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了」,常被父母威脅不要的孩子會患上資格感缺失綜合症

2020-12-01 寶媽的逆生長

大家好,我是寶媽的逆生長,久違了…

今天我們來談談資格感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這是我們經常對孩子說的話:

「你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 ,我就不要你了……」

大街上,我們經常看見一些父母把孩子丟在路邊,然後自己大步大步往前走,不理會孩子,然後,任由孩子在後面嚎啕大哭,任由孩子哭著追著。

前兩天,我在家樓下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騎電動車的媽媽跟孩子正在吵架,媽媽罵孩子,孩子還嘴了幾句,媽媽怒了,對孩子說,你下車,不要回家了,你想去哪裡去哪裡,說著徒手開始拽孩子的書包,試圖把孩子從電動車上拽下來,孩子看起來也挺大了,估計有12歲左右,媽媽拽她下來後,準備啟動電動車,於是,孩子恐懼,猛的往電動車上爬,在一拽一拉之間,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來,因為,這是在大馬路上,路上車來車往的,一個不小心,孩子都有可能被車撞到。

最後,母女倆的衝突以孩子的嚎啕大哭作為結束,於是,媽媽趁勝追擊的說:「你下次還會不會再這樣了,會不會!

孩子保證道:「不會了」。

這時,媽媽的情緒才穩定了一點,騎車帶著孩子回家了。

其實,這是很多父母的慣用方法,通過威脅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聽你的,在這裡,我並不是要準備批評大家,而是想要讓大家了解一下這樣做法對孩子的危害

父母總是採取威脅孩子,對孩子說不要他之類的話,會導致孩子資格感缺失

什麼是資格感缺失呢?

資格感缺失就是資格感低下,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擁有好的東西,認為自己不該得到愛,不配得到愛。

大多數自殺的人,都會患上資格感缺失症, 「資格感缺失」的人,最嚴重慘劇就是:不配為人。這些患者大都會對生命價值的產生懷疑,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絕望的結束自己生命。

樊登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每談一個男孩,就會遇到劈腿,後來,當她看完心理醫生才知道,結果追溯到她8個月的時候,當她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她的爸爸對媽媽說,「走,我們去把它打掉。」8個月大的時候,她的媽媽摸著肚子對她說讓她去死。

為什么女孩一直無法遇到一個正常的人呢?因為,她沒有被寵愛過,她習慣了不被寵愛,對於正常的被寵愛的生活,她並不習慣。

在看非誠勿擾時,有一個男孩面臨兩個選擇,他需要在兩個很喜歡他的女孩中挑選一個,把她帶走。

在最後的選擇中,穿白色衣服的女孩說:選我吧,我這麼漂亮,你這麼帥氣,你值得擁有!

黑色衣服的女孩說:「我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對我好,並且不虐待我的人,因為,我之前找到的男孩,不是會打我,就是會劈腿」。

最後,男孩選擇了白色衣服的那個自信的女孩,在心理師的點評上,我們發現,自信的女孩是從小被寵愛大的,所以,她覺得男人寵愛女人是理所當然的。

而黑色衣服的女孩就不一樣了,她希望自己不被虐待,不被劈腿。在她的家庭裡,父親不但不會寵愛母親,反而會對媽媽拳腳相加,還會劈腿,

所以,她對寵愛這件事並不習慣,反而希望對方不虐待,不劈腿就好,然而,她之前相處過的男友,都是會虐待她,會劈腿的。

當一個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的時候,她面前會出現兩條路,你覺得,她會選擇哪條路?她會憑藉自己的感覺,挑選一條熟悉的路,然後,走這條熟悉的路。

長期被父母威脅不要的孩子,沒有熟悉過輕鬆,沒有熟悉過被父母寵愛,習慣了被父母傷害,習慣了不被寵愛,習慣了被邊緣化,於是,長大後,她也會尋求這樣的狀態。

小的時候,天天被父母虐待,天天詛咒,你不乖,我不愛你了,你考不好,就不要回來了,這種詛咒無法向孩子傳遞愛,孩子得不到父母愛的祝福,最後,孩子追求著曾經的經歷,過上痛苦的生活。

