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餘額不足,如何應對「開學綜合症」?

2021-02-19 吳博士育兒圍裙

開學已進入倒計時,可是娃們對悠哉悠哉的假期生活還「樂不思蜀」,作息不規律、沉迷電子產品無法自拔、焦慮緊張、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噹噹當,一份專治開學綜合症的指南呈上,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入園做準備吧~

頭暈腦脹、神經衰弱、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下.已經結束春節假期,恢復上班狗身份的你是否出現了各種不適應?沒錯!你種種失常的狀況正是患上了「節後綜合症」的典型表現。

這種症狀的出現與我們在假期裡放飛自我、暴飲暴食、作息紊亂有著莫大的關係。驟然地放鬆和驟然地收緊都會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強烈不適。

寒假眼看就要餘額不足了,如果不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做好上學準備,他很有可能會在開學季患上「開學綜合症」。

「開學綜合症」都有哪些症候?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招式巧妙地應對?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談談這種症候的表現,以及都有哪些應對妙招!

「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句充滿調侃氣息的網絡用語,從側面說明了大家在假期裡生活作息紊亂的情況。由於家長的錯誤示範和無意縱容,孩子在假期會暴飲暴食、晚睡晚起。如果在開學前沒有扭轉生物鐘,孩子將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此外,除了調整生活作息時間,我們在開學前還需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因為在學生多老師少的情況下,老師難以全然地關愛每一個孩子,從洗手吃飯到穿衣服疊被子,這裡需要孩子獨自去完成的事情有很多。往往獨立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陌生的環境和集體,也更容易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喜愛。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如何讓孩子迅速適應開學的節奏?答案就是在假期的尾聲,儘量將孩子的作息調整至與幼兒園同步。當然,讓已經習慣了晚上12點鐘睡的孩子,第二天就做到9點鐘睡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當循序漸進,比如每天讓孩子比前一天早睡半個小時,以逐漸達到我們制定的時間。

「養成一個壞習慣容易,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有一個過程,為了讓規則的落實更可行,我們不妨制定一張可視化的表格,在上面標明孩子每天需要做到的事項。當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就蓋上一個章,還要予以即時的表揚。當孩子持續一周都能堅持的時候則予以獎勵,比如在周末帶孩子去繪本閱讀角,或者帶他去兒童樂園、遊樂場去玩。

如果孩子不能完成,我們就要去觀察和詢問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例如調整就寢時間的問題,孩子睡不著也許是白天過於興奮,也許是精力充沛無法入睡。對於前者,我們可以在睡前給孩子喝一杯牛奶,或者是閱讀睡前故事。對於後者,我們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消耗精力的活動。

自理能力的培養方面,爸比媽咪們應該讓孩子在家裡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玩具、疊被子、穿衣服等等。即便孩子一開始動作笨拙,爸比媽咪們也不要急著去責備阻止,而是從旁指導,耐心地鼓勵他獨立完成。那麼,在孩子一次次的嘗試之後,就會逐漸具備自理的能力。

五顏六色的畫面、可愛誇張的卡通形象、有趣好玩的故事、光滑新奇的觸屏,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是毋庸置疑的,而這種影響到了寒暑假的時候更是加劇放大。因為此時,爸比媽咪們常常忙於走親訪友,在杯盞交錯的應酬間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那麼,在缺少親子陪伴的情況下,孩子容易沉溺於電子產品之中。

這是網際網路和電子影像的時代,讓孩子完全脫離電子產品,無異於痴人說夢話,既不可行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俗話說「堵不如疏,疏不如導」,與其拒絕電子產品,不如事先和孩子訂立好規則。

「萬事有度,無度為濫」,這裡的度指的就是規則了,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天看20分鐘電視或者玩20分鐘ipad。對於中小班尚未有時間概念的孩子,則可用規定「集數」等更加具體的方式。爸比媽咪要注意的是,規則制定以後還要嚴格守好原則。如此,孩子才能逐漸養成好的習慣。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約定的時間已到,而孩子耍賴不肯主動關閉電視怎麼辦呢?簡單粗暴地去拔掉電源顯然是不可以的。因為喜愛的東西突然被奪走了,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因此變得暴躁。那麼,我們應如何操作呢?

