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請不要在犯讓孩子被迫受「威脅」的錯

2020-08-28 微湄兒


今天帶兒子去公園踏青,聽到一位母親對孩子說:「走快點,不然我不等你。」

看到她的孩子一臉無奈的表情。

讓我想起最近兒子也經常被迫受「威脅。」

回老家,他嬸嬸經常逗他:

你奶奶不要你了;

你奶奶去南寧了,不帶你去;

不吃快點奶奶去玩,不帶你去。

要不就是奶奶經常對他說:

「吃快點,不然我去玩了;

你在搞,就不要你了;

你不聽話,我回老家了」等等。

每次聽到我都為孩子捏把汗,這些話就像烙印,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也許你們只是開玩笑,逗孩子玩,但是孩子每次都信以為真,哭著要找奶奶,大家是開心了,孩子是真的在流淚。


要不就是孩子不聽話,為了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或者在你孩子面前樹立大人的威嚴,但是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主要有以下三點:

1、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之前新聞出現大寶把二寶丟下樓的事件,過後媽媽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大寶說:「大家都說,爸爸媽媽有弟弟了,不愛你我了。」

她真的以為爸爸媽媽不愛他,看到到弟弟睡著,直接把他丟下樓去。

自從弟弟出生後,爸爸媽媽已經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到弟弟身上。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都把最好的都給孩子,爸爸媽媽只愛自己一個人,現在多一個孩子,有人分享父母的愛,心理已經很難受,極度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表現多少會有異常,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注意,及時溝通給予關愛,所以聽到人有對他說:「爸爸媽媽有弟弟,就不愛你了這些話,」只會讓他信以為真,缺愛的孩子本身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很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

2、孩子嫉妒心強

不願與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包括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人的本能。

前幾天新聞出現,哥哥將睡著的弟弟殺死的事情,因為弟弟到來了,父母的精力都放到弟弟身上,哥哥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

得不到父母的關心的哥哥,心理嫉妒弟弟,責怪弟弟,若不是他來了,自己也不會像今天一樣沒有人疼,沒有人愛,如果還聽到別人說:「你爸爸媽媽不愛你,只愛弟弟,」心理會更加憤怒,不平衡,極度嫉妒弟弟,這種心理過分強烈,很容易做出傷人害已的事情,相信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

3、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剛開始為了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你威脅他,他還會聽,時間久了,他開始嘗試不聽,嘗試反抗。

孩子就會知道你在騙他,威脅他,以後在聽到你說這些話,他會更加反感,更鬧,也不在相信你,你的威嚴沒有了,長期以來,他就會覺得父母說話不算數,或者是,反正你只是說說而已,我才不相信。

結果是他繼續搞破壞,該不好好吃飯還是不會好好吃,你說什麼他都無所謂,長大了還想逃離你,只會越來越難管。

威脅孩子,你會覺得好玩,還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同時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但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只會讓孩子反感,以後長大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威脅你,以達到自己的目 的,嚴重的很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孩子被迫受:「威脅?」

1、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我們要先學會分析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好好吃飯,而不是見到不認識吃飯,就說:「你在不好好吃飯,我吃飽,就把飯給倒掉,留你餓著。「

可以先分析一下,他今天吃了什麼東西,什麼時候吃的,就可以判斷他餓不餓,如果剛吃東西不久,本來就不餓,那他不想吃就不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沒有必要要求他把正碗飯都吃完。

這麼想自己也不用擔心孩子餓著,不好好吃飯而生氣,孩子也不會覺得委屈,反正孩子不會那麼傻,餓了還不會吃。

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孩子舒心不鬧,自己也開心也不會那麼焦慮。

2、學會和孩子溝通

帶孩子去公園玩,本來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很多父母會因為孩子想去的地方自己不想去,孩子想要買玩具不同意這樣的事情,把自己和孩子搞得很不愉快,孩子哭鬧,父母威脅說:「你在這樣子,以後就不帶你來了。」

在我們拒絕孩子的那一刻,我們都忘記,我們帶孩子出來玩的目的,就是陪伴孩子,讓孩子開心。

那孩子想去那裡玩,如果自己實在不想去,那是不是可以和他好好溝通,孩子實在不妥協,自己也有空,又不是什麼危險的地方,就尊重他的選擇就好。

別忘記帶孩子出去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開心,增加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交流,多麼美好的一天,別為意見不統一而鬧得不愉快,好好和孩子溝通,孩子能聽得懂。

3、委婉拒絕家人對孩子的「威脅」

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威脅」孩子,對孩子沒有好處,自己或許可以做到,但是避免不了家人朋友對孩子的「威脅。」

孩子的奶奶經常為了讓孩子聽話,經常說一些「威脅」孩子的話,剛開始孩子哭得很厲害,每次聽到,我會給孩子抱抱,哄他,並告訴孩子奶奶,以後別威脅孩子,這樣對孩子沒有好處,只會讓孩子鬧得更厲害。

