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爸爸媽媽不是超人",情緒崩潰,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2020-10-03 溫柔虎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些日子,微博上關於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大哭的熱搜引起多少家長的共鳴。據了解,這位爸爸平時工作很忙,老師發信息給他希望溝通交流一下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但他卻沒有回覆信息,打電話也不接。

後來開家長會,老師就點名提醒這位爸爸,讓他平時多注意一下老師的信息,這樣對孩子的學習也好。但沒想到,這位爸爸卻當場情緒崩潰了,他哭著說道:"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天天加班到凌晨……"。

據這位爸爸說,他平時工作很忙,壓力也很大,熬夜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所以沒有時間和精力天天盯著孩子的學習以及配合學校的工作。但又擔心因此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內心十分焦慮。對此,許多家長和網友都表示能理解,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只是看什麼時候崩潰而已。

情緒崩潰,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在生活中,父母要照顧孩子,要工作要應酬客戶。面對孩子的學費、以及每個月的生活費、養老費、房貸車貸等花銷,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工作上不順心了,父母也不敢把情緒帶到家裡,只能自己消化,然後帶著笑臉回家。因為在孩子的眼中,爸爸媽媽是超人,沒有哪個父母想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在孩子面前。

臨床心理學家Philippe Scialom說過:"當我們無法遏制情感時,當我們無法使用語言替代情感時,我們就會哭泣。"父母總有情緒崩潰的一天,那麼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下面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有的網友說:"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哭",因為這會影響到孩子,甚至會嚇壞孩子,因此很多家長都選擇憋著自己的情緒。

但是不表露出來,孩子就察覺不到父母情緒的變化了嗎?可千萬不要小看孩子。作家六六在《王貴越安娜》一書中寫到:孩子對父母的情緒變化,簡直像風溼病人對天氣的變化一樣敏感

就算父母隱藏得再好,但對於心思細膩且敏感的孩子而言,父母微小的情緒變化都會被他們察覺。而華盛頓州立大學及伯克利大學研究者Sarah Waters,也曾勸父母們不要隱藏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我們為了不讓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去壓抑和掩飾自己的情緒,但這往往只會起到反效果。"

相反,父母要學會示弱,讓孩子"被需要",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①拉近親子關係

示弱的力量》一書中提到:很多時候父母付出許多,卻得不到滿意的回饋。是因為一個父母的強者形象在那擺著,但如果降低姿態,會讓孩子認可自身的價值,從而與你親近。

中國很多父母都習慣了在家裡保持"強者"的姿態,比如爸爸媽媽總是很堅強,是家裡的頂梁柱,從來不會把害怕和憂慮等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就算孩子察覺了,問:"爸爸媽媽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了?我能幫忙嗎?"大多父母通常會以一句:"小孩子知道了也沒用"頂回去。

時間久了,會讓親子之間形成隔閡,因為父母"強者"的姿態,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不敢靠近父母。相反,如果父母學會對孩子示弱,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傾訴,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需要",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

②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幼小的孩子,總是期望自己能幫上父母的忙。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並且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父母。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過於強勢,不會對孩子示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獨立精神建設。

父母不妨嘗試對孩子示弱,尋求孩子的幫忙,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明星媽媽霍思燕,就曾說過:"我們父母還是要向孩子撒撒嬌"。比如她在生活中經常扮演弱者,請兒子嗯哼幫忙,"我拿不動這個,幫一下媽媽";"這個我不信,你來幫我一下"。

在霍思燕的引導下,嗯哼總是會開開心心地去幫媽媽做一些事情。所以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那個,高情商獨立能力強的暖男嗯哼。

③和父母一起經歷情緒,提高共情能力

馬伊琍在真人訪談節目《女兒30+》中曾提到過自己離婚後的事情。剛離婚的時候,她害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兩個女兒。但越壓抑自己狀態糟糕,"這是我人生當中,狀態最低最低最低的時候",她這麼形容。

後來終於想明白的馬伊琍,不再假裝堅強,而是學著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她開始學會在女兒面前示弱,對過去釋然。"媽媽,我早就看出來了,你一點都不好",女兒的一句話,讓馬伊琍潸然淚下。

如今,馬利伊已經可以很自然地和女兒討論婚姻這件事情。大女兒說希望以後媽媽的另一半長得很帥氣;而小女兒希望媽媽以後的另一半懂得疼愛家人。

當父母在情緒上學會對孩子示弱,和孩子一起經歷情緒。可以提高孩子的感情能力。也能在心靈上和孩子建立很深的羈絆,進而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感。

④讓孩子更有主見

最後,涉及到一些家庭決策時,父母也要學會適當示弱。比如家裡要搬家,父母可以詢問孩子:"我們搬去哪裡比較好呢?爸爸媽媽不知道,你說說你的想法"。而孩子就會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搬得離學校近一點,上學方便;搬去市中心,生活更方便等等。

當孩子開始思考,並且和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時,他們已經朝著獨立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如果父母經常這樣詢問孩子,可以鍛鍊孩子使得他們更有主見。

