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媽媽們發現,孩子能說會走之後,越來越調皮。有些調皮是因為孩子到了探索階段,孩子喜歡在家裡到處探索,把家裡搞得亂糟糟的,才會讓爸爸媽媽們誤會,認為孩子太調皮。
另一種情況呢,是孩子想要通過搗亂的方式,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孩子平時得到父母的關注太少,或者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以及家庭事務,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在乎自己。
為了可以讓爸爸媽媽多些時間陪伴自己,或者想要得到爸爸媽媽的關心,有的孩子就會故意搗亂。
最近,王莉發現兒子小輝總是喜歡搗亂。有次她和兒子在逛商場,準備給孩子買雙運動鞋,孩子正在試鞋的時候,碰巧遇見了媽媽好久不見的朋友,媽媽和好朋友兩個人就聊起來了。她們太久沒見面了,有好多好多話說。朋友還誇小輝說:「小輝都長這麼大了,真是個帥氣的小朋友!」媽媽笑了笑說:「在家裡整天調皮搗蛋的,他爸爸經常不在家,我都煩死了,一點都不乖。只有他爸爸回來才能管得住他!來,小輝快過來跟阿姨打招呼。」
小輝原本站在離媽媽不遠處,聽到媽媽和阿姨的對話,就是不願意過去打招呼,他回到試鞋的位置,把鞋脫下來,就光著腳到處跑。還時不時的把店裡的衣服取下來在自己身上比劃,隨後就丟在地上。
媽媽聽見商店服務員大聲呵斥小輝,才停止了和朋友的談話,走到孩子面前又將他訓了一頓,小輝一直埋著頭不說話。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搗亂行為十分困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調皮,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其實,只要做到這幾點,孩子就會失去搗亂的興趣。
面對孩子的搗亂行為,我們不能單純的呵斥,責怪孩子。一定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搗亂。
從媽媽與朋友的談話中,我們知道,小輝的爸爸經常不在家,但是他回來的時候,就能「管住」孩子,說明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下,不會做一些搗亂的事情。孩子是渴望得到爸爸的關愛與陪伴。
有位兒科醫生朋友告訴我,他曾經接診過一個小女孩,隔幾天就說自己不舒服:頭疼、肚子疼、手疼、腳疼。每次爸爸帶她來醫院檢查的時候,卻什麼病也查不出來。
後來那位醫生朋友關注到一個問題,小女孩的媽媽從來沒有帶她來醫院看病過。一次,他詢問了孩子爸爸相關情況才知道,小女孩的媽媽在另一個城市工作,經常2、3個月才能回來一次。
朋友建議,讓孩子的媽媽多抽一些時間陪陪孩子,也許情況會好一些。小女孩的爸爸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女孩的媽媽,他們決定,為了讓媽媽多陪陪孩子,給家裡添置一輛汽車,這樣,媽媽就可以每天下班之後開車回家了。
自從媽媽開始每天回家之後,小女孩再也沒有發生無緣無故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了。
小獅子的故事:草原上有一隻小獅子,他正在玩捉蝴蝶。小獅子心想:「這也太無聊了,我去看看其他小夥伴們現在在做什麼吧。」
小獅子來到森林體育場上,看到了正在踢球的小斑馬和梅花鹿,還有水牛哥哥它們,小獅子心裡難受極了,他想:「小夥伴們踢球都沒有找我一起玩,我該怎麼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呢?」於是,當皮球被小斑馬踢出來之後,小獅子趕緊上前把皮球搶走了。大家都在後面追著喊:「小獅子,你這個壞蛋,把皮球還給我們!」但是沒有誰能追得上小獅子。
小獅子看到大家說自己是壞蛋,跑得更快了,他心想:「我不要把皮球還給你們了,誰讓你們不帶我一起玩球,還說我是壞蛋呢。」
小獅子一開始本來是想通過帶走皮球來引起小夥伴們的注意,所以一開始他跑得是很慢的,但是當小夥伴們給小獅子貼標籤,叫他「壞蛋」的時候,小獅子就開始跑得很快,不讓小夥伴追到了。小夥伴對小獅子貼標籤,小獅子就從內心認定「壞蛋」要做的事,把別人給他的標籤坐實。
在媽媽的朋友誇讚小輝的時候,媽媽不僅不認可,還給小輝貼標籤,說孩子整天「調皮搗蛋」,原本乖乖站在一旁的小輝,聽到之後,便開始在商店搗亂起來。也是一種「既然你說我調皮,那我就調皮給你看」的心理。
爸爸媽媽們不要總是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孩子,也儘量不要講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說自己的孩子很差勁之類的話,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也會讓孩子產生疑問:爸爸媽媽愛我嗎?
孩子在搗亂時,他們到底在想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們去耐心發現,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當然,孩子還不太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然也不會使用搗亂的行為這一招。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比如,在給孩子講《小獅子》的故事時,就可以詢問孩子:「寶貝,你認為小獅子做得對嗎?」,並且家長要學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小獅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告訴孩子:「其實小獅子不是想要搶走小夥伴們的皮球,他是希望小夥伴們和他一起玩是嗎?而且,最後因為小夥伴們說他是大壞蛋,小獅子才跑了,不把皮球還給小朋友們了,是嗎?寶貝搗亂的時候,是不是也不是故意的,是想爸爸媽媽陪你玩對不對?那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學小獅子這樣好不好,不然爸爸媽媽不知道你想做什麼呀。」
在家長的引導和簡單的提問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爸爸媽媽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多關心孩子的狀態,多跟孩子交流溝通,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傾聽他們的要求,進行合理的引導,讓他們懂得父母是愛自己,關心自己的,讓他們及時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和關注,同時也要教育和引導孩子保持正確的行為。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