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好好說沒用?非得揍了才聽話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

2020-09-05 悅蒙氏育兒


有一種熱叫夏天躁動的「熱」;

有一種痛叫吼完煩躁的「痛」;

有一種悔叫反思自我的「悔」;

……

當我們每次吼完孩子,你最想對自己說什麼呢?

當我們每次看到孩子懼怕的眼神,你最想對孩子做的是什麼呢?

多少次,因為孩子所謂的「不聽話」而吼孩子?

多少次,因為孩子所謂的「折騰」而大動幹戈?

多少次……

你給了自己多少次所謂「吼」的理由?


01


有的媽媽說:

「我家孩子每天雖然九點能躺在床上,但是上床只是剛剛開始。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又要看書,一會兒又要找奶奶,一會兒又要下去拿玩具……總之,有太多的一會兒要幹的事情!我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發脾氣來震懾她。其實過後我也很後悔,但是當時那種狀態我也沒有辦法啊!」


02


有的媽媽說:

「我家孩子就愛玩水,每天都要泡澡,連老師們都說了讓孩子們多接觸水對孩子成長有好處,我也是這樣做的。但是,他是什麼水都玩啊,那天下雨了我帶他去踏踏水,沒想到直接趴在了水了,怎麼叫也不起來。當時那麼多人看著呢,我沒有辦法,就直接上去打了他,拉起來就往家裡拽。太氣了,我必須得管啊。」

相信類似的問題很多家庭都遇到過,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立下了很多的規矩:玩具要歸位,每天要按時刷牙,按時睡覺,多吃蔬菜多喝水,不能看手機,勤洗手……等等,但事實總是會受到熊孩子不怕死的挑戰。

面對你的規矩,熊孩子也有他的方法,比如肆意哭鬧,歇斯裡底般打滾,無盡的尖叫好引起他人注意,甚至出現推人打人等現象,直到逼大人答應為止。否則,這樣的戲碼每天都會隨時上演。

總而言之,熊孩子好好的話不聽,非要把當父母的搞到崩潰發怒,被大吼或者臭揍一頓,才乖乖的按照大人說的去做。

不被虐的人生仿佛是不完整的人生,孩子天生就是來找抽的嗎?這樣的熊孩子我們能馴服的了嗎?很多家長都在糾結中夾縫生存!



1.被動挨揍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家長的「底線」,於是情緒成為一種手段。

你和孩子講道理,永遠是在「對牛彈琴」。他連「底線」的真正意義都不了解,有一種方法叫「以身示範」,除了做給他看,日常慢慢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真正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底線,什麼是家長的規矩。



2.很多家長管教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嘴巴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明明給孩子提好了要求,但是卻一直不斷滿足孩子的需求。明明已經打算入睡了,還是該喝水就喝水,該玩就躺床上玩一會兒。這樣的效果,怎麼能夠立好規矩?

很多時候,孩子要看家長的臉色,孩子用家長的反應來試探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是默許的,孩子會進一步的去嘗試新的需求,直到家長無法滿足,就該用情緒來說話了。

所以,底線是什麼?家長心裡要先下定決心做好,我們不是無效語言的發布者。如果我們說出的話都做不到,孩子就更打折扣了,「不動手就不聽話」這個壞的循環就慢慢的形成了。



3.「底線」就是邊界,不能越過,不能妥協。

當孩子用自己的情緒來反抗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放棄自己的堅持。你要認真想想,你對孩子的底線是什麼,然後在自己情緒崩潰之前就死死的守住它。如果你做不到一次,以後你在孩子心目中的規矩感就徹底「廢」了。

但是不要把口頭上的規矩定得很理想,身體能執行的底線卻退得非常低,明明就是自己軟弱沒有執行力,卻把管教的責任推到孩子身上,說孩子頑劣不聽話。



4.孩子不可能事事按照我們成人的規矩來生活,那會是一個被設計和僵化的孩子,所以家長在過程中也要制定有效規則。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一些特別乖的孩子,甚至沒有脾氣,家長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家長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仿佛永遠都那麼懂事,那麼懂得家長的要求點在哪裡,不反抗,聽之任之。

試問,這樣的孩子有自己規矩的一面,但是,他真的是我們期待成長中的孩子嗎?這樣的孩子少了多少童年的樂趣?會不會太懂事了?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個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什麼最重要呢?

