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聊天孩子總插話,無視就可以解決?積極處理才是正確方式

2020-10-14 小熊育兒日記

文/小熊育兒日記

許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都會發現自家孩子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大人們在聊天時,小孩子總是喜歡插嘴,明明有的時候聊天的話題和孩子毫不相關,但是孩子總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一點也讓許多家長感到頭痛。

閨蜜的孩子已經4歲了,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也很機靈,但是閨蜜卻對孩子的一個壞習慣非常反感,那就是在閨蜜和他人聊天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去插嘴。

而周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表現真的如閨蜜說的那樣,不論我和閨蜜聊什麼話題,孩子總是要插上一兩句話,雖然閨蜜已經告訴過孩子很多遍「不要說話」,但是孩子插嘴的行為卻並沒有停止。

直到最後閨蜜非常生氣大喊了一聲:「大人們在聊天的時候,小孩子不要插嘴。」孩子可能也是第1次見到媽媽這樣,所以害怕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閨蜜也向我吐槽:「孩子總是有著插嘴的習慣,這可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插嘴的事情總是發生,但如果做事不管的話,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如果想要教育孩子,許多家長又不知道要如何進行教育。其實教育孩子並不難,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存在插嘴的行為?

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插話?

1、引起他人關注

一些孩子之所以喜歡插話,只不過是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力而已。這些孩子在家庭當中一直都是被關注的焦點,所以理所應當地認為父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可是當父母因為某一件事情而轉移注意力,沒有在乎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想方設法的去吸引家長的注意。比如會惡作劇,又或者是大喊大叫,有的時候這些孩子也會刻意的去插話,這樣父母就會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達到了目的。

2、對話題感興趣

小孩子的好奇心總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他們對他人口中的一些話,會感到非常的好奇。

所以當父母和他人聊天的時候,父母們聊天的內容也會引起孩子的興趣,所以這個時候有一些孩子往往會插話,提出自己對於話題的疑惑,迫切的希望可以得到家長的回覆,而這也是他們去認識世界接觸世界的一種方式。

3、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一些孩子在父母聊天的時候插話,並不是故意而為之,而是想要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雖然說表達自己的想法,任何時機都可以,但是一些小孩子的記憶力總是有限的,他們害怕如果現在不說出來的話,很有可能會錯過機會。而這也是孩子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家長千萬不要因此而責怪孩子。

其實小孩子插話並不是太過稀奇的情況,一些父母在聊天時都會察覺自家孩子有插話的壞習慣。但是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這種行為的時候,並不會選擇容忍反而選擇去訓斥孩子。雖說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但是也會給孩子帶來影響。

家長訓斥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1、不敢與他人進行溝通

一些小孩子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因為對自己很自信,認為說話並不是錯誤的行為,所以在他們看來,插話是很正常的表現。

但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選擇用訓斥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說話並不對,當孩子和他人聊天的時候,也會因為這一次的經歷而感到擔憂和害怕,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會給孩子造成深深的心理影響。

2、影響親子關係

一些小孩子本身就屬於話癆的類型,他們喜歡說話,喜歡表達自己對於聊天內容的想法,可是當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換來的卻是家長的責罵,那麼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恐懼感,不再願意和父母溝通,甚至會因此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係。

3、自尊心受挫

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便孩子年齡小,他們也有著很強的自尊心。雖然孩子插話的行為也不對,但是如果家長當眾訓斥孩子的話,這種公開出行的方式也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打擊。

家長在訓斥過孩子之後,並不告訴孩子真正訓斥的原因這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

總之,家長如果在孩子插話的時候,選擇用訓斥的方式來對待,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影響。但如果家長因此選擇不管的話,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那麼面對孩子插話的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呢?

面對孩子插話的行為,家長應該怎樣應對?

