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現在是很多家長的頭等大事,我們比較關心的也是今天一天孩子在家聽奶奶話了嗎?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了嗎?在學校有沒有和小朋友打架呀?等等的這類話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關心的是這個孩子是否聽話,自然孩子聽不聽話就成為了衡量好孩子的最高標準了。
不過話說回來,真正能夠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到底有幾個呢?很多時候或許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想讓孩子聽話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只能夠聽我們的話,比如2歲之前的孩子並非要聽大人話的,相反我們大家也是需要尊重孩子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2歲之前的孩子並不知道怎樣和外人處理好關係,而且也會一直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他們只要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一定是用哭來解決問題的,自己不會考慮太多的,因為孩子不知道該怎樣做,這時候家長們一定不能一味地讓孩子聽自己的。
相反2歲之後,家長們可以適量的引導一下孩子,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的利弊,畢竟在他們心中媽媽們說的話有一定的威信了,而且知道察言觀色,所以適量的引導對於孩子的發展還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到了4歲之後的孩子更是如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都是有一定主見的了。
既然孩子們需要家長們的引導,也是需要在尊重孩子主管意見的情況下,這樣孩子的自尊心不會受到傷害,相反孩子也會比較聽從父母的教導,不要直接與孩子有正面的衝突,尊重孩子行為的同時,知道孩子下一步想要做什麼,這樣與孩子達成共識,更能很好地與孩子溝通和交流。
尤其是在大人大火的時候,一定不要與孩子大吼大叫,這樣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確定,而且還讓孩子會更加疏遠你,這個時候你可以嘗試和孩子說,等媽媽平靜一下心情再和你說話,可以嗎?別看孩子年齡小,自然也是知道一點事情的利弊的,所以孩子還是喜歡和家長們配合的。
因此即便是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家長們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什麼時候話不該說,或者什麼時候話必須說,這也是看情況的,千萬不要一味的指責和埋怨孩子,否則孩子在嬌弱的內心世界一定會認為這是家長們排斥自己,自己也不會聽從父母,這樣交流起來還是相當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