是健康,是快樂,當然也有成長中的規則與自由。

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心理上的感受被認同也很重要。

而作為一個媽媽的角色,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有多少媽媽,從妙齡少女,為了孩子,成就了自己的「盔甲」……

有多少媽媽,從不會到會,從不做到做,從懵懂到成熟……

這樣的成熟和年齡無關,和孩子的成長有關。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當你因為缺乏溫情,慢慢失去孩子的時候,你要知道,這是源於你自己當初無法守住底線的錯,不要怪孩子頑劣。

相關焦點

  • 「咋不聽話,非要揍你?」孩子講不聽非要用暴力,不妨試試這樣做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們教育孩子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說,在面對孩子的一些情緒時,不知如何應對,在原本定好規矩卻被孩子破壞時,不知該如何解決。那麼,此時就會有很多家長一氣之下揍罵孩子。但這樣是否真的有效呢?
  • 教育孩子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家長們了解嗎?
    在生活中與孩子說話,有些話對他有幫助,有些話最好不要說。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也需要家長們好好斟酌的,以下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家長們。培養孩子的美德時,請這樣說……勇於承認錯誤才是真正的勇敢。逃避責任可不是好孩子的表現。不找藉口辯解,下次才會有提高。說謊的話,別人就不再相信你了。說大話不是好孩子的行為。
  • 好好說話非抬槓,唯有打一頓才聽話孩子,這樣做要比打罵更管用
    ,蘭媽認為父母之愛無私又偉大,儘管有很多「棒子底下出孝子」的棒打教育,但是從父母內心的本質上來講,他們給予孩子的愛卻是發自內心的「為你好」,儘管很多人明白棒打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是孩子身上通用的「好好說話非抬槓,唯有打一頓才聽話」特性,讓家長們也是無可奈何呀!
  • 最傷孩子的四種話:好好說話,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有多少孩子,毀於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又有多少家庭,因為那些傷人的話,終成了一種悲劇。別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器,刺傷最親的人;別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父母的「語言暴力」。這四種最傷孩子的話,別說。
  • 最傷孩子的四種話:好好說話,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有多少孩子,毀於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又有多少家庭,因為那些傷人的話,終成了一種悲劇。別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器,刺傷最親的人;別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父母的「語言暴力」。這四種最傷孩子的話,別說。這些話也許是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時,恨鐵不成鋼說出口的,也許是看到孩子鮮紅成績的那一剎那,脫口而出的,也許是習慣性的口頭禪。但無論哪一種,聽在孩子的耳朵裡,都是刺耳難堪的。
  • 用「123」讓孩子聽話?不僅沒用還有反效果,家長不如換種方式
    家長們總是覺得孩子年齡小,哪怕自己跟他講道理他也聽不懂。於是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他們就會用最簡單直接的「數到三」來制裁孩子。這種方法確實會很有效果,孩子只要對家長心存敬畏,就會不敢繼續撒野。但是家長忽略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雖然不鬧了,但是他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他還是一樣會又哭又鬧。
  • 婚前:孩子不聽話不要打,好好講,婚後:3歲了,可以開始打了!
    其實想想也覺得挺搞笑的,朋友比我早結婚,有時去她家玩,看到她孩子不聽話,隨後就抽出衣架的陣勢,我都是好心相勸,孩子皮難免的啦,耐心啦耐心啦,好好跟他講,他會改的。朋友是氣得說不出話啊,坐著數落孩子的種種「罪行」。我聽著覺得沒什麼啊?反而覺得很有趣,主要是自己沒耐心教育孩子吧。
  • 老師:家長您直說,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揍
    少數派耳根子軟,一聽說老家人有了事兒,立刻大手一揮的把事兒給包攬了下來。當時說的輕鬆,實際上,少數派可是求爺爺告奶奶的央求著前同事給點面子,拍著胸脯保證咱家的孩子多麼的聰明伶俐、多麼的乖巧懂事,可結果呢……▎孩子做錯事,能不能揍?
  • 「揍」孩子BGM神曲大盤點——奏出精神,揍出效率
    ——自從2020初開啟宅家模式,親子間的相處時間,突然成十幾倍地咔咔增加,矛盾一多,自然也就免不了給孩子加幾頓成長教育。父母教育到高能時刻,熊孩子如果再頂句嘴,虎爸媽五臟六腑開始燃燒,就難免四肢並用。「揍」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揍」不對方法。本文將推薦三大「揍」孩子背景音樂神曲,不僅適合氣頭上的父母聽,更適合被打的熊孩子一起聽,為有效教育孩子打好神助攻。
  • 兒子說:非要揍死我不可,我不讓你揍,我讓媽媽揍
    他爹說揍死,從來是嚇唬,孩子長了10來歲,他說了無數遍揍死,還沒捨得,點一指頭。但他聲音像破鑼,兒子也要自尊,聽完他爸一聲嚎,直接趴在我面前哭了。「你非要揍死我不可?」他當真。「我不讓你揍死我,我要我媽揍死我。」兒子哭得很委屈。
  • "孩子該揍就得揍",復旦大學教授談育兒:不要以愛的名義讓步