1、不訓斥

在孩子插話的時候,家長最應該做到的是不訓斥不打罵。

孩子正處於成長和學習的年紀,他們並不知道插話是不對的行為,所以才會不守規矩,出現插話的舉動。而家長在這個時候訓斥的話,只會打擊到孩子,甚至也會加強孩子對這種行為的印象,導致孩子在無意之間作出插話的舉動。

2、懂得引導孩子

家長如果想要真正的改正孩子插話的行為,那麼就一定要做到引導孩子。打罵並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改正這種不良習慣。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在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子不要插嘴,要讓孩子明白,打斷別人說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和孩子認真溝通,糾正孩子的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運用簡潔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樣才能真正的改正孩子插話的舉動。

3、言傳身教

家長與孩子溝通是一方面,其次家長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我們不能在孩子面前說出一套,又在孩子的眼中做出另外一套舉動,這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效果,讓孩子不懂得應該要學習哪一方面。

即便是家長們之間互相聊天,也應該要注意自己的話語,不要輕易打斷對方,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學習好的一面。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但不論出現怎樣的問題,只要家長認真解決,尋找解決方式,都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總愛插話?多數父母忽視的原因,一定要來了解一下
    面對孩子插嘴的行為,多數父母都是厲聲相向,出言阻止,再不然就是動手打孩子,總認為孩子這樣的行為特別沒教養、不懂禮貌,甚至覺得孩子的行為讓自己特別丟臉。但父母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的原因,再來處理孩子。孩子總會插嘴?這其實和孩子的心理有很大關係,父母應要重視了。
  • 大人說話時,孩子總愛「搶話」怎麼辦,試試遊戲的力量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受,是不是總是發現自己的寶寶或周圍的寶寶也是這樣的愛插話,寶寶愛插話的毛病是如何形成的呢?應該如何幫助寶寶改掉愛搶話的壞毛病呢?大人說話時,孩子總愛「搶話」,你有了解過孩子的內心嗎?
  • 兒童常見的15種行為背後的心理分析——插話
    小徐的孩子今年三歲半,最近莫名的發現孩子喜歡在自己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忽然插話。一開始大家覺得有趣,空降的小傢伙總讓氣氛變得更加活躍。但小徐最近發現,孩子插話的行為,愈演愈烈,甚至很多時候顯得十分沒有教養,讓別人覺得非常不禮貌。
  • 大人說話時,小孩總喜歡插嘴?家長學會這3招讓娃不打岔
    隨後的聊天過程中,雖然小玲兒子沒有再說出失禮的話,但時不時的插話還是讓我們這些大人無所適從,逐漸失去了聚會的趣味。事後,小玲還在我們的閨蜜群裡面跟我們認真道了歉,孩子總是不受她控制地隨意插嘴,多次管教都沒有見效,她也非常無奈。
  • 大人說話時,小孩總喜歡插嘴?了解深層原因後才方便「對症下藥」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當大人在聊天的時候,都希望自己不被打擾。但是小孩子有時候喜歡在旁邊插嘴,這會讓父母非常尷尬,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當家長與人聊天的時候,他們聊天的話題正好是孩子感興趣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這個話題讓孩子感興趣,所以孩子就會插嘴,讓大家注意到自己,然後能夠發表出自己的看法。可能孩子的本意不壞,只是說話的時間不對而已。
  • 大人談話時,孩子總喜歡插嘴打斷怎麼辦?
    吃過晚飯,我和孩子爸爸坐在桌子旁邊聊事情,老大走過來對我說:「媽媽,你陪我玩一會拍球吧!」我對她說:「現在我和爸爸在聊事情,你先自己玩一會兒吧!」老大回答了一聲好的就出去了,結果沒有兩分鐘,她又過來對她爸爸說:「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會嗎?」她爸爸對她說:「爸爸現在和媽媽在聊天,等我們聊完再陪你玩好嗎?」
  • 跟孩子聊天的正確打開方式get√
    研究人員指出,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交談不僅促進親子關係,也促進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可見,聊天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正確示範】  「爸爸要去刷牙了,我們比賽看誰刷的泡泡多!」  對孩子來說,有趣、好玩才是王道。
  • 和孩子聊天的學問:抓住聊天的最佳時機,把握正確的提問方式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在線高中副校長馬麗婭·科伊爾提醒家長,孩子到了十幾歲時,家長應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多交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錯誤5:打斷孩子講話孩子在和你說話時,如果突然被打斷或莫名大笑,是不冷靜且不尊重的表現。阿克特伯格會長表示,家長應把孩子當朋友,表達你對他的尊重和善意。傾聽孩子說話時,多聽少說少插話。
