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插話,並非是故意搗亂,家長別隨意讓他們閉嘴

2020-09-03 圖圖媽媽小課堂


以前的同事突然到訪,我們相互分享了如今的工作狀態,之後便隨意閒聊。原本在一旁看電視的女兒,突然跑到我身後說:&34;我皺著眉頭說:&34;她嘟著小嘴繼續看電視。

老同事向我請教工作經驗,我隨意分享了一些。&34;女兒再次打斷我們的談話,我大聲喊道:&34;

隨意插話可謂是很多小孩子的&34;,我年少之時也是如此。每次家中來客人,我都想在他們面前表現一番,提升自己的&34;。然而每次準備加入談話時,父母都會冷冷地說一句:&34;

進階為家長之後,對於孩子的插話行為,我也選擇了零容忍的態度。想必很多朋友都不喜歡孩子隨意插話,畢竟這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有些性格暴躁的家長會大聲責罵孩子,讓其閉嘴。

孩子喜歡插話的原因。

為何孩子總是隨意插話呢?其實並非是父母眼中的故意搗亂,而是這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他們缺乏等待的耐心,不希望讓客人影響自己的活動進程。比如父母原本想帶他們去遊樂場,但是客人的突然到訪,拖延了自己的計劃。

父母和對方交談時,孩子感到枯燥無味,缺乏等待的耐心。他們希望父母可以快速結束對話,帶自己前去玩耍。而頻繁插話的潛臺詞便是:你們聊完了嗎?快點,我要去玩!

另一方面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成為談話的主角。有些孩子喜歡彰顯自己的個性,希望得到各種誇讚。當家長和別人談話時,他們感覺自己被忽視,便會用插話的方式得到父母的關注。參與父母的談話,繼而發表自己的意見,很有可能得到對方的誇讚。

有些客人出於禮貌,便會誇讚孩子聰明活潑。這樣便會讓他們覺得,隨意插話可以得到父母和客人的關注,內心可以得到莫大的滿足。

孩子經常插話,父母要如何引導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適當回應孩子,再將其支開。

有些孩子善於表現自己,隨意插話也是為了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從而達到內心的小虛榮。父母的一句&34;只會打擊他們的熱情,甚至產生心理隔閡。我們不妨適當回應他們的談話,之後再將其支開,做到&34;。

當孩子準備加入談話時,我們可以暫時回應,向客人介紹自己的孩子。之後便用&34;為由將其支開。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得到片刻的關注,又能夠避免其再次插話。

第二個方法:引導他們換位思考。

詩人託馬斯曾說:一分鐘的思考抵得過一小時的嘮叨。

如果孩子頻繁插話,或是故意幹擾父母的交談。等客人離開之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冷靜溝通,讓他們換位思考。可以問:&34;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孩子腦海中便會浮現&34;、&34;、&34;等字眼。

理解了父母當時的心情,孩子也會明白隨意插話會影響客人的情緒。經過溝通之後,他們也會逐漸改掉隨意插話的習慣。

寄語:尊重他人是立身社會之本,孩子隨意插話,好似前行的火車突然失去燃料。家長要培養他們等待的耐心,以及相互理解。今後和別人相處時,他們也懂得適當迴避,給對方交談的空間。你家寶貝喜歡隨意插話嗎?你會如何回應他們呢?

