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註定不能更優秀!要孩子聽你話,用這些方法就夠了

2020-08-28 育兒琦說

「聽話」不等同於「聽話」

「為什麼非要讓孩子聽話、聽指令呢?你不覺得這是在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壓制孩子的天性嗎?」不認同我在之前文章中的看法,一讀者特意私信我說。

在看到這個反駁後,我一方面開始了反思,另一方面我將這個問題拋在了「媽媽群中」,讓大家進行討論。

在討論群中,讓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孩子剛3歲,還有2個月就要入園的寶媽:「在參加幼兒園的幾次試聽課中,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其他試聽的孩子都在很認真、很配合地聽老師講課,但只有我家孩子,關注的點總是在其他的地方,像往桌子上爬、小凳子上踩等,不聽老師的指令就算了,還很大聲地說話,擾亂課堂秩序……這讓我很是尷尬!面對其他家長投過來的目光,我只能帶孩子狼狽離開了」。

「曾經我以為這是孩子天生的性格使然,後來我才發現,這或許跟我平時的教育有關;曾經我引以為傲的『釋放孩子天性的教育』,在如今卻給老師、其他小朋友帶來了如此大的困擾;什麼『有個不聽話的孩子,挺好的』『聽話的孩子,活的太憋屈』,在現實面前,根本經不起敲打……」


這位寶媽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打開了我的思緒——

  • 現在的父母,很注重對孩子的個性化教育,以至於到了扭曲的地步(不聽話,覺得孩子是有主見;出格行為不加以制止,還覺得自己是在尊重孩子的天性)。豈不知這種典型的「不聽話」「不聽指令」的表現,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更會使孩子融入集體生活變得困難,給孩子的社交帶來阻礙。
  • 其次,對於「聽話」的含義,不少家長都理解錯了。「聽話」原本的意思是「善於聆聽、聽從指令」。可如今的「聽話」,早已被曲解了:當家長在和孩子說「要聽話」的時候,家長總是想用自己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的想法,用行動及語氣來告訴孩子「你要服從我的命令」,而不是「傾聽我的意見」。

從「聽話」的含義這個層面上來說,倡導那些「養一個不那麼聽話的孩子,挺好」「別讓孩子那麼聽話」的觀念,其實也是沒有錯的,因為它真正的含義是「不要孩子總是習慣於服從你的話,從而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總是受氣的『窩囊廢』」。但你一定要清楚,「啥事都要服從」與「啥事都不聽」是不等同的,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自主獨立的人,並不代表著你要無底線地去容忍孩子的「目無規矩」「目中無人」。

當然,對於家長發出的指令,孩子是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及意見的,但他絕對不可以對指令「充耳不聞」。要想讓孩子從一個「野蠻人」儘快成長為一個「社會人」,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那麼從小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聽話能力」

「平時我也有訓練孩子啊,可無論我說成什麼樣,孩子也還是『不聽』啊」

訓練孩子聽話,只會向孩子大吼「我說的你到底聽到沒有」是沒有用的。因為在訓練、培養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許多細節需要你去注意:

1.給孩子簡單易懂的指令

有時,孩子之所以不聽你的指令,只是因為你的指令太過複雜了,以至於讓孩子的大腦「運算不過來」、直接「死機」了。

就拿「去臥室穿外套收拾好書包我們走」來說吧,在這個指令看上去沒有幾個字,但其實卻包含了n多個小指令:

  • 去臥室
  • 穿外套
  • 收拾好書包
  • 背著書包
  • 來到門口
  • 和我一起出門

一般2歲的孩子只能同時處理2個指令,比如:去臥室穿外套。若你再接著多說幾個指令,孩子可能就反應不過來了。要同時接受並處理更多的指令,至少得到孩子3歲了才行。

所以,當你給孩子發布指令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孩子目前的認知水平處於哪個位置,根據他的能力,給他發布一個他能聽懂、且能做到的指令。當他能熟練地同時處理2個指令之後,再給他更多步的指令。

2.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

  • 當孩子坑坑巴巴、表述不清地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時,一定要靜下心聽他說完,而不是隨意地打斷孩子的話。
  • 在平時與他人說話的時候,包括孩子在內,也不要表現出「敷衍」的狀態,特別是一邊玩著手機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回應著話的情況,更會給孩子做出壞的榜樣。

