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

2020-09-18 果雪兒中醫國學幼兒園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


關注中醫啟蒙健康繪本教育,關注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關注學習型家庭養成,這裡是首都北京果雪兒國學教育頻道。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今天是2020年9月17日。我是播音員——男孩果子。今天,我為您播報的主題為:《幼兒園新家長課堂: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


日前,面向所服務幼兒園的家長群體,果雪兒推出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主題指導課程。

課程共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個部分,什麼是幼兒園分離焦慮症?

第二個部分,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

第三個部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

接下來,就為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家長朋友分享其中的第二部分。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果雪兒指導老師從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一個特點,幼兒入園的焦慮具有必然性。

羊羔兒依戀著羊媽媽,小狗狗依偎著狗媽媽,動物中都存在著對親人的纏綿情感,小朋友也不例外的。

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小孩子生下來,到三歲的時候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

大多數孩子在離開家庭,走進幼兒園的初始階段,差不多都會哭鬧、煩躁,其實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正常的現象。

就是有些看上去高高興興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他們剛離開父母的時候,也會有一個分離的焦慮,只是因為那種焦慮不明顯或者焦慮時間不長而不被重視罷了。

據悉,西方有知名的心理學家,專門做了一個幼兒進入陌生環境的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幼兒分離的過程中產生焦慮是一種必然。

而在我們的現實中間,某些家長或者幼兒園教師,放大了這種焦慮。好像孩子入園時候不焦慮,家長就會心裡嘀咕——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啊?同樣的,在孩子入園的過程之中,家長不焦慮,也會讓人心裡嘀咕——這家長是不是不是親的啊?


第二個特點,幼兒入園的焦慮具有階段性。

一般說來,幼兒入園產生的分離焦慮,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幼兒入園的反抗階段。

孩子本能地拒絕入園,會使出種種反抗的手段,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不願、不高興、不樂意。這個時候,家長朋友要給與孩子理解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和耐心,接納孩子,安慰孩子。

第二個階段,幼兒入園的失望階段。

通過幼兒園教師及家長朋友的共同努力,孩子意識到入園這件事情是必然的,不可逆轉的,就會在內心、情緒和行為上,自然放棄了反抗,而變得有些失望、失落。

第三個階段,幼兒入園的妥協階段。

伴隨著孩子的堅持入園,孩子慢慢接受了和家長的分離,慢慢接納了幼兒園的教師,慢慢習慣了幼兒園的環境,慢慢發現和喜歡上了幼兒園的玩具及其他小夥伴,慢慢融入了幼兒園的生活學習節奏。

應該說,幼兒入園所產生的的分離焦慮,這個過程是有長有短的,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兩個月,甚至有個別幼兒一學期了也還沒有適應幼兒園。如果幼兒超過兩個月了,都還沒有順利結束入園的焦慮,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朋友就要瞪大眼睛,仔細盤點,看一看主要的原因到底存在於哪個地方。


第三個特點,幼兒入園的焦慮具有適應性。

有部分家長朋友可能存有錯誤的意見,認為孩子年齡大一些再入幼兒園,孩子的入園適應就會好一些。

其實不然,在上邊的第一個特點裡面,我們就已經非常明確地了解到,幼兒入園的焦慮是必然的,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和忽略的。

大多數小朋友三歲後走進了幼兒園,而有些小朋友因為考慮孩子的適應性而留置在家裡,這樣往往導致入園幼兒與留置兒童在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大。

就是後續,年齡大了的孩子入園了,貌似入園焦慮的問題有所減輕有所緩解,也會因為生活學習的習慣性養成、小夥伴交往、自理能力及幼兒常識性知識、技能及幼兒園遊戲、活動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而導致留置後入園的幼兒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利於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長。


關注中醫啟蒙健康繪本教育,關注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關注學習型家庭養成,這裡是首都北京果雪兒國學教育頻道。

