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扮失明謊遭勒索、搗亂,孩子花式求關注,你注意到了嗎?

2020-11-08 米朵的蘋果

2019年,湖北武漢地梁女士發現6歲的女兒忽然視力下降厲害,有時候走著樓梯就跌倒了。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孩子地視力僅為0.15。

醫生經過進一步測試,發現孩子眼睛的狀況正常,並沒有受損害,問題出在心理上。


原來,梁女士二胎生下兒子後,大女兒便覺得自己受冷落,於是出現「癔症性眼盲」,目的只為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而另一個蘇州媽媽則被嚇壞了:她把孩子送去學校還沒半個小時,孩子就慌張地跑回家,說「遭人勒索」了。

媽媽馬上尋求民警幫助,可是調查發現,孩子撒謊了。原來,自從媽媽生了二胎後,對他的關心就越來越少了,之前孩子也試過不寫作業,想引起關注,可是收效甚微。他才不得已想到這樣一個「餿主意」。

以上兩個孩子的表現,就是一種典型的「求關注」的心態。如果一個5歲的孩子想求得父母的關注,他不一定會扮演瞎眼,或者離家出走,因為他們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但是他們一定會通過各種哭鬧搗蛋的方式,來獲取父母的關注,而父母可能往往並不知道他們背後的心思。

在《你的5歲孩子》一書中,兩位作者路易絲·埃姆斯、弗蘭西斯·伊爾克明確指出,如果5歲的孩子通過「好「 的事情並不能得到他所嚮往的關注,即來自父母的表揚和誇獎。那麼他就會有意的去做」壞「 的事情以尋求大人的關注。哪怕遭到大人的責罵和懲罰,但是也總比根本得不到任何關注都好。


該書的作者是來自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路易絲和弗蘭西斯,他們所寫的《你的N歲孩子》系列書作為親子經典書籍,已經暢銷全球多年。

其實孩子們心裡也非常的清楚,當他們處於安靜狀態的時候,家長通常不會給他們太多的關心和關注,而當他們一旦表現頑皮或者多動的狀態後,馬上就能吸引來家長的關注。

孩子往往發現這樣能成功地激起家長的情緒反應,就會更傾向於用這種吸引父母眼光,即使這樣可能會被批評。

但是孩子老是這麼折騰大人,換作哪個家長都受不了。那麼如何處理孩子這種通過搗蛋求關注的行為,具體的管教方法是什麼,又是如何對孩子形成合理的期待幫助孩子獲得安全感,同時也滿足他們自我的表現欲呢?《你的5歲孩子》一書都有答案。

一、把握孩子「求關注」的心理

當5歲的孩子存在「求關注」的心理時,孩子會很自然地想:只有當別人關注我、為我服務的時候,我才有價值。只有當我主宰、控制、並佔上風的時候,我才顯得重要。

《你的5歲孩子》一書中指出,其實家長面對5歲的乖巧階段的孩子,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管教「技巧「,但是孩子畢竟是不成熟的,一旦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最好的管教方式就是把握孩子」求關注的「的心理。而不是懲罰。


《如何以愛來管教孩子》是一本專門談論如何管教孩子的書,書中認為,責罵、教訓、責打,以及取消孩子的某項資格這些管教方式,幾乎沒有一條是有效的方式。

該書作者多德森博士特別指出:「懲罰的威力所帶來的後果,是孩子對成年人的敵視、憎恨和報復之心。你根本就不可能通過激起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來傳授孩子得體的舉止。

 所以當孩子極盡胡鬧之能事的時候,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其實是 「請給我關注」! 一旦家長不能正確地對孩子進行關注,他們就會進入第二階段:報復。

美國著名家庭倫理片《克萊默夫婦》裡就有父子相互報復的一幕就很有代表性。

克萊默先生因為是一個工作狂,難以忍受的妻子離家出走後,他獨自一個人帶著孩子。但是他幾乎沒有時間好好地陪兒子,這導致兒子感受到深深的傷害。

哪怕是每晚陪兒子吃飯的時間,他也是一邊工作一邊吃飯。感到很不舒服的兒子,開始拿著玩具飛機在父親面前晃來晃去。

並把晚飯推到一邊:「我討厭吃湯汁肉餅。」

「你上周明明說你很喜歡吃。」克萊默先生駁斥說。

「我對洋蔥過敏。」

「不,你才沒有過敏。」

「吃了我會吐。」

「不,根本不會吐。」

在跟兒子的整個對話中,克萊默先生根本沒意識到兒子的話背後的真正含義。兒子要的是他的關注,而不是跟父親作對。

二、具體的管教方法

孩子吸引大人關注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哭鬧,發脾氣,尖叫,打人,搗亂,唱反調,示弱,粘人等。

