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2020-12-20 林琳育兒日記

文/林琳育兒日記

人的天性都是「趨樂避苦」的,尤其是孩子,他們的社會性能較弱,做什麼事情的動機都是發自本能,自然就更加的喜歡遊戲,更加的貪玩一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對1000名孩子做追蹤調查,最後通過分析結果得出以下結論:在家中常常會被父母責罵冷嘲熱諷的孩子,性格出現缺陷的機率非常大,有25.7%的孩子會有自閉、自卑、抑鬱的表現,22.1%的孩子會非常的冷漠、不愛說話,56.5%的孩子脾氣暴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經過研究的結果表明,毀掉孩子的並不是貪玩、遊戲,而是父母的言語暴力。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癲瘋與文明》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認為說的和貼切:在種種社會規章制度的約束下,大部分的人已經捨棄了身體暴力,而是選擇一種更為文明的暴力——言語暴力,用這種暴力形式繼續侵害他人。

我國育兒專家曾經通過研究指出,在我國曾經有68%的父母用言語刺傷過孩子,而這種語言上的暴力,將會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經發布過這樣一組海報,海報中的3個孩子看上去神情緊張,畏畏縮縮。

第1個孩子手中拿著一張30分的試卷,身上印著父母對他說的話:「你的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2個孩子可能是剛剛和小朋友們踢過一場足球,身上髒兮兮的,可能是因為這樣讓父母不高興了:「我就沒見過你這樣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桶裡面撿出來的嗎?」

第3個孩子,手裡面拿著打碎了的花瓶,眼神顯得十分的無助,也像是隨時等待著父母的責罵:「天天毛手毛腳的,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嗎?誰家要是有了你,真是到了大黴了。」

海報上的話不僅僅是印在了孩子的身上也刻在了孩子的心中,這些話將伴隨孩子的一生,會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父母是怎樣用語言暴力慢慢毀掉孩子的?

其實語言暴力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在隨意搜索一下就能夠看到很多因為語言暴力而選擇自殺的孩子的類似案件。

去年,在上海盧浦大橋就發生過這樣一起案件,事發時間是2019年4月17日,晚上的10點左右,視頻監控中顯示,在所有汽車都在正常行駛的過程中,一輛轎車突然停在了盧浦大橋中央,一段時間過後一個穿著校服的男孩從車上跑了下來,從橋上一躍而下,在短短的5秒之內,結束了自己鮮活的生命。

而她的母親也隨後下了車,卻已經來不及阻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從她的眼前一躍而下,跪倒在地。

孩子和母親確實發生了爭吵,但是爭吵內容我們無法得知,也無法妄自揣測。

很多人覺得有時候家長不過是說兩句氣話,孩子的心靈怎麼就這樣的脆弱,可是在語言暴力面前,每一句刺耳的話都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抽打,孩子脆弱的神經處於懸崖邊緣,任何話語和動作都有可能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我們常常說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就好像一顆種子,在不同的土壤中就會開出不同的花。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成長得更好,而不是為了讓孩子為自己犯的錯誤付出代價。

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要更好地培養孩子明白是非黑白,懂得做人的道理。

美國育兒作家珍妮.艾裡姆曾經說過:「孩子身上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的領路人的父母是否擁有正確的家庭觀念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在成長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問題,父母的教育方式就顯得極其重要,但是有很多父母,處理孩子教育問題時,常常找不到合適的教育方式,用錯了方法,這個時候推薦家長們不妨藉助書籍的力量。

一套性價比超高的書籍:《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

5本貼近生活案例的書籍,幫助你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孩子蠻橫、自私、厭學、自卑等一系列問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讓你的孩子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
    這裡是親情的叮囑,每二四六更新教育孩子的知識,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吧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難咎其責的責任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而自卑,暴躁,冷酷,沉默寡言是最為常見的語言創傷後遺症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這件事
    家長都明白,孩子身上要是有外傷了我們都看得見,但是孩子要是內心受到傷害,我們是看不見的,那些毀掉孩子前行的「道路」,便是家長們無形的語言傷害。,曾對多名未成年人做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孩子的性格缺陷,絕大多數都是家長辱罵孩子,有的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性格差異,比如,暴躁、自卑、抑鬱等,出現這樣的性格的孩子,在家都曾被家長語言「暴力」過。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每每見到、聽聞令人失望的「壞孩子」,人們總會嘆息一聲「這孩子的人生全毀了」。然而,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我不就是說了孩子幾句,怎麼就上綱上線成了語言暴力了?我都是為他好啊!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然而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比起身體上的暴力,語言暴力的傷害更大更深。父母的語言,影響孩子的身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讓孩子一生抑鬱。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如果你很愛自己的孩子,就停止語言暴力,好好說話,
  • 李玫瑾曾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海報上的這些話,也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隨口抱怨說的,然而就是這些父母以為無傷大雅的幾句話,不單單只刻在孩子身上,也刻在了孩子的心中,無法抹去;然而,也正是這樣的隨口一說的話,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中,變成了「語言暴力」,逐漸摧毀孩子的一生。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20多年來,她受到的語言傷害不計其數,她的心在滴血。但是父母絲毫不知道,覺得用這種打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正面的。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性格更容易出現缺陷。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孩子過於貪玩,而正是這種語言暴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很多家長總是會說,孩子學習不好,孩子變壞都是遊戲給害的,所以就強烈去制止孩子,孩子玩遊戲確實有不好的影響,但其實影響孩子本身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它。李玫瑾:遊戲不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曾對1000名少年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其中有25.7%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22.1%的孩子不愛說話,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會特別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