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是遊戲?你錯了,其實是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

2020-12-20 真心媽媽

文/真心媽媽

如果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孩子是如何被毀掉的。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是手機,是電子遊戲,是孩子的貪玩兒。但事實上,在如何毀掉孩子這個問題上,最具有發言權的就是孩子的父母。要知道電子遊戲,手機都是一些外在因素,對孩子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只要父母嚴加管理,大部分的孩子是不會對手機和電子遊戲上癮的。

反而父母對孩子的內在影響要比手機和電子遊戲大得多。著名教育專家李文錦教授表示,孩子在童年時經常遭受父母語言暴力,長大後出現性格缺陷的概率最大。父母帶給孩子的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中都擺脫不了的傷痛。

明明今年上小學六年級,他一直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在班裡一直是前5名,但由於今年就要小升初了,所以父母對他的寄託更大了,總是不允許他考試掉出班級前三名。在這樣的巨壓之下,某次明明考試時不小心考了班裡第九,那天他懷著無比忐忑的心情站在家門口不敢走進家,明明如此害怕的就是家裡父母對他的責罵。

但最終明明還是走進家門了,父母看到明明的成績單,對明明一頓劈頭蓋臉的數落,父親說:就沒有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你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嗎?母親說:考成這樣怎麼上重點中學,我要是你都丟死人了。

聽到父母對他的責罵,明明的自尊心瞬間跌到了谷底,他甚至認為自己真的像頭豬一樣笨。在父母無情的責罵下,他越來越覺得自己考的這點分數特別丟人,自己永遠都無法達到父母所要求的那個標準。而對明明的父母而言,他們覺得自己這麼嚴格的責罵明明,只是為了激起他的上進心,但事實上有沒有激起明明的上進心,我們誰都不知道,但是明明的情緒越來越抑鬱卻是現實。

父母是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一個孩子的?

導致孩子出現抑鬱症很多父母從來不打孩子,但是卻總喜歡用一些冷漠極端侮辱的語言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這種暴力殺人於無形,會在不會讓孩子流血的情況下摧毀掉他。相信很多大人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這樣的語言暴力:廢物、沒腦子、丟人的玩意兒,對這樣的字眼都不陌生。很多大人至今都無法擺脫來自父母的這種無情的話語,這樣的語言最終會把孩子推向了抑鬱的深淵,讓孩子心裡永遠都無法接納自己。

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很多父母覺得使用一些不好的語言責罵孩子,會激起孩子的上進心,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有一個人天天指著父母的頭去罵父母:怎麼這麼沒用,就是社會的敗類,不會賺錢,整天只知道欺負孩子。那麼這樣就會激起父母的上進心嗎?顯然是不會的,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父母總是使用語言暴力對待孩子,並不會對為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一種積極的影響,反而會把孩子推進無盡的黑暗當中,不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爬出來。

嚴重時會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個人在遭受攻擊的時候,最本能的反應就是反擊,當父母總是用語言暴力攻擊孩時子,孩子心理會產生極大的怨氣長大後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針對六名犯罪青少年的調查顯示,他們在童年時期都遭受了父母的語言暴力,直到現在都對他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時,都是在向弱小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而孩子長時間遭受這種怒氣和怨氣時,總有一天他們會反擊,會把自己遭受的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發洩出來,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

那麼什麼樣的父母容易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呢?

脾氣暴躁,生活不順心成年人的世界要遭受方方面面的壓力,所以很多父母的脾氣都是非常暴躁的,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使他們無法順心,在這個時候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總是淘氣、學習成績也不好時,就會把所有的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因為這些父母知道他們只能把脾氣發洩給孩子,因為孩子不敢反擊他們,這樣的父母非常的懦弱,並且對孩子極不負責。

對孩子要求過於完美還有一部分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完美,反而他們卻沒有這樣要求過自己,這樣的父母不肯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並且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允許孩子出錯,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給孩子規劃的路線一步步成長。在各個方面對孩子的控制欲極強,當孩子稍微出一點錯時,就會對孩子進行非常猛烈的語言暴力,試圖繼續控制孩子。

