重新入園,還是小班的寶寶初次入園,都有可能會處於「分離焦慮」中,而且家長們也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02/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很多育兒書籍都會教大家如何去應對分離焦慮,今天想分享我一下自己的經驗,畢竟我小時候為了不想上幼兒園而哭滿半年,三十年後,我的孩子又因為不想上幼兒園而足足哭了三個月,天知道那段時間我是怎麼過來的
  • 寶寶突然和爸爸媽媽分開,出現的分離焦慮你知多少?
    不少家長跟我們提到,最近只要和孩子一提「上幼兒園」,孩子就會特別牴觸,大喊「我不要上幼兒園!」有的還會哇哇大哭。這就是孩子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了,不少孩子在剛上幼兒園和長假之後回幼兒園都會有這樣的表現。我們今天先來說說,重返幼兒園的小朋友出現了分離焦慮,我們應該怎麼辦?
  • 「我不要上幼兒園!」孩子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每次經過家周圍的幼兒園時,孩子都十分羨慕地說自己也要去上幼兒園。9月份孩子入園了,看著孩子這麼盼著上幼兒園,朋友一點也不擔心所謂的分離焦慮。剛開始上幼兒園,確實很順利,孩子不哭不鬧高高興興地背著小書包出門。可是還沒到一周,孩子就跟媽媽說:「我明天不上幼兒園了。」果然,第二天早上怎麼叫都不願意起,哭著喊著就是不願去。
  •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喜歡黏著家長不分開,可能是分離焦慮在作祟
    什麼是分離焦慮呢?分離焦慮是指成人之間或者兒童與某個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繫後,又要與之分離時,從而產生的傷心、痛苦、不舍、擔心、焦慮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主要表現為過分擔心親人離開後,自己發生危險或過分擔心自己無法獨立生活。
  • 兒童心理學: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與你分開時產生的分離焦慮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們開學的第一天或者結束哺乳期後跟孩子分離的第一天感到焦慮。他會認為我們拋棄了他嗎?他會留下終生的心理陰影嗎?健康的焦慮會警告我們前方可能會有危險,而對嬰幼兒來說,分離焦慮則標誌著發育的一個裡程碑,因為孩子們開始認識到,所愛的人能提供最大的安全和保護,這是對看護人或父母安全依戀的證據。當一歲大以上的孩子與所愛的人分開時沒有表現出任何悲傷,那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擔憂的時候。
  • 「我不要去上幼兒園!」開學季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如入園時的恐懼性分離焦慮,新鮮感不再的厭倦性分離焦慮,以及受他人影響的傳染性分離焦慮等。 所以當孩子反覆出現分離焦慮時,爸爸媽媽們無須擔心和焦慮,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因人而異出現的正常現象。 因為,對孩子而言,即便再熟悉的地方,再熟悉老師和同學,若是要與爸爸媽媽分開,焦慮依然難以避免。
  •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現象怎麼辦?爸媽不要急,要弄明白這三點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現象怎麼辦?爸媽不要急,要弄明白這三點很多媽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自己離開寶寶一會,寶寶就會嚎啕大哭,哭著鬧著只要自己的媽媽,誰來陪伴都無濟於事。寶寶離開媽媽哭鬧的現象屬於分離焦慮症。
  • 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許多孩子都會遇到分離焦慮問題,令這個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不知所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最經常遇到這個問題的情況時是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嚎著,拉著這父母的衣角,這也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其實,許多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出現類似的表現,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是兒童在和照料者分開時出現的一種焦慮體驗,不同的兒童分離焦慮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是兒童在和照料者分開時出現的一種焦慮體驗,不同的兒童分離焦慮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兒童在和家人分開時出現憂慮、焦慮的體驗是正常現象,即使是充分關愛的家庭中,安全感很強的兒童也會出現焦慮的體驗。只有在焦慮表現持續存在且過於嚴重,給孩子帶來明顯痛苦或嚴重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時,才會考慮疾病的診斷。
