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麼梳理?讓他哭

2020-09-04 打造溫馨年華

打造溫馨年華-圖文-短視頻-劉美麗教娃-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麼梳理?讓他哭!

孩子不開心,有情緒,家長應該怎樣梳理?讓他哭!


良好的情緒,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孩子的健康,是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今天有健康的孩子,明天才有建設祖國的棟梁。

暑假期間,孩子天天待在家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必須了解正確的科學教育知識。孩子愛撒嬌,家長存有溺愛,同時,在孩子的飲食、睡眠、玩耍、與同伴交往等各個方面會產生不良情緒。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緒及時得到梳理,孩子會很快愉快起來,了解怎樣與同伴相處,培養良好的習慣,掌握做人的道理,踏上正確的成長之路。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緒得不到緩解,孩子心情壓抑,不吃飯、不說話、不活動;或者破口大罵、躺在地上打滾兒;或者跑到外面不回家……這不僅帶來了健康問題,還帶來了安全問題。那麼,出現如此的情景,家長應該怎麼梳理呢?原來有個訣竅是,讓他哭!


孩子的不良情緒產生之後,會變得非常激動,煩躁不安,甚至嚎啕大哭起來,許多家長會非常心疼孩子,想方設法讓孩子立即停止哭聲。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哭泣」是孩子的正常生理需求,家長應該允許孩子哭,不要主觀的以錯誤的方式粗魯的制止孩子哭泣、恐嚇、威脅孩子。如果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把壞情緒都憋在了心裡,難以發洩出來,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生理與心理發展。孩子和成人一樣,他們的情緒也需要宣洩,哭泣恰恰是孩子表達內心需求、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人們在痛苦時,如果能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待情緒穩定後,就會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所以,家長必須通過「哭泣」讓孩子把不良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家長再用親切的語氣與孩子交談,引導性的讓孩子說出存在的問題,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引導孩子主動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要想了解更多的科學教育知識,請上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劉美麗教娃」看一下,上面有詳細的講解,可以提高大家的保育教育水平,幫助我們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掌握正確的科學教育知識,是我們正確施教的前提和保障。孩子年齡越小活動性越強,成人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限制,讓孩子感到: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行,很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從而阻礙孩子的發展。我們要轉變觀念,採用積極的鼓勵的方式教育孩子,及時肯定、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愉悅的樂觀的踏上健康成長的正確道路。

