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不聽話,非要揍你?」孩子講不聽非要用暴力,不妨試試這樣做

2020-08-26 任林聊育兒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家長們教育孩子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說,在面對孩子的一些情緒時,不知如何應對,在原本定好規矩卻被孩子破壞時,不知該如何解決。


那麼,此時就會有很多家長一氣之下揍罵孩子。但這樣是否真的有效呢?是不是在孩子不聽話時,只有暴力這一種解決方法呢?為什麼暴力會讓孩子聽話呢?暴力能解決問題,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來解決呢?

前幾天,閨蜜小紅給我分享了自己家的這樣一個故事,他的兒子小明不好好吃飯,在吃飯時總不能安心的在飯桌上坐著,而喜歡左蹦蹦右跳跳,最後一碗飯常常要吃上個大半天,可小紅早已給他定下的規矩,吃飯時必須要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要儘量早早的吃完飯,可小明並不接受這個規矩。


於是小紅每次都很無奈,直到不得不讓他吃飯時,這時也只能去打他,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去揍他,但每次揍完小明,小紅心裡難免會非常愧疚和懊悔,但下次仍然會揍他,因為不揍他,他就不吃飯。孩子能不吃飯嗎?聽完小紅的育兒問題,我陷入了深思。

一.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

1. 無法理解大人話裡的含義

大人們對小孩講話時仍然保持著對大人講話的慣性,說的話其實小孩並不能聽懂,此時小孩自然不會去按照家長說的話去做了。

2. 聽話時自我防衛,屏蔽不想聽的話

小孩會自動屏蔽對其產生壓力的語言或者是她做不到的要求,比如說家長們總喜歡問自己的孩子:「下次能考第一名嗎?」小孩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會保持沉默不去回應。

3. 不知道對方正在和自己說話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小孩,如果說話時沒有對他「指名道姓」,小孩往往不知道是在說自己,所以此時家長們要叫名字並配合一些孩子知道的小動作來提醒他。

4. 不知道怎麼去做,曾經有過負面影響

有的家長常常喜歡讓孩子幫自己拿東西,可是孩子並不知道去哪拿,或者不知道怎麼拿,此時孩子就會不去做,還有可能自己曾經拿過卻被他人誤以為偷東西而受到批評,此時孩子也不會願意再去拿。

二.除以上外還有可能是「超限效應」

相信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這樣的效應,只是沒有以專有名詞去命名而已。那麼什麼是「超限效應」?比如說開學第一天,孩子已經早早地訂好了六點鬧鐘,準備迎接新學期,可剛到六點準備起床,媽媽就開始催:「鬧鈴都響了怎麼還沒起啊?又想遲到了嗎?」


這時仿佛一盆冷水潑在頭上,孩子心中有了不滿的情緒,沒想到剛過一分鐘媽媽又開始催,孩子心中便想,那我對不起,遲到就遲到吧,我就要遲到給你看!


俗話說得好,壓死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家長反反覆覆地重複一句話,還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會讓孩子表現出截然不同的一面,也就是家長們口中的對著幹。

三.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1. 近距離講話

離得遠對孩子說話,孩子不僅可能沒聽清,還會認為這件事不重要,沒必要去完成,此時家長不如一本正經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2. 說清事情的步驟

很多時候孩子不去做是因為不會做,那麼此時倘若家長說清楚完成這件事的步驟,孩子會覺得完成這件事更簡單易懂。

3. 在一旁等待結果


家長們不要說完話就走,此時孩子會認為聽話是一回事,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家長要監督孩子去做,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看孩子如何做怎麼知道孩子到底聽進去沒有呢?

4. 站在孩子的角度說話思考


家長們一定要具備和孩子達成共情的能力,首先讓孩子知道自己明白他的想法和他的願望,但是怎麼做更符合孩子的成長利益,家長要講這些背後的道理給孩子講清楚,孩子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知道這些後才能明白家長為什麼這樣要求自己,要知道溝通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四.總結


遇到不聽話的孩子無論是誰都會感到心急煩躁,更何況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父母,但家長們要知道,沒有孩子天生就不聽話,用對方法去溝通交流,孩子也能慢慢改變,讓我們一起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吧!