尊重是相互的,假如你想讓孩子好好聽你說話,那你一定要耐心聽他說話才行。就算孩子說的話很無聊、很幼稚,你也要儘可能地去關注他,哪怕手頭的事情一時放不下,也要通過聲音、眼神給孩子回應、讓他知道你一直都有在好好聽他說才好。

若你本身就是一個好的傾聽者,那孩子同樣也會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3.及時肯定孩子「傾聽」的行為

當孩子好好聽你話、聽從你的指令時,你要及時肯定孩子「寶貝真乖」「寶貝好聽話」……

「用真乖、聽話等詞誇孩子,難道不會把孩子誇壞嗎」

其實我個人覺得,用「乖」、「聽話」誇孩子並沒有什麼錯,因為孩子原本就很期望自己能滿足家長的期許,你誇獎孩子剛好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滿足了你的期望」。你需要注意的是「不用『乖』『聽話』這類詞去壓制、綁架孩子;不允許他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見」,如果能做到,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假如你無法區分出自己是在肯定孩子,還是在否定孩子,那就用用這個原則:「只用『乖』『聽話』去肯定孩子的行為,不用『不乖』『不聽話』去否定他」。按照這個原則來,就不怕誇壞、「綁架」孩子了。

當孩子能好好聽你的話、服從你的指令時,你就可以及時地誇他一句「寶貝真乖」了,孩子期望滿足你的欲望得到了刺激,那下一次他還是會很樂意聽你的話的。

4.言行一致,擲地有聲

想要孩子尊重你說出來的話,首先自己要先尊重自己的話才行。

當你告訴孩子:「若你再坐不住、亂跑亂動,我就帶你離開教室」,若孩子再亂跑時,你就真的帶他離開,無論他怎麼哭鬧也不行;當你告訴孩子:「再看一集,就要關電視」時,那就算孩子哭破天也不給他再多看一集。

說到做到,才能讓你的話擲地有聲,才可能讓孩子尊重你的話、讓孩子把你說的話當成一回事。否則,你本質軟弱的那一面就可能會被精明的孩子看穿並利用——對自己有利的話就聽一聽,對自己不利的就充耳不聞,反正通過撒潑打滾、蠻橫不講理也能突破你的防線、達到自己的目的,自己又為什麼非要聽你的話、多受罪呢?

5.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聽指令,只是因為坐不住、專注力差而已。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親子共讀」的方式來訓練孩子、提高他的專注力——每天堅持給孩子讀一些他可能感興趣的繪本書。當然,在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太適應,坐著、躺著、趴著、歪著、跑著……就是一刻也坐不住!

孩子不在狀態,但你要充滿耐心,堅持在孩子坐好的時候才開始講繪本。假如孩子就是坐不住,那也不要勉強,立即結束這「閱讀時間」就好。因為,第一次的體驗很重要,當孩子在一開始體驗到閱讀帶來的輕鬆愉悅時,那第二次再閱讀就會好開展許多。

只要你能堅持每天都陪孩子閱讀,那孩子能坐得住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的——1分鐘、2分鐘、5分鐘、10分鐘……更長的時間都是可能的。

在給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喜好。若選擇出來的繪本孩子實在不喜歡,千萬不要再強迫他聽了,因為這樣容易敗壞孩子今後閱讀的「胃口」,若是因此孩子對閱讀產生了牴觸感,那就太划不來了。

結語

因為每個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是不盡相同的,所以,2歲的孩子對你說出的話有時能聽、有時不聽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你需要做的是,靜下心,耐心對孩子進行訓練,既不要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了,也不要為此上火了,只要上面說的那幾點你能努力試著做,孩子總歸是會越來越聽話的。

不要覺得讓孩子乖乖聽話、聽指令很可憐、很沒人性,這是他們從「野蠻人」向「社會人」進化的必經之路,畢竟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也得聽不少老師的指令不是嘛!

我們為人父母的,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主見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不聽話、不聽指令啊。要給孩子立好規矩,首先是要讓孩子了解並嚴格遵守規則,之後再告訴孩子規則之外的情況,不是嗎?