相關焦點

  • 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能讓他笑的家長更「可貴」,別壓抑情緒
    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讓他笑的家長更加的可貴。作為一名家長,千萬別壓抑了孩子的情緒。1.哭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哭,可能就是表達孩子不開心或者是餓了的意思,當孩子大了以後,他以後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 家長不開心,就拿孩子發洩情緒?
    還有家長和孩子打架,有一方拿刀、奪刀,誤傷後到醫院縫針,把警察都叫來的。除了這些比較暴力的行為,還有一種就是譏諷、嘲笑,「你就是個垃圾、廢物!」「你長大了連掃街都沒人要。」「當乞丐去吧!」之類的。這些情緒都過火了,都不應該,都在提示家長的情緒管理有較大的問題。家長的理由是孩子不上進,不讀書,不完成作業,考試成績不好……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
  • 男孩哭不是「娘」,我們不應該剝奪他哭的權利,應該幫他排解情緒
    在我們的文化裡,似乎男性就該是頂天立地的存在,連一絲脆弱都不能有,這一點,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很多家長從小就要求男孩子要堅強,不能輕易流眼淚。當孩子因傷心難過哭泣時,很多家長會忽視孩子此時的情緒感受而只關注到「作為一個男孩子,你哭了」這件事情,有的家長在這時候會勸說孩子不要哭「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事算什麼」更有甚者,會直接斥責孩子,嫌棄孩子的行為過於「娘」。
  • 孩子想哭就讓他哭出來,給予孩子尊重,陪伴孩子情緒的過度
    原來是這樣,我摸摸他的頭沒有說話內心有些同情,估計這張卷子對他有如小山那麼大,上課時我注意觀察他,看他無聲張嘴唱歌,臉上表情沉重,應該還在難過和壓力當中。就別勉強他唱歌了,有時候我走到他的身邊,就用手輕輕的撫摸他的頭,也不多說什麼,當進行小組活動時,小朋友們要進行排練,走到他的身邊輕聲問他,「你是不是很想哭,你如果想哭可以到外面哭一會兒再進來。」他搖搖頭低聲說,「不用。」
  • 家長應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哭?錯誤的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情緒宣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在經歷傷心難過和不開心的事情後,人的心理防線都會被刺激和幹擾,正常的生活方式會被打亂,進而會出現對於這件事產生情緒和反應。「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上一秒還在為工作完成的好消息而激動開心,下一秒卻被意外事件的發生而放聲哭泣。」最近,家庭都市倫理劇《白色月光》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熱點話題,在視頻中有一個片段的確打動了很多家長和網友。
  • 「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壓抑孩子情緒的表達,可能有以下3種危害
    一、引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不聽話哭的正傷心,家中突然暴怒一聲"不準哭!眼淚收回去!"家長的話孩子不敢不從,所以抽嗒嗒地把眼淚憋回去了!我嫂子年輕氣盛,管孩子也是比較簡單粗暴的!有一次孩子任性非要鄰居家孩子手裡的玩具,不管旁邊的人怎麼勸她就是不聽話,可是鄰居家的孩子比她還小,手裡的玩具根本拿不下來,她看到這樣的情況一直"嗚嗚"地哭個不停。
  •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個觀點在現在中國很多家長中存在著。教育專家告訴我們,一個正常健康的孩子,他是會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相結合的。可以說,有了正面情緒,也會有負面情緒。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沒有負面情緒的,一個孩子如果只有正面情緒,沒有負面情緒,那麼,家長反而要擔心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孩子只能接受正面的,而不能接受自己負面的情緒了。
  • 孩子總是哭哭鬧鬧怎麼辦?用這三個辦法,引導孩子管好自己的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有同感,孩子只要哭哭鬧鬧起來,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煩惱之一。只要孩子發起脾氣來,很多家長就束手無策,脾氣甚至比孩子還要更加暴躁。比較溫和的家長,可能就放任孩子不管不問,讓孩子自己去哭,覺得孩子哭累了就沒事了。有的家長喜歡用語狠話嚇唬孩子,經常會說「你再哭就給我滾出去」,「沒有你這樣的孩子」,「我不是你爸爸」之類。
  • 「有什麼好哭的?」學會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別忽略「鐘擺效應」
    人的情緒同樣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反應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樣,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降低。所以說,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遇到喜事時開心快樂,就要讓孩子遇到傷心的事情時勇敢的發洩出來。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其中有個騎自行車的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石凳子,瞬間摔倒在旁邊,手肘磕到凳子上破了皮,滲出血滴,對他來說應該是挺疼,男孩一邊抽泣一邊抹眼淚。他爸爸趕過來時不但沒有安撫他,反而當著眾多家長孩子面前大聲說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不就被磕到了麼?這有什麼好哭的!把眼淚憋回去!」孩子聽完呆在一旁,收了收剛剛悲傷的情緒,強忍住沒讓眼淚掉下來。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家長明白「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壞情緒
