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脅孩子的媽媽們是怎麼了?

2020-08-27 C媽生活志


不許哭!

嗚嗚嗚~~~


叫你不要哭還哭!聽見沒有!

嗚嗚嗚嗚嗚嗚~~~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快走!你不走我就自己走了,你一個人留在這裡吧!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只見一個哭的鼻涕眼淚直流的孩子,瘋狂抱住媽媽的腿……

這一幕,是不是非常熟悉?


大家經常都可以在商場、餐廳、遊樂場裡看到情緒都失控的媽媽和孩子。



01

失控的媽媽怎麼了?


我們曾經都當過旁觀者,也有可能就是當事者,也許你沒說過「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但你可能說過「你再這樣,我就走了」,兩者有區別嗎?


也許在我們心裡有區別,至少我沒說不要你,但在孩子心裡,卻是一個意思,都是被拋棄了,我們的換而言之,只是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內疚罷了。


並且你有沒發現,我們一定會在&34;這件事情上加一個前提,聽起來好像是因為孩子哭、孩子不聽話才得到的一個懲罰,從而規避了自己的責任。


看似反常的行為,背後卻透露著很多媽媽的共性,說出這些話時就已經後悔,但卻還是忍不住說出口,明明每次都後悔傷害了孩子,卻回回都重蹈覆撤


實際上,從孩子的出生開始,媽媽在每個階段會給自己攬上不同的責任,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娛樂、學習,正因為責任太多,以至於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都在媽媽身上,一旦來自外界的壓力大過於所能承受的,很容易就會遷怒於我們最愛的孩子。


這種反應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踢貓效應」。


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受到了來自家庭、工作、社會上的一些指責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而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常常會成為那個弱者。




02

來自社會對媽媽的低評價

「孩子不乖是媽媽的錯」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在公共場合如果有個孩子在哭鬧,那麼身邊人會有什麼反應?


通常人的下意識會看看這個孩子的媽媽在做什麼,在人們的潛意識裡會覺得,孩子哭鬧的根源一定在媽媽身上,身邊每個路人炙熱的眼光,就好像審視一樣看著媽媽。


此時,這些無形的壓力就變成了讓媽媽發火威脅孩子的導火索,因為急於想讓孩子停下來,急於想讓路人知道這不是我的錯……


媽媽用孩子最依賴的母愛作為賭注,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在這樣我就走了……


害怕失去媽媽的孩子,內心情緒從生氣轉變成了恐懼,哭的更撕心裂肺了。


不是孩子不受威脅,而是你戳中她的軟肋了,越小的孩子越不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哭就是他們最直接的情緒宣洩出口。


可此時被自己的狠話「綁架」的媽媽,哪怕心裡不太願意,也半推半就往前走幾步以示「你再哭我真的就走了」,被嚇壞的孩子只能把淚水強憋回去,抽抽搭搭的抱緊不想失去的媽媽。



03

來自媽媽個人的高要求

「我要當一個好媽媽」


女人從懷孕的那一刻起,身體的激素就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再加上寶寶在身體裡的變化,一切的事都會讓你從一個女生不由自主的迅速進入媽媽這個角色,開始擔心關於孩子的所有問題。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轉變是讓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能得到母親更好的照顧,但從個人角度來說,這一系列的焦慮行為更會把自己逼上一個死胡同,那就是「我必須要成為一個好媽媽。」


實際上,媽媽並沒有什麼標準,每個人盡力而為就好,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可為母則剛的本性,卻讓很多人開始和自己較真死磕,可又有誰規定,為母就必須剛呢?


孩子一直哭,是不是我的奶不夠?

孩子不吃飯,是不是我做的飯不好吃?



媽媽為孩子成長驕傲的同時,也把孩子所有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歸咎於自己不夠好


試問,一個時刻都在懷疑自己沒把孩子照顧好的媽媽,情緒怎麼可能穩定?



04

來自丈夫的漠不關心

「好像孩子時媽媽一個人的」


職場媽媽不僅要工作,下班還要繼續帶娃,而全職媽媽更不用說,除了帶娃,還包攬了所有家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爸爸下班回家就是刷手機、玩遊戲、休息。


所以爸爸是個擺設嗎?


