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
關注中醫啟蒙健康繪本教育,關注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關注學習型家庭養成,這裡是首都北京果雪兒國學教育頻道。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今天是2020年9月17日。我是播音員——男孩果子。今天,我為您播報的主題為:《幼兒園新家長課堂: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
日前,面向所服務幼兒園的家長群體,果雪兒推出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主題指導課程。
課程共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個部分,什麼是幼兒園分離焦慮症?
第二個部分,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
第三個部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
接下來,就為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家長朋友分享其中的第二部分。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果雪兒指導老師從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回答了這個問題。
羊羔兒依戀著羊媽媽,小狗狗依偎著狗媽媽,動物中都存在著對親人的纏綿情感,小朋友也不例外的。
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小孩子生下來,到三歲的時候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
大多數孩子在離開家庭,走進幼兒園的初始階段,差不多都會哭鬧、煩躁,其實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正常的現象。
就是有些看上去高高興興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他們剛離開父母的時候,也會有一個分離的焦慮,只是因為那種焦慮不明顯或者焦慮時間不長而不被重視罷了。
據悉,西方有知名的心理學家,專門做了一個幼兒進入陌生環境的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幼兒分離的過程中產生焦慮是一種必然。
而在我們的現實中間,某些家長或者幼兒園教師,放大了這種焦慮。好像孩子入園時候不焦慮,家長就會心裡嘀咕——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啊?同樣的,在孩子入園的過程之中,家長不焦慮,也會讓人心裡嘀咕——這家長是不是不是親的啊?
一般說來,幼兒入園產生的分離焦慮,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幼兒入園的反抗階段。
孩子本能地拒絕入園,會使出種種反抗的手段,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不願、不高興、不樂意。這個時候,家長朋友要給與孩子理解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和耐心,接納孩子,安慰孩子。
第二個階段,幼兒入園的失望階段。
通過幼兒園教師及家長朋友的共同努力,孩子意識到入園這件事情是必然的,不可逆轉的,就會在內心、情緒和行為上,自然放棄了反抗,而變得有些失望、失落。
第三個階段,幼兒入園的妥協階段。
伴隨著孩子的堅持入園,孩子慢慢接受了和家長的分離,慢慢接納了幼兒園的教師,慢慢習慣了幼兒園的環境,慢慢發現和喜歡上了幼兒園的玩具及其他小夥伴,慢慢融入了幼兒園的生活學習節奏。
應該說,幼兒入園所產生的的分離焦慮,這個過程是有長有短的,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兩個月,甚至有個別幼兒一學期了也還沒有適應幼兒園。如果幼兒超過兩個月了,都還沒有順利結束入園的焦慮,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朋友就要瞪大眼睛,仔細盤點,看一看主要的原因到底存在於哪個地方。
有部分家長朋友可能存有錯誤的意見,認為孩子年齡大一些再入幼兒園,孩子的入園適應就會好一些。
其實不然,在上邊的第一個特點裡面,我們就已經非常明確地了解到,幼兒入園的焦慮是必然的,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和忽略的。
大多數小朋友三歲後走進了幼兒園,而有些小朋友因為考慮孩子的適應性而留置在家裡,這樣往往導致入園幼兒與留置兒童在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大。
就是後續,年齡大了的孩子入園了,貌似入園焦慮的問題有所減輕有所緩解,也會因為生活學習的習慣性養成、小夥伴交往、自理能力及幼兒常識性知識、技能及幼兒園遊戲、活動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而導致留置後入園的幼兒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利於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長。
關注中醫啟蒙健康繪本教育,關注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關注學習型家庭養成,這裡是首都北京果雪兒國學教育頻道。
今天的播報就到這裡。果雪兒——天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