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白色月光》裡,張一目睹丈夫出軌後,情緒完全崩潰,在女兒面前失聲大哭。
這時,一個爭議就來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都在為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把負面情緒帶給他呢?更別說哭了。
以前傳統的觀念認為,大人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哭,孩子小 ,會給他造成陰影。大人的悲傷應該由自己來承受。
但其實不是的,每一個家長都是從孩子變成大人的。家長有成年人的累與苦,在孩子面前哭時一定是崩潰到了極致的,沒人能忍住,也千萬別忍住。
瑪麗·弗裡斯塔德博士告訴我們,讓孩子看見家長哭沒什麼大不了的。
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深知養育一個孩子的不容易,怕照顧不好,更怕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每個成年人都不容易,總會有極度脆弱和崩潰的瞬間。哭可以,發洩情緒也可以,但千萬要注意,不要嚇壞孩子。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哭,但別總是在孩子面前哭,會影響孩子。要注意頻率和次數。總是在孩子面前哭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悲觀、脆弱,沒有安全感的人。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體驗悲傷、難過、快樂等複雜的情緒。我們始終不能一直將孩子放在羽翼之下,他們總會有獨立的一天。家長在孩子面前哭,能適當刺激孩子,讓孩子體會悲傷的情感。
也有助於培養孩子洞察情感的能力,以及培養對父母的關心和心疼。有時候孩子一個小小的安慰對家長的幫助是顯著的。
往後,孩子對情緒的感知能力更強,容易擁有共情能力,也更能體諒家長的不易。
其實家長在孩子面前哭,有時候會嚇到孩子,對孩子也有壞處。就像電視劇裡張一的崩潰大哭嚇到女兒一樣。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如何跟孩子稍微解釋原因,儘量消除孩子的不安感。
家長在孩子面前哭過之後,冷靜下來,安慰孩子,告訴他你為什麼哭的原因,雖然太小的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要告訴他事情是可以解決的,你只是有點難過。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麼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
太小的孩子看見父母哭會覺得很沒有安全感,也不知道悲傷是什麼,這時候要告訴孩子,家長會一直陪著他,給他安全感。就像電影《小婦人》一樣,我們是一家人,遇到困難也是可以一起承擔的,而不是一個人獨自承受。
當孩子年齡大了,處於青少年時期,這時可以跟孩子講你為什麼哭的細節和原因了,他已經長大並開始有主見,也應該有承受悲傷的能力。
這時候也可以聽聽孩子的看法和建議,並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可以解決的。不要讓孩子有覺得家長哭了,世界崩塌了,事情解決不了的想法。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銅牆鐵壁,堅不可摧。任何事都是兩面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哭是有利也有弊的。我們要做的是,儘量消除不好的弊端。
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堅強與感知力。
要讓孩子明白,人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哭只是宣洩悲傷的一種方式。哭完了,悲傷之後就要站起來勇敢面對,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孩子堅強勇敢的方式,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