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生活中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因為某件事傷心地大哭,旁邊的媽媽一下子呵斥道:"不許哭!把眼淚憋回去!"
"男子漢大丈夫,不要隨便哭鬧!"
"哭哭哭就知道哭,簡直就是個哭包!"
"一遇到事情就哭,哭能解決問題嗎?太沒出息了。"
結果沒想到一般孩子會哭得更大聲,而父母的耐心也已經耗盡,這時候兩方都僵持不下,總是以父母更強烈的暴力呵斥或者妥協讓步在結束。
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是不是太限制孩子的情緒自由了?
|被嚴重忽視的幼兒情緒教育
最近,一部辯論綜藝《奇葩說》帶火了一個"高級"詞彙,叫做高智商的"情緒自由"。
什麼意思呢?辯手大王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做一個討厭鬼。但是,如果你擁有的高智商,你能看破他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當你的世界可以自在運轉時,及時被討厭,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這就是高智商的情緒自由。"
雖然說這種狀態過於理想化了,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活成一座孤島,其實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情緒自由,應該是一個人擁有對自己情緒的掌控力。
這種情緒自由不需要高智商,也不是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能夠自由表達情緒,想哭的時候哭,想笑的時候就笑。
我們常說成年人已經沒有了情緒,但是孩子卻也被我們漸漸消磨了情緒。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千萬別這麼做!
曾經有一個機構做過問卷調查:當孩子傷心時,您會怎麼做?
大多數父母會說:"買點他愛吃的東西哄哄就好了。"另外有些父母會說:"不理他,過一會他想通了就好了。"甚至還有一些父母會動用暴力手段,阻止孩子的哭鬧行為。
知乎的一位心理學專家將這些方式總結為:
轉移:用一些令孩子高興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忽略掉傷心的事。
無視:不理會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自己解決。
懲罰:用一些暴力行為或語言呵斥和恐嚇孩子,阻斷孩子哭鬧。
這些方法都只是能暫時讓孩子停止哭鬧,但並沒有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所以孩子"情緒失控"的次數只會有增無減。
我們要求孩子各個文化課成績要好,考到一所好大學,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我們卻忽略孩子的情緒管理成績,如果這門在孩子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課,孩子都沒有達標,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彌補。
|孩子負面情緒產生的內在心理,你了解過嗎?
作為父母的我們常常對孩子說:"只要你永遠開心就好了"、"不要總是哭喪個臉,看了就讓人不高興"、"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們在和孩子強調要開心,不要難過時,已經潛移默化地將所有負面情緒都在孩子面前畫了個叉。
我們希望孩子只擁有快樂,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要想做好情緒教育的第一步,就要先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導致孩子負面情緒的源頭有三種:
1.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想要什麼玩具,想買什麼吃的,但父母不同意,這時候他們就會一哭二鬧,在地上撒潑打滾,想用最簡單的哭的方式獲得父母的妥協,這就是他們在表達不滿的情緒。
還有就是平時孩子想要自己決定一些事情,比如今天吃什麼早餐、穿什麼衣服、去哪裡玩等等,但父母包辦孩子生活,不同意孩子的要求,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也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而大哭。
2.孩子得不到尊重和肯定
"你怎麼寫個作業磨磨蹭蹭的,怪不得期中考試考那麼點分,你看我們隔壁叔叔的兒子……"
"哎呀你在看什麼沒用的書啊,背誦作業做了嗎?"
"你這畫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以上這些話你是否感到很熟悉?當你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話時,你可能都想不到你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傷害,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恐懼、害怕、暴躁、怯懦的心理。
孩子聽到父母這麼說,也會產生叛逆心理,要麼就不寫了不畫了,作業也不做了,要麼就和父母發脾氣,摔門進屋。
3.孩子難以接受挫折和失敗
雖然不能過度批評孩子,過度誇獎也會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
"哇寶寶唱歌好好聽,真棒!"
"你這次考得特別好,媽媽很高興!"
孩子在過多讚美的圍繞下反而會變得難以接受自己的失敗,身為父母我們可以客觀評價孩子的行為,指出好與壞,可能會讓孩子更加全面地看自己。
|教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實現情緒自由
1.幫助孩子積累情緒詞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千萬不要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當孩子耍壞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趁此機會給孩子上一堂情緒管理課。
父母幫助孩子積累情緒詞彙,讓孩子能表達和表述自己的情緒。
在《全腦兒童》中,作者丹·西格爾就說:即使僅僅給孩子的感受貼上一個標籤(比如對孩子說:你看起來很不安)也有助於平息孩子的情感。
當然,我們要用孩子易於理解的方式。
我們可以用孩子比較喜歡的畫氣泡圖的方式在裡面填上合適的形容詞描述各種情緒。
比如讓孩子在中間的圓圈裡寫上剛才發生的事,然後在延伸出來的氣泡裡寫上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比如"傷心""害怕""難過"還是"引起爸媽注意""嫉妒"等等。
當孩子在清楚描述自己情緒的時候,也就知道引發自己情緒失控的問題所在了,有利於更好地平息孩子情緒。
2.玩情緒顏色的遊戲
當讓孩子積累好情緒詞彙後,我們可以和孩子玩情緒顏色的遊戲。
有研究表明,平時和爸爸媽媽玩情緒遊戲的孩子,在面對負面情緒時的處理能力會比沒有玩過情緒遊戲的孩子強很多。
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出不同小人的表情,然後讓孩子塗上顏色。
等孩子塗完之後我們可以問孩子為什麼塗上這個顏色?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討論不同顏色代表了什麼情緒。
在情緒顏色遊戲中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命名和表達各類情緒。
3.繪製情緒記錄表
這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如果你家裡有脾氣很差、調皮搗蛋的孩子,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幫助孩子。
繪製情緒記錄表是為了幫助孩子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以及認知自己經常會發生的各類情緒。
我們可以在網上找情緒日記的模板,可以是每周記錄的模板,但是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創設一個記錄表。
在上面可以讓孩子記錄上次發脾氣的時間、原因和解決辦法。
這種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學會處理各種情緒問題,提高孩子解決情緒失控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方法,最根本的還是父母要尊重、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不管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外在情緒本身,而是孩子通過情緒反應出來的內在需求,明白孩子的狀態,也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緒,這才是最好的情緒管理法。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