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新生入園,緩解分離焦慮三「不要」

2020-09-09 珘鴻

連續幾天早上送兒子上學,校門口總是哭聲一片。在我兒子上學的幼兒園,往年學生家長是可以孩子送到教室的,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每天早上安檢,家長都得在大門口止步,新生亦不例外,所以今年開學之際,校門口的哭鬧場景尤為引人注目。

面對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應對手段亦各有千秋,有的安撫,有的悄悄「逃離」,有的孩子哭,家長也哭,甚至還有恐嚇、哄騙……

幼兒園新生入園,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不少孩子會產生入園焦慮、恐懼,每天哭鬧著不願上幼兒園,家長常常束手無策。如何消除孩子的入園焦慮,使其儘快適用幼兒園生活呢?

我兒子從三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到現在已整整接送他兩年半時間,根據這幾年的育兒學習與實踐經驗,總結了一些方法提供給廣大家長,希望廣大小朋友每天開心入園,快樂放學!

幼兒新生入園三「不要」

01 不要悄然離開

有的家長送孩子到學校,因為實在無法擺脫孩子「糾纏」,不得不悄悄離開。這樣做,雖然輕鬆擺脫了孩子,卻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孩子恐懼心理,破壞其安全感。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會真的以為你就此消失不見。

所以家長送孩子到學校後,一定要當面跟孩子道別,並承諾按時接他回家。

記得我兒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一路上興奮無比,充滿期待,可送到教室門口後,緊緊抱住我怎麼也不肯撒手,硬要我陪著他一起上幼兒園。

老師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要他找一找自己的足球在哪裡,趁孩子轉身找足球,我悄悄溜走了,我快速來到一樓大廳,從監控中看到孩子正往外跑,被老師抱住。此刻,我非常後悔自己不辭而別,當時我的孩子本來安全感就不足,這樣不是更缺乏安全感了嗎?

不到中午時分,孩子竟憑著記憶,借用老師電話撥通了我的手機。儘管我之前讓孩子記住了手機號碼,但從來沒有撥打過,對於第一次見面的老師,還是一個陌生人,而且當時我那三歲半的兒子,在我看來還是一個比較膽小的孩子。

「媽媽,我想你!」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的孩子不安的聲音,我在想,他是出於一種怎樣的恐懼與不安,才具有如此大的勇氣借用老師電話?

於是,我決定,再也不能這樣與孩子不辭而別。

第二天,孩子比前一天更不肯放我走,沒辦法,我只好叫老師抱住孩子,孩子哭著向我伸手,我微笑著向孩子揮手,當面跟他說再見,並承諾下午早點接他回家。

漸漸地,雖然孩子早上還是有點不太想去學校,可每次放學接他時,感受他總是那麼開心與快樂。孩子也逐漸明白,我只是暫時與他分開,每天放學,我會準時出現在教室門口。大約半個月,孩子已完全適應了幼兒園。一個月後,孩子竟然只要我送到大門口,不要我陪著他去教室了。

02 不要問在學校乖不乖

在與許多幼兒及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家長有一個習慣,喜歡問孩子在學校乖不乖,是不是聽話,飯菜是否吃完……這無形中會給孩子形成壓力,給孩子的暗示是:只有我乖,老師才會喜歡我,爸爸媽媽才喜歡我。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學校是一個衡量人表現是否好壞的場所,不利於孩子更快地融入集體,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向老師打聽他們的表現,這樣更不利於增加孩子與老師的親密聯結。

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家長要多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有什麼想要跟家長一起分享的。且孩子跟家長分享時,一定要認真傾聽,及時回應。

我兒子常常放學後,總是開心地告訴我,今天認識了哪位小朋友,學號是多少多少,今天又吃了什麼菜,很好吃……我總是帶著羨慕的表情聽孩子繪聲繪色地講述,並表示自己也好想跟他一起去上幼兒園,漸漸的,孩子越來越喜歡他的幼兒園生活。

03 不要恐嚇欺騙

當許多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哭鬧時,常常有家長說:「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家長這種制止孩子哭鬧的方法,表面上似乎可以讓孩子快速停止哭泣而變得「聽話」,實際上,會進一步增加其恐懼而延長分離焦慮。

所以爸爸媽媽不要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而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你們」,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告訴老師,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還哭,還哭就讓老師把你關起來」之類的話。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孩子想要抱時,就多抱一抱孩子,這樣他會多一份安全感。孩子想哭時,允許他哭一會,哭夠了,孩子情緒得到釋放了,才有能力與動力來應對新挑戰。