如果家長總是因為他們的這些行為而懲罰他們,而沒有了解他們背後真正的「求關注」的心理需求,那麼那些總是不被父母「關注」的孩子,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1、容易出現早戀

孩子在父母這裡得不到關注和關心,他們就會在別的地方找存在感。這類孩子在大一些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早戀的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且也可以引起父母的關注。

2、容易自暴自棄

被忽略的孩子心態很容易消極,孩子會認為連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不關心和關注自己,慢慢地孩子就會放棄自己,失去積極的心態。

3、容易情緒崩潰

不受父母關注的孩子容易暴躁,當他們遇到問題沒有人幫忙,受了委屈無人傾訴,只能選擇壓抑自己。表面上孩子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一旦觸碰到孩子的底線,情緒會一觸即發,立馬爆發出來。

雖然不關注孩子「看不見」孩子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求關注的負面行為家長都要及時處理的。在《你的5歲孩子》一書中給家長的建議是,除非孩子做出以下不良行為,否則家長不應對孩子的其他負面行為予以關注:1)會給孩子造成實際傷害或者危害的行為;2)會損壞東西的行為;3)會戳到你「命門」的行為。

那麼,一旦你認為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該怎麼辦?《你的5歲孩子》一書的建議如下:

1、冷處理:讓他回到自己的屋裡,切記你的聲音不可充滿惱怒,而應該是平靜的、就事論事的去說去做。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過,孩子會根據家長的反應來決定自己做事情的態度。比如他們做完一件事情之後,家長表現出比較強烈的反應,無論是憤怒還是高興,孩子都會覺得這樣做能夠引起父母的注意力,之後便熱衷於這樣做。但如果父母表現出無所謂,不在意的情緒,孩子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沒有意思,從而不願再這樣做。

所以,家長可以選擇適當忽視孩子的行為,不要他們一搗亂,就上前制止。

因為制止也是關注的一種,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自己這樣的行為並沒有得到關注而不去做了。

2、控制環境:雖然孩子長到了五歲,應該把家裡布置得適合孩子安全活動,能減少很多麻煩。

孩子在家裡就能夠自由地搗蛋和調皮,自然就不會出外面惹是生非。

3、允許孩子宣洩: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有些行為是於事無補的。

當發現孩子有情緒而故意搗亂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發洩心中的情緒,而不是認為孩子無理取鬧,壓制他們的想法。陪孩子去做一些運動或者是去空曠的地方吶喊,發洩內心的情緒。

4、用回饋的技巧:傾聽孩子的訴說,明白孩子真正表達的是什麼,然後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孩子表達的複述給他聽。

能將孩子述說複述一遍,孩子一定會因為感受到你的重視而高興萬分,自然會認為家長非常的細心,真正的是在關心他們。孩子自然會變得很好說話,試問誰不喜歡那些真正關心我們的人呢?

5.建立一個正面的獎賞體制:如果孩子遵守家裡的規矩,就給予正面肯定,而不是在淘氣的時候予以負面懲罰。

在立規矩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模擬他們犯錯的場景,用以讓孩子明白具體什麼樣的行為才會受到懲罰,什麼樣的行為能夠得到獎勵。

小孩子通過這樣的練習,這樣可以保證規矩的執行力度,在模擬的過程中家長再一次重新說一遍規矩,並且將獎懲制度再次聲明,小孩子記憶力很好,都會記住的。

千萬不要懲罰他們。

6.和孩子講條件:雖然孩子才五歲,但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跟孩子講條件,如果孩子的行為讓你比較滿意,或者完成了他承諾的某件事,那麼你也要滿足他的某個心願。



正如前面家長要記住,不是孩子任何的負面行為都是要給予孩子關注的。當出現上面的 提到的三種行為時,家長才有必要採取這6種管教的方式。

三、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管教孩子最要緊的一條是我們的管教必須要先弄明白父母對一個五歲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的事理。

兩位作者路易絲·埃姆斯、弗蘭西斯·伊爾克認為,許多讓孩子遭到懲罰的「壞事」無非是因為他還不夠成熟而已。換句話說,是我們有時候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卻倒過來因為孩子達不到我們的期望而懲罰孩子。

什麼期望才是對一個5歲孩子的合理期望呢?書中提到,一個正常的5歲孩子也並非能做得到只說實話。他會儘量說實話,但不見得總能做得到。

5歲的洋洋在吃飯,媽媽說,今天如果洋洋在半個小時內吃完東西,那麼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獎勵。洋洋聽了很高興,不過他趁著媽媽去廚房的時候,偷偷的把飯菜倒掉了。倒完之後跑過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吃完了。

