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小豆豆上幼兒園了。
第1天,開開心心地玩了一整天。
第2天,午睡醒來後,要求老師抱,說有點想媽媽。
第3天,到了幼兒園門口,就哭著不肯進去。
第4天,在家裡還沒出門,就嚷嚷著不要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又是哭著進去。
第5天,到了幼兒園沒有哭,老師牽著手走進去。下午去接她時,老師說有點流鼻涕。
然後,豆豆就進入感冒的狀態,鼻塞到睡不著覺,這是豆豆出生以來第1次生病達到這種狀態,且持續了6天之久,一直在家休息。
雖然已經預料到豆豆上幼兒園之後會有不適應和生病的狀況,但真正面對的時候,老母親還是有一點焦慮。
據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項目辦公室發布的《幼兒園新生狀況大調查》中顯示:近9成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狀,超過50%的孩子入園後生病機率明顯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學期生病超過3次。
秋季入園,孩子陷入生病的魔咒,到底有沒有辦法破呢?
首先不得不說,孩子也是有個體差異的。遙想我家大寶當年上幼兒園,5天就適應,完全沒有過生病的狀況。因為大寶從小就是一個能吃能睡,心比較大的孩子。
而二寶雖然從小身體也比較健康,極少生病,但是吃飯睡覺都比姐姐要敏感一些,也更注意觀察周邊的狀況,相對心思比較細膩。對於去幼兒園這件事兒,明顯二寶比大寶更加在意。
恰恰是因為這一份在意,讓二寶經歷了更多的入園焦慮,間接地影響了身體的狀況。
此外,導致孩子入園就生病的原因還有4個:
1、季節變換
一般孩子入園集中在9月和3月,都是季節變換的時候,常常出現氣溫忽高忽低的狀況。而剛入園的孩子,常常會興奮地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一會兒就大汗淋漓。但是幼兒園的老師照顧的孩子比較多,很難及時地給孩子增減衣服,就會讓孩子容易著涼。
2、分離焦慮
離開爸爸媽媽和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全然陌生的幼兒園,孩子心中常常會產生不安、煩躁和焦慮等情緒,於是就會哭鬧、吃飯、不睡覺,導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
3、相互感染
相對於家中比較單一和乾淨的環境,幼兒園當中很多孩子湊在一起,亂抓亂動,還常常不注意洗手,就容易造成孩子之間的交叉感染。一個孩子生病,一串孩子都受到影響。
4、生活節奏打亂
有些孩子在家中沒有養成定點吃飯、睡覺的習慣,到了幼兒園,會覺得自己的生活節奏被打亂了,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這時候,孩子的飲食跟不上,比如喝水少,吃飯少,睡覺少等等,這些都容易讓孩子生病。
1、做好入園心理準備
想要克服孩子的入園焦慮,在入園之前,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入園的心理建設。比如,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幼兒園去玩耍,或者適應半天。也可以買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跟孩子進行親子共讀,讓孩子對幼兒園有所了解,應對入園產生合理的期待。
2、培養好入園基本技能
在正式入園之前,爸爸媽媽要在家裡,培養孩子獨立喝水吃飯的本領,大小便前能夠清晰地向老師表達,能夠正確洗手。如果是小託班的孩子,不能自己穿衣服和脫褲子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有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家中保持跟幼兒園同步作息
在入園之前,家長要提前一段時間將家中的生活作息調整到跟幼兒園同步,做到早睡早起,午飯之後要午睡。讓孩子的生物鐘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節奏。
4、送園要緩,接園要早
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一段時間,早上送孩子入園時,不要直接扔給老師就扭頭走。可以在進入校門之前,跟孩子做好約定,晚上會早早來接他,做好心理上的安撫,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晚上接園時可以提早一點,不要讓孩子等,特別是別的小朋友都走了,孩子就會特別慌。
5、入園後做到三問四不問
下午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之後,家長可以問孩子三個問題:在幼兒園裡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有基本的了解,也引導孩子向積極的方向看。
同時,注意不要問這4個問題:有人欺負你嗎?老師喜歡你嗎?你喜歡上幼兒園嗎?今天表現好嗎?這些問題都是有引導性的,會讓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和想法。
豆媽逗娃寄語:
孩子入園常會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有的孩子一個周可以適應,有的孩子有一個月才能夠有所緩解。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自己首先不要過度焦慮,同時從各個方面積極幫助孩子調整,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