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要讓孩子聽話、聽指令呢?你不覺得這是在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壓制孩子的天性嗎?」不認同我在之前文章中的看法,一讀者特意私信我說。
在看到這個反駁後,我一方面開始了反思,另一方面我將這個問題拋在了「媽媽群中」,讓大家進行討論。
在討論群中,讓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孩子剛3歲,還有2個月就要入園的寶媽:「在參加幼兒園的幾次試聽課中,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其他試聽的孩子都在很認真、很配合地聽老師講課,但只有我家孩子,關注的點總是在其他的地方,像往桌子上爬、小凳子上踩等,不聽老師的指令就算了,還很大聲地說話,擾亂課堂秩序……這讓我很是尷尬!面對其他家長投過來的目光,我只能帶孩子狼狽離開了」。
「曾經我以為這是孩子天生的性格使然,後來我才發現,這或許跟我平時的教育有關;曾經我引以為傲的『釋放孩子天性的教育』,在如今卻給老師、其他小朋友帶來了如此大的困擾;什麼『有個不聽話的孩子,挺好的』『聽話的孩子,活的太憋屈』,在現實面前,根本經不起敲打……」
這位寶媽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打開了我的思緒——
從「聽話」的含義這個層面上來說,倡導那些「養一個不那麼聽話的孩子,挺好」「別讓孩子那麼聽話」的觀念,其實也是沒有錯的,因為它真正的含義是「不要孩子總是習慣於服從你的話,從而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總是受氣的『窩囊廢』」。但你一定要清楚,「啥事都要服從」與「啥事都不聽」是不等同的,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自主獨立的人,並不代表著你要無底線地去容忍孩子的「目無規矩」「目中無人」。
當然,對於家長發出的指令,孩子是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及意見的,但他絕對不可以對指令「充耳不聞」。要想讓孩子從一個「野蠻人」儘快成長為一個「社會人」,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那麼從小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平時我也有訓練孩子啊,可無論我說成什麼樣,孩子也還是『不聽』啊」
訓練孩子聽話,只會向孩子大吼「我說的你到底聽到沒有」是沒有用的。因為在訓練、培養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許多細節需要你去注意:
1.給孩子簡單易懂的指令
有時,孩子之所以不聽你的指令,只是因為你的指令太過複雜了,以至於讓孩子的大腦「運算不過來」、直接「死機」了。
就拿「去臥室穿外套收拾好書包我們走」來說吧,在這個指令看上去沒有幾個字,但其實卻包含了n多個小指令:
一般2歲的孩子只能同時處理2個指令,比如:去臥室穿外套。若你再接著多說幾個指令,孩子可能就反應不過來了。要同時接受並處理更多的指令,至少得到孩子3歲了才行。
所以,當你給孩子發布指令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孩子目前的認知水平處於哪個位置,根據他的能力,給他發布一個他能聽懂、且能做到的指令。當他能熟練地同時處理2個指令之後,再給他更多步的指令。
2.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
尊重是相互的,假如你想讓孩子好好聽你說話,那你一定要耐心聽他說話才行。就算孩子說的話很無聊、很幼稚,你也要儘可能地去關注他,哪怕手頭的事情一時放不下,也要通過聲音、眼神給孩子回應、讓他知道你一直都有在好好聽他說才好。
若你本身就是一個好的傾聽者,那孩子同樣也會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3.及時肯定孩子「傾聽」的行為
當孩子好好聽你話、聽從你的指令時,你要及時肯定孩子「寶貝真乖」「寶貝好聽話」……
「用真乖、聽話等詞誇孩子,難道不會把孩子誇壞嗎」
其實我個人覺得,用「乖」、「聽話」誇孩子並沒有什麼錯,因為孩子原本就很期望自己能滿足家長的期許,你誇獎孩子剛好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滿足了你的期望」。你需要注意的是「不用『乖』『聽話』這類詞去壓制、綁架孩子;不允許他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見」,如果能做到,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假如你無法區分出自己是在肯定孩子,還是在否定孩子,那就用用這個原則:「只用『乖』『聽話』去肯定孩子的行為,不用『不乖』『不聽話』去否定他」。按照這個原則來,就不怕誇壞、「綁架」孩子了。
當孩子能好好聽你的話、服從你的指令時,你就可以及時地誇他一句「寶貝真乖」了,孩子期望滿足你的欲望得到了刺激,那下一次他還是會很樂意聽你的話的。
4.言行一致,擲地有聲
想要孩子尊重你說出來的話,首先自己要先尊重自己的話才行。
當你告訴孩子:「若你再坐不住、亂跑亂動,我就帶你離開教室」,若孩子再亂跑時,你就真的帶他離開,無論他怎麼哭鬧也不行;當你告訴孩子:「再看一集,就要關電視」時,那就算孩子哭破天也不給他再多看一集。
說到做到,才能讓你的話擲地有聲,才可能讓孩子尊重你的話、讓孩子把你說的話當成一回事。否則,你本質軟弱的那一面就可能會被精明的孩子看穿並利用——對自己有利的話就聽一聽,對自己不利的就充耳不聞,反正通過撒潑打滾、蠻橫不講理也能突破你的防線、達到自己的目的,自己又為什麼非要聽你的話、多受罪呢?
5.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聽指令,只是因為坐不住、專注力差而已。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親子共讀」的方式來訓練孩子、提高他的專注力——每天堅持給孩子讀一些他可能感興趣的繪本書。當然,在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太適應,坐著、躺著、趴著、歪著、跑著……就是一刻也坐不住!
孩子不在狀態,但你要充滿耐心,堅持在孩子坐好的時候才開始講繪本。假如孩子就是坐不住,那也不要勉強,立即結束這「閱讀時間」就好。因為,第一次的體驗很重要,當孩子在一開始體驗到閱讀帶來的輕鬆愉悅時,那第二次再閱讀就會好開展許多。
只要你能堅持每天都陪孩子閱讀,那孩子能坐得住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的——1分鐘、2分鐘、5分鐘、10分鐘……更長的時間都是可能的。
在給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喜好。若選擇出來的繪本孩子實在不喜歡,千萬不要再強迫他聽了,因為這樣容易敗壞孩子今後閱讀的「胃口」,若是因此孩子對閱讀產生了牴觸感,那就太划不來了。
因為每個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是不盡相同的,所以,2歲的孩子對你說出的話有時能聽、有時不聽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你需要做的是,靜下心,耐心對孩子進行訓練,既不要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了,也不要為此上火了,只要上面說的那幾點你能努力試著做,孩子總歸是會越來越聽話的。
不要覺得讓孩子乖乖聽話、聽指令很可憐、很沒人性,這是他們從「野蠻人」向「社會人」進化的必經之路,畢竟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也得聽不少老師的指令不是嘛!
我們為人父母的,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主見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不聽話、不聽指令啊。要給孩子立好規矩,首先是要讓孩子了解並嚴格遵守規則,之後再告訴孩子規則之外的情況,不是嗎?
不聽話的孩子,註定不能更優秀!為了孩子能在入園時能更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咱還是努力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