不聽話的孩子,註定不能更優秀!為了孩子能在入園時能更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咱還是努力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吧!

相關焦點

  • 「咋不聽話,非要揍你?」孩子講不聽非要用暴力,不妨試試這樣做
    是不是在孩子不聽話時,只有暴力這一種解決方法呢?為什麼暴力會讓孩子聽話呢?暴力能解決問題,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來解決呢?聽話時自我防衛,屏蔽不想聽的話 小孩會自動屏蔽對其產生壓力的語言或者是她做不到的要求,比如說家長們總喜歡問自己的孩子:「下次能考第一名嗎?」小孩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會保持沉默不去回應。
  • 說100遍孩子也不聽話,這些懲罰孩子的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很多暴力家庭成長的孩子在性格上多有畸形,比如嚴重的內向,自卑以及懦弱。有家長說孩子該打是因為可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改正任性,聽話。那麼教育孩子該不該打呢?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當孩子不需要對你的大聲額外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說的內容上。2、調虎離山當你的孩子正專注於電視或電腦時,他很難專心聽你的話,一般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所以,當你想要讓他們認真聽你的話,請先讓他們離開這個環境,減少幹擾,保證你跟他說話時,他要看著你。而你也要全神貫注地跟他說話,而不能心不在焉。
  • 這些大數據讓你更了解青春期孩子:投其所好,孩子才願意聽話
    下周開學,家長和孩子持續了一暑假的和平共處關係,可能會出現裂痕。你知道上學期間,孩子們最不喜歡聽你說什麼,最反感你做什麼嗎?以下這組調查數據,有助於幫你了解孩子。「你懂什麼」、「不聽我的話你一定會後悔的」、「想當初我……」23%的同學表示,父母喜歡倚老賣老,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盲目指導,甚至隨意評論。時代不同了,大多數孩子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現在的環境。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而不要用自己那個年代的觀念和標準來評判現在的孩子。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面對兒子的不配合,林永健說:「你要不就別演,別在這搗亂,好不好,聽見沒有。」聽到兒子的回應後,林永健更生氣了:「你這個不是搗亂是什麼?你看看別的孩子都站著,你看看姐姐發著燒也還站著,你為什麼坐著?」
  • 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比吼更有用的方法,希望你早點知道
    每天都是發愁,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說什麼他都不聽,就是跟她對著幹,打吧又下不去手,罵吧又沒什麼效果。她實在是沒辦法,整天都心力交瘁的,她老公也是沒轍。有時候被孩子氣得恨不得當初就沒生過他。這讓我這個局外人聽著也是心驚膽戰的,這還是孩子嗎?簡直是個小惡魔啊!最後她只能在朋友圈求助了,希望有好心人能拯救她於水火。
  •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你不會和孩子溝通!用曾國藩笨方法試試
    青春期的孩子都這樣嗎?你說什麼她都不聽,說什麼都要跟你犟兩句。我真是不明白,以前那個總是粘我、要我抱抱的小可愛跑哪去了……我不明白,我說那些話,都是為了他好,他怎麼就聽不進去呢!我其實要求不高,就想讓他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讓我少操點心,嗐!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他聽話呢?一位前同事來訪,跟我這樣抱怨他兒子的種種叛逆。
  • 孩子不願意聽家長話怎麼辦?
    孩子才9歲,就開始不願意聽我話,擔心在孩子心目中沒有權威,應該怎麼辦,才能讓孩子聽我話呢?孩子進入反叛期,是正常的。我們一般會說孩子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反叛期。比如最小的時候,兩歲就會開始不聽話,然後到了十幾歲青春期,再過一段時間,他要走向社會的時候,孩子視野開闊了就更不聽話。
  • 苦口婆心說了一堆道理,孩子就是不聽?可能是您的方法用錯了!
    我真的很生氣,他答應好的跟著我的,不會亂走的,可是為什麼他就是不聽話呢?」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先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而不是動不動就呵斥和打罵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尋找教育的方法,那麼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更加不敢和父母進行交流。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不說你知道嗎?」「不用你管!」「我管你還不對嗎?」「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我們大人覺得簡單,是因為我們已經經歷過,再回頭看孩子的題目,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一個方程就解決了,自然簡單的多。但是孩子不同,他的思維很局限、知識也很有限,只能用相對固定的方法去思考,就變得很難了。