小貼士

有的時候,父母不妨對孩子說一句:"對不起,爸爸媽媽不是超人"。或許效果比直接在孩子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要好得多。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會不會在孩子面前情緒崩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對不起,媽媽不是超人」:崩潰之下,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最讓人淚目的是下一秒,張一像極了做錯事的孩子,神色慌張地安撫著無助的女兒,生怕自己的魯莽給孩子留下心靈的創傷。「對不起,媽媽不是故意的。」「笑笑,你別怕好嗎?」「笑笑,媽媽錯了!」既然沒有人能控制情緒的產生,既然哭泣也是宣洩的一種本能,那不妨就放寬心,給自己解解綁。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真的沒什麼丟臉。
  • 媽媽在兒子面前崩潰流淚引起爭議: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媽媽雞湯
    最近,一則媽媽在兒子面前崩潰流淚的視頻,看哭了萬千網友。既然沒有人能控制情緒的產生,既然哭泣也是宣洩的一種本能,那不妨就放寬心,給自己解解綁。媽媽在孩子面前哭,真的沒什麼不可以的。01 憋住情緒,不一定是保護孩子母親的情緒,就是孩子的天空。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大部分的育兒觀念就是媽媽要克制情緒。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寶媽在女兒面前崩潰,嚇壞了孩子
    ,而此時在後座的5歲女兒看到媽媽的樣子,一直在哭。張一不帶安撫之意且顫著聲說:「笑笑,你別哭了好嗎?」可女兒越哭越厲害,張一的眼淚也忍不住了,情緒慢慢開始失控,最後大吼起來:「笑笑,你別哭了!」並緊急踩了剎車。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怕嚇到孩子,怕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怕給孩子留下陰影……所以在「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下,一些網友覺得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在孩子面前哭有用嗎?有些家長情緒崩潰時,會出現自殘傾向,自扇耳光、撞牆、撞門、摔東西等,別說小孩子了,大人看見也會嚇到;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哭完後,沒有任何解釋,會讓孩子出現錯誤歸因:爸爸/媽媽哭都是我的錯
  • 丈夫出軌,媽媽在女兒面前痛哭被罵: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甚至是偶爾的崩潰情緒,能不能、可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表達和宣洩?,尤其是負面情緒,都是需要有合理的表達和宣洩途徑的,即使是在孩子面前,我們也可以正當表達。媽媽現在很生氣,不過不是因為你,是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讓媽媽很煩,所以媽媽現在不能心平氣和地陪你了,給媽媽點時間好嗎?
  • 奇葩說:為什麼媽媽都是超人,而爸爸只是個人
    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女孩,是在一夜之間就變成超人媽媽的。可是在我們成為媽媽的瞬間,全都成為了超人。」其實她也很想睡懶覺,工作中也不想看別人臉色,輔導孩子作業時真的很崩潰。但又只能迎難而上,因為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家裡有一個隱形高手—爸爸。他在一切焦頭爛額的事情面前選擇了甩手,而不是搭把手。
  • 心靈樹洞|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哭嗎?壹粉:讓深情的眼淚盡情拋灑
    哭吧哭吧不是罪,讓深情的眼淚盡情拋灑吧。希望更多的是團聚的淚水,喜悅的淚水,幸福的淚水……壹粉「白首不分離」:我覺得做為家長有時在孩子面前哭也沒什麼不可以,比如失去親人時痛哭,讓孩子也知道親情有多重要;壓力大時偶爾哭一次孩子也會知道父母不是萬能的,不是超人,也會有解決不了的事。
  • 在孩子面前,大人有崩潰的權利嗎
    ,控訴我的爺爺奶奶爸爸,這讓我感覺除了媽媽,大家都是壞人,大家都欺負我和媽媽。妞妞認為,家長作為孩子的家長之前,首先是一個人。在遇到一些生活壓力和瑣事的時候,人的情緒極有可能崩潰,那麼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家長,在孩子面前哭也沒關係,釋放出情緒,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未嘗不可。
  • 心靈樹洞|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哭嗎?壹粉:讓深情的眼淚盡情拋灑
    作為父母一般在孩子面前總要表現的成竹在胸,從容鎮定,儼然是孩子的保護神,強大的依靠。既便是再大的困境和委曲也不願在幼小的兒女面前表露。但情到深處式傷心至極也難免真情流露!特別是兒女長大後,離別送行或久別重逢時,再也控制不住或者無須控制。哭吧哭吧不是罪,讓深情的眼淚盡情拋灑吧。
  • 媽媽不能在孩子面前哭,是毒雞湯還是有一定道理?當了媽的人都懂
    就在剛剛看到這樣一個話題,話題中涉及到《白色月光》中的一段內容,媽媽親眼目睹爸爸出軌,情緒一度處在失控的邊緣,孩子笑笑此時在哭泣,媽媽先是讓孩子不要哭了,但是媽媽毫無感情的表達根本無法讓孩子停止哭泣,緊接著觸動人心的一幕發生了,媽媽情緒突然崩潰,大聲嚎哭,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女人一時間驚慌失措,顯然是被嚇壞了。
  • 小宋佳在女兒面前崩潰大哭:「別跟孩子表露脆弱」害了多少父母