今天的播報就到這裡。果雪兒——天天見。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新家長課堂:什麼是幼兒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家長課堂:什麼是幼兒入園焦慮?今天,我為您播報的主題為:《幼兒園新家長課堂:什麼是幼兒入園焦慮?》日前,面向所服務幼兒園的家長群體,果雪兒推出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主題指導課程第二個部分,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第三個部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接下來,就為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家長朋友分享其中的第一部分。
  •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
    文章前面我們說到,怎麼看待幼兒分離焦慮期和父母怎麼對待幼兒分離焦慮期。那幼兒分離焦慮期的原因是什麼呢?分離焦慮,是一種安全依戀的表達,依戀關係也有幾種類型:安全型、反抗型和迴避型。安全依戀型的幼兒,媽媽在場,他就感到足夠安全,能在陌生的環境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媽媽離開時,幼兒明顯會表現苦惱,回來時也會平靜下來。反抗型依戀:也稱矛盾型依戀,對依戀對象,是矛盾的,媽媽離開時,表現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但媽媽回來時,既尋求媽媽的接觸,又抗拒,也不容易平靜下來。迴避型依戀:和他人沒有明顯情感鏈結,媽媽在場和離開對孩子沒有太大影響。
  • 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01什麼是入園分離焦慮呢?什麼是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年滿三歲的幼兒,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進入幼兒園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幼兒最初離開親人.家庭.對新環境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
  • 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與對策
    三歲左右的兒童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千般寵愛、萬般呵護(二胎家庭可能會好一點)。在這期間他們對家人產生強烈的依戀感。當他們脫離家庭,與家人分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也算是孩子第一次進入了社會性的環境。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著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不能午睡等等。
  • 家園合力應對幼兒入園焦慮: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  又是一年「入園季」,如何幫助幼兒度過這個焦慮期,再次成為家長、幼兒園關注的焦點。在課程遊戲化推廣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幼兒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關注兒童立場,滿足幼兒需求。因此,解決幼兒入園的問題,應該從此著手。在保持常規做法的同時,探尋接近幼兒心理發展特點,適合幼兒需求的活動,緩解幼兒焦慮情緒,順利入園。
  • 【教師篇】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小班新入園孩子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65%,持續三周以上的佔20%,由此可見,幼兒的分離焦慮問題比較普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是不同的。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上,也反映在焦慮情緒表達的方式上。
  • 當心幼兒入園焦慮症
    按理說幼兒園生活應該是充滿期待、歡聲笑語的,但圓圓剛入園幾天來的反應讓媽媽發了愁:聽老師反饋,圓圓經常一個人坐在角落,呆呆的什麼都不願意做,害怕和別的小朋友說話,有時有人靠近,她還會尖叫。圓圓上幼兒園不哭,但緊張和害怕的情緒都藏在心裡不表露出來。心理專家提醒,圓圓的情況可能是入園焦慮症。
  • 幼兒新生入園,緩解分離焦慮三「不要」
    如何消除孩子的入園焦慮,使其儘快適用幼兒園生活呢?我兒子從三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到現在已整整接送他兩年半時間,根據這幾年的育兒學習與實踐經驗,總結了一些方法提供給廣大家長,希望廣大小朋友每天開心入園,快樂放學!
  • 怎樣緩解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
    9月開學季,是幼兒園小班新入園幼兒上演哭鬧戲大片的熱鬧季節,遠遠就可以聽到喊爹叫媽找奶奶的非凡聲音,孩子在幼兒園裡哭,爸爸媽媽們爺爺奶奶在幼兒園外徘徊,更焦慮,擔心孩子是不是吃好了?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開始不哭,後來哭;有的開始哭,後來不哭;有的到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不說話,什麼也不幹;還有少數一直不哭,這類孩子比較少。
  • 二幼緩解小班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有招兒
    8月27日,滎陽市第二幼兒園迎來了今年新入園的小班幼兒。 每年秋季都有大量的小班幼兒入園,做好小班幼兒入園工作是幼兒園領導、教師應該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大部分孩子入園會產生心理學上稱之為「分離焦慮」的症狀:焦急、不安、愛哭、恐懼、情緒波動大。面對哭鬧、不肯上幼兒園的孩子,許多家長感到心疼,焦躁、困惑、一籌莫展,一些沒帶過小班的和剛剛參加工作的幼兒園教師也常常束手無策。
