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八月初,再過二十幾天,一大批寶寶將進入早教園或幼兒園,開始了他們的集體生活,也開始了他們人生的第二次斷奶過程。我是一位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幼兒園老師,帶過很多屆小班新生,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每年開學初,大家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這樣一個現象:每天早上,一大群人在圍牆外,探頭探腦,有的家長甚至在抹淚。我看很多家長們的焦慮心情比孩子更厲害。寶奶寶婆整天在家心神不寧;寶媽們工作時,總是心不在焉,有的一天要發很多信息給老師,詢問自家寶寶情況。
一、首先我來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園的入園課程改革。
以前,我們的孩子入園很簡單。第一天,老師和孩子一點也不熟悉的情況下,直接入園。那樣孩子沒有漸進的適應過程,孩子哭鬧得比較厲害!
現在,我們幼兒園已經將孩子入園作為一個課程來進行。大體流程是這樣的:
1. 加入班級微信群。
我們一般要求家長用孩子的全家福做頭像。我們老師們也用自己照片做頭像。這樣孩子在入園前,就通過微信群,認識了自己班上的老師。我們老師,在孩子入園前也已經叫出孩子的名字了。
2. 發放調查問卷。
我們會採用問答的形式,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遊戲、交往的情況。
3. 開展適應周活動。
一般分為兩周進行。第一周,孩子們只來上午半天,在幼兒園吃好飯回家,而且這半天是可以有家人陪同的。(有的孩子上過早教班、或是家裡實在沒有空,可以不陪同)第二周,孩子來整天。這一周,家長不陪同。但放學要比平時早一個小時。
我們感覺採用這樣的入園方式,能讓孩子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儘管這樣,還是有部分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較慢,特別是每天早上入園時,緊緊抱著家長,哭著不讓走。有的孩子由於焦慮,第一個月還容易生病、夜晚做惡夢!
二、那我們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做哪些準備呢?
1.建立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
1)親子共讀幼兒園繪本
現在,我們就要跟寶寶閱讀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幫助寶寶建立對幼兒園的好感,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生活,推薦幾本有關幼兒園的繪本:
《我愛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幼兒園我來啦》、《媽媽我還要上幼兒園》、《幼兒園裡交朋友》、、《20個上幼兒園的好理由》、《幼兒園裡我不哭》、《魔法親親》、《我會表達自己》系列繪本、《學會愛自己》《湯姆上幼兒園》(這個繪本我們幼兒園圖書室裡有,我已經錄成了視屏)
家長們可以多在家和寶寶共讀,通過故事裡主人翁的示範作用,讓寶寶更好地接受幼兒園。
2)角色扮演法熱身
家長們可以在家扮演老師模擬幼兒園場景,幫孩子熱身。比如:模擬排隊、點名、吃飯、上課、上廁所等。家長也可以扮演小朋友,引導孩子說說,我想找好朋友玩該怎麼辦?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友好的社交技巧滲透在遊戲中示範給孩子看。
在假裝遊戲過程中,家長要做的第一點是觀察,第二點是引導。引導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自己也參與其中,扮演一個角色,與孩子對話。要做到這點,家長需要放低姿態,與孩子平等地對話和遊戲,通過角色扮演法,進行練習能讓他們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生活!
我們也可以用毛絨玩具、木偶或洋娃娃來演這個過程。我們可以讓孩子當這些玩具的老師模擬給這些玩具上課。也可以讓孩子當玩具的媽媽,模擬送寶寶上幼兒園說再見的情景。通過提前演練和玩具寶寶的分離,減少後面的分離焦慮。
3) 對幼兒園產生憧憬
我們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即將去的幼兒園外轉轉,看,那個滑梯多漂亮;看,那個果樹上結滿了果子;看,幼兒園的生活館裡可以做好多好吃的呢!
我們還要激發孩子我長大了的自豪感。我們要經常對孩子們說,你已經長大了,馬上要上幼兒園了。那裡有很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
但是,這裡要我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大多數的孩子,在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對於幼兒園的印象就是: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這都是一些對幼兒園的美好的印象和嚮往。這也是很多孩子在真正上幼兒園之前,對幼兒園表示出好感的原因所在。
但事實上呢,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所熟悉的人不在身邊了,我所熟悉的幼兒園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因此呢,在孩子真正上幼兒園之前,需要寶媽給孩子做好一個心理疏導:告訴孩子,你現在已經長大了,到了幼兒園,媽媽是不能總陪在你身邊的,你要跟老師小朋友在一起的。
由於孩子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早上送孩子入園前你可以很形象地告訴孩子:你上午玩了遊戲、喝水吃點心、上廁所,然後中午吃了飯、睡了午覺、下午吃了點心,過了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了!
