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娃有情緒,你的處理態度尤為重要

2020-10-11 桃小真育兒

文|桃小真育兒

本內容由桃小真育兒原創,喜歡文章請點個讚,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和個人轉發!

01


國慶小長假剛過,娃們又開始上學,尤其是今年剛上幼兒園的寶貝們,過了一個小假,瞬間又恢復了剛入園的情形:哭鬧,不想上學,在學校不好好吃飯睡覺……

在這裡我說一下,為了避免娃出現假期過後難適應新環境的話,假期儘量別有「補償」心理。不然在家大吃大喝又各種作息時間不規律。這樣再次入園要重新適應一段時間,心理也有落差,畢竟在家裡好吃好喝又順著自己。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件事也是這幾天遊玩時遇到的:帶娃去某遊樂場玩耍時被一家玩偶店吸引,一個寶媽帶著倆娃,一個在嬰兒車坐著(大概2歲左右娃)一個跟媽媽走路(5歲左右)大寶看中一款熊貓玩偶,特喜歡想要,跟媽媽說:「媽媽,我好喜歡啊,給我買一個吧」。媽媽看了一下說:「家裡已經很多玩具了,不要買了,我們快走去下個景點」。「不,我要,不買不走!」大寶說。「那你待著吧,我走了」媽媽說。哇的一聲大寶哭了起來,媽媽想拉他出門,娃哭得更厲害,聽不進去媽媽說話。媽媽生氣的大喊:「不許哭了,再哭,我不要你了!」說罷推著二寶出門。大寶看情況嚇得站起來委屈巴巴地抽泣著追上媽媽。

02

之前聽有些朋友留言,不聽話,訓一頓打一頓就好了。這種處理方式最簡單也很本能。但是後果真心有些嚴重。長期在被否定,被恐嚇和打罵等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有些看似歸順了許多。殊不知娃的情緒沒得到發洩釋放很容易長大後有或多或少的情緒問題,比如抑鬱,自卑,社交障礙等。而有些孩子在會更暴躁極端,也是通過一些「武力」語言冷暴力還傷害別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有孩子後,大多數父母在面對寶寶有情緒時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我也不例外,記得有次我娃收拾玩具,玩具盒的蓋子怎麼都蓋不住,我去幫忙又不讓,非要自己來,安不上去自己開始發脾氣扔東西又大哭起來。然後我大聲吼了她。哭了半小時後自己跟我說:「不喜歡媽媽大聲說話,怕怕的」我心裡停了一下後跟她道歉。自己反思遇到娃有情緒時我該怎麼做:
①、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離開娃幾分鐘去別的屋冷靜下來。

②、如果在公眾場合,儘量深呼吸(類似瑜伽的呼吸做3次)帶娃去到較安靜的地方,讓娃發洩情緒後再跟她說話。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③、特殊情況下轉移注意力,比如在某個玩具店特喜歡某個玩具我又不給買的時候,可以用店外某個事物來轉移注意力。

④、通過遊戲的方式來讓娃知道自己的情緒,我告訴娃什麼情緒是怎樣的,最後告訴娃怎麼處理。家長朋友們可以用情緒貼紙或者自己畫的都可以。在跟我玩積木或者角色扮演遊戲時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⑤、找類似枕頭這樣的軟物品給娃有情緒時發洩用。這樣避免摔其他家裡物品。

03

結語:那我們怎樣正面來管教娃會使自己省心輕鬆些?其實沒有很大的捷徑。最關鍵的還是父母要有耐心!不養娃不知道,養娃真的很傷神,絕對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煉!道理人人都懂,可以用在自家娃身上還會有控制不住的時候。這就需要家長平時育兒的過程中不斷的育己,才儘可能地知道娃每個階段的心理,生理變化情況。多些耐心同時更要溝通交流。溝通交流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夫妻雙方長時間不溝通也會出現問題,何況和自己的孩子呢?

