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復工了,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2020-08-27 果盤心理C博士



最近,有家長提問說,孩子三歲半了,不想讓媽媽上班;中午午睡的時候給媽媽又發視頻、又打電話,不肯睡午覺。媽媽很擔心,因為還準備九月送幼兒園,怎麼樣克服孩子的這種分離焦慮呢?以下是我的回答。

首先,兩到三歲確實是孩子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時候,但也到了一個重要的過渡期。孩子兩歲左右就和媽媽形成了非常親密的依戀關係,大約三歲左右開始,媽媽的樣子在他心裡就內化了,孩子也發展出了自我概念,可以和其他家人建立「多重依戀」關係了。

更進一步的,三歲以後,孩子有能力把人際關係擴展到學校,和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建立親近的關係。那麼,媽媽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克服分離焦慮呢? 以下是幾點建議,供參考。

讓孩子明白,媽媽永遠是他最堅固的安全基地

當我們越想推開孩子,孩子就會越粘我們,因為他害怕失去聯結。只有當孩子感到安心,知道媽媽永遠是他的安全港灣,他才不會害怕分離。

【作法1】經常對孩子表達愛意:「寶貝,媽媽很愛你噢!」「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寶貝啊!」「就算我不在你身邊,你也要知道,我一直都很愛你!而且,我會很快回來的!」

【作法2】每天至少十分鐘,放下手機、煩惱和工作,好好地陪伴孩子。這種情感上的充電,讓孩子活力滿滿,對自己和他人都充滿信心。

讓孩子了解:媽媽外出工作的意義

為什麼媽媽要出門上班、而不是永遠在家陪我呢?小朋友心裡是有問號的。

網上有一個音頻故事,叫《媽媽要去打怪獸》,是疫情期間,創作者用醫生媽媽的口吻給孩子講的一個故事。你可以帶著孩子聽一聽,然後討論醫生等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可以用孩子能明白的語言,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去工作。你可以說:「我喜歡我的工作,就像你喜歡玩一樣。」或者說:「因為我是大人,所以我需要工作。等你長大了,你可以上學,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談論工作的意義,最好和孩子建立聯繫。比如說:「工作讓媽媽能掙錢,然後我就可以給你買很多好東西!」回家時,有時可以給孩子帶點小禮物,一個小麵包,或是一個小玩具,這會讓孩子感到驚喜、也更能接受媽媽外出。

和孩子分別的儀式感

有的媽媽害怕讓孩子哭,偷偷地溜出去上班。這其實更加損害孩子的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回來。

和孩子分開,最好打個招呼說再見、交待清楚什麼時候回來。我的一個小經驗是,分別時邀請孩子幫我關門,在門口再說幾句話:「寶貝再見!謝謝你幫我關門!

一開始,孩子可能掛著眼淚,但心裡被賦予了力量,他也會揮手說再見!像我的孩子,還會叮囑我:「媽媽,我還要再說句話。媽媽,你記得路上要小心噢!」我也會很感動地謝謝他。

如果是中午午睡,媽媽不在身邊,和孩子通電話或視頻,告別的時候也要有儀式感,你可以微笑著說「寶貝,媽媽很愛你噢!做個好夢吧!再見!」這樣孩子可以更安心地午睡。

鼓勵孩子和其他家人建立親密關係

媽媽需要幫手,而不是一個人照顧孩子。因此,支持孩子和其他親人發展親密關係特別重要。事實上,發展多重依戀關係,正是孩子三到六歲期間的重要功課。

當大家都在家的時候,媽媽陪伴孩子玩一段時間,可以幹點自己的事情,然後鼓勵孩子找其他家人(比如,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一起玩。

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家人外出遊玩、去逛公園等,媽媽留在家裡做點自己的事情。這種情況,孩子通常會很樂意和媽媽說再見。

媽媽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分享那些快樂的「分離」時光,比如問他:「今天和姥姥去哪裡玩啦?玩什麼啦?」「你有沒有謝謝姥姥?你看,姥姥對你多好啊!」

其他家人也可以多向孩子表達愛意:「你是我們最愛的寶貝噢!」孩子會非常受用。有這麼多人愛我,真幸福啊!