愛面子,極度虛榮很多父母是非常愛面子的,當他們與其他父母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時,他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那個。就比如說有些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必須是班級前幾名,這樣在他說出去時才不會丟人。這樣的父母不僅會把愛面子、虛榮心強的這種思想影響到孩子,並且在孩子沒有達到他的要求時,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而對孩子而言,自己的努力和上進只是為了滿足父母在別人面前的虛榮心,這樣非常不利於他的發展。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用心地教育。

父母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樣樣都強的人,所以他們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但是殊不知,當父母這樣想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已經產生了偏差,因為父母的標準從一開始就錯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可能永遠都按照父母的標準來成長。面對孩子的不完美,父母一定要接納,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正是因為這些不完美才構成了每一個孩子的特殊性。

不要總是使用語言暴力去徵服孩子總是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的父母,其實是非常懦弱不負責任的父母,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父母的這種語言暴力就是,一個非常懦弱的人在欺壓弱小。並且這樣的父母他們喜歡使用語言暴力去徵服弱小的孩子,因為他們打心眼裡不想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他怎麼會變優秀呢?所以父母不要總是隨便對孩子發洩自己的怨氣,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最終拖垮了他們的一生。

尊重孩子,不要試圖控制他們很多父母都打著關愛孩子的名義,在生活當中處處控制著孩子,限制著孩子的思想與行為。說好聽了,這是父母關心孩子,說難聽了就是父母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相信這樣的事情在生活當中屢見不鮮,幾乎每天都在循環重複的上演著,並且很多父母還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但是這樣做已經從根本上脫離了教育的初心,想要教育一個孩子成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積極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而不是控制、限制他們的思想,這樣只會限制他們的未來。

教育一個孩子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很多父母都在使用著錯誤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當孩子長大沒有成才時,這些父母還不懂得反思,反而會覺得孩子不好,但是幼小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一步都是跟著父母來走的,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

