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威脅控制孩子只能得到片刻安寧,下次孩子不聽話,試試這樣做

2020-11-19 爆炸母嬰課堂

前幾天看孕兒方面的書籍,有一位專家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想和大家也分享一下:

哈佛大學最傑出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士認為「播下一種行動,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會收穫一種命運」。在親子教育上,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甚至是他們的命運。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不管你了!」,還有的家長會自作聰明用哭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說出「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終究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用哭控制孩子,會剝奪孩子的需求:

實際生活中,餵飯是每位家長都需要經歷的階段,此時熟悉的一幕在很多家庭飯桌都上演過。孩子吃飯墨跡,半天吃不了幾口飯,奶奶在後面追著餵……


奶奶看怎麼餵都沒用,有時耐心會和孩子講道理有時會埋怨孩子幾句,可孩子依舊不聽話。反而是寶媽的一句話「「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管用了。

其實,家長們認為的「不聽話」或「頂嘴」,只是孩子的行為不符合家長期待,他們之所以不吃是內心真實感情。刻意去控制他們,久而久之只會剝奪孩子訴求,甚至讓孩子陷入不安的境界。

有研究顯示:經常被迫接受父母要求的孩子會逐漸忽視內心情感,同時又怕被父母拋棄,處於雙重折磨中長大後會越來越沒有自主能力。

用威脅控制孩子,只是得到了片刻的安寧:

我曾看到過一位媽媽的教育方法,這位媽媽一遇到孩子不願意做的事,都會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屢試不爽,幾乎從來不講究辦法只想達到最終目的。

殊不知,孩子剛開始會出於內疚屈服在媽媽的訴求下。可終究有瓦解的一天,後來孩子再也不願意屈服這位媽媽了,每次都會挑戰她的極限,簡直成了一個「小魔鬼」……

實際上,無論孩子是否犯錯了都不要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等類似的話。這就像一場賭博輸的概率太大,最終結果往往都是背道而馳,當父母一直挑戰孩子的內疚,聰明的孩子發現後更會變得叛逆,日後越來越難管教。

當孩子不聽話時,你可以這樣做:

1、對孩子適度寬容

即使是成人也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小孩子,《左傳·宣公二年》中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家長可以對孩子適度寬容。

當他們犯一次錯時,與其用媽媽不愛你了/媽媽不要你了/媽媽不理你了恐嚇孩子,不如換成「沒關係,媽媽也曾經犯過這樣的錯,下次注意下就好啦~」,效果要更管用哦。

2、試著詢問孩子的需求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可怕的兩歲」,這時候家長會迎來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想要「頂回去」。

應對時家長不要暴跳如雷,而是和孩子耐心地溝通,如你為什麼不想吃了、我們再嘗試嘗試、媽媽陪著你等等,對安撫孩子的情緒很管用哦~

如果你還要想要獲取更多教育辦法,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讓熊孩子變乖孩子,不妨看全套的教育孩子書籍。

全套共5冊《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正面管教》、《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無論是家長想要看的舉例子還是理論都有,適用性非常強。