看到家裡其他人「威脅」孩子,也會委婉的和他說:「叫他們不說,等下孩子當真,真的會哭。」

愛孩子,就要保持好孩子,自己努力做到,也別為了不好意思,不為孩子拒絕家人對他的「威脅。」


不管是為了讓孩子聽話,還是為了樹立威嚴或者逗孩子玩,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儘量少用「威脅」的語言,這些可怕語言,就像根刺,刺痛孩子的心,讓孩子不舒服,能自我消化還好,不能自我消化,孩子會越來越敏感 ,越來越不聽話,嚴重可以造成孩子做出傷人害已的悲劇。

愛孩子,請不要在犯讓孩子被迫受「威脅」的錯開始。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寶媽,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精進,一起探討育兒經。

相關焦點

  • 不要讓孩子養成「用父母的愛來威脅父母」的習慣!
    就拿孩子撞牆這種現象來講,如果家長一開始意識到這種行為對將來的影響,就不會直接阻止,而是採取另一種方式處理:站在孩子面前,果斷地對孩子說「不」,然後看著孩子撒潑打滾,不要理睬,即便孩子用頭撞牆,也不會受多大的傷害,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太小,力度不大,當他的行為沒有招來家長關注,又感知到疼痛的時候,慢慢地自己會停下來,而且我保證,家長的「無動於衷」,可以一次治好孩子「
  • 孩子犯了錯不要打罵,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④ 產生恐懼、怨恨、叛逆和報復心理:在孩子童年需要依賴家庭的年紀,父母長輩卻使用打罵的行為,讓孩子失去依賴,失去愛、產生恐懼,心生隔閡、不服從管教、產生怨恨、甚至想要報復。⑤ 產生免疫: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就打,打完孩子會覺得我已經挨過打了,這事兒就已經過去了,這不就是你的底線了麼,犯錯大不了就是挨頓打。
  • 孩子犯了錯,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其實我有一段時間有一個困惑,如果孩子犯了錯,他能知道自己犯了錯。換言之,當孩子去犯錯,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歸屬感,他對父母或他人的愛並不確信。當他確信了,他就沒有必要去故意犯錯。那些不故意的錯誤,則需要回到我自己的課堂感受,當「媽媽」給我傳遞了愛,關心我時,我的想法是,下次我要小心一點,不要讓「媽媽」失望。
  • 記得告訴孩子:為了護眼,在學校千萬不要犯這6個錯!
    要知道孩子大量用眼的時間是在學校產生的,不論是上課學習看黑板,還是課後低頭寫作業,而且還有一大部分時間會玩電子產品,你考慮過孩子雙眼的感受嗎?   孩子們的在校時光也成了學生的「配鏡高峰」,可能又有一波萌娃要加入「眼鏡大軍」行列。那麼你知道如何避免孩子產生更多的視力問題,哪些錯誤在學校是不能犯的嗎?
  • 孩子,請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
    你委屈的看著我,眼淚汪汪地說,媽媽你不愛我了嗎?你從來只愛我的成績,你從來沒愛過我, 對不對?我怔在原地,孩子,請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既然你選擇了讀書,就要全心全力去做好這件事,媽媽希望你取得好成績,當你成績不好的時候,我也沒有責怪你,我只是告訴你:錯了要改正,避免下次出現類似的問題。
  • 當孩子犯了錯,我們不能這麼做
    1、 傳遞負面情感,導致關係割裂一個孩子犯了錯,孩子的父母大聲訓斥道當然,他們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愛,所以才恨鐵不成剛。他們用這種方式,希望孩子能夠不再犯錯。這種方式或許有效,卻不知孩子這時候往往會覺得屈辱和恐懼,會覺得父母討厭自己。有很多孩子在外邊犯了錯或者出了什麼事情,都不敢對自己的父母坦誠相告, 就因為他害怕父母批評他。幾乎每個孩子都在意或害怕父母的批判和責難,其在意或害怕的程度總是超乎我們的想像。
  • 孩子犯了錯,父母應該怎麼做
    這句話告訴我們:孩子本身沒有什麼錯誤,他(她)所犯下的錯誤,很可能是因為大人的教育理念或處理方式出現了問題。那麼,當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試一試。知道孩子犯錯的事實後,做父母的不要急於了解和處理孩子的錯誤,而要避開犯錯的話題,可以聊聊其它的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不存在財物損失,建議帶離現場,找一個相對比較安靜的場景,跟孩子耐心交流和溝通。
  • 請不要再威脅自己的孩子了:一位臺灣媽媽的呼籲
    請不要再威脅自己的小孩了「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 我就不要你了!」失控威脅孩子的媽媽們是怎麼了?
    此時,這些無形的壓力就變成了讓媽媽發火威脅孩子的導火索,因為急於想讓孩子停下來,急於想讓路人知道這不是我的錯……媽媽用孩子最依賴的母愛作為賭注,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在這樣我就走了……害怕失去媽媽的孩子,內心情緒從生氣轉變成了恐懼,哭的更撕心裂肺了。
  • 孩子犯了錯,父母如何做
    有從來不會犯錯的孩子嗎?相信家長朋友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肯定沒有,是人怎麼可能會不犯錯誤嗎?但孩子犯錯了,家長太多不會處理的了。犯錯的孩子實際上是最需要理解、最需要支持和幫助的,孩子犯錯,往往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機,如果處理得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實現重大轉折的「機遇」,就是在他犯了自認為不可饒恕的錯誤的時候。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採取不同的態度,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做錯事,絕不能對他妥協退讓,不然孩子會更加肆無忌憚,到時會犯更大的錯誤。