    這一切來得猝不及防,再加上女兒一直哭鬧,再也忍不住的張一把車停在路邊,大喊了一聲之後崩潰大哭。在發洩完之後,她才意識到坐在後排的女兒。只見笑笑抓著安全帶渾身抖動,瞪著眼睛無神地望著媽媽。「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這個話題迅速引起了討論,不少網友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崩潰,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你要堅強,別讓孩子看到你的崩潰。」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吵上熱搜,當父母就沒有崩潰的自由?
    「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真的會留下心理陰影。」「成年人就是邊崩潰邊自愈,孩子看到大人崩潰自己也會跟著崩潰,但他們卻沒有自愈能力。」父母不一定要當超人我們這一代父母經歷過中國式教育的捶打,也被密集的育兒資訊所轟炸過,我們被教導為「在孩子面前不能哭不能訴窮不能打罵」,因為負面情緒是羞恥的,展示脆弱不該是父母的姿態。
  • 成年人的崩潰,在孩子面前要不要藏起來?
    但如果把辯題改成:父母的崩潰,在孩子面前要不要藏起來?就很有的聊了。當然,我也不是說成年人有負面情緒就只能忍著。正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負面情緒憋在心裡總會出問題。這裡我只是想說,這種情緒不要攢到崩潰才一起爆發,更不要把火力對準向孩子,即使TA就是崩潰的導火線。作為成年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紓解情緒。
  • 媽媽痛哭嚇壞女兒:專家建議用5R原則降低情緒宣洩後的傷害
    01情緒需要流動: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哭關於家長在孩子面前該不該哭,首先,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父母也是走在成長路上的人啊,哭或者不哭,都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其實,父母不一定要當超人,大人有壓力、有委屈,有各種千絲萬縷的情緒。而情緒是需要流動的。
  • 劉詩詩談當媽感受:媽媽是超人,也是凡人
    女子情緒穩定一些後才道出緣由「連續加班一個月,突然工作做完了,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該去哪裡。」緊繃的壓力,已經讓她的負面情緒累積到極點。怕回家哭會嚇到女兒,只能坐在地鐵站內發洩苦楚與委屈。世界這麼大,卻被逼得無處藏身。
  • 媽媽痛哭嚇壞女兒:專家建議用5R原則降低情緒宣洩後的傷害
    :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哭關於家長在孩子面前該不該哭,首先,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父母也是走在成長路上的人啊,哭或者不哭,都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其實,父母不一定要當超人,大人有壓力、有委屈,有各種千絲萬縷的情緒。而情緒是需要流動的。
  • 多少媽媽的崩潰,從輔導作業開始!學會情緒管理,母慈子孝不是夢
    媽媽講了幾遍,孩子還是不明白,結果母子倆都崩潰了,抱頭痛哭,哭完繼續寫作業。視頻看起來既搞笑,又心酸。 要說,這類報導不是孤例,輔導作業時的情緒崩潰,母子雞飛狗跳,大概已成了天下媽媽們的心病。湖北襄陽的一位媽媽,更是因為陪兒子寫作業,誘發心梗進了醫院。 我那土豪同學,乾脆揮一揮手,年花幾萬,直接把孩子送進貴族全託學校,她稱之為「用錢買命」。
  • 「孩子不肯吃飯,我打了他」:那些新手媽媽們瀕臨崩潰的瞬間
    對不起,帶給你一些負面情緒。」「謝謝你,我不打擾你了,希望沒有給你帶來困擾。」好像每個媽媽都經歷過欲哭無淚的時刻。自己都吃不上飯,也要給孩子準備飯,自己都睡不了覺,還要哄孩子睡覺。除了安全問題,一切都可以做到及格就好。媽媽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我說過的。你記得嗎?
  • 《媽媽是超人》同樣是孩子哭,胡可和馬雅舒卻表現差異很大!孩子...
    《媽媽是超人》同樣是孩子哭,胡可和馬雅舒卻表現差異很大!孩子哭泣時 你做對了嗎?在昨天更新的《媽媽是超人》中,胡可把安吉和小魚兒送去軍營訓練,兩個人自己拖著自己的行李箱,胡可在後面跟著。這次胡可讓安吉和小魚兒來參加軍營訓練,一是為了鍛鍊小孩的獨立能力,讓他們懂的什麼是規矩,讓他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二是想通過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裡,兩個人相依為命,更加知道彼此的珍貴。超長反射弧的小魚兒,過來一會才反應過來媽媽要走,哇哇大哭,但是小魚兒只是在原地哭,並沒有跑向媽媽。而且胡可也是面帶微笑站在原地,只是告訴安吉要他拉著弟弟。
  • 孩子一去幼兒園就哭?「分離焦慮」導致孩子情緒崩潰,父母需重視
    不少父母在這個九月,都開始把在家裡養了好幾年的孩子送進了幼兒園,讓他接受人生中成長的第一步。可是,還有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和爸爸媽媽分別之後,就崩潰大哭,讓站在校門口偷偷看孩子的父母紅了眼睛。①孩子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情緒易崩潰如果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時候,父母沒有辦法及時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會導致孩子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情緒人容易崩潰,所以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崩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