當媽媽學會放手,孩子會和爸爸、姥姥等其他家人找到新的樂趣和相處之道的。


小結:媽媽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首先要花時間陪伴孩子和表達愛意、讓孩子安心;

其次,向孩子解釋媽媽外出工作的意義;

第三,分別時要有儀式感,讓孩子說再見;

第四,鼓勵孩子和其他親人建立親密關係。

如何處理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見下一篇!


相關焦點

  • 怎麼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呢
    最近大多數家長都已經開始復工上班了,今年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在家和孩子待了1個多月,很多寶寶已經對家長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家長突然復工,很多孩子表現得情緒不穩,哭鬧等情況,這就是還在因為分離出現的分離焦慮。
  • 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03-19 09:22:58 來源:都市熱報公眾號 都市熱報消息,受疫情影響,家長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
  • 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海姐姐說家教」專欄12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但是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或老師不夠重視,或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人際交往能力發展。03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入園焦慮呢?1. 提前做好準備功課在孩子入園前一兩個月,常常有意識地給孩子講幼兒園有趣的事:「寶寶,你不是喜歡滑滑梯嗎?
  • 孩子不願返校,家長校外徘徊,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這是一種分離焦慮,但是,並不是只有幼兒園的孩子與家長有分離焦慮,別忘了,還有一類家長也同樣有這種情況,那就是中學生、大學生的寄宿生。 大學生因為已經成年了,相對來說還好些,分離對家長來說,也能習慣和接受,對子女來說,可能還樂得自在。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與此同時,對於一些剛剛邁入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和家長們來說,也正面臨著一場令人頭痛的「分離大戰」!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再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原本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他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不管前一天晚上在家答應的多好,第二天在幼兒園門口還是會情緒爆發。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是兒童在和照料者分開時出現的一種焦慮體驗,不同的兒童分離焦慮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父母首先要穩住自己 有的父母可能在和孩子分離時,自己也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還有的父母會認為焦慮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幫孩子消除焦慮才行,
  • 「媽媽不要走!」復工後小孩「分離焦慮」怎麼破?
    受疫情的影響,大人們推遲上班,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記者採訪發現,面對爸爸媽媽要去上班,有的孩子哭著不讓爸爸媽媽走,有的在家整天都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那麼,面對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 媽媽發熱隔離半個月,如何減少兩歲孩子分離焦慮?六個方法有幫助
    今天小書蟲媽媽收後一位粉絲朋友的私信,這位媽媽因發熱需要到醫院隔離半個月,她的寶寶只有2歲,她想知道如何能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並且讓孩子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孩子1~2歲左右,他開始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產生害怕的情況,一旦媽媽從孩子的視線中消失,孩子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安且哭鬧,這就是孩子的分離焦慮。媽媽怎樣幫助孩子應對分離焦慮呢?我家孩子2歲的時候,我也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出差國外一個月,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孩子這麼長時間,為了減輕孩子分離焦慮,我用了六個步驟去做。
  • 孩子入園第一天痛哭流涕,如何克服父母和孩子的分離焦慮?