  •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如何應對?看看這些妙招
    什麼是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症?它有哪些表現?這裡先來科普一下。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過程中所發展起來的情緒。心理醫師解釋: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家庭進入幼兒園的小班遊戲生活,進而邁出其社會化進程中重要的一步。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直接面臨著與家長的長時間分離,寶寶經受著分離焦慮所帶來的一系列痛苦。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幼兒入園焦慮是一個普遍現象因去幼兒園導致寶寶周邊環境及其生活規律發生變化給寶寶心理造成負擔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幼兒園是孩子獨立闖蕩的第一個「江湖」,應對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情緒是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的裡程碑。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邁出其社會化進程第一步。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而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環境,三個老師需要面對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這樣的幼兒,又必須按照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幼兒集體的活動,每項活動都有具體的要求。在完成這些要求中,幼兒必然受到各種限制。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強化了幼兒對新環境的不信任,給予了孩子消極影響。針對幼兒入園,作為家長對孩子在園情況有些擔心,害怕老師照顧不周、害怕孩子哭鬧影響身體健康、擔心孩子無法適應都是正常的心理,老師會用熱情的服務、耐心的照顧陪伴、及時的介紹幼兒在園情況、具體指導家長如何配合等贏得家長的信任、消除家長的擔心。但仍有部分家長把孩子入園看成天大的事,比孩子還焦慮。
  •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調查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更加廣泛和深入,如何幫助幼兒提高入園適應的能力成為社會各個方面所關心的首要問題。據觀察和調查,現在許多幼兒入園時會出現不適應,排斥,不能很好的融入班集體等問題。因此,筆者深入教育實踐,對小班幼兒的入園適應問題做了調查研究。
  • 高臺縣第一幼兒園:多舉措破解新入園幼兒焦慮難題
    為引導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學習生活,有效解決新入園幼兒及家長焦慮難題,高臺縣第一幼兒園聚焦開園工作重點,積極開展策略研討,有效實施多項舉措緩解新入園幼兒及家長分離焦慮。專題研討,明確工作策略。及時召開了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有效策略研討會,組織教師圍繞新入園幼兒及家長的焦慮問題,結合近幾年的工作經驗和各種實踐做法,從幼兒心理的變化引導、一日常規活動中幼兒習慣的培養、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與幼兒交流時的語態和體態、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注意的事項、家長的有效配合等方面對解決策略進行了研討交流,明確了搭建高效家園共育平臺,開展混齡一對一、手拉手幫帶,大圈子裡樹榜樣,小範圍內提建議的有效解決策略
  • 如何解鎖「入園焦慮」
    那麼,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市第一幼兒園副園長蔡天麗介紹,根據以往經驗,孩子們的焦慮表現大致有暴躁型、粘人型、茫然型、沉默型、自言自語型、陌生膽怯型、受人影響型、喋喋不休型等。而形形色色的焦慮狀態背後都會有一定的原因。
  •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
  • 你的童年是如何克服入園分離焦慮的呢?
    #分離焦慮大作戰#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很多寶寶都會有哭鬧、不愛去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家長們該如何改善這樣的情況呢? 貝拉先跟大家談談這個分離焦慮的問題,其實分離焦慮並不是從上幼兒園開始的哦,寶寶在6個月到1歲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屬於親子依戀關係的一種。
  • 天府新區永興實幼入戶家訪,緩解幼兒入園焦慮
    家訪是小班幼兒入園前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讓小班的孩子更加順利地入園,緩解幼兒入園焦慮,近日,成都天府新區永興實驗幼兒園小班組的老師們開展了家訪活動。活動中,老師們不懼炎熱,挨家走訪,與家長、孩子促膝交談,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以及幼兒的生活習慣。
  • 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教師艱辛的考驗
    開學已經兩周了,大部分幼兒算是適應了幼兒園一日生活,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在慢慢步入正軌。回顧開學以來兩周的生活,哈哈,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啊!第一天入園,一團糟,哭聲連綿不斷,玩具撒滿地,幼兒聽不懂老師口令,甚至聽不到你叫他的名字,小火車拉不起來,校園裡撒腿就跑……午睡也不適應,少數幼兒沒有午睡,而且都醒的特別早,原本兩個半小時的午休時間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