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海姐姐
海姐姐說家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要求,傳播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北海市婦聯推出「海姐姐說家教」欄目,邀請廣西兒童青少年心理學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專家,為全市廣大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普及服務。
「海姐姐說家教」專欄
12
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又到新生入學季,每個幼兒園又要迎接一批新的小朋友了,裝扮一新的幼兒園,在剛剛入園的小朋友眼裡,可不是都那麼喜氣洋洋哦。孩子從自己熟悉的親人身邊,來到這雖然五彩繽紛,卻是完全陌生的環境,除了獨立性很強好奇心十足的小朋友之外,大多數小朋友會出現入園分離焦慮。
01
什麼是入園分離焦慮呢?
什麼是入園分離焦慮呢?
入園分離焦慮是年滿三歲的幼兒,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進入幼兒園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幼兒最初離開親人.家庭.對新環境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
英國精神病學家 約翰·鮑爾比提出了著名的依戀理論,她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或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 哭泣,斷斷續續,吵鬧減少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親人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父母和老師需要注意是後兩個階段的表現,如果失望階段持續時間長,有可能導致孩子的一種習得性無助,長時間沉浸在負面情緒中而影響身心健康。
02
孩子入園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
那麼孩子到底在焦慮害怕什麼呢?入園分離焦慮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孩子的不安全感有關。孩子從一個有親人陪伴、熟悉環境,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產生不安全感,擔心害怕各種未知狀態出現,得不到保護而焦慮不安。這種分離焦慮如果家園合力,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緩解、消失。隨之而來,幼兒園愉快有趣的集體生活就會取而代之。但是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或老師不夠重視,或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人際交往能力發展。
03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入園焦慮呢?
1. 提前做好準備功課
在孩子入園前一兩個月,常常有意識地給孩子講幼兒園有趣的事:「寶寶,你不是喜歡滑滑梯嗎?幼兒園有很漂亮的滑梯哦」,「寶寶,你想玩多多小汽車嗎?幼兒園會有很多顏色的汽車呢」,「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哦」......,這樣一來,孩子的意識裡對幼兒園就有了憧憬。在開學前,有目的地帶孩子去要上的幼兒園玩,讓他對幼兒園減少陌生感,減少對新環境的抗拒。
2. 給孩子一個依戀替代物
讓孩子帶個喜歡的玩具,讓他有個依戀代替物。在鮑爾比看來,依戀系統在實質上是要「詢問」這樣一些根本性問題:所依戀的對象在嗎?他關注我嗎?如果孩子察覺這個問題的答案為「是」,則孩子會感到被愛、安全、自信,並會從事探索周圍環境、與他人玩耍以及交際的行為。那媽媽或親人這個依戀對象給他的玩具,就會成為依戀替代物給他依戀寄託,仿佛媽媽就在身邊,而降低分離焦慮。
3. 積極誘導法
家長一接一送的過程很關鍵,如果處理得好,就能有效幫助孩子降低分離焦慮,處理不好,則會導致心理發展受阻。
送孩子去幼兒園,給孩子一個溫和而堅定的告別儀式。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句充滿鼓勵的道別「你在幼兒園先跟小朋友玩哈,你看,你一來幼兒園就有這麼多朋友,還有可愛的老師和玩具,媽媽晚一點一下班就來接你哈,寶貝你真棒!」,然後堅定扭頭離開。孩子帶著這份愛和期待,就趕走了一半的分離焦慮。家長切忌一步一回頭,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切忌以威脅的方式嚇唬孩子「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這樣更加增加分離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也切忌遷就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曬網多於打魚。這樣不但無法幫助孩子降低分離焦慮,還給孩子得到哭鬧就可以得到滿足的錯誤信息。
到幼兒園接孩子,一個讚許的目光,一個拇指的贊,一個愛的擁抱,一張燦爛的笑臉都足以撫平孩子一天的焦慮和不適。切忌詢問負面的問題,諸如「寶貝,你今天哭了嗎?」「有小朋友欺負你嗎?」這樣的心理暗示將加重入園不安全感和焦慮。
4. 家園合力,合理過渡
幼兒園應把保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園新生入園,孩子的分離焦慮是很難免的,要處理好這個環節,需要家園共同協作。比如為了讓孩子有個適應過渡,頭幾天園方可以允許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跟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在家長的陪伴下,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熟悉洗漱和大小便的場所,熟悉其他小朋友和老師。孩子會家長的陪伴下,在相應放鬆的心態下去觀察和接納新的人和新的環境。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是要用熱情友好的方式與其他小朋友和老師產生互動,這樣孩子會覺得,這裡的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值得信賴的,在他們中間是安全的。
其次,充分發揮和培育孩子們中間的能量,達到共贏。一個班孩子當中,總有部分活潑開朗、適應性強的孩子,老師可以鼓勵引導他們主動幫助比較弱小、分離焦慮程度較重的孩子。一句「我陪你玩好嗎?」,付出幫助的孩子獲得價值感,有助於良好的個性發展。弱小的孩子獲得同伴的幫助,獲得融入感,內心的焦慮會獲得舒緩,比老師親自照料要有利得多。同時,班級良好的互助風氣、正氣也就培育起來了。
幼兒初入園產生分離焦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導致幼兒心理發展不暢也是一定的。所以,在幼兒這個人生的轉點,幫助孩子緩解和處理好分離焦慮,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無論家長和幼兒園都應高度重視,應採取切實可行的策略,幫助初入園幼兒緩解和減輕入園分離焦慮。
莫捷惠
專家簡介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研究生,
婚姻家庭諮詢師,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廣西警察學院教師(二十年的大學教學經驗),
擅長婚姻家庭問題研究,嬰幼兒成長心理特點與家庭教育研究
_
_
_
_
2020年6月至12月期間,「海姐姐」公眾號將在每周五晚推出一期「海姐姐說家教」。專欄內容分疫情後孩子復學心理問題五步解鎖法、 經營良好親子關係四妙招、 行為習慣培養七法、青春期問題四解扣、良好婚姻家庭關係構建等五大板塊,共27個專題。
_
_
原標題:《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