    對於一個從沒有離開媽媽八小時的孩子來說,突然間要一整天見不到媽媽,他們需要時間去適應。對於一個媽媽來說,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獨自面對幼兒園生活,媽媽也不放心,需要適應。孩子的分離焦慮大部分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都會出現焦慮的表現,我們把它稱為兒童分離性焦慮。
  • 這些方法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
    在寶寶入園的時候,克服寶寶的分離焦慮才是讓寶寶不再哭鬧,好好進行幼兒園的最佳方法,而在這之前,我就要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下關於寶寶分離焦慮的幾個重要階段,如果家長能夠把握這幾個階段,那麼解決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問題就會更加的容易了。
  •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2020-09-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明明前一天在家說得好好的,答應要在幼兒園表現好,但一到家人要走的時候,小翔的情緒又爆發了。父母試著「狠心」把孩子放在幼兒園,但是老師反饋小翔在幼兒園顯得悶悶不樂,參加活動時也不積極,讓父母擔心他是不是「抑鬱」了。
  •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明明前一天在家說得好好的,答應要在幼兒園表現好,但一到家人要走的時候,小翔的情緒又爆發了。父母試著「狠心」把孩子放在幼兒園,但是老師反饋小翔在幼兒園顯得悶悶不樂,參加活動時也不積極,讓父母擔心他是不是「抑鬱」了。
  • 這所「魔法」幼兒園,是如何快速幫助孩子們克服分離焦慮的?
    幼兒園的孩子們進入新環境,會因為離開父母而哭鬧,會不願意正常吃飯喝水,會不肯睡午覺……甚至會引起發燒、嘔吐等其他身體應激反應。而這些表現,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分離焦慮引起的。那麼被稱為「魔法」幼兒園的寧波赫德CASA,為什麼能夠將孩子們的分離焦慮化為無形呢?事實上,「魔法師」為此費盡了「心機」。
  • 「舟山今日關注」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與此同時,對於一些剛剛邁入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和家長們來說,也正面臨著一場令人頭痛的「分離大戰」!  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再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  其實,許多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出現類似的表現,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是兒童在和照料者分開時出現的一種焦慮體驗,不同的兒童分離焦慮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 孩子睡醒不見媽媽大哭,克服分離焦慮情緒從建立信任感開始
    在我極力安撫下,孩子的情緒才逐漸穩定。排除孩子的身體因素後,在寶媽群裡詢問是否有類似的情況。沒想到,各位寶媽紛紛回復,孩子睡覺,自己也得&34;,如果醒來看不到自己,孩子就會哭,睡覺時間也縮短了,索性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了。的確,很多寶媽都遇到同樣的問題。關注育兒知識的寶媽會了解,這是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也是每個孩子要克服的情緒障礙之一。
  • 孩子初入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寶寶初入幼兒園時,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去幼兒園是一場「戰鬥」——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從心理層面上講,這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 媽媽這樣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太有愛了!
    媽媽暫時離開寶貝,如何克服分離焦慮與恐慌。節後上班,兒子在老家晚些回來。每天視頻通話,看到兒子精神抖擻、活潑快樂,適應得非常不錯,我心中滿是安慰。回想半年前,第一次和兒子分離長達六天的日子裡,我使用了書信的方式跟兒子保持親情聯結,順利地化解了他首次長時間和媽媽分離產生的焦慮感。儘管那時兒子還不滿兩歲,而我堅信媽媽親手寫下的文字、畫出的圖畫以及姥姥誦讀時溫暖的聲音足以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愛和存在。好了,話不多說,有圖為證!(為保護隱私,圖片中隱去了真實的時間、地點和孩子的名字。)
  • 讀繪本玩小遊戲,幫助孩子儘快克服上幼兒園的入學焦慮,更快適應
    結果可想而知,本來已經和老師往教室走的孩子,回頭發現媽媽還在門口「淚目」,瞬間變不情願為劇烈反抗,努力鄭拓老師的手,還大聲哭喊:「我不上幼兒園!」「我要回家!」「我要媽媽!」親眼見證過好幾次,媽媽本來是送孩子入園,結果就是母子上演一場悲情大戲之後,媽媽又領著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孩子回家。
  • 【MTSR分享】「分離焦慮」到底是你的,還是孩子的?
    分離焦慮即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的一種類型,多發於學齡前期。如何面對幼兒分離焦慮症 當他哭時,給以安慰,當他害怕時,消除其疑慮,設法減輕孩子的恐懼。有句話叫做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