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本玩小遊戲,幫助孩子儘快克服上幼兒園的入學焦慮,更快適應

2020-12-20 晨光微曉

親子災難大片即將上映,要開學了……

九月,意味著一場災難大片又將上演,因為幼兒園、小學又要開學啦!

其實不僅僅意味著許多孩子要踏入幼兒園或者小學,離開家庭生活,從此踏入集體。

曾經送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一位新生的媽媽,從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的剎那就開始抹眼淚。

送完是不是就該一步三回頭了?

根本不存在,她就像被粘在了幼兒園的鐵門上一樣,邊哭邊攥緊鐵欄杆看著孩子的背影。

結果可想而知,本來已經和老師往教室走的孩子,回頭發現媽媽還在門口「淚目」,瞬間變不情願為劇烈反抗,努力鄭拓老師的手,還大聲哭喊:「我不上幼兒園!」「我要回家!」「我要媽媽!」

親眼見證過好幾次,媽媽本來是送孩子入園,結果就是母子上演一場悲情大戲之後,媽媽又領著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孩子回家。

美國繪本作家凱特·貝魯布的《梅梅在學校的第一天》的主人公梅梅也一樣,梅梅第一天去學校,媽媽給她準備好衣服,但是梅梅卻躲起來,說"我不去"。爸爸給她做好早餐,梅梅還是不願去上學, 她大聲喊道"我就是不去"。

看這小人根根直挺的頭髮,抱起的胳膊,活脫脫我們家那個不想上學的熊孩子樣嘛!

……

孩子為什麼會不想去幼兒園或者害怕入學?

新入園或者入學的孩子在剛開始階段不願與父母分開實際上是一種分離焦慮情緒,分離焦慮(Dissociative anxiety)主要是指幼兒與家中的依戀對象(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之間分離時所表現出的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和行為,是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不安和害怕的反應。

這種情緒不僅僅是孩子有,家長中間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有的時候家長的分離焦慮不亞於孩子的焦慮。

比如,曾經被娘娘曝光的鄧超,在送完小花上幼兒園後,連裝作鎮定的演技都沒有,一步三回頭不說,還偷偷抹眼淚。

更是有家長,在孩子上學期間,腦海中上演了種種災難現場:

萬一孩子哭了怎麼辦?沒人管了怎麼辦?吃不飽飯怎麼辦?到底有沒有人提醒孩子喝水?能不能和小朋友相處?萬一有人打他/她呢? ……

當然,除了焦慮的爸媽,還催生了更加焦慮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自家人的焦慮更是層層加深了入學時的災難級別。

雖然災難大片年年有,焦慮親子處處現,但是如此焦慮的家長,面對本就焦慮的孩子又會怎樣的?

結果顯而易見:家長太過焦慮不僅無助於改善孩子的焦慮情緒,反而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焦慮。

繪本出場,幫助孩子克服入園或者入學焦慮

對於家長甚至有些老師而言,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入園或者入學焦慮始終是一個8月底的難題。《梅梅在學校的第一天》這本繪本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一課。

梅梅早上起床,媽媽讓她穿衣服時,她鑽到床下喊著「我不去」。爸爸做早飯的時候,梅梅藏身窗簾後大叫「我不去!」要穿外套了,她態度強硬「我就是不去!」到底孩子害怕些什麼呢?

孩子的焦慮來源於分離,來源於對陌生環境的未知和恐懼。

她會擔心「萬一我想媽媽了怎麼辦?」「萬一沒有朋友怎麼辦?」「萬一老師不喜歡我怎麼辦?」「萬一我不會寫字怎麼辦?」……

繪本中的珀爾老師似乎很懂得梅梅和羅茜的恐懼,她尊重他們兩個的感受,而且用自己同樣的感受走進兩個害怕上學的孩子的內心,讓梅梅和羅茜這兩個「我不去」的倔強小傢伙意識到,其實大人,甚至是老師也會有這樣的情緒:害怕不被人喜歡、害怕犯錯、害怕和家人分離。

在以展示同樣情緒的過程中,珀爾老師也走進了梅梅和羅茜的心裡,並進一步讓他們明白,雖然焦慮都有,但是只要抬頭看看,所焦慮的事情都會輕鬆解決。只是這一步(比如第一次上學)需要勇氣。