  • 「正面教育」讓孩子更不聽話?那是用錯了方法,家長要注意這3點
    正面教育的理論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幹、合作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的正面教育能幫助孩子們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們學會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心裡,聽話的孩子總是懂事讓人省心的。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聽話,這都是為了你好。聽話的孩子大家才喜歡。你聽話,我們就給買你想要的禮物。你聽話,我就答應你帶你出去玩。那麼,聽話真的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的答案是:不!並不全是。
  • 換了100種說法孩子就是不聽?用「第三者效應」,讓孩子乖乖聽話
    "媽媽這個星期比較忙,下星期再帶你去遊樂場好不好?"小樂媽媽蹲在小樂旁邊,抱歉地說道。可小樂完全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一直撇嘴捂耳朵。"乖寶寶,媽媽這個星期是真的很忙呀,媽媽最近到家的時候都是直接累癱在沙發上的。寶寶要學會體諒一下媽媽哦。"小樂爸爸摸了摸小樂的頭。"好吧,那下星期一定不能忘記帶我去遊樂場哦!"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這個解決方法很多人認同,早知早受益
    孩子的教育現在是很多家長的頭等大事,我們比較關心的也是今天一天孩子在家聽奶奶話了嗎?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了嗎?在學校有沒有和小朋友打架呀?等等的這類話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關心的是這個孩子是否聽話,自然孩子聽不聽話就成為了衡量好孩子的最高標準了。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 孩子不聽話,相信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小到家裡隨地扔垃圾,大到不聽家長的忠告建議。」孩子不聽話,這裡本身存在一個前提,就是話是來自於誰,話本身是否有相對正確性。同理,大多數孩子的不聽話,不過是孩子想做的跟你希望TA做的事不一樣。這裡家長可以自己判斷,哪些事情是需要教育,哪些事情是可以不用擔心的。對於信任。在關係親密及健康的孩子與父母間很常見。孩子對於父母足夠信任的情況下,會願意相信父母告訴他們的是正確的,信任父母的判斷與決定,這些是建立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的。
  • 聽話的孩子,可能會是個問題孩子
    演講稿範文: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每日觀察02787)文/樊榮強現在做父母的,都有一個困惑甚至是痛苦,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聽父母的話,如果不聽父母的話就會惹得他們不高興,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究竟聽話的孩子好不好呢?這話得分兩頭說。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很多孩子都成為了媽媽的「小小反對派」,媽媽讓做什麼,他們偏不聽,把「我不!我不!我就不」掛在嘴上。媽媽逼得急了,孩子就開始哭鬧、打滾、撒潑,媽媽也很頭疼。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願意跟媽媽合作呢?要讓孩子願意和媽媽合作,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 父母:你到底聽不聽話!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尊重很重要
    想要真正對孩子產生影響力,首先就是要與孩子有親密尊重信任的良好關係,關係大於一切,是真正的愛與連接。孩子:遊戲我還有一點就結束了,再讓我玩會兒媽媽:你最好聽話,馬上把遊戲放下來,不然你再也別想玩遊戲了。孩子:我不要刷牙,我要玩玩具。
  • 為什麼你說東孩子就說西?四步方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都想當然地認為,長幼有序,孩子就應當乖乖遵守家長定的規矩,必須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然而孩子可不吃這一套。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家長有這種心理,孩子才更不聽話、更喜歡和家長對著幹。 家長要明白,孩子不聽話、發脾氣,並不是為了惹你生氣,他們有以下4個原因:他們沒辦法按照你說的做;他們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聽你的話;他們認為不聽話就能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 學做一個"聽話"的父母,會讓孩子更喜歡和你交流
    兒子當然也有不高興,但還是乖乖吃飯了。這個時候就應該堅定的跟孩子說,吃飯的時候不能把無關的東西帶到餐桌,這個是規矩,要懂得規矩,尊重別人。但不能像爸爸那樣直接摔掉,因為孩子根本就不明白你發火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