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些日子,微博上關於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大哭的熱搜引起多少家長的共鳴。據了解,這位爸爸平時工作很忙,老師發信息給他希望溝通交流一下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但他卻沒有回覆信息,打電話也不接。
後來開家長會,老師就點名提醒這位爸爸,讓他平時多注意一下老師的信息,這樣對孩子的學習也好。但沒想到,這位爸爸卻當場情緒崩潰了,他哭著說道:"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天天加班到凌晨……"。
據這位爸爸說,他平時工作很忙,壓力也很大,熬夜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所以沒有時間和精力天天盯著孩子的學習以及配合學校的工作。但又擔心因此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內心十分焦慮。對此,許多家長和網友都表示能理解,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只是看什麼時候崩潰而已。
情緒崩潰,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在生活中,父母要照顧孩子,要工作要應酬客戶。面對孩子的學費、以及每個月的生活費、養老費、房貸車貸等花銷,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工作上不順心了,父母也不敢把情緒帶到家裡,只能自己消化,然後帶著笑臉回家。因為在孩子的眼中,爸爸媽媽是超人,沒有哪個父母想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在孩子面前。
臨床心理學家Philippe Scialom說過:"當我們無法遏制情感時,當我們無法使用語言替代情感時,我們就會哭泣。"父母總有情緒崩潰的一天,那麼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下面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有的網友說:"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哭",因為這會影響到孩子,甚至會嚇壞孩子,因此很多家長都選擇憋著自己的情緒。
但是不表露出來,孩子就察覺不到父母情緒的變化了嗎?可千萬不要小看孩子。作家六六在《王貴越安娜》一書中寫到:孩子對父母的情緒變化,簡直像風溼病人對天氣的變化一樣敏感。
就算父母隱藏得再好,但對於心思細膩且敏感的孩子而言,父母微小的情緒變化都會被他們察覺。而華盛頓州立大學及伯克利大學研究者Sarah Waters,也曾勸父母們不要隱藏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我們為了不讓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去壓抑和掩飾自己的情緒,但這往往只會起到反效果。"
相反,父母要學會示弱,讓孩子"被需要",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①拉近親子關係
《示弱的力量》一書中提到:很多時候父母付出許多,卻得不到滿意的回饋。是因為一個父母的強者形象在那擺著,但如果降低姿態,會讓孩子認可自身的價值,從而與你親近。
中國很多父母都習慣了在家裡保持"強者"的姿態,比如爸爸媽媽總是很堅強,是家裡的頂梁柱,從來不會把害怕和憂慮等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就算孩子察覺了,問:"爸爸媽媽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了?我能幫忙嗎?"大多父母通常會以一句:"小孩子知道了也沒用"頂回去。
時間久了,會讓親子之間形成隔閡,因為父母"強者"的姿態,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不敢靠近父母。相反,如果父母學會對孩子示弱,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傾訴,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需要",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
②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幼小的孩子,總是期望自己能幫上父母的忙。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並且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父母。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過於強勢,不會對孩子示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獨立精神建設。
父母不妨嘗試對孩子示弱,尋求孩子的幫忙,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明星媽媽霍思燕,就曾說過:"我們父母還是要向孩子撒撒嬌"。比如她在生活中經常扮演弱者,請兒子嗯哼幫忙,"我拿不動這個,幫一下媽媽";"這個我不信,你來幫我一下"。
在霍思燕的引導下,嗯哼總是會開開心心地去幫媽媽做一些事情。所以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那個,高情商獨立能力強的暖男嗯哼。
③和父母一起經歷情緒,提高共情能力
馬伊琍在真人訪談節目《女兒30+》中曾提到過自己離婚後的事情。剛離婚的時候,她害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兩個女兒。但越壓抑自己狀態與糟糕,"這是我人生當中,狀態最低最低最低的時候",她這麼形容。
後來終於想明白的馬伊琍,不再假裝堅強,而是學著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她開始學會在女兒面前示弱,對過去釋然。"媽媽,我早就看出來了,你一點都不好",女兒的一句話,讓馬伊琍潸然淚下。
如今,馬利伊已經可以很自然地和女兒討論婚姻這件事情。大女兒說希望以後媽媽的另一半長得很帥氣;而小女兒希望媽媽以後的另一半懂得疼愛家人。
當父母在情緒上學會對孩子示弱,和孩子一起經歷情緒。可以提高孩子的感情能力。也能在心靈上和孩子建立很深的羈絆,進而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感。
④讓孩子更有主見
最後,涉及到一些家庭決策時,父母也要學會適當示弱。比如家裡要搬家,父母可以詢問孩子:"我們搬去哪裡比較好呢?爸爸媽媽不知道,你說說你的想法"。而孩子就會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搬得離學校近一點,上學方便;搬去市中心,生活更方便等等。
當孩子開始思考,並且和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時,他們已經朝著獨立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如果父母經常這樣詢問孩子,可以鍛鍊孩子使得他們更有主見。
小貼士
有的時候,父母不妨對孩子說一句:"對不起,爸爸媽媽不是超人"。或許效果比直接在孩子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要好得多。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會不會在孩子面前情緒崩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