  • 「媽媽別走!」|兒童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根據《美國醫學詞典》中分離焦慮的定義:孩子因與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分離而產生的憂慮或恐懼。當家長和孩子說再見時,孩子會焦慮、哭泣、發脾氣或緊張是他們對分離的正常反應。分離焦慮的強度水平和時間因孩子而異,而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影響到他的正常活動,並且持續數月,那麼這種焦慮就是分離焦慮症。這種症狀並不是正常的分離反應,而是孩子情緒上存在的問題,其特點是當孩子與父母分離時極度痛苦。
  • 「媽媽別走!」| 兒童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分離焦慮的特殊時期,關係著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關係著孩子的未來。根據《美國醫學詞典》中分離焦慮的定義:孩子因與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分離而產生的憂慮或恐懼。當家長和孩子說再見時,孩子會焦慮、哭泣、發脾氣或緊張是他們對分離的正常反應。分離焦慮的強度水平和時間因孩子而異,而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影響到他的正常活動,並且持續數月,那麼這種焦慮就是分離焦慮症。
  • 孩子上幼兒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鬧,甚至會撒潑打滾。每年開學季的時候,都是幼兒園前最熱鬧的時候,有的人甚至戲謔的稱,幼兒園前「聽取哇聲一片」。為什麼孩子會這麼恐懼上幼兒園?父母需要做哪些事讓孩子不再害怕上幼兒園呢?其實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非常簡單,只是分離焦慮在作祟罷了。只要緩解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在上幼兒園時就不必頭疼了。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分離焦慮: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焦慮。一般在嬰幼兒10個月左右開始發現。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應該怎麼辦呢?很多媽媽為了避免孩子哭會悄悄走開,這是不對的。應該在離開孩子前要明確告訴他媽媽要去哪,什麼時候回來,最關鍵的是媽媽心態要調整,很多時候媽媽比孩子更加捨不得,這會進一步加強孩子的分離焦慮。其次,分離要有儀式感。分離的完整體驗是分離的悲傷和重逢時的喜悅,大家往往會注重幫助孩子處理離別時的難過,卻忽視強調重逢時的快樂。
  • 幼兒園要開學了,孩子的分離焦慮該怎麼破解?
    作為家長的我們,開始焦慮了嗎?那孩子的分離焦慮源自什麼?來自安全感不夠!那要怎麼破解?分離焦慮是什麼?百科: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孩子的分離焦慮,來自安全感不夠分離焦慮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沒辦法治療,但是可以緩解。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方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 孩子和家長陷入分離焦慮怎麼辦?
    每到開學季,孩子和家長就陷入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當中——分離焦慮。不少幼兒園裡都哭成一片,一些家長剛走,孩子便開始哭鬧不止,嘴裡大喊「我要媽媽」、「我要回家」......這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所謂入園分離焦慮,就是指幼兒進入幼兒園和撫養者之間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焦慮、不安等情緒和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面臨一次入園分離焦慮。
  • 和媽媽分開一分鐘都不行,寶寶「分離焦慮」時應該怎麼辦?
    @桃子媽:這孩子一直都是我帶起來,身為老母親的我真是捨不得她自己獨立,自己待一天啊,萬一有點啥事回家也不敢說,怎麼辦呢?@丸子媽:我覺得老師可帶不了我家娃,一哭起來那就是撒潑啊,還亂扔東西,別把幼兒園拆了吧.@草莓媽:我家孩子應該還好,就是看到別人哭,他也會默默地哭,我可看不下去,太心酸了。
  • 「我不要上幼兒園」,孩子有入園焦慮怎麼辦?4招讓孩子輕鬆上學
    「幼兒園有不認識的人,我不想去!」「我不要上幼兒園,不去,就是不去!」每次到了開學的季節,無論是家中還是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一場場「生離死別」的情感大戲,每個孩子真的是哭得撕心裂肺,無論怎麼安慰都不願意離開家長,有的更是滿地打滾……曾經一位在幼兒園工作30年的精英教師說過:「入園焦慮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但是,如果想要擺脫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在家庭教育方面下手,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這樣他們才能更適合幼兒園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線上「團體諮詢」教育小組--精華知識點節選(二)我害怕媽媽死掉。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