你會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嗎?歡迎大家留言。

相關焦點

  • 父母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之一
    一些父母認為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是遊戲,而另一些父母則認為孩子太懶惰而無法努力學習。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教育有問題。專家研究表明,中國68%的父母在語言方面傷害了他們的孩子。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損害是終身的,可以看到表面的疤痕並且看不見內部的損害2019年4月17日,大約晚上10點,一個17歲的男孩走近盧浦大橋,在與父母發生糾紛後,男孩下了公共汽車,跳下橋。就是這個。漠不關心的語言是一種暴力,一種武器,可以殺死看不見的人,沒有鮮血或痕跡,但足以摧毀一個人。
  • 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每每見到、聽聞令人失望的「壞孩子」,人們總會嘆息一聲「這孩子的人生全毀了」。然而,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我不就是說了孩子幾句,怎麼就上綱上線成了語言暴力了?我都是為他好啊!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考試卷,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膽小,神情緊張,身上刻著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第二個孩子是剛剛跟小夥伴們完成一場不錯的足球比賽,身上的泥漬還在,因此惹怒了父母:「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她雖然非常優秀,但是她是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中長大的,這也導致她的性格非常自卑。據她說,小的時候有一次考完試回來,自己的試卷被別人惡意撕碎。她回來告訴媽媽,媽媽對她並沒有任何安慰。反而刺激她說,為什麼不撕別人的東西,偏偏撕你的東西,就是因為你太蠢了。上高中的時候,因為班裡調座位,她被調到後面,後面的環境非常不好,每天都很亂。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尤其是網路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這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他們擔心網路遊戲會毀掉孩子。當然,除了網路遊戲,他們還擔心貪玩也會毀掉孩子。其實這些都不會毀掉孩子,而真正會毀掉孩子的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案例某名牌大學畢業的王麗,跟自己的父母常年不睦。她雖然非常優秀,但是她是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中長大的,這也導致她的性格非常自卑。據她說,小的時候有一次考完試回來,自己的試卷被別人惡意撕碎。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是誰都有足夠的語言天賦,但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們表現出來的語言天賦可謂彌足驚人。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是什麼在毀掉孩子的一生?是手機還是遊戲?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文/好奇的萌娃控我們經常用學習成績、性格開朗、樂觀積極向上、懂事、孝順這些道德品質來評定一個孩子的好壞,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孩子這些特徵呢?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自己最愛的父母
    控制孩子去玩這些東西的時間,防止孩子產生影響。但是這個時候我不得不為電子產品發聲,有時候確實這個東西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但是這真的是毀掉孩子一生的罪魁禍首嗎?父母的冷嘲熱諷和語言暴力,這一點做父母的必須要承認。
  • 李玫瑾曾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海報上的這些話,也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隨口抱怨說的,然而就是這些父母以為無傷大雅的幾句話,不單單只刻在孩子身上,也刻在了孩子的心中,無法抹去;然而,也正是這樣的隨口一說的話,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中,變成了「語言暴力」,逐漸摧毀孩子的一生。
  • 舒淇自曝童年被虐待:暴力語言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著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重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父母體罰孩子的現象變少了,但是周圍,還是會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抱怨的語言,甚至還會說一些嘲諷孩子的話。這樣的做法,孩子怎麼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呢?身體上的傷很快就會癒合,但是唇槍舌劍的責罵,相當於在孩子的心口上插了一把「刀」。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一、「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1. 出現暴力傾向。
  • 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重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父母體罰孩子的現象變少了,但是周圍,還是會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抱怨的語言,甚至還會說一些嘲諷孩子的話。小偉從小就非常淘氣,經常不聽父母的話。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孩子玩遊戲確實有不好的影響,但其實影響孩子本身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它。李玫瑾:遊戲不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曾對1000名少年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其中有25.7%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22.1%的孩子不愛說話,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會特別暴躁。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時,都會數落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動動腦子行不行啊?」在孩子磨蹭時,犯錯誤時,都恨不得說些難聽的話,以為這樣可以刺激到孩子,讓孩子改成錯誤,其實這只是在傷害他們。語言暴力,是如何摧毀孩子的?曾看過一個提問:「什麼叫語言暴力?」高贊回答說道:「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習慣性差評、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包括說話時鄙夷的神態和不耐煩的姿勢,都可歸為語言暴力。」
  • 「真是個廢物」,別以為孩子小沒事,語言暴力足以毀掉一個孩子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我們無心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會像一把利刃,由我們親手劃在孩子身上,給孩子留下無法痊癒的傷疤,甚至還會毀掉孩子的未來。語言暴力就像一把無形的劍,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會給人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你一點用都沒有。"、"生你有什麼用?"、"你簡直就是個廢物。"、"你考成這樣你還有臉回家?"、"你怎麼那麼笨。"、"真是個廢物。"這些語句,字字誅心。
  • 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他們壓根意識不到,語言,也能成為一種暴力,尤其是來自親人的責罵和侮辱,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赤裸裸的傷害。 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傷心的段子: 一個孩子問:為什麼我做錯了大人可以打我罵我,大人錯了我不能打他們罵他們? 有人告訴他:因為你打不過他們,也罵不過他們,而等你長大了,他們就會開始跟你講道理了。 有時候想想,孩子,多委屈啊。誰沒有做錯過事、考差過成績的時候,難道大人們,就總是能夠十全十美嗎?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近年來,有一種毀掉孩子的方式正在蔓延開來,而且許多家長難以發現孩子正在面臨毀滅——那便是父母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怒吼。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
  • 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以愛之名的危害父母的語言暴力,往往打著愛的名義去管教和控制孩子,這是用語言的手段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的方法,父母可能全然不自知。謝勇坦言,作品的靈感主要來自於幾位少年犯。他發現這些少年犯的父母都曾用語言暴力傷害過他們。影片發人深省。他採訪了幾位少年犯,並且他把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影像中少年殺人的「武器」,比如「槍」、「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