  • 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如何讓他長記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怎麼才能讓他長記性?當孩子總是犯一些重複性的,低級的小錯誤怎麼辦?不罵不訓可以嗎?
  • 用威脅控制孩子只能得到片刻安寧,下次孩子不聽話,試試這樣做
    有研究顯示:經常被迫接受父母要求的孩子會逐漸忽視內心情感,同時又怕被父母拋棄,處於雙重折磨中長大後會越來越沒有自主能力。用威脅控制孩子實際上,無論孩子是否犯錯了都不要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
  •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道理
    教育孩子是一個千古難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然會犯一些小錯誤,家長們面對孩子犯錯時,會有很多不同的態度。而家長的態度,會直接決定孩子以後的性格。孩子犯錯並不算什麼大事,但如果家長只會低情商地和孩子講些大道理,孩子一般也消化不了。所以這時候家長的處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孩子犯錯了家長們應該這樣做第一,不要發脾氣許多家長年齡也比較年輕,脾氣很火爆。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小朋友的恐懼感要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再加上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聽到「不要你了」、「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時,會更加恐懼,自然會選擇聽話。這階段的孩子如果經常接受家長的威脅、恐嚇,尤其是「媽媽不要你了」、「沒人愛你」、「把你送給別人」這樣的話語,會使得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看到爸爸媽媽去工作就會產生: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他們肯定不喜歡我了等等想法,讓孩子長期處於不安的狀態,也會增加Ta的壓力係數,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產生危害。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當然,還有一些老人,面對鬧人的孩子,也會說上一句:「你再不聽話,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也會很快變得乖巧,因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被大人尤其是媽媽「拋棄」。所以,這樣管教孩子,其實就是在用威脅控制孩子,用孩子們最在意、最恐懼的事情去威脅孩子聽話、妥協。這樣做,雖然成效顯著,但是對孩子們的傷害也很大。
  •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讓孩子不受傷害
    前一陣看到一個二胎家庭中,一對姐妹深夜離家出走,民警找到後問其原因,8歲的妹妹委屈地說:「我和媽媽說,你不要總是不打我,你不打我,我就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聽了孩子的話,覺得好像孩子的腦迴路不對,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有諸多委屈。
  •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讓孩子不受傷害
    很多二胎家庭,父母都會不自覺的偏愛某一個孩子,或者關注某一孩子,但父母卻常常不自知,從而導致孩子的內心受傷。前一陣看到一個二胎家庭中,一對姐妹深夜離家出走,民警找到後問其原因,8歲的妹妹委屈地說:「我和媽媽說,你不要總是不打我,你不打我,我就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聽了孩子的話,覺得好像孩子的腦迴路不對,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有諸多委屈。
  • 當孩子犯了錯,手足無措,他們需要的是安慰和引導
    媽媽看不下去,怕他太驕傲,當時就說:「不要驕傲啊,你弟弟妹妹是還小,長大了說不定比你還厲害。」兒子一聽這樣說,臉上瞬間沒有了笑容。「呦!還只能聽好話,媽媽這樣說你就不高興了,那怎麼得了啊」,她繼續說了這話。 這時兒子滿臉通紅,跑開了。她說當時沒有覺得自己的話有問題,父母提醒孩子不要驕傲,要謙虛。
  • 孩子犯了錯,讓他嘗嘗「自作自受」的滋味!
    對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包庇縱容,尤其是老年人總是說「孩子還小,大了就懂事了!」。少數人則喜歡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對待孩子,動輒打罵,眼睛裡容不下一粒沙子,則是過於嚴厲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就得不償失了。這時候,不妨讓孩子嘗嘗「自作自受」的滋味,用自然懲罰來教育孩子,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愛孩子的父母,請不要當孩子的「代言人」
    但是很多父母總是試圖幹預或者代替孩子去經歷成長中笨拙和幼稚的階段,希望自己的經驗和幫助能使孩子少經歷挫折,直接過渡到成熟階段。可是父母愛你不明白,這樣的幫助和保護打亂了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甚至可能使孩子的發育變得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