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2020-08-20 讀者

文 | 國學生活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

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

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考試卷,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膽小,神情緊張,身上刻著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二個孩子是剛剛跟小夥伴們完成一場不錯的足球比賽,身上的泥漬還在,因此惹怒了父母: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第三個孩子手裡捧著打碎的花瓶,無助的望著你,眼神空洞,像是隨時等待父母的責罵。他的身上刻著的話是: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海報上的這些話,不僅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裡。

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視頻:

在國外的一個超市裡,兒子正在打遊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

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並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

父親萬萬沒想到,兒子會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選擇了自殺。

沒有人知道年輕人生前經歷了什麼,可能是無數次遭到父親的鄙夷,也可能是對自己的絕望。

恰好就在那個節點上,父親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突破了他心裡所有的防線,正好旁邊還有最致命的武器。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了......

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

我們是如何用語言暴力

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孩子對父母說的任何話都信以為真。

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後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57屆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是一個證明。

謝勇導演對瀋陽市少管所的6名犯罪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都在小時候遭受了來自父母猛烈的語言暴力攻擊!

「丟人」「豬腦子」「廢物」「你怎麼不去死」......

這一個個扎人的字眼,將這些孩子上推入無盡的黑暗中,最終釀成大錯。

視頻中有個12歲的男孩,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明明不是他的錯,母親卻經常罵他:讓他去死,說他是廢物。

也許他們的父母從未想過這些話,會推動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長們尤其要知道,所有的語言暴力,都沒有起到一點教育成分。因為在本質上,父母只是高高在上地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

在網上一搜,能發現生活中很多因為父母的語言暴力導致孩子自殺的案例不在少數。

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一名17歲的孩子,在途徑盧浦大橋時,與母親發生爭執,孩子立馬下車從橋上跳下去,鮮活的生命在5秒之內就沒了。


2017年1月27日,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雲南鎮雄15歲的小孩,因忍不了父親的咄咄逼人,選擇服農藥自殺。遺書裡,寫滿了對父親的恨意,還有對世界的失望。


2016年四川達州渠縣的高三學生小斯,在剛結束高考的第三天,因被父親辱罵,當天失蹤。三天後在渠江發現其身體。在自殺的前一晚,曾在qq空間發表過十幾條說說,寫道:「他想得到父母的愛,卻永遠得不到。」


還有成都14歲女孩小盈,因回家太晚,被父母瘋狂批評,後來女孩從6樓縱身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家的孩子可以隨便打、隨便罵,其實孩子的心靈還沒有那麼強大,他們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羞辱和對人格的踐踏。

長時間的不平等對待,會讓孩子走向兩條路:一條是將仇恨向內發洩,自殘或者自殺,一條是將仇恨向外,打人或者殺人。

如果你愛孩子,那麼請停止語言暴力吧,因為這是破壞彼此關係的頭號殺手。

最完美的教育

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父母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

殊不知,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他們會有不完美,更不可能完全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教育家愛爾維修說過:

「人剛生下來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為天才,有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們純真的心靈。

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完美,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愛迪生在8歲的時候,就被學校趕了出來,因為老師覺得愛迪生是「低能兒」。

而母親並不這樣覺得,對愛迪生說道:

「老師說你是低能兒,我不認同他的說法,你明天起,就不要到學校裡去了。

我今天在老師面前發過誓了,我會在家裡好好教育你。我已立下決心,無論如何你會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有沒有這個信心呢?」

愛迪生說:「媽媽,我願意發誓,我一定會做一番大事業,使說我低能兒的老師聽了寒心。」

後來愛迪生成功了,提到母親,他說:「特別感謝母親為我跟老師辯護,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不能辜負母親的期望!」

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導了,他們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世界上的。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裡,不慌不忙、不緊不慢地成長,孩子舒服,你也會幸福。

《以弗所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汙穢的語言,一句也不可出口。」

孩子是世界是張白紙,當你惡語相向時,他會全盤吸收,並且把這種惡給到其他人。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我相信,當你以溫柔、愛對待孩子的時候,他會在這個世界裡,感受到最少的傷害,最多的善意,最濃的自信,最充足的安全感!

點個「 在看 」,停止語言暴力,從現在開始!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1 -被溺愛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作者 | 國文來源 | 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
    這裡是親情的叮囑,每二四六更新教育孩子的知識,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吧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難咎其責的責任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而自卑,暴躁,冷酷,沉默寡言是最為常見的語言創傷後遺症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文/林琳育兒日記人的天性都是「趨樂避苦」的,尤其是孩子,他們的社會性能較弱,做什麼事情的動機都是發自本能,自然就更加的喜歡遊戲,更加的貪玩一些。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要知道這樣的溺愛,根本不是愛,而是一把無形的刀,斷送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用一段話來說明:我的胃口是餵出來的,我的脾氣是帶出來的,我的觀念是嘮叨來的,我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我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這件事
    家長都明白,孩子身上要是有外傷了我們都看得見,但是孩子要是內心受到傷害,我們是看不見的,那些毀掉孩子前行的「道路」,便是家長們無形的語言傷害。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對多名未成年人做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孩子的性格缺陷,絕大多數都是家長辱罵孩子,有的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性格差異,比如,暴躁、自卑、抑鬱等,出現這樣的性格的孩子,在家都曾被家長語言「暴力」過。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貪玩,而是.....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而是多年的仇人。有的父母在孩子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時,選擇包庇,辯解,甚至花重金去幫助他逃脫責任。要知道這樣的溺愛,根本不是愛,而是一把無形的刀,斷送孩子的一生。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然而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父母的語言,影響孩子的身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讓孩子一生抑鬱。不要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而賠上孩子的一生,讓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這些事件無一不讓人感到心寒,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就像一頭白眼狼。莎士比亞曾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被溺愛的孩子,只懂得一味索取,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永遠也學不會感恩。《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很大程度取決於自己的父母。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很多家長總是會說,孩子學習不好,孩子變壞都是遊戲給害的,所以就強烈去制止孩子,孩子玩遊戲確實有不好的影響,但其實影響孩子本身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它。李玫瑾:遊戲不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曾對1000名少年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其中有25.7%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22.1%的孩子不愛說話,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會特別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