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網友:難道家長不是人嗎?​

2020-09-03 MA學長

昨天看到一個熱搜詞條,問題是,視頻內容是熱播劇《白色月光》的片段,劇中張一目睹了丈夫出軌女兒的幼兒園老師,開車載女兒的途中,孩子一直在哭,張一從溫柔的說:「笑笑你別哭了好嗎?」再到情緒爆發喊出「笑笑你別哭了」,然後崩潰大哭,哭完發現女兒被嚇到了,趕緊拉著女兒的手道歉,讓女兒別怕,只是跟她開玩笑。



大致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話題卻拋出了家長在孩子面前該不該哭,評論區的網友大都是說:「哭能解決問題嗎?只會嚇到孩子。」也有網友說:「家長不是人嗎?為什麼不能哭?不過要向孩子解釋為什麼哭。適當讓孩子知道人生有起有伏。」


學長更贊同能哭的觀點,哭只是合理宣洩情緒的一種方法,這樣的家長更貼近現實,才不會讓孩子有「大人不會哭」或者「不該哭」的觀點。家長雖然要理智的表達情緒,但是合理的發洩也很重要,如果連哭都不能的話,這份沉重的愛孩子可能承擔不起,當有一天孩子意識到了家長的這份委屈,最大的可能就是內疚。



學長聽過一句話「不該讓孩子的周圍都是營造出的虛假太平。」家長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生活中應該給予孩子正能量,但是,沒有教育是完美的,父母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角色,給孩子一個快樂、安心的成長環境沒有錯,但是也不該粉飾太平,人撒不了一輩子的謊,當表面太平被戳破,孩子只會更崩潰,就像……父母為了孩子高考隱瞞離婚事實。



所以父母不必做一個「忍者」,當父母向孩子解釋之後表達自己的情緒,會讓孩子更加有同理心,同時也是給了孩子關心父母的機會,孩子會試著去體諒父母,用一些行為去減輕父母的壓力,也是讓孩子知道,家是一個不用帶著面具的地方,可以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種屬於「家」的安全感會讓孩子變得樂觀開朗有自信。