我們還要提前樹立老師的美好形象。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使我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個故事:國外,一個學生向老師請教一個生物上的問題,這個問題老師不會。而這個學生的爸爸是生物學方面的專家。老師讓學生去請教他的爸爸。結果爸爸,將答案寫在信封裡帶給了老師。並對老師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由老師來告訴孩子最為合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好形象,孩子才更喜歡老師!
因此家長千萬不能對孩子說,馬上你就要守規矩了,沒好日子過了之類的話。應該對孩子說,你們幼兒園老師可有本事了,唱的歌、講的故事可好聽了!你們的老師會像媽媽一樣喜歡你!你遇到事情就大膽地找老師說,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這樣幫孩子樹立對老師的好感!
二、孩子必備的能力
1. 口語表達能力
這點非常重要!現在大部分家長很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大部分孩子能比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剛入園時時會不停地跟老師或小夥伴說:我想奶奶了,我想媽媽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遇到過一些比較特別的例子。
幼兒園面試時,一個孩子三歲的孩子竟然不大會說話,只會叫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問其原因,說:「家裡帶的人少,只有奶奶一個人,孩子要什麼手一指就會拿給他。」這樣的孩子幼兒園當然不會收,主任讓他們趕緊帶到大醫院去檢查。
前幾年,我班一個孩子叫樂樂的孩子。適應幼兒園特別慢,幾乎哭了一學期,一學期也沒怎麼和老師小朋友交流。原來孩子上幼兒園前一直在四川外婆家,他只會說四川話。我們班上小朋友要麼說普通話,要麼說南通方言。對於他來說,這兩種語言幾乎是外語。由於語言不同,他也比較孤僻。幸好我們老師經常主動跟他交流,他經常只能用點頭、搖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到小班第二學期,他才開口說話了!
2. 必要的自理能力。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適應幼兒園會更快些!
1)學會自己吃飯,不挑食。其實,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就說吃飯,孩子在幼兒園都是自己吃。但在家裡,家長常餵孩子,結果孩子吃飯慢吞吞,自理能力差。如果孩子在家都是餵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吃飯,。班上這樣的孩子太多的話,老師想餵也餵不過來呀!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呀!幼兒園的食譜,力求多樣化,如果在家挑食的話,指望在幼兒園矯正過來,不大現實!
2)學會穿脫簡單的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的正確方法。只要你努力去教,並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也會很認真地學習,並最終掌握的。
3)關於自理能力,特別要指出的是,孩子要願意在幼兒園大便!
為什麼我要把這點特別指出來說呢?因為在我發現不願意在幼兒園吃飯的孩子,一般來說,一兩個星期後也都願意了。
但是,我曾經在班上做過關於孩子在幼兒園大便情況的一個調查。8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有了大便,他們也不願意說,就熬著,有時候會拉在身上。熬大便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會造成孩子大便乾結、痔瘡等、對孩子身體的傷害會比較大。
我記得前幾屆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俊俊是我們大班一個十分帥氣聰明的小男孩。一天中午一起床後,他沒有像往常那樣跟小朋友玩,而是是滿懷心事的一個人趴在桌上。我感覺他哪裡有些不對勁?平時那麼活潑好動,今天在那一動不動的。我以為他生病了,便走過去問他怎麼啦?他漲紅著臉,說沒事兒。我不放心,還找來體溫計量了他的體溫,他不發熱。
第二天早上,他爺爺告訴我們,孩子熬了一個下午的大便,爺爺一來家就提出要上廁所。這個孩子長這麼大從來不在外面大便!
後來,我在工作中就多了個心眼:凡是孩子有異樣或者肚子疼的。我首先想到會不會孩子要大便。有時,我問他們是不是要上廁所,他們還說不是。我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會拉著他們去到廁所去蹲一蹲。這個辦法還挺管用!特別是孩子肚子疼的情況下,十有八九是要大便!
因此,我呼籲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平時,多帶孩子到不同的地方比如商場、公園等不同的地方上廁所。最好,上幼兒園之前學會自己擦屁股。如果不會擦,也一定要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我們家長也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向孩子講述小動物大便的趣事,生活中熬大便的危害等!當然,早上送孩子入園時,也可以跟老師做一個簡單的交流!
三、孩子正式入園後,該怎麼做呢?
1.堅持送孩子入園。
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得厲害,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大部分孩子一、二周後孩子就可漸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還有大部分孩子是剛入園和中午午睡時容易哭鬧。那種從早哭到晚的孩子是很少的。但也有少數比較難適應,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時饒膝於家長周圍和外界接觸太少,或是家長過於呵護、包辦,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別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
2.在家中允許孩子哭。
教育孩子宜疏不宜堵,我們可以允許孩子早上在家中哭一會兒。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我們,心裡有些難過,你可以在家裡哭一會兒,到幼兒園最好不哭,或者少哭一會兒。因為你已經長大了。這樣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同時又激發了孩子長大的自豪感!
