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哭當「武器」,家長該如何應對?一篇文章解決你的所有疑惑

2020-12-25 張媽育兒經

文\張媽

編輯\張媽

新生兒都是伴隨著哭聲降臨這個人間的,仿佛"哭"就是孩子的本能一般,一出生便會了這個"技能"。孩子哭鬧更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哄也不聽,打也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孩子小,等孩子長大了懂事後就不會哭了。

其實不然,孩子長大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仍舊會哭,甚至一些孩子到了小學的年紀遇上不開心的事情也會用大哭來對抗家長,這在家長看來或許沒什麼,但這是孩子獨有的一種"威脅"技能。

哭本來是人類七情六慾中表達宣洩悲傷的一種方式,每個人都擁有著哭的權利,但是我們並不能放任孩子肆意哭鬧,要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哭的含義,明白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不該哭。

"哭"並不是家長說停能停的

很多孩子在自己不順心的時候情緒說來就來,用大哭宣洩自己的情緒,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這就讓家長非常難受,可是孩子"哭"又不是家長說停就能停的。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懂事"的孩子家長一說就會停止哭鬧,我們常常認為這些孩子是"懂事的孩子"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並不合適,懂事的孩子並不應該用聽不聽話來決定,這類孩子只是在家長的教育下學會了控制情緒罷了。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情緒?

為什麼人一旦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後就會遺忘掉"哭"這項人體本能?照理說童年是最無憂無慮的年紀,那為什麼人在童年時期總是哭泣而步入成年後面對著各種壓力哭泣反而越來越少了呢?

那是因為成年人已經學會了如何操控自己的情緒,成年人已經知道了哭並解決不了問題。

第一步,讓孩子明白:哭解決不了問題

孩子在小的時候有任何不順心的事情就用哭鬧來宣洩情緒,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就哭,摔倒了也哭,甚至連被爸爸媽媽說兩句也哭。

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抗挫能力的表現,家長們應該從小便教育孩子: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很多事情及時孩子哭鬧家長也不會妥協。

第二步,教孩子學會思考和表達

有的孩子在家長沒滿足他要求的時候就會大聲哭鬧,有的孩子卻不會,因為他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吃完晚飯過後,孩子想要吃零食就會拿來零食讓家長打開,在被家長拒絕後,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不會表達的孩子只會大聲哭鬧我就要吃。

而會表達的孩子可以跟他講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就比如等明天再吃零食,晚上已經吃飽了零食打開吃不完就浪費了,孩子明白後就會和家長進行溝通,不會哭鬧索取。

在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過後,家長可以說明自己拒絕的原因,孩子自己就會做出一些思考和判斷,如果孩子堅持的話家長就可以給出一個替代的方案,延時來滿足孩子需求。孩子並不是沒有耐心等待,而是他們害怕被拒絕。

記得曾經有一次我在玩手機的時候,孩子大聲哭鬧覺得我不理他,我就曾對孩子說過:"寶寶有玩具,媽媽也有玩具,媽媽的玩具就是手機,媽媽想要玩,如果你想要媽媽陪你玩的話就不要哭,告訴媽媽你想要媽媽陪你,媽媽就會放下手機陪你。"

於是乎,現在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每當我做完家務後坐在沙發上和愛人聊著天順手拿出手機的時候,耳邊就會傳來寶寶的聲音:"媽媽陪我玩",有時候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第三步,告訴孩子有需求是要理性提出,而不是哭鬧索取

每個人都會有所需求,不論是生理亦或者是心理。

生理層次舉個例子來說就是肚子餓了,孩子在嬰兒時期餓了的第一反應就是哭,引起家長注意後家長才能明白孩子這是餓了,抱孩子起來餵奶。

心理層次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孩子內心感到害怕了,孩子小的時候再看到一些面相兇惡的人亦或者感覺到了異樣也會用哭來宣洩自己害怕的情緒。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學會語言表達的時候,仍然一直哭不知道用語言告訴家長發生了什麼就常常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告訴孩子:"你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不要用哭來表達,你已經學會說話了,可以對爸爸媽媽說出你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哭鬧。"

所以說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覺得心煩意亂吼叫孩子是沒有用的,家長要認同孩子的異樣情緒,然後加以引導,讓孩子自己將心中的需求說出來,我們才能夠妥善的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他真的想要哭,就是孩子一方面覺得他的想法不被理解所以委屈的哭,一方面就是沒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哭,所以家長們應該安慰好孩子,等孩子平復好心情才能引導孩子說出需求,幫他解決。