所以,當我們想用不愛的方式威脅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慎重再慎重,你的每一句話,都會刻在孩子的生命裡,成為孩子的命運。

以上就是今天內容的全部,感謝您的觀看。

相關焦點

  • 「我不行!」孩子總愛否定自己,「資格感」的缺失,原因在家長
    1.自我否定「資格感」的缺失,會讓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首先就覺得自己不行,典型的就是滅自己的志氣漲他人的威風,這種自我否定的會讓孩子認不清自己,總是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嚴重低估自己的價值。「資格感缺失」讓孩子本該做自己的主人,卻總覺自己沒有資格,但自己的人生自己不敢做主,那誰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呢?人生的苦果還得由自己來吞,所以資格感的缺失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無法彌補的影響。
  • 經常挨揍的孩子,仍回到父母身邊?可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在長期的密閉空間中,放棄了逃脫,他們既對加害人感到深深的恐懼,又因為加害人「略施恩惠」的舉動對加害人產生了同情和依賴。而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父母經常使用暴力,甚至毒打孩子,但一些挨揍的孩子仍然會選擇回到父母的懷抱。這些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朋友家兒子今年3歲多,其他孩子都是都是鬧人的年紀,他卻異常乖巧。朋友說,是她管教有絕招,因為孩子每次不聽話,她都會說上一句:「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立馬抱著媽媽說「我聽話,媽媽別不要我」,然後就會變得很乖。朋友覺得這句話百試百靈,於是就經常跟孩子說。其實,不僅我朋友,身邊很多家長都經常跟不聽話的孩子這樣說。
  • 什麼是失敗綜合症,如果孩子得了失敗綜合症,父母怎麼辦
    「失敗」這個詞對於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對於孩子來說,同樣也是。孩子由於心理、生理上的不成熟會經歷更多的失敗。由於連續的失敗導致對自身失去信心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失敗症候群」。父母諸如這樣的語言都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極大的影響: 「連這個都不會,你真是笨的可以。」 「你這種成績,還有臉拿來給我看,真把我的臉都丟盡了。」「你看看別人,什麼都優秀,你呢?沒一項長處。」父母可能是氣頭上的無心之語,但是這些令人洩氣的話會對孩子的自信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經常情緒崩潰的媽媽,很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症
    聽見孩子跌倒、哭泣,她第一感覺不是心疼,而是「煩死了」。她走到孩子跟前,看到他的膝蓋在流血,感覺更加煩躁..她一邊極其不耐煩地幫孩子處理了傷口,一邊威脅孩子:你以後再敢爬上凳子,摔死了我也不管。聽完她的描述,我感覺她並不是什麼「心理變態、精神病」,而是患上了在媽媽中常見的一種綜合症——慢性疲勞綜合症。很多人聽說過「產後抑鬱症」,但不知道媽媽們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機率比產後抑鬱症高。
  • 開學第一課:你家孩子患上「開學綜合症」了嗎?
    美好的假期已經結束,新學期的開始,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開學綜合症」。突然回到課堂上,生理上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假期裡,大多數學生都是九、十點才起床,開學後六、七點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生物鐘被打亂,會造成上課的時候犯困、精力不濟等問題。
  • 3歲女童長期玩手機患上「扳機指」 不要把手機當孩子的玩具了
    當孩子哭鬧時,忙於工作、忙於家務的你是不是會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玩具,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但這樣的「玩具」存在這安全隱患,你知道嗎?長沙3歲女童雙手大拇指無法伸直還疼,被確診患上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俗稱「扳機指」。
  • 喪偶式育兒的弊端:父愛的缺失,當心孩子患「缺乏父愛綜合症」
    文|萱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們常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是的,在一個家庭中父愛和母愛缺一不可,一旦缺失了一方,對孩子的成長將會造成巨大的影響。那麼,當父愛缺失時,孩子會怎麼樣呢?他還能一如往常的繼續成長嗎?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父母的威脅會奏效,最大的原因是孩子的恐懼感。小朋友的恐懼感要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再加上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聽到「不要你了」、「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時,會更加恐懼,自然會選擇聽話。