繪本故事讓孩子看到了解決的辦法,不逃避,走出害怕和逃避,建立友誼,學會分享,勇敢接受新的世界和新的挑戰。

這讓我想到了好朋友講述的一件「摔屁墩」的事。她兒子1歲半的時候特別愛哭,每次摔倒都要哭個昏天黑地,哄也哄過了,鼓勵也鼓勵過了,就是沒什麼效果。

結果有一天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在一次陪孩子玩的時候,她假裝一不留神摔倒了,然後站起來,一字一句地說道:「哎呀!摔了個屁墩,好疼啊!不過,那又怎樣!我才不哭呢!」說這些時,她還配上誇張的動作:先拍了一下屁股上的土,然後往旁邊大無畏般甩了一下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媽媽的誇張大戲竟然奏效了。又一次這個男孩摔倒之後,雖然說話不清楚,但是他模仿媽媽的動作狀態惟妙惟肖,拍拍屁股上的土,往旁邊一甩手,衣服「那又怎樣,我才不哭呢!」的表情。

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摔打跌傷,如同入學的分離焦慮,這種情況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家長不懂孩子,一味說教甚至嚇唬、討好,其實都並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家長更應該

耐心細緻的觀察、分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妹妹在學校的第一天》中對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走出去的勇氣有教科書式的引領。

珀爾老師的處理方式,就是手把手教我們如何給孩子以安全感。

首先,蹲下來(爬上樹)理解和接納孩子們的情緒。

珀爾老師沒有說教,沒有恐嚇,而是運用同理心,和孩子們站在一起,說出自己內心的焦慮,讓孩子感覺「原來我是被理解的」、「原來大家都一樣」。

接著她藉此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讓孩子產生親切感。這也是同理心帶來的好處之一。

