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講了《不吼不叫陪寫作業的4個秘訣》,今天來分享幼小銜接中的家長最關心的如何教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問題。
在前面第56講,講到《構建孩子的四大能力,讓孩子輕鬆入學》,其中最後一個能力就是人際交往,今天我就會著重的從人際關係這個點上和你來進行分享。
阿德勒說:人的一切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那對於孩子來講,也不例外,孩子也是社會人,在他步入小學之後,他的社交就真正開始了。
如果他能夠在學校裡面交到心儀的小夥伴,形成一個小圈子,融入在整個的班級當中,他會對班級、學校擁有強烈的歸屬感。
如果他能夠感受到同學之間有愛,就會讓他感受到溫暖和力量,那麼他的情緒,也會更多的往積極的方向上發展。
有時候,孩子在小學,成績出現了下滑,並不一定是他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是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在學校裡面沒有和同學處理好人際關係,擁有了負面的情緒,而且沒有及時的化解所導致的。
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讓我們提前了解如何來教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對家長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而關於這個部分的內容,我在果媽閱讀當中也曾經有一個主題閱讀:兒童社交,在這裡面我講到了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媽媽,他們欺負我》、《朋友,還是敵人——兒童社交的愛與痛》、以及《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商》。
我用這個主題劃書成課,詳細講到了如何來培養兒童的社交能力,今天將其中關於幼小銜接和一年級的一小部分拆解出來分享給你。
第一個關鍵點:教孩子識別情緒
如果我現在讓你用一些詞彙表達你的情緒和感受,你可能會說:「生氣、傷心、開心等等。」
但是如果再往深裡面說,在這些情緒之下,你還有什麼樣的感受,能不能用一些更加明確的詞彙來表達,你可能就會不知所措。
其實在整個人類的詞典當中,有幾百個是用來表達情緒的,但我們常用的,也就是那幾個而已。
所以,在第一步我們要教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並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這個過程也可以引導著孩子思考,情緒其實是沒有好壞之分的,無論我們把它劃分成負面還是正面,其實它都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憤怒也好,傷心也好,生氣也罷,這些情緒也都是來幫助我們的。
有一部電影叫做《頭腦特工隊》,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和孩子一起來看一看,通過這部電影你就可以很好的了解什麼是情緒,我們又如何與情緒相處。
所以第一步我們只需要識別情緒,並教孩子怎樣識別情緒。
比如說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跟孩子提問,這本書當中的主人公在遇見這個事情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用詞彙來表達一下。
另外,我們也可以找到正面管教當中的一個工具,叫做情緒臉譜。這個臉譜描繪出了非常多的情緒,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跟孩子一起來玩。
比如說一個人來做表情,另一個來猜你是什麼樣的感受。
在生活當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不僅僅關注在事情上,也要去關注在背後的感受上,這樣的話就會帶著我們的孩子不斷加深對自我感受的了解,不斷提升接納和識別的能力。
第二個關鍵點:叫做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社交當中一個事情出現的時候,除了我們自己這一方會在這件事情當中有感受,對方也會有感受。
而且每個人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感受可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所站的立場以及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在這裡,我們要去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也就是讓他能夠體會到別人的感受。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這種障礙就會一直延續。
坦白講,因為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在共情這樣的家庭當中長大,所以我們的共情能力可能並不會特別強,所以在成年的生活當中可能你也深有體會。
比如說,你在單位裡面遇到了一件事情,心情很不爽,回家之後你就把這個事情與老公說了,結果他就不斷給你建議,給你分析你應該怎麼做,但是,實際上你的需求是什麼?
你其實希望他能夠看見你的那份感受,能夠理解你並看見這個感受,其實你要的並不是建議,但是對於男性來講,他們更多的是在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很少能共情我們的感受,這樣就會導致我們之間的溝通出現一些不順暢的情況。
我們現在把一些男性稱為暖男,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感受,跟他們待在一起會非常舒適,而這樣的能力其實就是共情能力。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也要用共情的方式陪伴他們,同時也要引導著他們感同身受,去理解對方的感受,不斷提升他們的共情能力。
當然,共情的能力也不是我在這裡說你要擁有共情的能力,你知道了馬上就能做到的,這一點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通過你不斷地閱讀世界名著、文學作品,在你內心當中去積澱下來那種共情的能力。
當你在看書的時候,你就會不斷感受到對方的心理活動,因為小說會在這個部分刻畫得非常到位,你會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感同身受主人公的這種感情,逐漸地,你自己的共情能力就會提升。
所以對我們的孩子來講,讓他在小的時候閱讀繪本,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這都是在幫助他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第三個關鍵點:要讓孩子真正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矛盾、摩擦,我們可以在生活當中跟孩子傳遞這樣的一個信念,辦法總比困難多,他所擁有的解決方法一定不止於4個。
所以我們多和孩子在家裡面開展頭腦風暴,讓他開動他的大腦智慧,多去想一想遇見這樣的事情,我還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的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或者說是遇到了其他的一些問題和挑戰時,我們在家裡面也可以開個家庭會議,大家一起來商討。
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評判、不指責,先把每一個人的方法寫下來,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思考,要讓他知道遇見問題並不可怕,我們是有能力面對的。
當頭腦風暴之後,我們再來看這一個方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不斷地教孩子學會判斷我應該如何應對這個情況。
這樣的話,他在遇到問題時就不會逃避和退縮,而是會勇敢上前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第四個關鍵點:讓孩子成為有實力、會玩耍的小孩
孩子在初入小學的時候,如果他有實力、有真本事,到哪裡都會受歡迎。其實孩子的世界跟我們成人的世界是一樣的。
比如說,果果在上一年級之後,他就會跟我講小朋友的故事,有的小朋友特別會打快板,有的小朋友口算題做的特別快,然後我也會引導他發現他自己的優勢。
比如說:他的英語很好、會打網球、會滑冰,這樣的話就能讓孩子看到他自己身上也是有閃光點的,讓他在和孩子們的社交當中學會看見別人的閃光點,同時也不要讓孩子們之間進行比較。
我們學會去欣賞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優勢,這樣,孩子在社交的過程當中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是在平等的交往。
作為家長,如果你能夠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就會覺得我可以、我能行,就會顯得自信大方,那麼他在與朋友的社交當中一樣也會受到歡迎。
今天講到的4個關鍵點,幫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最後我們再來回顧總結一下:
第1個關鍵點,教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第2個關鍵點,教會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第3個關鍵點,遇見問題的時候多想幾種解決方案。第4個關鍵點,讓孩子自信起來,看見自己的實力,做一個會玩耍的小孩。
如果你做到了這4個關鍵點,放手讓我們的孩子在小學當中成長,那麼他自然就會交到跟他同齡的小夥伴。
如果孩子們之間出現了衝突、矛盾、爭端,大人也不用太過著急,相信我們的孩子有解決的能力,如果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插把手,不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在旁邊冷靜的觀看就好。
關於兒童社交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校園霸凌、孩子在社交當中被排擠、被冷落,有的孩子遇到衝突的時候就會打人,這樣的情況我都會在果媽閱讀主題閱讀-兒童社交當中詳細來講。
如果你想深入的了解更多,歡迎下方留言。
-作者-
果媽李璇:果媽閱讀創始人&CEO,知名育兒講書達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正面管教家長認證講師、歐盟認證蒙臺梭利中級教師、平和式教養法課程認證講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認證高階講師、家長幫高效閱讀訓練營課程講師。還曾經受邀到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索尼電子,還有各大高校學校、幼兒園、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座,前後在50餘座城市舉辦了200多場講座。新浪微博@果媽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