3.離開孩子時溫柔地說再見。
對於年幼孩子來說,很需要可預見性的安慰。送孩子到幼兒園,走之前無論孩子哭泣多厲害,我們也要保持溫柔說聲再見,告訴孩子「媽媽要離開了」、「你可以在幼兒園裡做什麼」、「媽媽幾點會來接你」,這三句話都是增加了孩子的可預測性思維,讓孩子明白,媽媽不是消失不見,而是在下午結束時,就會回來。
家長們千萬不可以不跟孩子打招呼,悄悄溜走!這樣會造成家長說話不算數,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的!
3. 與老師取得密切聯繫。
我們要相信老師的能力。老師有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方法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我們要信任老師,相互合作,針對孩子的不足方面,雙方配合教育。我們幼兒教師大部分都具有一顆愛心和包容之心,對待孩子都比較親切、有耐心。能精心準備幼兒的每一個遊戲活動,努力縮小幼兒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能與家長的相互溝通、相互配合,能使幼兒逐漸喜歡幼兒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我們對老師的期望值也不能過高,因為我們中國一個班大多上有三四十個孩子,三個老師照顧這麼多孩子不可能像家中那麼仔細,我們碰到事情要平心靜氣地好好和老師交流!
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白天不要在班級群裡問老師自家孩子情況,因為白天老師們會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沒空回信息。最好是晚上打個簡短的電話了解孩子的情況。因為剛開學,問老師孩子情況的家長會很多,電話不宜過長。另外,請不要發信息問老師,因為回信息,老師所用時間太長。說實話,剛開學老師應付這一群小不點會非常累。所以,我們儘量和老師用簡潔的語言交流,留些時間給老師們休息!
4. 讓孩子帶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入園。
在繪本《湯姆上幼兒園》裡,湯姆的媽媽送湯姆第一天上幼兒園,給了湯姆一塊手帕,這樣湯姆上幼兒園想媽媽時,就拿出手帕來。當湯姆的同桌路路想媽媽時,他還用這塊手帕擦去路路的眼淚!後來,他也收穫了路路純真的友情。因此,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帶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入園。比如,一個從小陪孩子入睡的布娃娃,媽媽的一條小絲巾。(當然,不安全的東西不能帶)讓這些孩子熟悉的東西陪伴孩子,給他們帶來心靈的慰藉!(我們幼兒園開學前會讓孩子帶一張全家福來,想家人了可以到那兒去看看!)
關於這事,我還想起了我兒子幼兒園小小班時的同學東東的一件往事。我那時帶大班每天做操時,一定會看到東東的爺爺抱著東東,東東手裡抱著一個布娃娃的手臂。我問他爺爺幹嘛帶這個手臂,看著怪嚇人的。他爺爺說,東東很小的時候,這個布娃娃就陪他入睡,現在布娃娃壞了,只剩下手臂了。如果不把布娃娃帶來,他中午在幼兒園就不肯睡覺!
當孩子做得好時,家長要及時地給予獎勵,但形式可以多樣化,目的是告訴孩子,你看到並認可他的行為和努力。但切忌用單一的獎勵形式。比如: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只是早上哭了一會兒,後來表現很好。媽媽獎勵你晚上去玩一會兒滑梯,你明天表現會更好的話,媽媽還有獎勵!
6.多跟孩子交流幼兒園見聞。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每天會有很多新鮮事發生。因此,放學回家之後,寶媽要多跟孩子交流:問問孩子老師今天講什麼故事了?玩什麼遊戲了?有沒有交到好朋友?多跟孩子回憶在幼兒園美好經歷。相信孩子一定會慢慢愛上幼兒園的。讓孩子了解到媽媽對他們的愛和關懷,讓他們感覺到:哇,幼兒園好神奇,我在幼兒園做的事情,爸爸媽媽居然都知道哦!感覺好像一直都跟媽媽在一起呢。
7.空餘時間邀請小朋友一起玩。
對於依賴性強適應幼兒園特別慢的孩子來說,這也是我經常向家長們推薦的一個好辦法!如果班上恰好有孩子住一個小區的話,可以每天晚上都在一起玩。有了好朋友,孩子上幼兒園適應起來會更快!
以上這些,均是我作為一線幼兒園老師的經驗之談。每一個寶寶從剛開始上幼兒園,到最後逐漸適應,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要知道,焦慮情緒是會傳染的。我們大人輕鬆、快樂一些,孩子也會快樂一些!希望,我的這些方法對於大家有所幫助!
那作為老師或家長,你們是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呢?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哦!
我是張老師,在育兒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也特別愛給大人和孩子們講故事!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聽更多好聽的故事可以點擊關注我的帳號,有任何關於寶寶成長發育的問題可以隨時聯繫我!
���g4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