讀完本身讓家長可以潤物細無聲一樣成為孩子最好的媽媽,就像燈塔一樣照亮孩子前進的路。

相關焦點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朋友家兒子今年3歲多,其他孩子都是都是鬧人的年紀,他卻異常乖巧。朋友說,是她管教有絕招,因為孩子每次不聽話,她都會說上一句:「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立馬抱著媽媽說「我聽話,媽媽別不要我」,然後就會變得很乖。朋友覺得這句話百試百靈,於是就經常跟孩子說。其實,不僅我朋友,身邊很多家長都經常跟不聽話的孩子這樣說。
  • 不打不罵不講道理,也能讓孩子聽話?這個簡單的心理學妙招很實用
    說教、吼罵、威脅、哄騙……,你是用什麼方式讓孩子乖乖聽話?根據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家長們會因材施教,選用對自家孩子最有效的招數讓孩子服從安排。這些方式雖然對孩子有一定的效果,可同樣會帶來一些潛在的負面影響。說教多了孩子會變得「左耳進右耳出」;威脅多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厚臉皮」;吼罵多了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什麼樣的方式既有效又不會傷害孩子呢?
  • 李玫瑾:孩子頂嘴時,不妨試試這麼做,給孩子說3句話,很有用
    有了孩子後,總會遇到孩子頂嘴,家長們常常想不知道孩子在哪裡學的,跟誰學的,每次孩子頂嘴,都會火冒三丈,可家長們就是沒有很好的應對方法。一小部分家長直接上手打,絕大部分家長都會說出威脅性的話,比如:「再這樣媽媽要生氣了」、「再頂嘴小心我揍你」,一開始孩子聽了會「忍氣吞聲」,看似沒有頂嘴了,但是孩子內心還是不服氣的,等長大後越來越不聽話。
  • 「咋不聽話,非要揍你?」孩子講不聽非要用暴力,不妨試試這樣做
    是不是在孩子不聽話時,只有暴力這一種解決方法呢?為什麼暴力會讓孩子聽話呢?暴力能解決問題,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來解決呢?於是小紅每次都很無奈,直到不得不讓他吃飯時,這時也只能去打他,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去揍他,但每次揍完小明,小紅心裡難免會非常愧疚和懊悔,但下次仍然會揍他,因為不揍他,他就不吃飯。孩子能不吃飯嗎?聽完小紅的育兒問題,我陷入了深思。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做
    《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是她花費了5年時間走訪調研,以堅實的神經科學、心理學研究為依據而寫成的。她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養育模式:以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為核心的學徒型養育模式。如果親子關係很僵硬,孩子不相信父母,覺得父母處處都在控制他,親子之間沒有聯結,那麼再好的方法也無濟於事。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裡,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小男孩伊夏,因為無法用正常人的方式跟同學溝通,學習成績也不好,而且還經常闖禍,在老師和父母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問題孩子。最後,父母覺得實在沒辦法了,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
  • 避免威脅恐嚇式的教育,家長要學會這樣做,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
    你再(不聽話、不服從、不……),我就(用暴力的方式威脅)!這樣被罵、被恐嚇、被威脅的語句,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由此而帶來的恐懼,伴隨著很多人成長的過程,甚至成為一生的陰影,很多人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恐懼之後,曾暗暗發誓自己成為父母之後,絕對不會這樣去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當有一天自己真正的為人父母,卻又忍不住會用同樣的方式,因為,這樣的恐嚇對於管教幼年的孩子真的很有效,所以暴力的控制方式,就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 孩子不聽話時,試試這4個方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方法不對會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如何在孩子不聽話時候對症下藥呢?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當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家長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這時和孩子發脾氣,情況只會更糟糕,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一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關心,隨之機會乖不少;二來,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 當孩子買玩具、吃零食不節制,媽媽要學會拒絕,下一次試試這樣做
    ,媽媽要學會拒絕:‍在實際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玩具店門口大吼大叫只為買心儀的玩具,媽媽在旁邊不僅沒有出言制止反而小聲細語地哄著,生怕孩子隨時隨地暴發。」正如著名教育學家瓦西裡•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若孩子一旦在生活中確認任何要求都能滿足,不聽話也不會有嚴重後果,逐漸就會認為不聽話、任性、搗亂是理所當然的,做任何事自己都沒錯。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邊門效應"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34;孩子不聽話,家長都很頭疼,大多數家長都會說跟孩子講道理比較有用,但是跟孩子講完道理孩子會乖乖聽話嗎,第二次孩子是不是還會犯,跟孩子講道理太過於直接,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妨試試這5招,簡單又有效!
    「我這個人啊,脾氣暴,每次都是耐著性子去給他講道理,儘量不去吼他,可這孩子就是不聽話,現在我覺得自己是忍無可忍了,難受死了,只想去吼他、胖揍他一頓......真羨慕你,你家孩子那麼聽話。」我只能尷尬一笑。很多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眼裡往往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家孩子的缺點。
  • 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
    導讀: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叛逆,試試這一招
    關注【不一樣家庭教育】輕鬆育兒記不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說話,或者讓孩子做什麼,孩子開口的第一個字總是:「不行,不要,我不去」。帶孩子在外面玩,到了回家的時間,對孩子說:「走吧,該回家了」。理想中是希望聽到孩子說:「好的,並立馬跟著我回家」。可現實是這樣的:」不要,再玩一會兒「。好像再玩多久也還是不夠。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有用了嗎?
    因為他們理解不了,也就不會記住和重視。要用讓孩子聽得懂、聽得進去的方式和他解釋一件事的規則。讓他明白到底是為什麼不許,以及如果做了,後果又會是什麼。比如:我們不想讓孩子動暖瓶,那我們有沒有讓孩子明白動了會怎樣?如果直接告訴孩子動了會燙傷肯定是沒用的,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燙傷,也理解不了燙傷的後果。
  •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這句話到底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在親子教育上,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甚至是他們的命運。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不管你了!」,還有的家長會自作聰明用哭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說出「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終究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 孩子軟硬兼施都不聽話,不妨試試「五指大法」,親子溝通的藝術
    01孩子軟硬兼施都不聽話,溝通有障礙相信這種情況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中上演,只是具體行為略有不同罷了。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家長的煩惱也變得越來越大,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孩子越發不聽話。3)談話對象是年齡較大或根本不願意聽話的孩子這種情況下,家長就別使用強硬和特別親暱的談話方式了。這時的孩子已經不喜歡和別人進行眼神方面的交流,家長可以嘗試一心二用的做法。
  • 孩子不聽話,大吼大叫是最沒用的教育,家長可以試試這3招
    對於自家孩子的教育,家長總會感到煩惱,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孩子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舉動能惹怒自己,自己好言好語勸說時他不以為然,沒有辦法只能對他大聲吼叫,但時間一長就會發現你越是大聲他越是無所謂。其實,吼叫並不能說是一種有效且正確的方式,它可能會在第一次或是短時間內對孩子起到震懾作用,可孩子一旦慢慢習慣這種方式,就會對此形成免疫力,覺著你說一會兒也就過去了,並不會產生什麼糟糕的結果。
  • 孩子不聽話家長怒撕作業本,小心你的後果教育,讓孩子變「乖」
    典型的中國父母,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希望孩子聽話。而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打溫情牌,讓孩子愧疚自願聽話,另一種則是使用暴力,讓孩子屈服聽話。自從升級當了媽,跟朋友聊天最多的就是家長裡短,經常聽到有人對著孩子說:「現在你知道後果了吧,看你下次還敢不敢這樣做。」
  • 孩子不聽話時如何教育?家長不用打罵,這樣做最有效
    孩子不聽話時你會怎麼辦?各位家長你是否會用以下後果來威脅孩子:「如果你不穿棉衣,就會凍感冒。」「如果你不刷牙,就會長蛀牙。」「如果你現在不上床睡覺,明天就起不來。」其實,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都會採用嚇唬,威脅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這種手段只能治標,卻治不了本。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別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大
    孩子總有不聽話的時候,這時父母總會覺得很心累。於是,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會在孩子"任性"的時候用情緒威脅控制他們,比如說"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是,這種做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這樣的方法「簡單、粗暴」,堪稱家長們的殺手鐧,孩子們聽了往往真的開始乖乖聽話。小朋友的恐懼感要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再加上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聽到「不要你了」、「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時,會更加恐懼,自然會選擇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