(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育兒,有我為您保駕護航。關注我,做更好的媽媽。

相關焦點

  • 用威脅控制孩子只能得到片刻安寧,下次孩子不聽話,試試這樣做
    ,還有的家長會自作聰明用哭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說出「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終究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奶奶看怎麼餵都沒用,有時耐心會和孩子講道理有時會埋怨孩子幾句,可孩子依舊不聽話。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道理心平氣和講得很清楚了,為什麼就是不聽?
    最近,各種孩子自殺的事情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社會上聲音層出不窮: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這麼脆弱?老師們都怎麼當的啊,怎麼可以這樣對孩子呢?養孩子太難了,我還要結婚生孩子嗎?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孩子不聽話。講一遍,不聽。講道理,講得很清楚了,依然不聽話。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得講,還是不聽話。講了一遍又一遍,總是不聽話。
  • 非得揍了才聽話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
    總而言之,熊孩子好好的話不聽,非要把當父母的搞到崩潰發怒,被大吼或者臭揍一頓,才乖乖的按照大人說的去做。不被虐的人生仿佛是不完整的人生,孩子天生就是來找抽的嗎?這樣的熊孩子我們能馴服的了嗎?很多家長都在糾結中夾縫生存!
  • 兒子說:非要揍死我不可,我不讓你揍,我讓媽媽揍
    他爹說揍死,從來是嚇唬,孩子長了10來歲,他說了無數遍揍死,還沒捨得,點一指頭。但他聲音像破鑼,兒子也要自尊,聽完他爸一聲嚎,直接趴在我面前哭了。「你非要揍死我不可?」他當真。「我不讓你揍死我,我要我媽揍死我。」兒子哭得很委屈。
  •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別用暴力解決,否則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差
    孩子摸著被打了的臉,大聲的哭了出來,並對著華姐說:「我不喜歡你了,你欺負小孩。」說完,孩子便把華姐推出了門外,把自己反鎖在了房間。孩子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總做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事情,而他們除了哭泣、不講道理,也沒有別的方法應對父母。其實,一些理性的父母還是會和孩子溝通、講道理的,但是大部分父母沒有耐心,不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就是揮起拳頭把孩子痛揍一頓。然而,利用暴力的方法是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聽話的。
  • 不聽話的孩子,註定不能更優秀!要孩子聽你話,用這些方法就夠了
    「聽話」不等同於「聽話」「為什麼非要讓孩子聽話、聽指令呢?你不覺得這是在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壓制孩子的天性嗎?」不認同我在之前文章中的看法,一讀者特意私信我說。在看到這個反駁後,我一方面開始了反思,另一方面我將這個問題拋在了「媽媽群中」,讓大家進行討論。
  • 孩子軟硬兼施都不聽話,不妨試試「五指大法」,親子溝通的藝術
    ▼不妨試試「五指大法」——親子溝通的藝術針對這個問題,《孩子,你很重要》這本書裡,就介紹了可以搞定孩子的「五指大法」。很多家長試用後都表示,這種方法的確存在借鑑意義,用得好的情況下孩子有較大改善。02大拇指代表接觸,能讓孩子準備好耳朵孩子聽話的前提是,用耳朵聽父母的要求和建議,如果沒做到這一步,後面的說教都沒有意義。家長要確定和孩子講道理時,他沒有在做別的事情,專注於此。
  • 好好說話非抬槓,唯有打一頓才聽話孩子,這樣做要比打罵更管用
    ,但是關了燈、家裡面都安靜下來了孩子也依然不睡,非要纏著鬧著要聽故事、又或者直接鬧著上廁所要喝水,等到真正滿足需求的時候又沒有如實照做,一來二去即便是9點入睡也偏偏折騰到十一、二點才真正進入夢鄉。,即便小美知道這樣做對孩子影響不好,但是孩子卻偏偏吃「挨打」這一套,跟孩子好好說話一百句、也不如一頓打來得有用。
  • 叫不動自家孩子,不妨這樣試試
    叫不動孩子,不妨這樣試試。,你喝了牛奶才能夠長高高,那這個時候呢,孩子如果犟起來他依然不喝,媽媽就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怎麼這麼犟呢?實際上呢,是你的溝通方式不正確,你可以這樣做,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強迫選擇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軟硬不吃」,不妨試試這5招,一治一個準
    文/ 阿慧媽媽談育兒父母們經常抱怨,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不聽話,還軟硬不吃,有一位寶媽說,自己家的孩子看上動畫片後,就「自動屏蔽一切」,說什麼也不聽,吃飯了也不吃,最後氣的打了頓,但是下次還是這樣,每次打孩子,心裡也心疼,但是講道理也不好使,下面這5招,家長們不妨試試,一治一個準。