1)面對稚齡的孩子,把電視人格化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寶寶,電視今天已經工作了很長的時間,你摸摸它的額頭也有一點燙了,我們讓它休息一下,明天再一起玩好嗎?」

2)面對沒有強烈抗拒情緒的孩子,我們應該事先準備好一些具備吸引力的玩具或者遊戲,然後對他說「寶貝兒,我們約定的時間到了哦,你可以選擇自己或者媽媽去關電視。下面我們可以一起玩好玩的遊戲哦,這個遊戲可比動畫片棒多了呢!」

3)面對大哭大鬧使勁兒耍賴的孩子,我們應該在他的情緒平復下來以後,耐心地和他溝通:「寶貝兒,我們可以再看10分鐘/一集,當鬧鐘響起/這集結束,你就要自覺把電視關掉。媽媽相信你哦!」

另外,孩子會沉迷於電子產品與其枯燥、單調的生活方式有關係。爸比媽咪們不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他們多參與戶外活動,亦或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當孩子的生活豐富了,他花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

一到開學,你發現你們家調皮搗蛋的小寶貝變得悶悶不樂焦躁不安,一旦大人走開,就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表示不滿?也許他患上了分離焦慮,這是一種指孩子在與父母分離時,產生的難捨難分焦慮不安的消極情緒。

每個學期的開學季是分離焦慮產生的高發期,而中小班孩子又是分離焦慮的頻發群體。這種情況的產生源於孩子剛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對陌生的人員和環境感到恐懼和不適。

分離焦慮的產生是階段性的,親子關係親密,安全感足夠的孩子往往患上分離焦慮的機率較低,而安全感不足,容易自卑的孩子機率較高。因為從父母那裡能夠得到無條件接納的孩子,他擁有更強的社會適應力和心理能力去應對社會的變幻。

當然,爸比媽咪們合理的正向引導對分離焦慮能起到緩解作用。

何為正向引導?比如給孩子製造美好的想像。春節期間一定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爸比媽咪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回顧和總結這些事情,然後告訴他:「寶貝兒,你看我們做了那麼多好玩的,開學以後你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哦。」這樣會讓孩子對即將回歸的幼兒園生活有所期待。

在開學的第一天,爸比媽咪去接送孩子的時候,也應該做到正向引導。比如,擁抱他時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寶貝兒,你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呢,告訴媽媽聽好嗎?」如此,孩子的關注點就會聚焦到幼兒園快樂的回憶上。

除了家長的正向引導以外,老師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對幼兒園的喜愛程度。如果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用微笑迎接孩子,並且擁抱著對他們說:「很高興看到你,老師一直在等你呢!」那麼孩子對幼兒園會慢慢建立起深厚的依戀感哦!