最後,她通過聊天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化解了孩子們的顧慮,用示弱的方式,讓孩子們看到了勇敢走出去,迎接朋友、學習和更多玩樂時光的可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梅梅,害怕的時候躲在一個少有人知道的地方。逃避害怕不是解決的辦法,敞開心懷,分享交流和迎接挑戰才會前進。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注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
    幼兒園開學了,分離焦慮是所有寶寶和家長都要面對和解決的心理問題。幫助寶寶儘快適應與家人的分離,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是當下的主要任務。主要是因為孩子突然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境突發巨變,也叫作&34;。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哭泣、對新事物抗拒、逃避不想去幼兒園。
  •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
  • 第一次上幼兒園,孩子哭得厲害,怎麼樣幫助他更好的適應?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特別是秋季學期入學的小班孩子,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沒有父母相伴在旁,產生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甚至牴觸,小朋友們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極具感染的哭得撕心裂肺。上幼兒園,孩子哭鬧孩子們哭絕大部分原因是由於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焦慮,有經驗的幼教老師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表現,有針對性的去幫助他們排解
  • 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父母做對這3點,孩子適應快,少遭罪
    鄰居說,女兒上幼兒園也將一個月了,但是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天都哭著不願意上學。孩子在家洗臉刷牙,穿衣服都好好的。但一說要走,拿起書包,就立馬哭。一路上好不容易哄得差不好,但孩子一看到幼兒園大門,又大哭不肯進去。看著孩子哭,鄰居說自己也忍不住哭。眼看孩子入學近一個月了。但孩子還沒有適應。心裡頭著急呀。
  • 又到開學季,智慧爸媽這麼做,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入園,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菲書菲語身邊也有不少寶寶這幾天就要入園啦,做父母的難免會有所擔心,不知道孩子會是怎麼樣的表現。那麼,孩子入園後,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儘快克服分離焦慮,讓他們更快更容易的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呢?
  • 「幼兒園年度大型災難片」:家長這樣做,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
    導讀:「幼兒園年度大型災難片」:家長這樣做,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年度大型災難片」:家長這樣做,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名師談「一年級新生」如何儘快適應學校環境
    除此之外,小學一年級新生剛入學,就要面對全新的環境——陌生的老師、不熟悉的同學以及全新的校園。由於陌生帶來的恐懼感會慢慢加劇孩子對於外界認知的排斥。加之區別幼兒園時期以「遊戲」為主的教學內容,初入學校就要展開每天有規律的課程學習,因此小學新生會感受到從未經歷過的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從而在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方面出現了較大的困難。
  • 就要開學了,家長如何幫助今年幼升小的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幼升小報名已經接近尾聲,有一部分適齡兒童就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兒園生活,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很大,其中作息時間的調整是孩子應該最先了解和適應的。其實,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幼兒園在進行入學準備期間,就會對孩子的作息進行一定的調整,也會要求家長進行相應的配合。為了孩子們在入學以後,能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家長應循序漸進地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比如:晚上儘可能按時入睡,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 幼兒園放假回來父母怎樣幫助孩子「收心」儘快適應新學期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父母們會發現孩子剛入園就不願意去上學了很是焦慮,難道孩子又回到了剛開始送幼兒園的可怕狀態嗎?沒玩夠,聊起「新學期」漠不關心;7.孩子面對入園產生開學焦慮心裡「開學焦慮症」。開學在即,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怎樣幫助孩子「回歸」幼兒園呢?怎樣幫助孩子遠離入園焦慮呢?
  • 幫助孩子遠離「開學焦慮」,讓孩子儘快回歸幼兒園
    最近很多地區的幼兒園準備開園了。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家呆了快五個月的時間了,現在幼兒園開學孩子再次回到幼兒園能否適應呢?沒回幼兒園的日子,孩子們的生活規律、生活習慣是不是已經全被打亂了。當然孩子這麼長一段時間沒回幼兒園了,重新開學不適應,產生「焦慮」肯定是有的。
  • 這所「魔法」幼兒園,是如何快速幫助孩子們克服分離焦慮的?
    幼兒園的孩子們進入新環境,會因為離開父母而哭鬧,會不願意正常吃飯喝水,會不肯睡午覺……甚至會引起發燒、嘔吐等其他身體應激反應。而這些表現,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分離焦慮引起的。那麼被稱為「魔法」幼兒園的寧波赫德CASA,為什麼能夠將孩子們的分離焦慮化為無形呢?事實上,「魔法師」為此費盡了「心機」。
  •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面臨4個考驗,家長做好準備,助娃更快適應
    孩子需要適應和父母分離的情況,也需要適應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許多小朋友,都會因此有焦慮、哭鬧的情況。③獨立能力考驗在幼兒園裡,孩子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比如要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上廁所。如果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足,是很難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雖說有老師,但是面對幾十個孩子,老師也不能面面俱到。
  • 幼兒園開學在即,幫助孩子克服入園焦慮,建議家長多做這3件事
    而且孩子這是頭一次和家長分離這麼長的時間,孩子是一定會有一些焦慮的。 所以家長想要寶寶更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僅僅只能靠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在家中的時候,家長也要學會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入園焦慮。家長可以試一試,帶著孩子多做這三件事情。
  • 寶寶入園5天,回家生病6天,媽媽如何幫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
    9月,小豆豆上幼兒園了。第1天,開開心心地玩了一整天。第2天,午睡醒來後,要求老師抱,說有點想媽媽。第3天,到了幼兒園門口,就哭著不肯進去。第4天,在家裡還沒出門,就嚷嚷著不要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又是哭著進去。第5天,到了幼兒園沒有哭,老師牽著手走進去。下午去接她時,老師說有點流鼻涕。
  •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新學期開始,同學們進入了新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學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是什麼?新學段如何適應新的學習要求?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銜接工作?由青島市廣播電視臺、青島市婦聯,青島市關工委聯合主辦的《父母學堂》9月份為廣大新生家長定製主題:適應新學段、迎接新挑戰! 你家寶寶上學哭鼻子嗎?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你知道如何應對嗎? 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是什麼? 需要學會的技能、養成的習慣、具備的品質能力有哪些?
  • 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巧用3個暗示,幫助孩子克服入園焦慮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就用孩子喜歡的東西去引導孩子,比如孩子喜歡滑梯等遊樂設施,就告訴孩子,幼兒園裡有很多滑梯,你去了幼兒園就能天天玩。因為幼兒園既不是兒童遊樂場,老師也不是殘暴的壞人。家長可以嘗試使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藉以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克服入園焦慮。回憶三年前,我家大寶要上入幼兒園,我使用了一些方法引導她。現在回憶起來,無非是使用了心理學中「暗示效應」。最典型的暗示效應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中的&34;。
  • 還在為孩入學感到焦慮嗎?做好這些準備,讓孩子輕鬆適應小學生活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當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時,很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導致他們無法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父母們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各項準備。
  • 幼兒園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
    那麼在《幼兒園小班入學》大片上映之際,如何緩解小朋友分離焦慮? 幼兒離開家,進入集體生活,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玩伴,哭鬧很正常,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做好下面幾點,讓孩子們更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1.提前帶孩子去參觀幼兒園 帶寶貝去幼兒園看看,熟悉幼兒園環境,感受小哥哥小姐姐們在園時集體活動的樂趣。
  • 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入園分離焦慮是年滿三歲的幼兒,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進入幼兒園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幼兒最初離開親人.家庭.對新環境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幼兒園有很漂亮的滑梯哦」,「寶寶,你想玩多多小汽車嗎?幼兒園會有很多顏色的汽車呢」,「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哦」......,這樣一來,孩子的意識裡對幼兒園就有了憧憬。在開學前,有目的地帶孩子去要上的幼兒園玩,讓他對幼兒園減少陌生感,減少對新環境的抗拒。
  • 怎樣幫助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
    對於有些小傢伙們來說,突然離開爸爸媽媽還有熟悉的家,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去,這就已經夠讓他們難過傷心的了,更讓他們惶恐的是,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們一下子無法適應過來,於是,他們就會變得惶恐、焦躁甚至是暴怒,進而開始厭惡起幼兒園生活。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他們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