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告訴孩子說要節儉,要傳承這種優良美德。
可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節儉行為,並非是好的,這些行為看起來是在節約,但其實是在傳達錯誤的價值觀和錯誤的生活態度。如果家長不能分辨清楚,就會誤導孩子。
特別是當家長有以下這幾種行為的時候,就更是應該注意了。
1. 貪小便宜
有一些家長,平時非常喜歡貪小便宜,常常會為了為自己謀取利益,想盡一切辦法從別人那裡佔便宜,撈好處。
比方說有很多家長會帶孩子去商場專門試吃,把商場的所有試吃的地方都吃了個遍,也不買東西;
再比如,有些家長常常會為了省錢,總是順手牽羊,不管是外出住酒店還是出門吃宴席,都會順一些東西回來。
家長的這種做法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也成為這樣的人,喜歡在各種事情上貪小便宜。而這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讓孩子難以在社會中立足,將來沒什麼大出息。
2. 穿衣飲食等必要開支方面的過度節儉
還有一些家長,會喜歡在一些非常必要的花銷上過度節儉。像是吃穿用這幾個方面。可能家庭明明有足夠的條件,可偏偏就是要讓孩子穿破衣服,吃不飽飯。
家長的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跟著變得「心窮」,這些「心窮」的孩子會非常自卑,格局很小,社交能力也會很差,往往都很難在社會中立足,也不會有大出息。
3. 在教育方面的節儉
還有一些家長,會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節儉。比方說家長會因為供不起孩子上大學,就不讓孩子上學了;或者是孩子班級集體出遊,有的家長會為了省錢不讓孩子去等現象。
家長的這些看似節儉的做法,實際上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家長因為沒錢就不讓孩子上大學,必然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前程的。與其這樣不妨選擇勤工儉學、助學貸款等方式。
家長不讓孩子參與班級集體活動,會讓孩子成為班級裡的「另類」,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的同時還會讓孩子被孤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毫無益處,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4. 張口閉口全是錢,什麼都要算,很吝嗇
還有一些家長,張口閉口全是錢,不管是什麼他們都要算一算,非常吝嗇。像是這種把錢掛在嘴邊,每天都在算計的人,也很難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會在家長的這種教育下,變得越來越在乎錢,會成為一個願意為了錢不顧一切的人。這樣的人格局很小,很容易被眼前利益所吸引,難有大出息。
雖然說節儉是一種美德,但是節儉過度的話,就成了摳門吝嗇,就成了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孩子養成了這種惡習的話,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中,就很容易被人厭惡。
時間久了,孩子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成為一個一事無成,沒什麼大出息的人。
所以說,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時候,還是要學會掌握好分寸。不然的話,不僅不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和習慣,還會毀了孩子以後的人生,讓孩子成為一個沒出息的人。
1. 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
家長是孩子心中的榜樣,如果家長平時沒有樹立好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的話,那孩子也會變得和家長一樣,會受家長所影響。
所以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先完善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只有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教育好孩子。
2. 讓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應該讓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只有我們這樣做,孩子才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哪裡了,才知道該如何管理、規劃自己的零用錢。
3. 教孩子如何理財
如果家長不想讓孩子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的話,就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教會孩子如何理財,該花的錢不可以省,不該花的錢最好別花。
只有孩子知道該如何理財,孩子才不容易在花錢的時候過於鋪張浪費,才會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4. 教育方面儘量大方
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不一樣,所以每個家庭的消費習慣也不同。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將來有出息的話,就應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儘量大方一些。
特別是在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上,我們就更不應該過於節省。比方說孩子上大學這種事,我們完全可以尋求其他方法讓孩子上大學,因為節儉而讓孩子放棄受教育的機會是不對的。
寄語: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是,勤儉節約也要有分寸。沒有分寸的節省不是節省,是吝嗇、是摳門、是小氣,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毫無益處。
今日話題:你平時會有這些行為嗎?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