緩解入園焦慮五步走

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緩解入園焦慮

01 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

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更要多帶孩子到新幼兒園去參觀、玩耍,使孩子對上學產生興趣與好奇。

我兒子上幼兒園以前,常常有許多幼兒園為了招生而舉辦這樣那樣的親子活動,我都會帶孩子去參加。還常常主動帶孩子去參觀周邊一些幼兒園,孩子非常開心,很期待自己也能上幼兒園。

後來選定了幼兒園後,在兒子入園前一個學期,我經常在幼兒園放學之際帶兒子入園玩耍。我兒子是2018年春節入園的,新生是3月1日正式開學,他們班原來的老生因為寒假提前放假,2月底就開學了,於是入園前一天,我帶著孩子去他們班上找老師,並希望見一見新同學。老師非常熱心,立刻給他安排了座位與學號,還留他吃了中餐。孩子非常開心,一下跑出教室告訴我:「媽媽,楊老師給了我一個2號的杯子。」「媽媽,楊老師給了我一個2號的凳子」。吃完中餐後,老師出來告訴我,孩子還想看本書再回家。回家後,他對第二天上學充滿期待。

所以我兒子入園前幾天,對上學是充滿期待的,只是送到學校後,希望我陪他一起呆在幼兒園。當時兒子是既想上學,又不想離開媽媽的矛盾心理。不過,只過了兩周,孩子很快就適應了。

 02 按時接、送孩子入園

在孩子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兒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

我記得第一天接孩子時,看到他早早地背著書包在左顧右盼,一見到我的剎那,孩子激動地叫著「媽媽」,眼淚刷地流了下來。

孩子說:「媽媽,你明天能不能第一個來接我?」我說「好的!」此後一段時間,我都提前早早地來到教室門口等他。大約一個月時間後,孩子放學時不再左顧右盼。

 03 多與老師溝通交流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與生活習慣,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將孩子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健康狀況等如實告訴老師,以配合老師有針對性地教育。

我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由於從小缺乏安全感,在陌生人面前比較膽小而又敏感,而我兒子的先天氣質又是那種感受力特別強的孩子,喜歡被關注。於是我把孩子的這些特點告訴老師,希望老師多關注一下他,多為他介紹一下新同學,如果不小心做錯了什麼,希望老師委婉地指出而不要直接批評他。老師非常善解人意,她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些。」就這樣,兒子很快融入了這個集體。

當然,孩子的情緒是變化莫測的,兒子有時也不想去幼兒園,有一次孩子說出這種想法後,我說:「可是老師同學會想航航呢!其實啊,老師有時也想呆在家裡多陪陪他們的崽崽,多陪陪他們的爸爸媽媽。可是老師一想,如果我不去的話,誰陪航航他們玩呀?於是,老師就去學校啦,可是老師來到學校一看,咦,航航怎麼沒來呀?我好想航航啊。還有同學也想航航呢。」

沒想到孩子說:「其實我也想老師和同學的。」於是又乖乖地背著書包上學去了。可是晚上孩子回家跟我說:「媽媽,我今天在學校,沒有人說想我啊。」

我說,老師同學想你,有時會說出來,有時是在心裡想,不一定說出來。就像你想老師和同學時,有時也沒有說出來對不對?兒子點了點頭。

於是,我又把這一情況告訴老師,希望老師多跟孩子們說說想他們之類的話,更有利於增加孩子對老師、同學的親近感。

所以我們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包括孩子在家裡的表現等,讓老師多了解孩子,更有利於家園交流。

04 以遊戲釋放焦慮

昨天早上送兒子至校門口時,只見一位媽媽輕輕地抱了抱孩子,然後微笑著說,「今天晚上回來我們還玩遊戲好不好?像昨天晚上那樣。」孩子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後依依不捨地走進校園。我很欣賞這位媽媽的做法。

一說到遊戲,沒有孩子不喜歡的,遊戲幾乎對任何孩子具有無法阻擋的魅力,我跟我兒子幾乎每天都玩遊戲,百玩不厭。遊戲互動中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釋放孩子們的天性,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非常適合玩捉迷藏遊戲,尤其是玩「你好,再見!」遊戲。比如一會跟小孩說「再見」,然後躲到另外一個房間,一會又跑出來跟小孩打招呼說「你好!」,一會分離,一會再見,經過多次反覆,可以從這種遊戲互動中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同時,現實生活中跟小孩真正分離時,爸爸媽媽一定要當面跟小孩說再見,並說明自己什麼時候會回來,這樣小孩會逐漸明白,爸爸媽媽只是暫時分開,而不會擔心爸爸媽媽突然消失。另外,早上父母上班時也應儘量當面跟小孩說再見,如果不能,應在前一天晚上告訴小孩,媽媽需要第二天早上寶寶醒來前去上班或出差,並告訴自己什麼時候回來。孩子逐漸習慣了這種「分離」「再見」的場面,在幼兒園也能很快適應與爸爸媽媽的分離。

