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盛夏逐漸隱退,秋季悄然到來。而此時,正是孩子們開學的時候。
美好的假期已經結束,新學期的開始,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開學綜合症」。突然回到課堂上,生理上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假期裡,大多數學生都是九、十點才起床,開學後六、七點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生物鐘被打亂,會造成上課的時候犯困、精力不濟等問題。
同時心理上也會有一個調適的過程,尤其是心理素質差的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快節奏學習,沒能完成從休閒的假期狀態到開學的緊張狀態的轉換,所以會出現失眠、嗜睡、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上課走神等現象。
一旦患上「開學綜合症」,這樣的狀態就會跟隨孩子很長一段時間。家長此時要做的,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調整不正確的作息時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艾灸激發孩子的精氣神。
上課的時候感到四肢無力,常打哈欠,注意力不能集中,人體睏倦易疲勞現象的產生,多是因為體質虛弱。常艾灸合谷穴、復溜穴可固元培本,明目醒神,消除疲勞。
【合谷穴】
位於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有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的作用。《針灸甲乙經》中記載:「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
【復溜穴】
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緣。
為保健常用穴,有固元培本、溫陽利水的作用。《針灸甲乙經》中記載:「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復溜主之。」
眼睛是看這世界的窗口,我們領略到的美好,統統是由眼睛第一時間傳達,它像是漫威電影裡的傳送門,又像是一趟開往四季的列車,視覺所能呈現的,都藏在眼睛裡。
而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觸智慧型手機、電視、ipad等電子設備,屏幕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越來越明顯。騰訊教育網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患上近視的概率已高達50%-60%。
近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遺傳、近距離寫作、書寫,除了與用眼不當有關,還與體質、營養等有關。《靈樞·大惑論》中說道:「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目而為之精。」意思是說,五臟六腑的精氣上升到眼睛,眼睛得到血氣的滋養而能看到外界景物。
艾灸重在疏通眼部的經脈氣血,保護眼睛,養血明目;注重臟腑與全身性調養,不僅有效消除眼睛疲勞,還能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避免高度近視造成的併發症。
敲黑板劃重點!趕快get起來!
常艾灸三大穴位,可以促進臟腑對眼睛氣血的供應。
【承泣穴】
位於眶下緣與眼球之間,正視時直對瞳孔。
有散風清熱、明目止淚的作用,是緩解眼部疲勞、夜盲、近視、散光的重要穴位。《針灸甲乙經》中記載:「目不明,淚出,目眩瞀,瞳子癢,遠視,昏夜無見,目動與項口參相引,僻口不能言,刺承泣。」
【光明穴】
位於小腿外側,外裸尖上5寸,腓骨前緣。
具有調肝明目、活絡消腫的作用。《席弘賦》中記載:「睛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
【肝俞穴】
位於脊柱區,第九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補血消瘀的作用。《靈樞·脈度》中記載:「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家長應當正確引導孩子去學習,並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才是預防近視的關鍵所在。
剛剛步入秋天,夏季的暑熱之氣還沒完全散去,氣候比較溼熱燥。通常在這樣的季節,出現腹瀉、咳嗽的孩子會明顯增多。
初秋悶熱潮溼的氣候,最易困擾脾胃,孩子的脾胃薄弱,如果家長仍延續夏天的飲食習慣,讓孩子吃冷飲冷食,會損傷孩子的脾胃之氣,體弱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家長要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不要貪吃寒涼之物;早晚要適當添加衣服,不要讓腳心和肚子受涼,肚子受涼易腹瀉,腳心受涼易感冒;中醫講究保護陽氣,因此下午五點過後不宜遊泳。
艾灸這三大穴位,可提高孩子免疫力。
【大椎穴】
位於背部第七頸椎棘突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約與肩平高。
有強身防病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虛勞及心神疾患等。《類經圖翼》中記載:「大椎主五勞七傷乏力,風勞食氣,痎瘧久不愈,肺脹脅滿,嘔吐上氣,背膊拘急,項頸強不得回顧。」
【風門穴】
位於脊柱區,當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有疏散風寒、清熱調肺的作用。《針灸甲乙經》中記載:「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
【肺俞穴】
位於脊柱區,當第三胸椎棘突下間旁開1.5寸處。
有調肺和營,清熱理氣的作用。《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
艾艾君課後溫馨提示:
由於眼部皮膚比較嬌嫩,艾灸時一定要閉目。
在艾灸期間,避免過度用眼,長期堅持才會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艾艾貼訂閱號】綜合整理/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艾艾貼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