之前有人說喪偶式育兒其實沒什麼,至少自己做主沒人指責,比起來詐屍式育兒更叫人受不了,孩子一旦生病、成績差,遭殃的就是媽媽,「你怎麼帶個孩子都帶不好?」


此時此刻,感覺毫無依靠的媽媽,下意識的反應是趕緊找一個情緒的發洩口,而這個出口很可能就是孩子。



05

教來自原生家庭的投射

「你到底怎麼管小孩的「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男主外女主內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


照顧孩子的任務好像就應該媽媽多承擔一些,應該在很多人的成長史中,但凡出了點紕漏,遭殃的除了孩子,受牽連的一定還有媽媽,從小看著媽媽被媽媽指責「你到底怎麼管孩子的?」


很多男人也許只是從小生在這樣的家庭裡,當孩子出事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想著一起解決問題,而是立馬指責妻子。


這種潛移默化的刻板印象像傳承一樣,父母傳給孩子,孩子再傳給下一代……



06

怎麼跳出「不行發火卻又控制不住」的怪圈


以上的四個原因,錯綜複雜都成了媽媽情緒崩潰的導火索,而喜怒無常的孩子充當的就是火上澆油的角色,表面上看似孩子「自作自受」的行為,卻都說明了,媽媽受到了多方的壓力,你需要喘口氣了。


回想一下,罵孩子又幾次真的是因為孩子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而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容忍力比較低。


很多媽媽可能覺得,我知道問題的所在,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跳出這個「不想發火,卻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怪圈?


01

不做完美媽媽

通常追求完美的媽媽更容易發火,因為對自己要求太高,和理想中有差距的時候就容易產生自我懷疑,也很容易把這種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所以試著做一個及格媽媽就行,不要太較真。


02

學會放手

帶孩子就像一個公司的合作項目,需要兩個人共同出力,如果一個同事付出太多,另一個同事就容易產生抱怨情緒。你該做的就是多分一點任務給那個同事,瞬間心理就平衡了。


03

失控時抱抱孩子

人都有情緒,孩子發脾氣也是常態,當感覺場面失控的時候,不妨試試不說話,就俯下身子去抱抱哭鬧的孩子,她一定會因為被理解和愛而安靜下來,絕對不是威脅和責罵。


04

給自己留些生活空間

哪怕生活再忙碌,也給自己留一點和自己、朋友們獨處的時間,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調劑,換個心情,不要只是看到孩子的缺點,去發現她的優點,乏味重複的日子會讓你不停鑽牛角尖。



相信每個媽媽都是孩子最好的媽媽


只有心態平和的媽媽,才能讓孩子在穩定的家庭氛圍裡學會去理解接納自己,如果我們都覺得自己的父母曾經做的不對,那麼努力讓孩子不要成為下一個自己。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END