  • 孩子冬天也會「中暑」 醫學稱屬「捂熱綜合症」
    冬季嬰兒也會中暑?看似不可思議,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今年26歲、家住南坪的鄭女士怕才出生6個月的孩子冷著,將孩子裡三層外三層裹成了「粽子」去吃婚宴,結果導致孩子「中暑」。醫生表示,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捂熱綜合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醫生告訴鄭女士,很多家長都怕孩子會因為受冷而引起感冒,甚至發燒。
  • 很多女人遭受家暴不離婚,是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長年的家暴,讓他媽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有很多女人在常年遭受家暴時,都會患上這個心理疾病。你不再和你的老公是夫妻關係,而是人質與綁匪的關係,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人質的生死命運掌握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
  • 開學季,孩子患上了開學綜合症和分離焦慮,怎麼辦?
    今年的開學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尤其的長,我兒子說,感覺二年級還沒上完,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三年級小學生,寒假剛結束又盼著寒假了。確實,雖然新學期陸續開學了,但很多孩子還沒有做好「上學模式」的準備,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們。不少孩子患上了開學綜合症,心態還沒有調整好,甚至出現了抑鬱、焦慮的症狀。
  •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易患上「配角綜合症」,父母別不在意
    自信心是孩子內心強大的來源,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時,會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因為父母對他進行的教育屬於「打擊式教育」,每當小明在取得成就的時候,父母總是會給他潑上一盆冷水。
  • 請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斷孩子的前程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斷送孩子的前程。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亮麗的角度審視孩子、肯定孩子、表揚孩子、激勵孩子。
  • 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脅孩子的媽媽們是怎麼了?
    嗚嗚嗚~~~叫你不要哭還哭!聽見沒有!嗚嗚嗚嗚嗚嗚~~~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快走!你不走我就自己走了,你一個人留在這裡吧!也許在我們心裡有區別,至少我沒說不要你,但在孩子心裡,卻是一個意思,都是被拋棄了,我們的換而言之,只是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內疚罷了。
  • 孩子總被威脅,罪魁禍首竟然是父母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懂事沒有錯,可是這樣的溝通和處理事情的方式,不但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還只會讓孩子時時刻刻地處在驚恐和難過的情緒中,又怎麼能理性地去思考呢? 心理學家曾指出:父母表達憤怒,試圖通過懲罰威脅來樹立威信時,只會引發孩子情緒上的對抗。如果孩子帶有情緒,那再高明的教育手段都是徒勞。
  • 不要讓孩子養成「用父母的愛來威脅父母」的習慣!
    ,家長必定會妥協,因為他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沒有原則的。就拿孩子撞牆這種現象來講,如果家長一開始意識到這種行為對將來的影響,就不會直接阻止,而是採取另一種方式處理:站在孩子面前,果斷地對孩子說「不」,然後看著孩子撒潑打滾,不要理睬,即便孩子用頭撞牆,也不會受多大的傷害,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太小,力度不大,當他的行為沒有招來家長關注,又感知到疼痛的時候,慢慢地自己會停下來,而且我保證,家長的「無動於衷」,可以一次治好孩子「
  • 生氣也不要對孩子說這4句話,可惜很多父母常掛嘴邊,你有嗎?
    導讀:生氣也不要對孩子說這4句話,可惜很多父母常掛嘴邊,你有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氣也不要對孩子說這4句話,可惜很多父母常掛嘴邊,你有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
    導讀:「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孩子,請不要在犯讓孩子被迫受「威脅」的錯
    今天帶兒子去公園踏青,聽到一位母親對孩子說:「走快點,不然我不等你。」看到她的孩子一臉無奈的表情。讓我想起最近兒子也經常被迫受「威脅。」回老家,他嬸嬸經常逗他:你奶奶不要你了;你奶奶去南寧了,不帶你去;不吃快點奶奶去玩,不帶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