張媽有話說

與其說孩子拿哭當做"武器",不如說是一些家長心甘情願的被孩子的哭聲所"脅迫",愛孩子並不是無底線滿足孩子,但是直接拒絕的確會讓孩子上心,所以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態度,不慣著孩子的同時也別忘了給予愛和關懷。

我是張媽,家長們如果遇上育兒方面的問題,不妨在評論區發表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或者私聊我和我一起探討如何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大家幫忙轉發點讚哦,謝謝!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怎麼辦?家長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煩惱,明明可以用嘴解決,為什麼要用哭呢?面對這種情況,又該不該妥協呢?在孩子有限的認知裡,哭是與家長溝通最有效的方式。一旦孩子發現哭有用,便成為了他們的殺手鐧,動不動就拿哭來威脅家長。
  • 孩子問題不斷像「話癆」?家長別不耐煩,繪本會告訴你該如何應對
    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孩子會說話以後,可能會向家長提出很多問題,有的父母甚至覺得孩子是個「話癆」,只要見到家長就不停說話。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而在這段劇情播出後,網上也掀起了熱議:「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一、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曾經一位武漢寶媽,坐在地鐵站冰冷的地上一言不發。,怕嚇到孩子,怕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怕給孩子留下陰影……所以在「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下,一些網友覺得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在孩子面前哭有用嗎?
  • 寶寶在幼兒園受委屈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可以這樣做
    那麼作為家長,看到孩子有了這樣的表現之後該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委屈情緒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委屈?,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這些情緒都是在寶寶小小世界裡的大事了,因此家長在跟寶寶溝通的過程中,總是對孩子講各種道理,告訴孩子「你就應該這樣做」的話其實會讓寶寶心理壓力更大。
  • 如何學好初中英語?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成績?一文讓你解決所有疑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如何學好初中英語?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成績?一文讓你解決所有疑惑! 2019-01-22 15:2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很多有家長和同學總是在問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其實不管是學哪一科,最主要的就是學習方法,只要學習方法正確,你的成績表一定不會難看。
  •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一般的家長會說:「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不要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當然,也有溫柔一些的家長:「好了寶寶,我們不哭了好不好~」不管是哄一哄還是嚴厲壓制也好,都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應該被制止。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這時,一個爭議就來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都在為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把負面情緒帶給他呢?更別說哭了。家長有成年人的累與苦,在孩子面前哭時一定是崩潰到了極致的,沒人能忍住,也千萬別忍住。1、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哭瑪麗·弗裡斯塔德博士告訴我們,讓孩子看見家長哭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深知養育一個孩子的不容易,怕照顧不好,更怕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每個成年人都不容易,總會有極度脆弱和崩潰的瞬間。
  • 孩子把哭當「武器」?不僅是性格使然,也和家長的這些行為有關
    當他希望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時,會「假裝哭」,直到要求被滿足後馬上變得喜笑顏開,這種哭沒有任何的傷心成分存在,完全就是一種「威脅」父母的手段。除卻性格使然,有些孩子把哭當「武器」是由於他們無法接受父母的一些行為。有些敏感的孩子會從家長的行為舉止中摸索出一定規律,用哭來「對付」父母。
  • 親子教育 | 一篇值得所有家長共享的教育文章
    下面這篇教育孩子的文章,相信家長朋友們看了定會有所感悟,往往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希望家長朋友們好好看看。 一、這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來替你教育他。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但是如果你天天製作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夠升起尊敬之心呢?四、孩子之間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 孩子總是 用眼淚來「威脅」,家長該如何應對?
    「哭」是孩子天生自帶的技能,一出生就會。家長會被孩子的哭搞得頭疼,所以非常想擁有一位「天使」寶寶。但是很多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哭,甚至一些七八歲的孩子在遇到不如意事情的時候會用大哭來反抗家長,其實這就是一種孩子式的「威脅」。