備註:全文說的父母可以哭,但不包括無理取鬧的哭。

相關焦點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電視劇《白色月光》裡,張一目睹丈夫出軌後,情緒完全崩潰,在女兒面前失聲大哭。這時,一個爭議就來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都在為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把負面情緒帶給他呢?更別說哭了。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寶媽在女兒面前崩潰,嚇壞了孩子
    這段時間的熱播劇《白色月光》聚焦的是婚姻和家庭生活,宋佳飾演的張一在目睹丈夫出軌後,在女兒面前情緒崩潰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這段劇情也引發了網友們對自身經歷的分享,也有很多人開始理性討論「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父母不必做「忍者神龜」
    當媽以後註定會失去很多自由,比如看電影自由、旅遊自由、睡覺自由……但是Mommy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媽媽會連當著孩子面前哭的自由都沒有。前幾天,熱播劇《白色月光》中的一個片段上了熱搜,引發了網友們對「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討論。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而在這段劇情播出後,網上也掀起了熱議:「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一、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曾經一位武漢寶媽,坐在地鐵站冰冷的地上一言不發。,怕嚇到孩子,怕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怕給孩子留下陰影……所以在「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下,一些網友覺得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在孩子面前哭有用嗎?
  • 丈夫出軌,媽媽在女兒面前痛哭被罵: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important}前幾天,都市婚姻懸疑劇《白色月光》因為一個育兒問題上了熱搜——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憋死家長,在孩子面前始終保持鎮定自若、「溫柔而堅定」,一直是非常「政治正確」的教育理念。媽媽不開心是因為我嗎?媽媽會不喜歡我嗎?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吵上熱搜,當父母就沒有崩潰的自由?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電視劇《白色月光》裡面的女主角張一事業家庭雙成功,堪稱人生贏家的她卻遭遇家庭煮夫出軌。「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在孩子面前不能哭的話 ,家長太難了吧。」「不該讓孩子的身邊都是營造出的虛假的太平,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吵上熱搜:你的做法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這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是人都有情緒崩潰的時候,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網友認為該哭就哭,做真實的自己。假如孩子做錯了一件事,父母有「憤怒」的情緒並表現出來是沒有問題的。父母也是人,不是神,完全可以在孩子面前做真實的自己,並不需要刻意的掩飾。
  • 家長應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哭?錯誤的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情緒宣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在經歷傷心難過和不開心的事情後,人的心理防線都會被刺激和幹擾,正常的生活方式會被打亂,進而會出現對於這件事產生情緒和反應。「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上一秒還在為工作完成的好消息而激動開心,下一秒卻被意外事件的發生而放聲哭泣。」最近,家庭都市倫理劇《白色月光》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熱點話題,在視頻中有一個片段的確打動了很多家長和網友。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怎麼辦?家長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煩惱,明明可以用嘴解決,為什麼要用哭呢?面對這種情況,又該不該妥協呢?其實,孩子們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為了跟家長作對。而是他們太小,還不懂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孩子有限的認知裡,哭是與家長溝通最有效的方式。一旦孩子發現哭有用,便成為了他們的殺手鐧,動不動就拿哭來威脅家長。
  • 生為人母,該不該小孩面前哭
    ​ 你父母在你面前崩潰大哭嗎? 《白色月光》中張一目睹張鑫出軌後,在車內崩潰大哭,嚇到了坐在車後的女兒。在孩子眼裡,父母永遠是那麼的堅強,且遇到什麼事情情緒從不外露,可當突然的宣洩降臨,突然再也忍不住的克制,孩子又是怎樣的感受。
  • 孩子總喜歡哭,家長該不該抱?家長抱的孩子將來能力很突出
    之前就有這麼一個家長就發了牢騷,孩子在兩三個月的時候還不是特別重,能抱著,但時間久了也不能一直抱著孩子,所以之後家長就試著不去抱孩子,但孩子哭家長不去抱真的好嗎?家長堅持孩子哭不去抱,導致孩子心理受到極大傷害小李對於育兒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還會經常買來一些關於照顧孩子的書籍,也會在網上看一些專家的講壇。
  • 「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孩子哭泣時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
    ,孩子越哭家長越氣。,觀看的過程中家長也可問孩子問題:你覺得樂樂和憂憂可以和平共處嗎?通過輕鬆幽默的形式,孩子和家長可共同意識到,不是只有快樂的記憶才是好的,悲傷也是人類成長的一部分,是可以通過哭泣表達出來的。
  • 孩子害怕打針,看到醫生就哭,家長該如何引導?
    文 | 齊麗娟寶寶們最怕的人大都是同一種,這個人不是警察,不是小偷,甚至不是劫匪,而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人——醫生。小孩子對醫生的畏懼程度,就像是傑克和湯姆的關係一樣。孩子之所以對醫生這個害怕,一來是因為每次見到醫生都代表著要打針,哈子一向都比較害怕打針,二來是因為有些家長用醫生來嚇唬孩子,比如孩子不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就說感冒了就有醫生來給你打針,孩子就害怕的趕緊穿上衣服了。
  • 家長懵了,網友:生物老師該哭了
    出題人的心思你別猜,你猜也猜不透,你要說他們出題死板,不知變通吧,他們能瞬間給出出一道「思維空間題。」看完這個大大的×,許多家長都傻了,這道題錯在哪裡?難道我上了個假學?其實正確答案是11盞,因為只問了你幾盞燈,並沒有問滅了幾盞燈,家長們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一道數學題,是一道腦筋急轉彎啊。不過,這個家長們也可以理解,但是下面這些題目,家長們是真心傻了,題目這樣出真的沒有問題嗎?不會影響客觀事實嗎?
  • 孩子偷東西不承認,家長該不該報警?網友:別把家庭教育分給警察
    不行就狠狠教育一頓,支持這位家長的做法,這個教訓夠重量。網友B:不贊同這位家長的做法,什麼是家庭教育啊?就是家長給予的教育唄,這位家長只是想給孩子教訓,但是憑什麼把教育轉嫁給警察啊?這種教育方法不是把孩子越推越遠嗎?對孩子不能光「教訓」,要好好教育。網友D:看了這個新聞,第一想法是這個孩子一輩子完啦,有陰影了。整的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孩子會恨媽媽的吧?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懂事。
  • 開學第一天鄧超哭了,回家看《家長教育學》,網友:學忍住眼淚嗎
    孩子不願意入園,抱著家長不撒手,還有的孩子開開心心上學去了,家長在後面捨不得孩子哭成了淚人,超級奶爸鄧超就因此上了熱搜。」,不是娃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娃呀!9月2號孫儷又發了一個動態,內容是鄧超不知道從哪裡淘了一本書,最近一直在看,也不知道看進去了沒,配圖是一本泛黃的《家長教育學》。網友們又發表評論:超哥是要學如何忍住眼淚嗎?
  • 喜歡哭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嗎?家長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哭泣?
    今天我想先講一個故事:小明今年6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一天在家裡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摔疼的他於是哇哇地哭了起來。媽媽看見了,就過來安慰他,可是安慰了很久以後,他反而越哭越厲害了,媽媽也心煩了,就吼了他:你怎麼不聽話呢?都說了別哭了!不許哭了!看見媽媽嚴厲的樣子,小明不敢再哭了。
  • "對不起,爸爸媽媽不是超人",情緒崩潰,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所以沒有時間和精力天天盯著孩子的學習以及配合學校的工作。但又擔心因此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內心十分焦慮。對此,許多家長和網友都表示能理解,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只是看什麼時候崩潰而已。情緒崩潰,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 自家娃被別的孩子打了 家長該如何應對?
    小菜籽才1歲半,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癟著嘴、眼淚含在眼眶裡,看著真的非常讓人心疼,我就抱著他說:「媽媽知道,是哥哥不對,他打人不對,媽媽剛剛批評過他了,給媽媽看看小臉疼不疼!」  所幸小男孩的爸爸不是那種溺愛孩子的,抱著小男孩說:「快和弟弟道歉!」但是小男孩完全沒有道歉的意思,並且還很兇,我就對他說:「你打人是錯誤,弟弟沒有受傷這次就算了,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 玉溪家長放任小孩隨地大小便該不該?網友吵翻天了
    在玉溪街頭,你是否也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帶著孩子玩耍,孩子想上廁所忍不住了,於是家長便順其自然直接在大街上就地解決。近日,網友發的一篇孩子隨地小便的帖子,就引發了網友的一場口水戰。這值得我們思考,試想一下,當你面對孩子隨地小便的行為,你會指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