05 利用繪本激發上學興趣

面對孩子的入園焦慮,借用繪本親子共讀亦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在我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兩個繪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本是《20個上幼兒園的好理由》,另一本是《媽媽去上幼兒園》。

《20個上幼兒園的好理由》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誇張而幽默的情節,幫小讀者構造了一個不上學的假想世界,讀起來非常輕鬆有趣。這個繪本我在孩子入園前已準備好,但剛開始並沒有拿出來給他讀,在孩子入園一周左右有了不想上學的情緒後,我才拿出這個繪本。沒想到孩子非常喜歡,讀了一遍又一遍,每天晚上要讀好幾遍才睡覺,還要求每天帶去學校,要給老師看。

繪本的最後一頁是:「結論:我還是乖乖地去上幼兒園吧!」每次讀到這句時,孩子竟然一邊用手指著,一邊誇張地大聲讀出聲音:「我-還-是-乖-乖-地-去-上-幼-兒-園-吧!」。幾天後,這繪本中的大部分句子,孩子竟然都會背了。我倒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這個繪本的內容記住,然後時不時在路上跟兒子你一句我一句邊走邊誦讀。當孩子偶爾情緒來襲說不想上學了,我就以滑稽搞笑的表情搖頭晃腦讀出:「如果我不上幼兒園……」,

如果我不上幼兒園,就不會讀也不會寫

兒子很自然地接上:「就不會讀也不會寫……」

如果我看不懂字,就會把蘇打水和洗髮水搞混

如果我吞下洗髮水,就會邊說話邊吐出泡泡

如果我吐出一個跟我一樣大的泡泡,泡泡就會帶我飛離屋頂

通過兩人你一句我一句滑稽搞笑的誦讀,孩子的情緒一下調整過來。當然,這樣的方法也只用了幾天就失效了。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永遠不要指望同一種方法永遠會起作用,而需要我們不斷調整我們的思路與方法來適應孩子的變化。

我孩子入園之初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上學充滿興趣與好奇,只是每次送到教室門口不肯讓我走,希望我能留下來。此時,《媽媽去上幼兒園》這個繪本可幫上了大忙。

這個繪本講的是小女孩第一天上學,發現小夥伴們在爸爸媽媽離開後,都哭了。於是她不肯讓媽媽離開她,一定要讓媽媽陪著她上幼兒園。於是媽媽只好留了下來,漸漸地,小朋友發現,幼兒園裡很多趣事都是不需要媽媽陪伴的,而媽媽的陪伴反而有那麼點「不合時宜」,比如一起唱歌時,媽媽的聲音比所有人都大;吃飯時,因為桌子太小,媽媽的大腿把桌子的下方全佔了,兩隻腳還分開放著,小朋友看到後都笑了;午休時,她跟媽媽共用一張小床和毯子,媽媽佔了大部分,還打呼嚕,影響其他人休息;自由活動時間,媽媽被一輛小小的三輪車絆倒了……

利用這些情節,當孩子不肯讓我走的時候,我就會提到這繪本中媽媽在幼兒園遇到的尷尬場景,跟孩子說:「寶貝,媽媽也想留下來跟你一起上幼兒園呢,幼兒園有這麼多好玩的,我也想玩滑滑梯,想在你們學校吃飯,想陪你一起睡。可是你看,你們的桌子這麼小,等下我吃飯時把腳伸到桌子的另一邊去了,同學們會笑話我呢。還有,你們的車子,滑滑梯我都坐不下呀,等下摔倒了同學也會笑話我呢……」漸漸地,孩子沒這麼堅持,當他逐漸熟悉老師和同學後,也像繪本中的小女孩那樣,發現沒有媽媽的幼兒園生活其實更有意思。

除了這兩個繪本外,我兒子對《大衛上學去》,《媽媽,我還要上幼兒園》等繪本也比較感興趣,通過這些繪本故事,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其他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情況,或通過繪本中其他小朋友上幼兒園面對的問題,幫助小朋友建立自己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所以建議家長朋友可以準備一些繪本與孩子親子共讀。當然,如果孩子不喜歡某一個繪本,我們不要勉強,在我所購買的繪本中,有些繪本剛買回來的時候孩子說不喜歡,我說不喜歡我們就不讀,讀孩子喜歡的,然後把它擱在書架上。一段時間過後,孩子還是偶爾拿出來翻一翻。