  •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內向,比較安靜、膽小,到了新環境(幼兒園)後更是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如當孩子哭哭啼啼地來找你,告訴你某個孩子總是欺負他,建議先把孩子攏在自己的懷中,理解同情他的遭遇,並嘗試著幫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情感體驗:「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疼?」其次,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了,父母可以嘗試著讓孩子慢慢建立起事情的因果聯繫和積極應對問題的能力。
  • 親子教育 一篇值得所有家長共享的教育文章
    孩子的教養,是和金錢沒有關係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篇心理教育學家關於家庭教育的自述。「孩子滿臉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媽媽,他的感受是:爸爸還是媽媽做了什麼壞事嗎?當你說「我花那麼多錢供你上學,你知道嗎?」孩子的感受卻是:家裡的錢都被我用來讀書了,爸爸媽媽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應該讀書。當你說「這次考試那麼差,不許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學習學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無用的猜你喜歡人。當父母天天吵架時,孩子的感受是他們不愛我。
  • 孩子害怕打針,看到醫生就哭,家長該如何引導?
    有個寶媽,老公是疾控中心的,有一次孩子爸爸穿白大褂去幼兒園檢查,沒任務一般不穿白大褂,閨女看到嚇壞了,怎麼叫她都不理,很害怕,還說我不認識你。孩子之所以對醫生這個害怕,一來是因為每次見到醫生都代表著要打針,哈子一向都比較害怕打針,二來是因為有些家長用醫生來嚇唬孩子,比如孩子不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就說感冒了就有醫生來給你打針,孩子就害怕的趕緊穿上衣服了。
  • 小夥伴說「我不和你玩」,孩子聽到委屈想哭,家長該如何應對?
    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講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我們小時候或是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景,「滿心歡喜地去找小夥伴,但小夥伴卻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玩,你走吧!』」,心裡的喜歡瞬間化為烏有,表情也是瞬間黯淡甚至委屈到流淚。身為家長,當你聽到孩子說「媽媽/爸爸,TA不和我玩……」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很心疼孩子?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很多家長在親子關係上都有著各種困擾:如果對孩子太嚴厲,孩子會牴觸、會疏遠;如果對孩子太寵愛,孩子會恃寵而驕、會不受管束。尤其是在孩子的叛逆期,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孩子的叛逆並不是手握大權就能解決的問題。
  • 孩子動不動就哭,背後的原因你應該重視一下(附解決方法)
    我們正在廚房做菜,聽到客廳傳來生氣的尖叫聲:「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姍姍大喊著跑進廚房要找媽媽。姍媽本來正在和我們興高採烈的聊天,看到女兒的「哭包」樣子的告狀其他孩子搶她的玩具,生氣放下手中的菜說:「你怎麼又哭哭哭,你自己找他們要回來啊,別人都沒有像你這樣子。」說完要孩子出去。
  • 孩子總拿「哭鬧」當武器,這樣做才是最好的「反擊」
    ,並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你哭一會吧,媽媽等你。4.孩子哭一會就會停下來。等孩子平靜下來,帶他回家。這樣,他就會明白,哭鬧解決不了問題的,下次也就不會拿哭鬧威脅了。2歲左右孩子的表達能力不足,很多時候,他們發脾氣,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和他人進行溝通。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叛逆厭學,巧用3個原則,輕鬆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我之所以開篇分享這段如何處理自我情緒的經驗,主要是讓喜歡對話技術的家長能夠有所覺察,作為一個大人,如果能夠清晰的把情緒本身與應對情緒的表達方式區分開來,那麼在運用好奇與孩子對話時,就不會被情緒所控制,真正的去關注、傾聽、理解孩子,這樣對話的效果才出得來。
  • 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
    孩子的成長與金錢無關。接下來,我將分享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希望能幫助你教育孩子。如今,大多數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是有害的,但他們無法分辨什麼是溺愛,更不用說他們在家裡是否有溺愛。我曾經問過一些母親,她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工作。有人說:「我受不了讓我的孩子們工作,即使我很痛苦。」也有人說,「叫『孩子』做事更麻煩。」。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需要吃穿。
  • 寶寶夜裡老是哭,怎麼都哄不好!該如何應對呢?
    寶寶夜裡老是哭,怎麼都哄不好!該如何應對呢?每個媽媽都是十分辛苦的,伺候了小祖宗一整天,好不容易等他睡著,可以睡一個囫圇覺了!其實,引起寶寶夜哭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針對不同的原因,採用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才能真正安撫好寶寶哦~老人們常說:「睡得好的孩子長得高」、「孩子睡覺是在長個」,而「孩子晚上睡不好會影響發育」……同家長們的擔心一樣,這些說法其實都是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