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長熱議的話題要數:在孩子面前,你有哭的權利嗎?
熱播劇《白色月光》中就有這樣一幕,女主角張一的女兒在車後座一直哭,無論張一怎麼哄,孩子就是不停止哭泣。
而此時的女主角張一在目睹丈夫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內心處於焦灼狀態的她,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隨時處於崩潰的邊緣。
內心的精神壓抑、怎麼也哄不好哭泣中的女兒,她終於崩潰,泣不成聲。
有人說,怎能在孩子面前哭,會嚇到他們,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別不好!
正如劇中的一段臺詞:「成年人沒有崩潰的自由,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即使內心崩潰,還要笑臉迎人」!
但同時,壓抑的情緒如果得不到緩解,人長期處於這種無法被緩解和釋放的壓力當中,不僅會給自己,也會給家人帶來傷害。
每年有多少因抑鬱而引發的悲劇事件,就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壓抑,一直得不到釋放。
所以,當你感到內心的壓抑讓你透不過氣的時候,不妨在家人、朋友、孩子面前用正確的方式釋放出來。
有很多的案例表示,大人經常吵架,並且會在孩子面前崩潰,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的童年不幸。
追究起來,因為父母並沒有告訴孩子,他們崩潰的真實原因,導致孩子總以為是自己做錯了,所以造成了心理陰影。
有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小的時候,媽媽總會在我面前哭泣,控訴我的爺爺奶奶爸爸,這讓我感覺除了媽媽,大家都是壞人,大家都欺負我和媽媽。
長大後,才發現,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樣。
只要爸爸媽媽吵架,媽媽就會離開家,來到爺爺奶奶家各種謾罵控訴,攪得大家都不安寧,她沒有和爸爸一同去解決問題,反而去指望別人幫她解決。
《白色月光》劇照
當爺爺奶奶去世後,媽媽不能找他們了,便來找我去解決。
當我結婚後,才發現,但事實並非如此。
網友分享的這則故事中,重點不是媽媽找家人傾訴,而是媽媽在給他傾訴的時候,將自己當成完全的受害者,控訴所有的人。
這種教育方式以及釋放壓力的方式,不會是一種正確的釋放壓力的方式,也不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孩子,而父母釋放壓力的方式也會影響孩子,錯誤的方式,無疑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
妞妞認為,家長作為孩子的家長之前,首先是一個人。
在遇到一些生活壓力和瑣事的時候,人的情緒極有可能崩潰,那麼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家長,在孩子面前哭也沒關係,釋放出情緒,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未嘗不可。
《白色月光》裡,張一怕嚇著孩子,壓抑住內心的難過與不解,盡力的告訴孩子:不要怕,乖,媽媽道歉!
1.坦誠交流 孩子心理才會更健康
看到你釋放情緒的方式,他們也會學會如何去正確釋放的情緒,有情緒的時候不會壓抑,而是通過正確的方式,緩解自己的壓力和緊張。
作為家長,情緒得到得到釋放,身為孩子,也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釋放自己的壓力。
2.釋放情緒壓力 別傷害到孩子
在孩子面前可以哭,但也要注意正確的方式,比如,摔東西、打孩子等極端的方式就不可取,總之,別傷害到自己和孩子。
記得如果孩子看到你哭,一定要和孩子解釋自己不開心的原因,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煩惱,說不定,孩子會給你啟發。
同時,你不僅不會被孩子看不起,反而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你也會獲得一個貼心的小寶寶。
END
今日話題:
在孩子面前,你哭過嗎?你覺得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更多育兒內容,歡迎關注紐博恩,有什麼問題歡迎討論。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