今日討論:你有什麼好的處理娃壞情緒的方法?評論區留言一起跟大家分享。

關注@桃小真育兒,了解更多母嬰育兒趣事或小知識,使育兒輕鬆高效。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不止時,「不許哭」的命令很傷娃,父母做好三步巧處理
    ,並故作要打巴掌恐嚇他:你再哭個試試?有一次,孩子即使被打,依舊哭鬧不止,甚至聲音更大了,桃子乾脆直接將孩子撂在一邊,讓他哭個夠,並且在一旁冷嘲熱諷道:你都多大了,就知道哭,丟不丟人?1、學會共情當孩子大哭不止,你不要試圖用呵斥的語氣強令要求他們停止,也不要不停地追問你為什麼要哭,而是學會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誘導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你可以這樣詢問,是因為媽媽沒給你買玩具,你很難過嗎?
  • 孩子哭了!你卻生氣了!這是為啥?什麼是處理情緒的正確方法?
    回憶每天處理娃的哭鬧,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別哭了,不許哭了,你不哭了成嗎?我們都知道共情是安撫孩子哭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時常會聽到崩潰的自己在大吼大叫:但發現沒,你越吼,孩子哭得越兇。那是因為,如果孩子沒有與你建立有效連接,沒有得到安全感和理解,他們就會繼續努力,希望得到你更多的支持……這意味著更多的哭泣和發脾氣。此時如果告訴孩子們「別哭了」,我們基本上是在說他們的感覺並不重要。
  • 孩子哭鬧時的一句「不許哭」,帶來的傷害比想像大,你還在說嗎?
    有一次在超市購物,走到兒童玩具區的時候,看到有一對母子在貨架前爭執。原來是寶寶看中了貨架上的一輛變形小汽車玩具,想要買。但媽媽說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不要買這個。但孩子卻遲遲不肯離開,媽媽催促著他快一點走,寶寶的情緒逐漸低落到冰點,號啕大哭起來。
  •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脅孩子的媽媽們是怎麼了?
    嗚嗚嗚~~~叫你不要哭還哭!聽見沒有!嗚嗚嗚嗚嗚嗚~~~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快走!你不走我就自己走了,你一個人留在這裡吧!我們曾經都當過旁觀者,也有可能就是當事者,也許你沒說過「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但你可能說過「你再這樣,我就走了」,兩者有區別嗎?
  • 請別在對我的孩子說「不許哭了!」
    抑鬱症到底有多可怕,由此可見。關於抑鬱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一直以來就尚未明確,但是人的情緒得不到舒展發洩,卻是誘因之一。早上,趁著陽光正好,我在陽臺上晾頭髮,兩個小傢伙跟著跑到陽臺上玩耍。小孩子在陽臺上玩最怕的就是他們拿東西,然後往下扔,這樣不僅不文明,最主要的是不安全,一個不注意,高空拋物可能就會傷害到樓下的行人。我很注意這方面,一再跟兩個小傢伙說這點。
  • 只許孩子笑不許孩子哭,你誤解了孩子的眼淚
    這個時候常常會有家長訓斥孩子:「這麼大了,上學還哭鼻子,丟不丟人?」「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數三個數,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馬路上。」這樣的話總能次次湊效,孩子往往會立馬收住抽泣聲,哪怕臉上還掛著淚,但絕對不敢再哭。家長們得意於自己的震懾力,重新給孩子背好書包,推進校園大門。
  • 小甜文:安歌哭著說,宋君笙你不許搞我,你再這樣我就哭給你看!
    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小編姐姐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安利5本小甜文:安歌哭著說,宋君笙你不許搞我,你再這樣我就哭給你看!喜歡這類書單的小夥伴們趕緊收藏起來叭~關注小編姐姐會有更多超甜文章推薦哦1.
  • 「3步走」代替「不許哭」,幫娃做好情緒管理,從此告別愛哭鬼
    絕大多數寶寶由於年齡特點,容易呈現衝動,不穩定的情緒特徵。很多寶媽寶爸面對寶寶不穩定情緒,往往粗暴對待,用暴力制止寶寶情緒,「不許哭!憋回去!」「再哭,晚上就不讓你吃飯。」「不哭就給你買冰激凌。」這種簡單粗暴,毫不考慮寶寶情緒原因的應對行為,只會適得其反,容易造成寶寶心理扭曲,難以學會情緒管理,阻礙良好人格的塑造。
  • 「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壓抑孩子的情緒,到底有多可怕?
    我們會說男子漢流血不流淚,哭也解決不了問題之類的話。可是幾乎沒有一個人會告訴我們,當你悲傷難過的時候,想哭就哭吧,哭出來就會好很多的。這是我們大多人對崩潰的真實態度——不是疏而是堵。他媽媽果斷的說:說了幾次了你不能吃糖,吃了牙齒會疼,還會咳嗽。小男孩堅持說:不行,我就是要吃。媽媽生氣回擊:我說不能吃就不能吃。小男孩開始哭鬧,站在糖果架面前不動。那位媽媽明顯不耐煩了,她大聲說:你想哭就站在這裡慢慢哭,我要回家了!說著她真的轉身就走,小男孩一邊死命大哭,一邊跟在後面追。
  • 你在羞辱孩子,還不許孩子哭