相關焦點

  • 愛「插話」的孩子更聰明?這實際上是個壞習慣
    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大人在交談的時候,有的孩子喜歡打斷別人的說話,經常隨意地插嘴,甚至孩子發現家長不理會自己時,還會加大音量來獲得注意。而大多時候家長都會遷就孩子,停下來聽孩子講,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愛插話好像顯得孩子機靈,會表現自己,其實是不對的。
  • 孩子總是模仿媽媽,並非是故意搗亂,家長要趁機引導他們成長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的媽媽對於孩子太過於嚴厲,幹什麼都是快速有效。這樣雖然能夠鍛鍊孩子做事勤快,但媽媽性格太過於強硬,導致孩子的天性也沒有發揮出來,孩子一直處於接受命令的狀態。孩子雖然成為家長眼中聽話的孩子,但是孩子會變得只知道執行家長的命令,沒有像同齡人那樣思考還有自主做些事情,這樣媽媽教育的孩子,總是服從,但是將來很難有出息。
  • 愛插話就戴「黑口罩」,別讓你的做法毀掉孩子
    家長很是憤懣,特地向記者求助:「插話肯定是不對的,但是老師這種做法是不是太簡單粗暴了,也太傷孩子自尊心了。」這種孩子因插話被傷害的情況可不僅僅發生在學校,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也一樣會遇到。「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經常被罵的那句話嗎?那時的我們總是被這句話傷害,黯然走開,受到滿滿的挫敗感。
  • 為什麼孩子總愛插話?多數父母忽視的原因,一定要來了解一下
    希望引起家長和他人注意廣西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心理詢詢師李桂雲認為:以「自我」為中心是多數孩子都具備的心理特性,當父母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就會有「被忽視、被冷落」的感覺。因此就會以「插話」、做某些動作,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
  • 孩子故意「搗亂」,可能另有內情
    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故意在人多的地方大聲吵鬧;故意在公共場合不遵守規則;故意把剛剛收拾好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等等。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搗亂行為視而不見,會對他們的自我認知及性格塑造產生不良影響,如出現攻擊性行為,青春期叛逆等。相反,如果管得不對,不但不起任何作用,反而越管越壞,讓父母無計可施。因此,想要「管」住熊孩子,父母就得先弄清楚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 孩子喜歡插話,可能在向父母進行暗示,家長要仔細分辨
    一、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視。一些家長在與別人溝通談話時,往往就會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把孩子自己曬在一邊。這時,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就會通過這種故意&34;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一些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總是認為孩子非常的沒有禮貌,就會對孩子進行說教和打壓。
  • 孩子經常說這句話,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可不要隨意給扼殺了
    導讀:孩子經常說這句話,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可不要隨意給扼殺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經常說這句話,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可不要隨意給扼殺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做事的專注力?父母不要隨意"插話"
    孩子出現各種不專心的現象與父母中的一方或兩方有關。有些家長自己做事就是不專注,經常東一榔頭西一榔頭,沒有個長性。孩子耳濡目染,時間長了和父母一樣。這就是俗話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父母們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做好言傳身教。
  • 孩子這個壞習慣不改,上學一定會被老師嫌棄!
    路上遇到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多聊幾句話的工夫,孩子就數次插嘴。終於,在孩子又一次插話時,奇妙媽媽沒忍住兇了一句:「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別插嘴!沒禮貌!」但兇完,奇妙媽媽就後悔了。孩子插嘴是因為覺得無聊,想要引起關注。奇妙媽媽沒有照顧他的情緒,還兇了他一頓。
  • 現場視頻:川普辯論會場不斷插話,拜登:你給我閉嘴!
    現場視頻:川普辯論會場不斷插話,拜登:你給我閉嘴!
  • 熊孩子經常搗亂幫倒忙,家長該怎麼辦?