    關於怎麼教育孩子,復旦大學的教授錢文忠有這樣的看法,他說現在很多的孩子就是打不得罵不得,受不了挫折,一有挫折就崩潰。然後他表示:"孩子該揍就得揍!對孩子不要以愛的名義讓步。"確實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真的是無底線地容忍,孩子犯錯了自己就包庇,想辦法推脫。也就是在父母的包庇下,現在很多的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熊,越來越嬌氣。因此,錢文忠教授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 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
    浩宇媽媽說,催浩宇關電視、寫作業都得用吼的,否則他完全聽不見。子軒媽媽立刻說,你說他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比你還有理。家長們紛紛感慨,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大家的目光轉向學霸迪迪的媽媽,讓迪迪媽媽分享教育心得。迪迪媽媽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肯定她,鼓勵她,多聽聽她的想法。
  • 好好聽話,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01與人溝通,無非就是聽與說。大家都知道好好說話很重要,卻不知道好好聽話更重要。因為先聽後說,只有聽完了才能說啊,要不然,為什麼上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巴?不就是為了讓人多聽少說嗎?!好好聽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
  • 「非得打一頓孩子才好好聽話」,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
    你是不是也和其他家長一樣,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就得打,好言相勸不好使? 可實際上每個孩子都並非如此。仔細思考,你為什麼發怒?無非就是讓孩子睡覺不睡,不好好吃飯,沒有做你讓他做的事情。 可是孩子為什麼沒有乖乖去做呢?不乖的責任全在於孩子嗎?
  • 「問題孩子」身上的問題到底從哪裡來
    無論是在生活中,新聞裡、或者身邊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孩子。總會出現跟自己的父母對著幹,跟老師反著來,從不吃飯、不聽話、逃學、校園欺凌、網吧生活、發展到抑鬱自殘甚至自殺。那麼這些問題孩子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然而是人就會出現錯誤,有錯誤就會發生爭執,為人父母的責任就得給孩子指正錯誤。引導孩子行走到正確的路上,不過就是指正錯誤這一點很多時候會把孩子帶到歪路上。女兒的表哥今年進入初二,受疫情影響孩子們都呆在家裡。學校者統一安排老師給孩子們上網課,孩子要上網課就得用到網絡,電腦端不行就得安裝APP在手機上面進行。
  • 這些話永遠也不要對孩子說。好好說話是當父母最好的修養
    一、什麼話不該對孩子說?這些話都是從哪兒來的靈感?當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過度,尊重就成了笑話。如果逐一列舉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列舉個一天一夜都列舉不完。稍微換個場景,換個事件,就能出一套全新折磨孩子金句集。「你看別人家誰誰誰,怎麼就能考100,你怎麼就只能考80?」
  •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不要以愛的名義讓步,孩子該揍就得揍
    韓非子曾說:「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於是在民間流傳了這句:「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更是有「慈母多敗兒」一說,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棍棒教育」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反對的教育觀,認為只有封建思想的老人,才會如此固執。
  • 有話好好說--和孩子溝通的秘訣
    我舉個假設事件,示範我如何應對「問題」的對話,運用前述語句,將聽話更改為對話。比如:孩子答應八點鐘洗澡,時間已過八點了,仍然在玩遊戲。這可能是親子教養中,常碰觸到的問題,一般父母的應對,通常會出現以下四種應對模式。(這四種模式很有意思)指責孩子的模式:「講幾遍了,都幾點了,還在那兒玩!」、「你到底要玩到幾點!」
  • 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學會好好說話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親密的家人。如,孩子想學跆拳道,你用信賴的語氣說:「孩子,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練得很好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要是用挖苦的語氣說:「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練跆拳道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 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不要和他們說這些話!
    把孩子教育好真不是件小事,父母不但要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還要多多用心才行,只有愛還不夠,正確的教育方法和表達方式一樣重要,有很多家長明明很愛孩子,卻輸在言語表達上,言語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身體暴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別再對孩子說以下這樣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