另外,《魔法親親》、《幼兒園的一天》、《我愛幼兒園》、《送爸爸上幼兒園的奧爾加》、《湯姆上幼兒園》、《你好,幼兒園》等都是很適合幼兒新生入園的繪本,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與孩子親子共讀。

同時,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好安撫物品,有助於增加其安全感。記得我兒子剛上學時,總是喜歡帶一些喜愛的小玩具,後來因為學校不允許小朋友攜帶玩具,兒子便要我放學後帶一些玩具去接他,我總是儘量滿足。家長還可根據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相關焦點

  • 二幼緩解小班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有招兒
    8月27日,滎陽市第二幼兒園迎來了今年新入園的小班幼兒。 每年秋季都有大量的小班幼兒入園,做好小班幼兒入園工作是幼兒園領導、教師應該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大部分孩子入園會產生心理學上稱之為「分離焦慮」的症狀:焦急、不安、愛哭、恐懼、情緒波動大。面對哭鬧、不肯上幼兒園的孩子,許多家長感到心疼,焦躁、困惑、一籌莫展,一些沒帶過小班的和剛剛參加工作的幼兒園教師也常常束手無策。
  • 麗水網丨新生入園哭聲一片 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每年新生入園季,那就是一部大型的親子分離劇。孩子們入園哭、吃飯哭、睡覺哭、睡醒了還哭……這聲聲哭泣,把老母親們的心紮成了篩子。「媽媽,我不想上學」「媽媽,你不要我了麼?」「媽媽,我頭好疼」「我肚子很不舒服,很噁心」……這些都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分離焦慮即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連接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 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入園分離焦慮是年滿三歲的幼兒,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進入幼兒園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幼兒最初離開親人.家庭.對新環境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入園分離焦慮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孩子的不安全感有關。孩子從一個有親人陪伴、熟悉環境,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產生不安全感,擔心害怕各種未知狀態出現,得不到保護而焦慮不安。這種分離焦慮如果家園合力,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緩解、消失。隨之而來,幼兒園愉快有趣的集體生活就會取而代之。
  • 新生入園季,「哇」聲一片,專家教你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每年新生入園季, 那就是好慘的親子分離劇。 分離焦慮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小班新入園人數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 65%,持續三周以上的佔20%。幼兒分離焦慮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3-5歲幼兒的分離焦慮程度較高。
  • 新星教育 | 新生入園告別小技巧,緩解入園分離焦慮
    是送孩子入園後,悄悄的沿著門口逢往幼兒園裡面看?還是跟孩子撒謊說等一會就來接他回家?新學期,孩子上幼兒園了,新生爸媽也要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入園告別哦。星星姐姐今天為新生家長們分享一些入園告別的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孩子們緩解入園分離焦慮,讓孩子們愉快地開啟幼兒園的新生活。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把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任務」只交給老師就可以了?」為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需要老師在園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幼兒之外,還需要家園互動,共同努力,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找到安全感、歸屬感,消除分離焦慮。
  •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日前,面向所服務幼兒園的家長群體,果雪兒推出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主題指導課程第三個部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接下來,就為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家長朋友分享其中的第二部分。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果雪兒指導老師從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回答了這個問題。
  •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
    文章前面我們說到,怎麼看待幼兒分離焦慮期和父母怎麼對待幼兒分離焦慮期。那幼兒分離焦慮期的原因是什麼呢?分離焦慮,是一種安全依戀的表達,依戀關係也有幾種類型:安全型、反抗型和迴避型。安全依戀型的幼兒,媽媽在場,他就感到足夠安全,能在陌生的環境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媽媽離開時,幼兒明顯會表現苦惱,回來時也會平靜下來。反抗型依戀:也稱矛盾型依戀,對依戀對象,是矛盾的,媽媽離開時,表現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但媽媽回來時,既尋求媽媽的接觸,又抗拒,也不容易平靜下來。迴避型依戀:和他人沒有明顯情感鏈結,媽媽在場和離開對孩子沒有太大影響。
  • 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與對策