    「我來掃地」「我來端飯」「我來曬衣服」「我也要揉麵粉」,聽到豆米說這些話,媽媽欣慰之餘也很苦惱,因為豆米還小,沒有什麼生活經驗,經常是越幫越忙,大人還得收拾爛攤子。ta還是個孩子,不能苛求ta像大人一樣事事做到完美當家長面對孩子積極幹活卻又虎頭蛇尾、熱心幫忙又製造爛攤子,很難不心態炸裂吧?於是很多家長難免著急,會對孩子說「一邊去,少給我添亂!」「跟你說了別搗亂!
  • 孩子「淘氣」是好事!請別阻止,讓他們盡情探索世界
    當媽那些事兒孩子「淘氣」是好事!請別阻止,讓他們盡情探索世界~當孩子長到2-3歲的時候,不少父母開始頭疼不已,聰明可愛的寶寶,突然變得「叛逆」了,像被誰不小心按到了「搗蛋模式」的開關,總是喜歡搗亂和搞破壞。
  • 娃不睡覺並非「存心搗亂」,要了解3個原因,別再讓他「哭睡」了
    家長用盡各種辦法,好言相勸、嚇唬、瞪眼睛暗示、大吼表示生氣、都沒效果,後來把孩子說哭、打哭才很快睡去。有過類似經歷的家長會發現,不止是在晚上,有時白天孩子哭過之後,也會睡一覺,而且比平時入睡快,不用家長哄。
  • 不要再誤會孩子有毛病了!這4個特點,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
    不隨意打斷他,幫助他建立溝通自信,另外,最好能夠幫助孩子規範用詞。調查顯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更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他們聰明、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表現欲。畢竟惡作劇行為並非從天而降,要設計出一個有新奇感的方案來,需要動腦筋,這對智力發育無疑起到催化作用。
  • 孩子喜歡「搗亂」怎麼辦?
    大家可能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孩子半歲以後,就開始有了各種「搗亂」的行為:亂撕、亂摳、亂扔、……很多家長也因此開啟了「吼娃」之路,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吼娃」場景越演越烈……這些看似搗亂的行為,咱們又該不該制止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半歲是孩子手指精細練習的高速期,半歲以後的孩子,他們喜歡用觸摸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咱們不僅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支持,這裡所說的支持,並非支持孩子搗亂,而是支持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性。
  • 孩子大哭時,讓孩子「閉嘴」是愚昧的做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情緒
    一提到「孩子哭」,很多家長都會感到頭疼,孩子有時候哭起來沒完,怎麼哄都哄不好,家長只好用嚴厲的方式讓孩子「閉嘴」,甚至會把孩子打一頓。每個小孩子都會哭鬧,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無論是有理由的哭鬧,還是無理取鬧,家長都要正視這件事,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去處理,如果強行讓孩子閉嘴,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 大人聊天孩子總插話,無視就可以解決?積極處理才是正確方式
    所以當父母和他人聊天的時候,父母們聊天的內容也會引起孩子的興趣,所以這個時候有一些孩子往往會插話,提出自己對於話題的疑惑,迫切的希望可以得到家長的回覆,而這也是他們去認識世界接觸世界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故意而為之,而是想要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 孩子深夜不睡,是故意搗亂?原因不全在他,別讓寶寶再「哭睡」了
    有些家長在體會過了娃"哭睡"的省心後,在最後哄睡無效時,不得已只能把娃弄哭,這種行為既無奈又心酸,而在娃兒睡著後,家長自己也是在後悔中煎熬。經常讓娃哭睡的壞處1、影響發育。被罵哭、打哭後入睡的孩子,心中產生的難過、恐懼和緊張等情緒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對身體和大腦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2、影響睡眠質量。
  • 孩子總是故意搗蛋?家長要讀懂「語言表達」
    有一些孩子總是喜歡故意搗蛋,在別人正興高採烈的談論一件事情時,他會有意無意的弄壞一個東西,或者是做一些打擾別人的小動作,總是要讓這件事情進行不下去,他才善罷甘休,但是看見孩子那個人畜無害的眼神,總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不值得和他計較這麼多。不過,再天真可愛的孩子,如果經常去搗亂別人,也會讓別人內心裡非常生氣。
  • 幼兒園老師反映:孩子喜歡接話和插話,不禮貌!家長回懟:沒覺得
    許多的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認為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懂事、可愛又聽話,而自己家孩子淘氣又叛逆,別人家孩子是來報恩的,再看看自己家的是來報仇的。而細節決定成敗的定律在幼兒教育中同樣適用,之前看到這樣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子大概2-3歲,坐在客廳擺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