看見倒掉飯菜的媽媽壓制住了自己的生氣,再次問洋洋,說謊的小朋友媽媽不喜歡,你到底有沒有吃完飯。洋洋又點點頭說:」吃掉了。「

孩子想要獎勵所以跟媽媽撒了謊,這個行為媽媽肯定不接受。就如同上面列出的第5條管教方式所說的那樣,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他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應立即告訴孩子:能承認錯誤很不簡單,然後再對孩子做的錯事進行批評。由於孩子的誠實行為,相應地要減輕對他的批評或處罰。
還有一點,5歲的孩子未必一定管得住自己,不去拿別人的東西。家長不應當縱容孩子去拿別人東西,但是也沒必要為此憤怒。這孩子還需要成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達到對別人的物權和自己的物權同樣看重的程度。

事先的預防要比事後的懲罰好百倍。不過,假如你一定要懲罰孩子,請儘可能在責罰時讓自己保持冷靜。

總而言之,更多的關注和陪伴,才能減小孩子的不安全感。面對孩子的「求關注心理」,我們不必要糾結於孩子的過分行為,及時的加以幹預,及時的給予孩子安全感,才是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的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搗亂,是孩子想吸引你的注意
    孩子愛搗亂?也許只是想吸引你的注意!有些調皮是因為孩子到了探索階段,孩子喜歡在家裡到處探索,把家裡搞得亂糟糟的,才會讓爸爸媽媽們誤會,認為孩子太調皮。另一種情況呢,是孩子想要通過搗亂的方式,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孩子平時得到父母的關注太少,或者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以及家庭事務,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在乎自己。
  • 孩子用搗亂求關注?羅森塔爾、瓦拉赫效應和SFBT技術可以幫您解困
    她問孩子,為什麼上課不聽課,要搗亂,孩子說老師無視她,都不叫她回答問題,有時一個眼神都沒給她。朋友說:「」我反覆跟她講,一個班這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關注你。大家不都在認真聽課,寫作業嗎,你怎麼就不能安靜地聽課學習呢?也告訴她別太在意老師在不在意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但是說了好像也沒什麼用。」這讓我想起之前輔導過的一個四年級男孩。這個孩子平時不太合群,看著蔫蔫的。
  • 《女配有毒:男神專寵手冊》傲嬌男神花式寵妻,甜到你質疑人生!
    《女配有毒:男神專寵手冊》傲嬌男神花式寵妻,甜到你質疑人生!很多讀者朋友們都十分喜歡網絡文學,看的多了水平和品位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而對於目前市面上充斥著的各種網絡小說,似乎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那麼針對這些書荒但卻又有所要求的讀者朋友們,小編今天專門整理了五本快穿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 女扮男裝文,本王總想關注他,怎麼會這樣?難道本王真的斷袖了
    女扮男裝文,本王總想關注他,怎麼會這樣?難道本王真的斷袖了寶寶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女扮男裝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告別書荒,那就一起來看看吧。寶寶們記得多多點讚、關注小編哦,據說顏值高的都關注小編啦,比心。
  • 孩子為何喜歡在父母面前調皮搗亂?知道了背後原因,你還會兇嗎
    她高興地跑出去跟媽媽說:「媽媽,你看看我,我好看嗎?」見媽媽沒搭理她仍繼續埋頭打掃,她又拽著媽媽裙角說到:「媽媽,你理理我嘛,你都好久沒陪我玩了」。孩子有時的搗亂,可能是想依戀父母了隔壁鄰居家的孩子搗亂的行為,只是想要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媽媽誇獎一句,哪怕一句相信孩子也會高興很久。處在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特別強,一般他們看到了什麼好玩的東西,都想著去弄一遍給父母看看。
  • 妻子遭黑客勒索卻安然無恙,當事人親述如何防止勒索軟體
    PCWorld的編輯Mark Hachman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各種關於如何避免惡意軟體的攻擊,以及如何將自己損失降到最小的建議,雷鋒網對原文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勒索軟體?遠離不正規的網站。但是如果你不注意的話,正規網站上的小廣告也可能暗藏惡意軟體。不過,如果你瀏覽一些不該瀏覽的網站,那麼風險就會大幅增加。如果想尋求專門針對勒索軟體的安全軟體,可以考慮Malwarebytes 3.0,RansomFree也宣稱自己可以對付勒索軟體。但是通常情況下,它們的反勒索軟體功能通常都是需要付費的。
  • 你也被情緒勒索了,而不自知嗎?
    請點擊上方關注「峽谷有聲」,為你寫溫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華。「你生活,總是得先處理,應付別人的需求,以至於必須忽略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如果你不這麼做,對方就會用一些話和一些方式責怪你,讓你感覺到挫敗或罪惡,甚至覺得自己很糟糕,然後你將深陷在這些情緒中動彈不得,像是被黏在蜘蛛網上的昆蟲一樣。」
  • 言情小說:重生娛樂圈寵文,女扮男裝成國民男神,被男主娶回家寵
    女主重生後勢要報復女配上輩子對自己做的一切,男主超級寵妻,寵妻無下限,花式寵妻舉例,女主去拍戲,男主說:「男一號太醜,男二太差,把他們換了,我演男一男二」自己給自己加戲也是棒棒的啊!十分不錯的娛樂圈重生甜寵文,值得一看!   《重生影后:boss萌妻不乖》 作者:書染染
  • 5本扮豬吃老虎的搞笑小說,主角腹黑無恥裝柔弱,然後用實力碾壓