文 | 甘小編

圖 | 圖蟲創意及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微信公眾號

津心教育&吳博士育兒圍裙 

關注抖音帳號

津心教育官方帳號

相關焦點

  • 暑假餘額告急!如何幫娃擺脫「開學綜合症」?
    暑假餘額告急!如何幫娃擺脫「開學綜合症」?那麼,如何預防學生開學綜合症,家長們可以從「身」(生理)和「心」(心理)2個方面,見招拆招來化解。01身體適應開學調整生物鐘、規律作息臨近開學,一下子轉變作息時間,確實會出現適應困難。
  • 閒敘歲華||滴——寒假餘額不足!
    縱使我校延期三天開學的通知,假期餘額也只剩下短短7天。前幾日「不想上班」和「當代學生有多不想開學」相繼上了微博熱搜。原以為擺脫了初高中的繁重的寒假作業,大學的假期應當是瀟瀟灑灑,自由自在的,但依然擺脫不了父母的嫌棄和吐槽。據調查,超八成大學生放假回家被父母「嫌棄」。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大學生假期與父母發生過小矛盾。
  • 開學綜合症」來勢洶洶,如何巧妙應對?
    開學的集結號已經吹響,暑假越臨近結束,你是否越發感覺焦慮?想到開學後緊湊的學習生活,你是否擔心難以應付,甚至產生了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從假期到開學的過渡期間,出現類似的不適應表現很正常,如何巧妙應對「開學綜合症」?來聽聽愛迪學校連虓校長怎麼說......
  • 直擊卓越教育開學第一課現場,看牛師應對「開學綜合症」有妙招
    >直擊卓越教育開學第一課現場,看牛師應對「開學綜合症」有妙招2017-03-01 16:13:1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2月25日,卓越教育春季班也正式開學,學生們迎來了新學期的課輔第一課。寒假剛過的孩子們普遍都面臨著還未收心的「開學綜合症」,而卓越教育的教師們卻別有妙招,幫助孩子們消除新學期「開學綜合症」。
  • 2018武漢高校開學時間來了,有同學寒假餘額只有1天
    去年12月份還在歡呼自己可以把寒假過成暑假的場景放佛就在昨天,可現實卻是寒假餘額已嚴重不足,大佬們別掙扎吧,最最送一首《倔強》陪伴老鐵們~♣  寒假餘額:1天華 中 科 技 大 學▽♣  開學時間:2月25日♣
  • 近8個月沒去學校,小學生該如何應對開學綜合症?父母都應該知道
    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開學綜合症」,就和很多人有「婚前恐懼症」是一樣的,這時也就需要家長對這種「病症」有個相應的了解,做出合理的應對措施。開學綜合症會有哪些表現?父母要細心觀察!近8個月沒去學校,小學生該如何應對開學綜合症?
  • 假期餘額不足兩周,如何幫孩子告別「開學綜合症」?各科老師也來支招
    一張班級群的截圖,一句「總算開學了」,立馬暴露了孩子開學後父母內心的雀躍。不過父母也別開心過頭,開學前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做得好,孩子受益一學期,做不好,可能毀了一學期。那就是幫孩子「收心」。據調查顯示,70%的學生都會患「開學症候群」,即孩子剛開學時出現嗜睡、厭學、焦慮、上課走神、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等症狀。
  • 寒假餘額不足,如何幫孩子收心迎接新學期?家長孩子必須做好這些準備
    一別長假,兩眼無光三心二意,四體不勤五穀難分,六神無主……開學應該體面,誰都不必打哈欠二月已經過半,寒假餘額不足!家長們要注意提醒孩子收收心,為開學進入正常的學習作息做準備。經過一個寒假,孩子可能對上學期的知識有所遺忘,不妨抽空回顧一下主要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提前瀏覽新學期的教材,適當做些預習,有利於實現新舊知識的順暢銜接。但提醒家長,孩子提前預習要適度,不建議提前把新知識學一遍,這樣容易使孩子在正式學習時喪失新鮮感和興趣。
  • 假期餘額不足,該如何幫助孩子收心?各科老師齊支招!
    轉眼間孩子的假期餘額表示不足啦然而臨近開學部分孩子還沉浸在喜悅的氛圍中寒假作業還未完成每天還是晚睡晚起其實每年開學>都有一大波學生不在狀態要麼早上睡過頭遲到要麼課上打瞌睡注意力難以集中更有些孩子課下活蹦亂跳一打開書就頭暈「寒假綜合症纏身啦!」
  • 寒假餘額已不足,「收心」,領跑新學期
    檢查、儘快完成寒假作業孩子的作業都完成了麼?還有一周不到的時間,趕緊檢查下寒假的書面作業和課外實踐作業是否完成,沒有完成的孩子需要儘快完成~每次假期中,總有部分孩子喜歡將作業留到最後一刻才做,但心理專家說,這樣做其實會加重孩子的心理焦慮,進而對開學產生牴觸心理!
  • 廣東桑之寶:假期綜合症——您的假期餘額已不足,且無法充值
