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和其他家長一樣,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就得打,好言相勸不好使?
可實際上每個孩子都並非如此。仔細思考,你為什麼發怒?無非就是讓孩子睡覺不睡,不好好吃飯,沒有做你讓他做的事情。
可是孩子為什麼沒有乖乖去做呢?不乖的責任全在於孩子嗎?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不是的,也有部分責任,在於家長。
仔細回憶一下,在孩子需要去睡覺了,他都想出了那些辦法和你搭話,為了不睡覺。別說在家裡,就算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午睡時都會這個樣子。
「老師,我想小便」、「老師,我睡不著」、「老師,你在幹嘛」?、「老師,下午吃什麼水果」?
仿佛在這個時候世界的一切都鮮活了,除了睡覺任何事物都在此刻浮現在了他們眼前。成為了重要的事情。就像是我們小時候學習一樣,一開始學習,除了看書,其他都是有趣的事情。
此時的他們和彼時的我們一模一樣。
在幼兒園裡會有老師的嚴肅鎮著,只要你不理他,兇兇的告訴他你閉上眼睛。一會兒他就會安靜的進入夢鄉了。
在家同樣也可以讓孩子乖乖入睡。也需要家長說到做到。
在你要求他睡覺的時候,他一會兒喝水,一會兒聽故事,提出了眾多要求,你被折騰累了,你才開始發火了。這只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發火了,所以這件事不可以。
但是在媽媽發火之前的行為是可以被接納的,那不是錯誤的。
應當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並不是你一味地忍受認為孩子是可以自己領悟的。他還小並不懂的那麼多的察言觀色。
在他的世界裡,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明確的提出,並用身體動作告訴他不可以觸犯。那麼孩子久而久之也就會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那些可以違背一點,那些是堅決不可以的。
這樣做也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更加明確人和人的關係,並不是生氣才是開始不喜歡,而是有可能從之前你的有些行為中就被人厭惡了。歲孩子以後的日常人際交往中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社會中這些東西是沒有人來告訴你的孩子的,你需要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規矩,明白人的底線。在和你交往的實踐中摸索。
去設置自己的底線,不要被孩子的哭鬧所影響。
在《媽媽是超人》中小魚兒想要買東西,但是媽媽胡可清楚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她不給小魚兒買,小魚兒做了一件許多孩子都做的事情,他開始大哭。媽媽胡可表示,不可以讓他覺得哭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媽媽和哥哥站在一旁冷眼旁觀。小魚兒繼續大聲哭鬧,甚至自己走到了媽媽和哥哥身邊。我想要。媽媽胡可問他,你冷靜了嗎?等魚兒說他冷靜了媽媽問他「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好多了?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買呢?」最後小魚兒就像是一條魚只有七秒的記憶,開開心心的回家了。
相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拳王鄒市明的兒子軒軒身上。節目裡軒軒浪費糧食。媽媽很生氣大喊大叫,教育兒子「糧食都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來的,來之不易」軒軒也在大哭。兩個孩子一對比顯而易見,小魚兒更明白媽媽的底線。
他哭只不過是他還小,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來索要,哭了一會兒,依舊沒用,好了,開開心心的回家吧!可是軒軒的哭鬧可以看出,這是媽媽第一次讓軒軒知道自己浪費糧食錯了。儘管是第一次,但是媽媽的大發雷霆也一定讓軒軒知道了嚴重性。
很多時候孩子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拉,和我們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不要總是去責怪孩子,想一想你自己是否也有問題。
這裡是超人家庭育兒,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