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已進入倒計時,可是娃們對悠哉悠哉的假期生活還「樂不思蜀」,作息不規律、沉迷電子產品無法自拔、焦慮緊張、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噹噹當,一份專治開學綜合症的指南呈上,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入園做準備吧~
頭暈腦脹、神經衰弱、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下.已經結束春節假期,恢復上班狗身份的你是否出現了各種不適應?沒錯!你種種失常的狀況正是患上了「節後綜合症」的典型表現。
這種症狀的出現與我們在假期裡放飛自我、暴飲暴食、作息紊亂有著莫大的關係。驟然地放鬆和驟然地收緊都會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強烈不適。
寒假眼看就要餘額不足了,如果不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做好上學準備,他很有可能會在開學季患上「開學綜合症」。
「開學綜合症」都有哪些症候?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招式巧妙地應對?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談談這種症候的表現,以及都有哪些應對妙招!
「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句充滿調侃氣息的網絡用語,從側面說明了大家在假期裡生活作息紊亂的情況。由於家長的錯誤示範和無意縱容,孩子在假期會暴飲暴食、晚睡晚起。如果在開學前沒有扭轉生物鐘,孩子將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此外,除了調整生活作息時間,我們在開學前還需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因為在學生多老師少的情況下,老師難以全然地關愛每一個孩子,從洗手吃飯到穿衣服疊被子,這裡需要孩子獨自去完成的事情有很多。往往獨立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陌生的環境和集體,也更容易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喜愛。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如何讓孩子迅速適應開學的節奏?答案就是在假期的尾聲,儘量將孩子的作息調整至與幼兒園同步。當然,讓已經習慣了晚上12點鐘睡的孩子,第二天就做到9點鐘睡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當循序漸進,比如每天讓孩子比前一天早睡半個小時,以逐漸達到我們制定的時間。
「養成一個壞習慣容易,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有一個過程,為了讓規則的落實更可行,我們不妨制定一張可視化的表格,在上面標明孩子每天需要做到的事項。當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就蓋上一個章,還要予以即時的表揚。當孩子持續一周都能堅持的時候則予以獎勵,比如在周末帶孩子去繪本閱讀角,或者帶他去兒童樂園、遊樂場去玩。
如果孩子不能完成,我們就要去觀察和詢問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例如調整就寢時間的問題,孩子睡不著也許是白天過於興奮,也許是精力充沛無法入睡。對於前者,我們可以在睡前給孩子喝一杯牛奶,或者是閱讀睡前故事。對於後者,我們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消耗精力的活動。
在自理能力的培養方面,爸比媽咪們應該讓孩子在家裡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玩具、疊被子、穿衣服等等。即便孩子一開始動作笨拙,爸比媽咪們也不要急著去責備阻止,而是從旁指導,耐心地鼓勵他獨立完成。那麼,在孩子一次次的嘗試之後,就會逐漸具備自理的能力。
五顏六色的畫面、可愛誇張的卡通形象、有趣好玩的故事、光滑新奇的觸屏,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是毋庸置疑的,而這種影響到了寒暑假的時候更是加劇放大。因為此時,爸比媽咪們常常忙於走親訪友,在杯盞交錯的應酬間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那麼,在缺少親子陪伴的情況下,孩子容易沉溺於電子產品之中。
這是網際網路和電子影像的時代,讓孩子完全脫離電子產品,無異於痴人說夢話,既不可行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俗話說「堵不如疏,疏不如導」,與其拒絕電子產品,不如事先和孩子訂立好規則。
「萬事有度,無度為濫」,這裡的度指的就是規則了,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天看20分鐘電視或者玩20分鐘ipad。對於中小班尚未有時間概念的孩子,則可用規定「集數」等更加具體的方式。爸比媽咪要注意的是,規則制定以後還要嚴格守好原則。如此,孩子才能逐漸養成好的習慣。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約定的時間已到,而孩子耍賴不肯主動關閉電視怎麼辦呢?簡單粗暴地去拔掉電源顯然是不可以的。因為喜愛的東西突然被奪走了,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因此變得暴躁。那麼,我們應如何操作呢?
1)面對稚齡的孩子,把電視人格化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寶寶,電視今天已經工作了很長的時間,你摸摸它的額頭也有一點燙了,我們讓它休息一下,明天再一起玩好嗎?」
2)面對沒有強烈抗拒情緒的孩子,我們應該事先準備好一些具備吸引力的玩具或者遊戲,然後對他說「寶貝兒,我們約定的時間到了哦,你可以選擇自己或者媽媽去關電視。下面我們可以一起玩好玩的遊戲哦,這個遊戲可比動畫片棒多了呢!」
3)面對大哭大鬧使勁兒耍賴的孩子,我們應該在他的情緒平復下來以後,耐心地和他溝通:「寶貝兒,我們可以再看10分鐘/一集,當鬧鐘響起/這集結束,你就要自覺把電視關掉。媽媽相信你哦!」
另外,孩子會沉迷於電子產品與其枯燥、單調的生活方式有關係。爸比媽咪們不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他們多參與戶外活動,亦或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當孩子的生活豐富了,他花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
一到開學,你發現你們家調皮搗蛋的小寶貝變得悶悶不樂焦躁不安,一旦大人走開,就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表示不滿?也許他患上了分離焦慮,這是一種指孩子在與父母分離時,產生的難捨難分焦慮不安的消極情緒。
每個學期的開學季是分離焦慮產生的高發期,而中小班孩子又是分離焦慮的頻發群體。這種情況的產生源於孩子剛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對陌生的人員和環境感到恐懼和不適。
分離焦慮的產生是階段性的,親子關係親密,安全感足夠的孩子往往患上分離焦慮的機率較低,而安全感不足,容易自卑的孩子機率較高。因為從父母那裡能夠得到無條件接納的孩子,他擁有更強的社會適應力和心理能力去應對社會的變幻。
當然,爸比媽咪們合理的正向引導對分離焦慮能起到緩解作用。
何為正向引導?比如給孩子製造美好的想像。春節期間一定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爸比媽咪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回顧和總結這些事情,然後告訴他:「寶貝兒,你看我們做了那麼多好玩的,開學以後你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哦。」這樣會讓孩子對即將回歸的幼兒園生活有所期待。
在開學的第一天,爸比媽咪去接送孩子的時候,也應該做到正向引導。比如,擁抱他時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寶貝兒,你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呢,告訴媽媽聽好嗎?」如此,孩子的關注點就會聚焦到幼兒園快樂的回憶上。
除了家長的正向引導以外,老師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對幼兒園的喜愛程度。如果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用微笑迎接孩子,並且擁抱著對他們說:「很高興看到你,老師一直在等你呢!」那麼孩子對幼兒園會慢慢建立起深厚的依戀感哦!
文 | 甘小編
圖 | 圖蟲創意及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微信公眾號
「 津心教育&吳博士育兒圍裙 」
關注抖音帳號
「津心教育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