    當你看到此文時,請不要懷疑,也請不要悲傷,「桑盈」桑葚紅酒已證實:您的假期餘額已不足,且無法充值!說是放假,相信也會有不少朋友覺得,八天的假期過得比工作日還要累不少,這就是到處吃喝玩樂的代價呀!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一想到過兩天就要上班,心裡就感到一股焦慮、鬱悶、煩躁的情緒,甚至還夾雜著一絲絲恐懼的心理。
  • 寒假延長,教師要警惕「假期綜合症」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寒假還在延長,人一閒下來就會懶散,平時堅持做的一些好習慣就會拋之腦後,生活開始無規律、無節制。比如我,一到寒暑假,堅持了很久的健身計劃就會泡湯,對於經常享受寒暑假「殊榮」的教師來說,避免「假期綜合症」,過一個健康向上的假期才不負好時光。
  • 如何應對孩子的「開學綜合症」,這裡有四招
    基本上習慣了沒有同學陪伴、獨自在家上網課的節奏,開學後一下子需要面對規律、緊張的學校生活,這樣的反差,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對開學存在一定的焦慮情緒。如果孩子出現焦慮情緒,很多家長也可能會因此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孩子如果感到害怕、緊張、焦慮、注意力不集中、亂發脾氣、悶悶不樂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面對開學的焦慮症狀。
  • 超長假期後的「開學綜合症」,家長如何幫孩子收心
    疫情後復學讓「開學綜合症」加劇相比往年,今年假期長達9個月,想讓孩子收心,把心思放到學習上也更加困難,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而此次一拖再拖的開學,更是將諸多適應問題疊加,使得「開學綜合症」對孩子的影響有所加劇。
  • 71所高校秋季開學時間,中小學暑假「餘額不足」,準備好了嗎
    對於2020年的學生來說,他們經歷了「歷史上最長的寒假」和「歷史上最短的暑假」。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前的暑假「餘額不足」,時間已經剩餘不多。 對於某些中小學生來說,這也許太快了。對於小學生,中學生和幼兒園的父母來說,何時可以讓「神獸」返校,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 2021年春節假期餘額不足、開工大吉等詞彙怎麼用英語翻譯?
    今天小編順便也給大家科普一下英語知識,春節假期餘額不足、開工大吉等詞彙怎麼用英語翻譯? 雖然大部分的上班族已經於今天開工大吉了,但對於學生黨和一部分即將返回工作崗位的上班族來說,掰著手指數一數卻發現假期已經餘額不足…… 那麼你知道假期餘額不足英語怎麼說?
  • 你的寒假「餘額不足」 老師喊你來「倒時差」
    面對不足一個星期的寒假,老師們提醒學生,別忘了提前倒倒「時差」;不過在「倒時差」的同時也不要太過「矯枉過正」。­  近日,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的熱線電話開始熱鬧了起來。不少早有準備的家長,開始按照上學的時間提前規律安排起了孩子的作息,無奈遭遇到「熊孩子」的抵制,「早上打屁股都打不起來」。
  • 寒假和春季開學如何安排?教育部通知來了!
    寒假和春季開學如何安排?教育部通知來了!《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謀劃寒假和春季開學安排,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學科研工作。高校堅持「錯峰」原則,安排學生分批次有序放假離校,妥善安排留校師生寒假生活。要在當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導下,及早謀劃2021年春季學期開學工作,適時發布本地本校春季學期開學安排。
  • 如何應對節後綜合症?
    快來學幾招應對節後綜合症,瞬間提神醒腦,精力倍兒好!02睡眠綜合症放假期間,要是不熬個夜應對大法少吃點吧!節後,請儘快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吃些清淡的食物。多吃穀類食物和綠色蔬菜,尤其是深顏色蔬菜,這類蔬菜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水分,讓胃腸道好好休息。
  • 暑假餘額不足,孩子如何收心?
    2020年暑假已「餘額不足」,很多學校已經發出通知,返校前要做好連續14天的自我健康觀測和個人防護,此外,還有不少家長把孩子的收心工作提上了日程,甚至有一些教輔機構專門推出了「收心班」,不知道效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