作者: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

相關焦點

  • 「再哭不要你了,別哭了」媽媽錯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 「再哭,媽媽不要你了」長沙育兒專家: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
  • 面對3歲的孩子,我情緒失控了!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面對孩子時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打孩子?不論多麼聽話的孩子,無論多麼有素質的家長,我想這個問題都不一定不曾發生過。 我的一次失控 前天,我情緒失控了,起因是去姥姥家回來的時候,因為寶爸中午喝了酒,所以我開車,一路上二寶各種鬧,不讓媽媽開,讓爸爸開車,媽媽跟我坐一起,我和寶爸各種安慰,告訴她爸爸開車警察會抓走爸爸,可她就是不聽話,哭哭啼啼,路上還總堵車,所以我的洪荒之力就爆發了,吼了她幾句,她嚇得更哭了。
  • 孩子情緒易失控怎麼辦?這2點父母千萬不要做,第3點很關鍵
    晚餐過後,我正在廚房洗碗,聽到客廳傳來大寶與小寶的爭吵聲,故意裝作不理會,想看他們自己怎麼解決。小寶的聲音中帶點急躁,說:「哥哥,這個是我的,你應該要還給我。」大寶快速地脫好了衣服,小寶一邊哭一邊跟了過來,要我幫他脫衣服。我知道他已經會了,便不同意。小寶終於繃不住了,開始邊哭邊大聲地喊:「我就是要你脫,我就是要你脫,」小臉漲得通紅,淚水掛了滿臉。
  • 比吼孩子還可怕的是威脅孩子
    上一次我們探討了我們為什麼會吼孩子。但,你知道嗎,比吼孩子還可怕的是威脅孩子。特別是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孩子處於小叛逆期,經常不聽話,大人往往喜歡利用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威脅孩子。比如,「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走了!」然後丟下孩子就走了。或者「你再、、、、、、,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睡覺,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 媽媽穿睡衣接娃,孩子失控大哭!「媽媽,你太醜了,不要來接我」
    導讀:媽媽穿睡衣接娃,孩子失控大哭!「媽媽,你太醜了,不要來接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穿睡衣接娃,孩子失控大哭!「媽媽,你太醜了,不要來接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歲女孩商場痛哭:「我不要了,媽媽別打我」,家長失控有多可怕
    帶孩子逛超市、商場時,孩子哭著鬧著非要什麼東西,不買就不走的情況各位寶爸寶媽們肯定都不少遇到。最後的結果大多都是被孩子哭鬧的沒辦法,無奈妥協,給孩子買了他想要的東西,然後孩子心滿意足地離開。但是今天卻看到一個情況完全相反的案例,最後的結果竟然是孩子自己放棄了、不要玩具了。
  • 5歲女孩因吃飯慢被媽媽打成重傷,情緒失控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
    有一天晚上,婷婷已經察覺到下班後的媽媽心情不太好,她也沒敢怎麼吱聲,就是安安靜靜的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等到晚飯的時候,婷婷慢吞吞的習慣又開始了,媽媽開始不耐煩,大聲的對婷婷說:"你就不能吃快點嗎?像烏龜一樣。"
  • 場面一度失控!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孩子不停哭,爸爸爬上樹
    九月份是開學季,學校門口一年一度的&34;就要拉開序幕了,特別是在幼兒園,還有比誰哭得更響亮的意味,仿佛哭得越大聲,爸爸媽媽就可以聽得到把自己接回家。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孩子不停哭,爸爸要上樹幼兒園的小朋友哭起來到底有多厲害?
  • 請不要再威脅自己的孩子了:一位臺灣媽媽的呼籲
    請不要再威脅自己的小孩了「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 孩子對媽媽說「我想哭」,聰明媽媽這樣做,孩子將受益終生
    對流淚最好的勸告莫過於狄更斯借《霧都孤兒》中巴姆特爾先生的口說的,哭「疏通了肺部,衝洗了面部,鍛鍊了眼睛,和緩了性情。所以哭出來吧。」一個孩子有一次對媽媽說:我想哭,但怕爺爺奶奶說。媽媽說:你哭吧,我擋住他們。果真,孩子一哭,兩位老人過來著急地問:發生什麼了,你媽媽打你了嗎?
  • 「我不要你了」,常被父母威脅不要的孩子會患上資格感缺失綜合症
    這是我們經常對孩子說的話:「你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要你了」「你再…… ,我就不要你了……」大街上,我們經常看見一些父母把孩子丟在路邊,然後自己大步大步往前走,不理會孩子,然後,任由孩子在後面嚎啕大哭,任由孩子哭著追著。
  • 媽媽"失控」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情緒奔潰
    後來自己氣不過,乾脆帶著孩子回娘家了。在晚上臨睡時,孩子哭著吵著要回家,任憑她怎麼哄也不行。她就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打了孩子一巴掌,然後自己獨自一人上床了。自己躺在床上,聽著孩子哭聲,她心裡難受極了。怪自己沒控制住,打了孩子。更怪自己不應該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孩子何其無辜,卻因為自己和老公冷戰,憑白挨了自己一巴掌。
  • 媽媽們站起來,不要再給孩子下跪,不管因為什麼
    媽媽是給孩子生命的人,但「孩子卻不是媽媽的孩子」,我希望媽媽們要明白,孩子只是藉由我們的腹中來到這個世界。孩子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其實生命有一個真相:就是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 新手媽媽教育孩子容易失控,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最近收到粉絲諮詢,稱自己是一名全職媽媽,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原話是這樣的:「我的孩子一歲半了,我是一名全職媽媽,老公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晚上下班十一點多了,對照顧孩子是一點兒也幫不上忙,家裡的家務以及照顧孩子等幾乎都是我獨自承擔的
  • 孩子用哭來威脅父母,這2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
    導讀:孩子用哭來威脅父母,這2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用哭來威脅父母,這2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
    導讀:「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再哭,我就把你丟出去」,說這話的父母,最後孩子都聽話了嗎?
    ,那也是娟子初為人母的第二年,剛分娩時看到小寶寶的天使笑容心裏面是暖烘烘的,隨著孩子一天大一天、一日比一日更調皮,娟子也直接累到虛脫、還經常性地亂發脾氣,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一哭鬧娟子就會指著孩子說「你再哭,再哭我就從窗戶把你扔出去」。
  • 孩子對不起,我的生活失控了,我只好控制你
    作為孩子,無論是從幼年起,還是即便上了大學,找工作,談戀愛,婚嫁問題,大多數都逃脫不了父母的幹預。例如,讀書的時候好好讀書,不要三心兩意;那個朋友看起來不正經,不要和他來往了;讀書的時候不要早戀;選專業要選金融學;不過相隔四年,命令從「不要早戀」馬上變為「怎麼還沒有對象」。
  • 為你,我哭到情緒失控
    因為愛你,我在努力地對你好,可是卻絲毫沒有感動你那顆出軌的鐵打的心。你徹夜未歸,我惶恐不安,徹夜未眠,好容易盼到你歸來,我很想讓你親口告訴我,昨夜你在哪,我問;「你去哪了,怎麼電話都打不通?」你很隨意地說,和朋友去喝酒了,我的心沒法再平靜,我想知道你到底和誰在一起,你卻大怒,吼道:「跟誰在一起,還要和你匯報嗎?」聽了你的話,我的心一陣劇痛,我恨自己,明知結果,為何還要追問?你的欺騙,讓我寧願把痛都裝在心裡,也絕不把委屈透漏給你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