    在生活中經常發現很多孩子犯錯誤後,家長還沒說兩句呢,就開始大哭上了,遇到一點小事也會哭個不停,這樣的孩子往往令家長們很頭疼,因為動不動就哭的緣故,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管。其實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就是愛哭,但是孩子愛哭有很多原因。不過很多家長聽夠孩子哭,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就會發脾氣不耐煩,可是父母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愛哭。
  • 孩子想哭就讓他哭,幫助孩子釋放情緒,充分給予孩子尊重
    在小組活動中,小孩子們要排練,我走到他跟前輕輕地問:「你想哭嗎,如果你想哭,你可以到外面哭一會兒,他說不用,我遞給他一張餐巾紙,我說你可以躺在桌子上休息,趴幾秒鐘,然後他坐直了。他是個好孩子。楠楠心情好的時候,我沒怎麼說,我覺得在他不高興的時候強迫他和任何人一起唱歌是沒有意義的。當他傷心的時候,我是在接受和溫柔,然後我陪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派來的孩子介紹我們的家人和親戚。
  • 孩子在痛苦,你在大聲發火嘆氣給她聽~請家長學會處理孩子的情緒
    我自己工作還煩呢,我也忍著呢」也許會有一些家長想著哄孩子開心一下,帶孩子出去玩玩,給孩子買個他想要的東西,孩子也許當時會高興一下,沒過一會兒卻又不開心了。或者,孩子居然根本不願意出去玩,收到禮物也沒3分鐘的好臉色,這個時候家長會是什麼反應呢?再出去玩玩哄一下?再買個東西哄一下?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情緒失控的是孩子,無可奈何的卻是大人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情緒來得太突然而操心不已,有家長說孩子可能剛才還好好的,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了。而這種情況我們鄰居這個小朋友更誇張,上一秒可能還玩得很嗨,開開心心的,下一秒就已經躺在地上打滾了,愁的不只他家裡人,更有我們這些鄰居媽媽們,就怕是自家孩子跟他吵架了,但又無可奈何。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電視劇《白色月光》裡,張一目睹丈夫出軌後,情緒完全崩潰,在女兒面前失聲大哭。這時,一個爭議就來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都在為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把負面情緒帶給他呢?更別說哭了。
  •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情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發生這些變化是青春期孩子心理變化在行動上的體現。面對這樣的情緒,家長該怎麼辦呢?1、接納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共情很重要,家長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無論孩子的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無論是你認同的還是你不認同的,都試著去接納。如果家長不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認為不應該有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不好的情緒,自己的憤怒、難過和鬱悶都是不對的。
  • 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人們常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小孩子的情緒起伏可謂是非常大。你看他這時在高高興興地玩玩具,笑的很歡樂。下一秒,他就耷拉著腦袋,放聲大哭。孩子有時候會沒有理由地大哭、憤怒,家長去問他理由,孩子也說不出來,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悲傷情緒中。
  • 了解孩子的情緒,從教孩子識別及命名他的感覺開始
    總之,多數網友父母都認為,小夫妻做得對,小孩子在大街上哭鬧,可以不打,也不要去哄去抱,應該讓孩子哭個夠,讓孩子知道,耍賴是沒有用的。 從網友們的議論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年輕父母的教育理念比長輩們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進步。因為過去大人們常用打罵孩子的方法應對孩子在大街上的無理取鬧;後來長輩們常用哄抱的方法應對孫輩們在大街上的哭鬧、耍賴行為。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怎麼哄都哄不住,家長煩躁孩子生氣人都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孩子也是如此。比起大人來說,孩子的情緒更容易發生波動,喜怒無常。臉上還掛著剛哭的淚珠,可是又咯咯的笑出了聲。有些家長會感覺煩躁和生氣,也不會蹲下來耐心的去勸導孩子,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只會怒氣的大聲呵斥,煩死了,別哭了!再哭我就要揍你了!家長的這種簡單粗暴,明顯帶脅迫的語言,雖然當時制止了孩子的壞脾氣!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每個人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鬧情緒,成人心裡承受能力強,遇到煩心事也想找個機會發洩。更不用說是孩子了!
  • 孩子哭鬧不止,比起「不許哭」,家長做好情緒管理老師更有效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很多事情,也會被這些事情勾起情緒,有時便會哭泣。對待孩子的哭鬧,家長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意孤行地認為孩子就是在耍性子、不聽話。那些從不哭泣的孩子,未必像表面那麼開朗,他們心裡可能壓抑著一些消極情緒,只是沒有表現出來。會哭的孩子,比從來不哭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只有接納孩子的哭泣,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學會管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