    這都是孩子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兒童與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顧他的人分離時,表現出的焦慮情緒。是個體因不能達到目標或並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而使自尊心受損時所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而又帶恐懼的負性複合情緒。
  • 又到「分離焦慮季」家有萌娃真鬧心 專家建議:六招緩解入園焦慮
    張女士焦慮地說道,都說孩子開學初會患上分離焦慮,身為家長的自己這段時間已經開始焦慮了。  「孩子哭著不肯進去怎麼辦?」「少了我照顧,寶貝能不能睡得好呀?」「教室空調溫度會不會太低?」臨近開學,又有一大批新生家長即將陷入「入園焦慮」的恐慌之中。而這種情緒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傳染」給孩子。身為家長,該如何調整心態陪孩子一起度過開學焦慮期呢?
  • 又到「分離焦慮季」家有萌娃真鬧心 專家建議:六招緩解入園焦慮
    張女士焦慮地說道,都說孩子開學初會患上分離焦慮,身為家長的自己這段時間已經開始焦慮了。  「孩子哭著不肯進去怎麼辦?」「少了我照顧,寶貝能不能睡得好呀?」「教室空調溫度會不會太低?」臨近開學,又有一大批新生家長即將陷入「入園焦慮」的恐慌之中。而這種情緒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傳染」給孩子。身為家長,該如何調整心態陪孩子一起度過開學焦慮期呢?
  • 【教師篇】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每年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候,一個個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兒園的大門。幼兒園,也常常是哭聲一片。孩子們和父母親人的分離焦慮困擾著很多家庭,也為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場景一:寶寶第一天來上幼兒園,就一刻不停地哭。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如此,從不參加任何活動。他會一直緊緊拿著自己從家裡帶來的玩具,坐在遠離小朋友的地方,默默地流著淚。
  • 怎樣緩解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
    9月開學季,是幼兒園小班新入園幼兒上演哭鬧戲大片的熱鬧季節,遠遠就可以聽到喊爹叫媽找奶奶的非凡聲音,孩子在幼兒園裡哭,爸爸媽媽們爺爺奶奶在幼兒園外徘徊,更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開始不哭,後來哭;有的開始哭,後來不哭;有的到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不說話,什麼也不幹;還有少數一直不哭,這類孩子比較少。
  • 緩解幼兒分離焦慮,老師有高招
    每年開學的這段時間,分離焦慮都會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對於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及其家長而言,分離焦慮更是必須面對並解決的第一問題。今天,我們從幼兒園老師的親身經驗出發,來看看在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方面,家長和幼兒園該如何配合,共同努力吧。分離焦慮表現出來的形式有很多種,但起因相似,都是與家人分離而表現出不適應、不習慣等一系列情感反應,實屬正常現象。
  • 開開心心上幼兒園——消除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案例分享
    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通常出現在與家長、與所愛和依賴的人分離或面臨分離的威脅等情況下。九月份,適齡幼兒離開父母和家庭進人幼兒園,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直接面臨著與家長的長時間分離,幼兒經受著分離焦慮所帶來的情緒變化衝擊,有些幼兒能夠順利適應,而有些幼兒卻適應不良。
  • 開學環創這樣布置,有效緩解新生入園的分離焦慮
    新學期即將開始,新入園的幼兒就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熟悉的環境,進入幼兒園生活。在幼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教師時,我們要做哪些工作,能讓幼兒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讓家長放心呢?當幼兒焦慮不安哭鬧時,可以玩一玩自己熟悉的玩具,增加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教室的每個區域,教師要有意識的擺放幼兒喜歡玩的聲響玩具、電動玩具,拖拉玩具、插塑玩具等,幼兒看到自己感興趣、好玩又願意玩的玩具,注意力轉移了,分離焦慮就會減少。
  • 教師、家長如何緩解和消除幼兒的分離焦慮
    2.心理學和衛生學的研究都表明:焦慮、恐懼、沮喪、悲哀等情緒是健康的大敵,也是致病的因素。不僅如此,美國一位心理學家還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會降低兒童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將來的創造力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有必要分析幼兒入託分離焦慮的現象及成因,尋找可能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策略。
  • 駙馬山莊幼兒園緩解新生入園焦慮
    駙馬山莊幼兒園多措並舉做好新生入園工作,緩解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現象,使他們儘快適應校園生活。日前,在駙馬山莊幼兒園,小班的幼兒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高興地做著遊戲,已經完全融入了校園生活。據了解,今年該園設立了7個小班,共有280多名新生,為更好地應對新生焦慮不安、哭鬧不止等情況的發生,幼兒園提前做好了準備。
  • 如何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幾乎是每一個入園孩子必經的正常過程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有沒有做好,入園當天家長情緒是否平穩、愉悅,該走的時候是不是果斷離開,這些都是相當關鍵的影響因素。 每個孩子的適應狀況都不太一樣,通常分離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也有分離焦慮可能會反反覆覆持續一年,甚至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