    一、覺得孩子哭是懦弱的表現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堅強,不要輕易哭,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觀念,不喜歡孩子哭,覺得哭就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要知道,任何情緒都有他存在的必要,孩子在難過、害怕的時候哭,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感流露,硬讓孩子憋回去,其實憋住的是孩子情緒表達的自由,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想哭的衝動是羞恥的,甚至就不會表達情緒了,這是不適應現在這個社會的。
  • 「棉花糖·家庭教育」:你的一句「不許哭」,毀了孩子好多溫柔
    ,你有對TA說過這些話嗎?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父母說「不許哭」的時候,可能是出於理性考慮,認為情緒宣洩無助於解決問題;也可能是為了培養孩子堅強的內心當父母反覆向孩子強調「不許哭」時,孩子就會接受到這樣的信息:哭是不好的,我哭了,爸爸媽媽就不再喜歡我了。而後,他們開始壓抑、否定自己的情緒體驗,內心缺乏安全感。長大後,戴著「剛強」面具示人的他們,也更容易產生情緒障礙。
  • 家長不應因為自己「不爽」就不讓娃哭,讓孩子哭,比逗他笑更重要
    有討好的、有物質誘惑的,當然也有厲聲威脅斥責的。這種情景其實很常見,只要孩子一哭,當父母的情緒立刻就不對了,各種反應即時湧上心頭,不安、自責、煩躁、焦慮甚至是惱火。對於孩子來說,哭是他們有問題、表達需求的唯一交流方式。還有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愛哭如果不制止,就會讓娃養成壞習慣,於是就會選擇性的忽視寶寶的哭泣,實際上是在忽略娃的求救信號,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建立不起來,變得患得患失。
  • 你是男孩,要堅強,不許哭,我們在一直傷害男孩的自尊心
    你是男孩,不許哭。好像男孩哭了,就顯得比較軟弱,會體現出男孩膽小的一面,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的心理的健康成長。案例:小開是6歲的小朋友,是家裡的男孩,小開有一個妹妹,在家裡非常受寵愛。讓小開唯一不高興的是,小開的媽媽對小開要求特別嚴格,生怕小開性別有軟弱的地方。
  • 「不許哭,要堅強」,你可知,這句話正在默默的傷害著你的寶寶
    我們往往要求寶寶,越長大越要堅強、勇敢,甚至還會不斷的向孩子表達「哭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需要你自己堅強的面對,哭只會表現出你軟弱的一面」。甚至在寶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還會不斷的告訴寶寶「比你小的寶寶都不哭,只有你還在哭,你太羞了」,以如此的方式不斷的給寶寶施壓,讓寶寶逐漸的忘記哭是一種本能的對負面情緒的表達方式。
  • 「再哭不要你了,別哭了」媽媽錯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 「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壓抑孩子情緒的表達,可能有以下3種危害
    我媽看到孩子這種情況正準備把孩子抱回家,誰知道我嫂子一把抓過孩子開始對孩子說"不準哭,眼淚趕緊收回去,不然媽媽就喜歡小妹妹不喜歡你了",聽到媽媽這樣的一句話,孩子哭不敢哭,可是讓她笑她也笑不出來,最後孩子憋的吐奶了!
  • 「再哭,媽媽不要你了」長沙育兒專家: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
  • 不許孩子哭,是親人乃至世界對孩子最大的惡意
    昨天帶著孩子去打預防針打完針後,孩子在我懷裡哭了一會,我倆在旁邊坐下等待觀察期。一位媽媽也抱著她的兒子過來了小男孩哇哇地哭著,媽媽說:「好了好了,男子漢不要哭,要勇敢。」沒想到,小男孩聽了這句話後,哭得更厲害了!一邊哭還一邊指著自己的小手臂,可憐巴巴地看著媽媽:「痛、痛。」
  • 為啥別的孩子哭,你的娃也跟著哭?哭聲傳染的背後有更複雜的含義
    所以,如果你的娃會通過學習別人哭泣的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力,那就說明娃很聰明,可喜可賀哦。但是,孩子的這種模仿,只是單純的模仿哭泣,還是真的也能和他人「感同身受」,切實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呢?>梅爾佐夫根據的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項「像我一樣」的學說,他認為,當娃看到別人的情感狀態時,鏡像神經元就會激活,讓自己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 孩子哭鬧不止,比起「不許哭」,家長做好情緒管理老師更有效
    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母女倆在兒童樂園待了一下午,正準備回家,卻發現商場一樓中央似乎是有什麼活動。女兒的"不懂事"讓小煦感到無奈又生氣,她大聲地斥責道:"不許哭!"誰知孩子哭得更加大聲了。孩子為何哭鬧不止?【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哭就是他們最直接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