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宣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在經歷傷心難過和不開心的事情後,人的心理防線都會被刺激和幹擾,正常的生活方式會被打亂,進而會出現對於這件事產生情緒和反應。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上一秒還在為工作完成的好消息而激動開心,下一秒卻被意外事件的發生而放聲哭泣。」最近,家庭都市倫理劇《白色月光》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熱點話題,在視頻中有一個片段的確打動了很多家長和網友。
劇中的女主角張一是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獨立女性。在工作中,出色的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工作能力十分強勁,一直都是公司的優秀員工;在家庭裡,一邊享受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同時和老公的關係也相處十分甜蜜,外人看來都十分羨慕。
在一次下班途中,張一得知丈夫出軌後,在車裡崩潰了,作為女人,她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如何處理;作為媽媽,看到後座的女兒,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解釋。一瞬間,女強人的內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在車裡忍不住大哭大鬧,發洩自己壓抑已久的負面情緒,這一舉動讓後座的女兒嚇傻了,孩子被媽媽的舉動嚇哭了。
這個片段在網絡上引起很大的共鳴和反響,其中關於「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一下子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點。有網友認為:「家長也是人,特別是媽媽,在孩子面前哭是人之常情,該哭就哭,不必在孩子面前遮遮掩掩。」
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家長在孩子面前哭鬧,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而且孩子看到家長哭泣,心裏面會受到驚嚇,跟著哭泣,孩子的安全感會被破壞。」實際上,孩子對於家長的情緒反饋是很敏感的,但是家長不需要刻意的迴避和掩飾,應該使用正確的處理方式。
就像剛剛案例中的張一,並不是自己哭泣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和心態,而是自己的處理方式出現了問題,因為受到打擊,心態出現了波動,所以情緒變得無法控制,這樣才讓自己的女兒感到害怕和緊張。因此,家長在孩子面前表達情緒的時候,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而不是肆無忌憚的宣洩。
1. 發洩方式不要過於極端
家長在孩子面前哭泣或者發洩情緒的時候,需要掌握分寸,不要過於「無理取鬧」,也不要拿孩子撒氣,否則對於孩子的成長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正確的做法是:表達正常的情緒反饋,並告知孩子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和觀點,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表示理解。
2. 告知孩子情緒發洩很正常
每個人都有情緒,對於不同的事情,大家的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父母也是正常人,在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和意外的時候,情緒都會不由自主的釋放。因此,家長應該告知孩子「爸爸媽媽哭泣和發洩,是正常現象,寶寶不要擔心和害怕。」引導孩子認識和了解負面情緒。
3. 安撫孩子的心情
在負面情緒釋放之後,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並告訴孩子這並不是他們的錯,讓孩子不要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及時調整和孩子的關係,如果孩子哭泣或者害怕,家長需要花時間陪伴,安撫孩子的心情。
更多關於早教和育兒相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關注紐哈頓國際早教,我們會及時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讚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