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2020-11-19 逗兒媽媽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重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父母體罰孩子的現象變少了,但是周圍,還是會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抱怨的語言,甚至還會說一些嘲諷孩子的話。

小偉從小就非常淘氣,經常不聽父母的話。但是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時候就非常的乖巧,也非常愉快很合群,孩子們也都很喜歡小偉。不過每次小偉媽媽在的時候,小偉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有次,小偉和孩子們在一起堆沙子,小偉媽媽看見之後,就在遠處一直大喊,讓小偉趕快回家,並且嘴裡還不斷冒出許多難聽的言語。

但是對于小偉來講,似乎已經習慣了他媽媽的喊叫聲,因此小偉媽的喊叫聲對小偉沒有任何作用。過了一會兒,小偉媽竟然直接拎起小偉的耳朵,在公眾場合就說小偉是個「沒用的東西」、「跟個豬一樣」,說的話簡直是難以入耳。之後,小偉就再也沒有和孩子一起玩耍,甚至鄰居們都很少見他。

小偉媽這樣的語言攻擊,一個成年人可能都會無所適從,更何況一個孩子呢?這樣的做法,孩子怎麼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呢?身體上的傷很快就會癒合,但是唇槍舌劍的責罵,相當於在孩子的心口上插了一把「刀」。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一、「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1. 出現暴力傾向。

經常被父母用語言暴力打擊的孩子,他們的自尊水平已經降到了很低。當父母說孩子不行或者是「沒用」的時候,孩子自己就真的會覺得自己就是不行。長此以往,他們也就出現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既然被父母討厭那就讓自己變成一個壞孩子。

2. 膽小怕事。

每個人都有缺點,孩子更是這樣。如果父母經常取笑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對於成年人來說,如果被別人取笑,都會覺得別人沒有尊重自己,更何況是孩子幼小的心靈。當孩子意識到大人對自己的嘲笑,就會感覺到手足無措,從而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勇氣,產生退縮的心理。

3. 喪失自信。

孩子正處於建立自信心的關鍵世界。孩子年齡小,沒有生活經驗,經常會做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情,甚至是犯錯誤。對於孩子的這些做法,父母都應該有耐心地理解和包容孩子。也許就在孩子的所犯的錯誤中,就隱藏著孩子的獨特天賦。

之前有一位外國網友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分別購買了兩盆綠植,對其中的一盆綠植每天都是輕聲細語的對待,而對另外一盆綠植則是語言辱罵。30天後兩盆綠植髮生了驚人的變化,其中一盆經常受到輕言細語的綠植,變得健康有活力;而另一盆經常被辱罵被語言暴力的綠植,變得枯萎死亡。語氣態度對一盆綠植都如此重要,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孩子呢?

二、孩子犯錯後,家長該如何教育

1. 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

有的孩子會把家裡的環境搞得比較髒亂。玩具丟得滿地都是,那麼一般收拾殘局的基本上都是父母自己。實際上要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就是讓他自己把亂扔的玩具收拾起來,並且要告訴孩子,如果不收拾玩具的話,就無法得到心愛的玩具。一般情況下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會改掉亂扔玩具的毛病。

2. 說教而不體罰。

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錯誤,而相對於過度的寬容,沒有比懲罰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了。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一犯錯誤的時候,就對孩子實施「體罰」,那對孩子未免就有些不公平。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可以先給孩子講明道理,如果不聽或者下次還犯時,可以適當地用「打手心」或者「拍屁股」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3. 巧用品行記錄表。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拳打腳踢,更不能對孩子使用尖酸刻薄的語氣。為了培養孩子的品行,就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品行記錄表」,用來養成孩子的良好品行。做好事有相應的獎勵,而做錯了事情就只有等改正錯誤之後,才能得到獎勵。


總之,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而父母也是孩子在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愛護孩子,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職。但是如何愛護、如何教育,所用方法不同,對孩子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不過要知道,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切記不要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去傷害孩子的心靈,語言暴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今日話題討論:你對孩子說過過激的語言嗎?孩子是什麼反應?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重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父母體罰孩子的現象變少了,但是周圍,還是會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抱怨的語言,甚至還會說一些嘲諷孩子的話。小偉從小就非常淘氣,經常不聽父母的話。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近年來,有一種毀掉孩子的方式正在蔓延開來,而且許多家長難以發現孩子正在面臨毀滅——那便是父母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怒吼。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文/好奇的萌娃控我們經常用學習成績、性格開朗、樂觀積極向上、懂事、孝順這些道德品質來評定一個孩子的好壞,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孩子這些特徵呢?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曾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海報上的這些話,也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隨口抱怨說的,然而就是這些父母以為無傷大雅的幾句話,不單單只刻在孩子身上,也刻在了孩子的心中,無法抹去;然而,也正是這樣的隨口一說的話,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中,變成了「語言暴力」,逐漸摧毀孩子的一生。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小王子》裡有一句告誡: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20多年來,她受到的語言傷害不計其數,她的心在滴血。但是父母絲毫不知道,覺得用這種打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正面的。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性格更容易出現缺陷。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孩子過於貪玩,而正是這種語言暴力。
  • 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而我國最好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側寫師之一的李玫瑾教授的側寫結果卻與絕大多數人的猜測都不同:在所有的青少年犯罪當中,打不打遊戲,懶不懶都是隨機分布的,唯一的共同特點只有「長期遭受父母的語言暴力」。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遊戲和玩具,而是父母的行為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對1000名孩子做過調查,她發現現在的孩子多半有性格上的缺陷,而進一步的調查表明,那些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概率更是高達一半以上。其中有25%的孩子表現出&34;的情緒,另有22%的孩子表現得很冷漠。這些有性格缺陷的孩子,是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的,因為他們的社交能力非常堪憂。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
    這裡是親情的叮囑,每二四六更新教育孩子的知識,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吧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難咎其責的責任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而自卑,暴躁,冷酷,沉默寡言是最為常見的語言創傷後遺症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但是父母絲毫不知道,覺得用這種打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正面的。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性格更容易出現缺陷。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孩子過於貪玩,而正是這種語言暴力。很多父母都認為,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正是為了激勵孩子,其實他們不懂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下面來講一下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父母要重視
    為什麼父母會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1.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發現那些喜歡對孩子惡語相向的家長,他們的爸爸媽媽,最起碼有一個人是習慣於用對孩子惡語相向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1.心理學家胡慎之說:「語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樣,會立刻產生傷害,但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這些傷口,有些人一輩子都好不了。」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李玫瑾:遊戲不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曾對1000名少年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其中有25.7%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22.1%的孩子不愛說話,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會特別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和懶惰,而是父母的說話方式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和懶惰,而是父母的說話方式語言暴力是孩子內心永遠的痛,因為這些話不僅僅表達了父母的不滿,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存在都被自己的父母否認了,這才是孩子們最痛苦的。有研究表明,在國內有大概66%的孩子被父親的語言傷害過,而父母的語言暴力,則是孩子們一輩子的傷痛。首先,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的性格。語言暴力雖然不像行為暴力那麼直觀,但是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亞於行為暴力。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作者 | 國文來源 | 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是誰都有足夠的語言天賦,但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們表現出來的語言天賦可謂彌足驚人。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是什麼在毀掉孩子的一生?是手機還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