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
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
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考試卷,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膽小,神情緊張,身上刻著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二個孩子是剛剛跟小夥伴們完成一場不錯的足球比賽,身上的泥漬還在,因此惹怒了父母: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第三個孩子手裡捧著打碎的花瓶,無助的望著你,眼神空洞,像是隨時等待父母的責罵。他的身上刻著的話是: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海報上的這些話,不僅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裡。
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視頻:
在國外的一個超市裡,兒子正在打遊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
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並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
父親萬萬沒想到,兒子會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選擇了自殺。
沒有人知道年輕人生前經歷了什麼,可能是無數次遭到父親的鄙夷,也可能是對自己的絕望。
恰好就在那個節點上,父親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突破了他心裡所有的防線,正好旁邊還有最致命的武器。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了......
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
一一節選自《讀者》 文 | 國學生活
題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