    5本扮豬吃老虎的搞笑小說,主角腹黑無恥裝柔弱,然後用實力碾壓!第二本:《咫尺之間人盡敵國》作者:乘風御劍書評:咫尺天涯人盡敵國,主角穿越到武道昌盛世界(有現代文明)的故事。主角擁有不死之身,無論身受何種程度的傷,睡一覺自動痊癒,卻患有被迫害妄想症(神經病),一旦有人散發惡意,馬上滅門。
  • 對孩子的「情感勒索」,你有出現過嗎?
    很多的父母真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常常無法讓孩子感受到這一份愛。反而把這些焦慮還有這些不安的情緒送到孩子的心裏面,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例如我昨天就看到一個爸爸帶著他的女兒出遊,結果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指著他的女兒跟他講,說我有欠你嗎?我有欠你嗎?我們要見你,你為什麼要這樣子?
  • 孩子故意「搗亂」,可能另有內情
    尤其是3歲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並逐漸形成,他們會意識到「我」的力量,並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了解這個世界,並通過各種嘗試,發現自己的能力。因此,有些孩子的搗亂甚至可能表現出一定的攻擊性,如推搡、用物體或工具損害他人的身體動作。這些孩子在同齡人群中佔比為兩成左右,只有不到3%的孩子屬於「高攻擊性兒童」。試圖獲取更多的關注有些孩子搗亂可能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得到更多的關注[3]。
  • 出生就被扔進垃圾桶,成名後遭生父勒索5千萬:反正你掙錢容易
    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撫順6歲女兒遭親媽虐待就是最好的反例,一個曾經想當畫家、喜歡遊泳的少女,可能再也無法下水、再也沒辦法輕鬆握筆。2.出生就被扔進垃圾桶,成名後遭生父勒索萱爸有話說——父母拋棄後,你還願意認親嗎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我們不要你了」,父母看似玩笑話的背後,孩子卻受到了情感勒索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為了讓孩子完成一項事情,會對孩子說。如果你沒有把這件事情做成,我們就不要你了。,於是採取了一種嚇唬孩子的方法,就比如說如果孩子不想做作業的話,小麗就會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做作業的話,媽媽就不要你哦。
  • 《情感勒索》:教你走出情感勒索的迷霧
    你最關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裡。最親近的人,會把你拖進最持久的戰役。「你要是敢跟我離婚,就別想見孩子了!」「你個不孝子,是不是想讓我死給你看?」「我好難受,看看你讓我變成什麼樣了!」「你不是想要這個嗎?那就乖乖聽我的。」這四種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侶、父母、朋友、同事……他們也許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你好」,卻會讓你過得生不如死。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了他們的受害者。在這種扭曲的關係中,沒有人是贏家。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中國式教育」中,很多家長喜歡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同樣在一個教室,別人可以考滿分,你怎麼不行?真丟人!」「我這麼累死累活的,還不是為了你?你能不能爭氣點?」「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是要氣死我嗎?」甚至還有的家長在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事情時,會說「我再也不愛你了」、「真想沒你這個孩子」這樣的氣話。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和自己的孩子鬥智鬥勇,恐怕不少家長都會感到奇怪,畢竟孩子還那麼小,怎麼會和他們鬥智鬥勇,就算真的鬥,還怕鬥不過年紀差這麼多的小孩子?其實,孩子有時候會用哭鬧的形式"情感勒索"家長,然後家長在這樣的哭聲陣仗下不得不妥協,只不過很多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和孩子"較勁"的過程中輸了。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蘇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根據親子關係、婚姻、職場中的案例,從情感勒索過程、分類、背後的原因以及常用伎倆入手,教讀者們如何科學、理性地了解情感勒索以及如何正確應對情感勒索,防止個人的自我完整性遭到破壞。01 誰在對你進行情感勒索?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中國式教育」中,很多家長喜歡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同樣在一個教室,別人可以考滿分,你怎麼不行?真丟人!」「我這麼累死累活的,還不是為了你?你能不能爭氣點?」「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是要氣死我嗎?」甚至還有的家長在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事情時,會說「我再也不愛你了」、「真想沒你這個孩子」這樣的氣話。在這些家長看來,自己的話可以引起孩子的內疚,繼而達到教育的作用。殊不知,這些話卻是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其危害遠大於所謂的「教育」。
  •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