  • 當孩子不聽話時,苦口婆心講道理不如編故事
    「你聽到了嗎?我說你呢!你怎麼不聽話呢?」「你要我說幾遍呢!都說了不行,很危險,摔倒了,還是你自己難受!」「你再這樣我就回家了,你不聽話,就不要再外面玩!」,那個所謂的,不聽話的「後果」和「危險」呢?我們遠古祖先們,圍坐在篝火旁就喜歡講故事、聽故事,直到現在,喜歡故事成了,我們基因裡攜帶的特質。小孩子更是喜歡聽故事。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不聽話時,不妨立即覺察自己,停止嘮叨,換個心境,開始編故事。講故事不僅可以讓孩子聽話,更能帶給孩子無限喜歡和靠近你的感覺。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帶孩子在公園玩。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妨試試這5招,簡單又有效!
    「我這個人啊,脾氣暴,每次都是耐著性子去給他講道理,儘量不去吼他,可這孩子就是不聽話,現在我覺得自己是忍無可忍了,難受死了,只想去吼他、胖揍他一頓......真羨慕你,你家孩子那麼聽話。」我只能尷尬一笑。很多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眼裡往往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家孩子的缺點。
  • 「你為什麼不聽話?」家長越這樣吼,孩子越不聽,答案在這裡
    當孩子不聽話,惹家長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句話。這樣的問話,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答案不是孩子被嚇到沉默不語,就是孩子告訴你不聽話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當別人問你:「你今天為什麼沒上班呢?」那麼,你可能回答「今天我休息。」或者「今天我請假了。」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試試「非語言溝通」,可做到「無聲勝有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孩子學會講話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父母對於孩子的反駁和不聽話簡直頭痛不已,你越是說他他就偏偏不聽你的。上次周末,和朋友聚會,說到她家的小南,今年剛剛4歲,正是嘰嘰喳喳不停歇的年紀。那你就溫柔點喊他吃飯啊!""沒用的,我這個急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看見他那假裝聽不見我說話的樣子,我就氣得心肝疼!""其實呀,有時候你不要總是對他說不,試試非語言溝通,結果可能會更好!"其實啊,在孩子步入兩到四歲左右,就會處於第一個叛逆期,俗話說三歲看大,家長在這個時候可以用非語言溝通,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可以",有時候細雨更潤物!
  • 你要聽話,是對孩子成長基本權利的最暴力剝奪
    它能體現大人對孩子的愛,但更能體現人與生俱來的懶惰的本性——最希望孩子「好管」。後人對一些傳統教育理念的歪曲混淆,使得大人普遍不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而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再有「為了孩子好」「大人不會害孩子」這些萬能理由的加持,大人對孩子的尊重與同理心變得十分稀缺。孩子成長中很多基本的權利,被「你要聽話」無情剝奪。
  • 不聽話的孩子,我們要這樣做
    1、你沒資格讓他聽你的話。2、別人給錢,讓他不要聽你的話。3、你的話不對,他覺得不應該聽你的話。4、沒有其他問題,就是覺得你插手他的事情,你的話對不對無所謂,就是不想聽。5、他很蠢,竟然聽不了你的話。6、他有自己的思想,或許自己可能不對,但是還是選擇走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 李玫瑾:孩子頂嘴時,不妨試試這麼做,給孩子說3句話,很有用
    有了孩子後,總會遇到孩子頂嘴,家長們常常想不知道孩子在哪裡學的,跟誰學的,每次孩子頂嘴,都會火冒三丈,可家長們就是沒有很好的應對方法。一小部分家長直接上手打,絕大部分家長都會說出威脅性的話,比如:「再這樣媽媽要生氣了」、「再頂嘴小心我揍你」,一開始孩子聽了會「忍氣吞聲」,看似沒有頂嘴了,但是孩子內心還是不服氣的,等長大後越來越不聽話。
  • 「叫你不要爬山,你非要爬」孩子不聽話都是有原因的
    這下,孩子慌了,對旁邊的女人說:「媽媽抱,媽媽抱」。「我才不抱你呢,誰叫你爬上去的,自己爬下來,爬不下來,活該。」孩子聽到這話,急了,不停地重複「媽媽,我要下來,我要下來,媽媽抱抱,媽媽抱抱」可是旁邊的女人依舊氣衝衝的說「叫你爬上去,叫你爬上去。」
  • 越打越皮,越吼越不聽,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最好是這樣做
    當孩子某件事做得不對,你就會給他講講道理,擔心孩子做不來。當孩子沒有好好吃飯,你也會一邊嘮叨一邊追著去喂,就怕餓著孩子。孩子小的時候,是聽不太懂大人講道理,有時候說得越多,反而會讓孩子在某件事上產生負面情緒。
  • 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正面管教》:試試3R1H原則
    「孩子怎麼吃飯不乖了嗎?」我感興趣地問道。「是啊,把飯灑的到處都是,讓他收拾,他還挑釁我!」閨蜜生氣地在電話裡說。「孩子總要經歷這個階段,你怎麼捨得打他?」「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