  • 愛插話就戴「黑口罩」,別讓你的做法毀掉孩子
    其實,這類孩子只是太急於展現自己或者想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只能以這種最笨拙方式,直接打斷別人來達到訴求。 二、求幫助 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銀獎的繪本《愛打岔的小雞》,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插話王」。我們並不是鼓勵孩子插話,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插話可以,但「過度插話」,隨意幹擾別人的行為都是不應該、不禮貌的。
  • 愛「插話」的孩子更聰明?這實際上是個壞習慣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她三歲多的兒子昊昊在客廳玩耍,他媽媽在和我們聊天的時候,昊昊總是過來打斷大人的談話:「媽媽,我的恐龍好像肚子餓了。」「阿姨,你們看看我的火車厲不厲害?」「我想要看動畫片!」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大人在交談的時候,有的孩子喜歡打斷別人的說話,經常隨意地插嘴,甚至孩子發現家長不理會自己時,還會加大音量來獲得注意。
  • 別人說話總愛插嘴,孩子這麼變「犯嫌」了?
    對此有些媽媽會結束聊天,有些則會訓一句「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而孩子則會委屈的哭起來。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又該如何引導他改變呢?可能是覺得大人的話題很有趣,所以也想參與其中,也可能是自己突然有事,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給予幫助等等。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沒有發育全,他們說話做事大多還是遵行著自己的本能,他不知道要等待別人把話說完,我自己想說就說了。2.希望被關注一般來說孩子會在2-3歲的時候,開始變得喜歡插嘴。
  • 別人說話總愛插嘴,孩子怎麼變「犯嫌」了?
    對此有些媽媽會結束聊天,有些則會訓一句「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而孩子則會委屈地哭起來。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又該如何引導他改變呢?孩子為什麼突然愛插嘴了?可能是覺得大人的話題很有趣,所以也想參與其中,也可能是自己突然有事,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給予幫助等等。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沒有發育全,他們說話做事大多還是遵行著自己的本能,他不知道要等待別人把話說完,我自己想說就說了。
  • 大人說話孩子總是插嘴?弄清楚背後的動機,輕鬆幫娃改掉
    ▶大人說話,孩子總是插嘴不是好徵兆大人說話的時候,孩子總是插嘴,實在不是一種好的行為。也許孩子在家的時候,家裡大人談話,孩子插兩句話沒什麼,還顯得孩子性格活潑,積極參與家裡的大事小事。▶為什麼孩子會有「插嘴」的習慣?大人說話,孩子總是「插話」,正常人的處理方式是,把孩子訓斥一番,指責孩子沒有禮貌的行為。但是,如果家長不想傷害孩子的話,最好找到孩子喜歡「插話」的原因,採用溫和的方式進行教育。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大人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
    孩子不願分享時,大人怎麼處理今天給淺淺買了一個新奇的玩具——一個籠子裝著兩隻會動會叫的小鳥。寶寶愛不釋手,走到哪裡都帶著。當她和她的玩伴們在小區遊玩區會面時。其他的小朋友被這個新鮮玩具吸引了,團團將淺淺圍住,紛紛表示想要玩。弄得淺淺很緊張,緊緊地抱著她的玩具,誰也不給碰一下。
  • 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插話,這是有原因的,父母一定得了解
    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插話呢?只有真正明白和了解了孩子為什麼總是插話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找到相應的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對孩子一味的謾罵指責,或者是動手打他。插嘴就是沒有教養嗎?
  • 讀懂孩子,輕鬆應對孩子愛插嘴
    每一個愛插嘴的孩子都有一些使他無視禮貌、隨意打斷別人談話的原因。要想讓孩子養成傾聽的習慣,得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心理,才能對症下藥。1.孩子心理髮育的局限小學低年級及之前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碰到新鮮的東西很容易興奮,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也比較弱,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
  • 孩子發脾氣,大哭 | 大人的處理方式,會影響他們的社交
    總覺得,這樣以後,肚子裡的火就發洩出來了,自己就舒服了。我回:作為媽媽,你在遇到Mila不聽話,或者她做的你覺得不對的事情,又或者是其他生活上的瑣事,等等所謂的麻煩時,你的處理方式是這其實是用你的行為和做法告訴Mila:在遇到麻煩,問題時,應該這樣去解決。在你阻止她吃零食,看動畫片,她覺得遇到了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她的解決方法其實就是複製你的。接下來,就變成了惡性循環:她發脾氣,大哭,你再次以同樣的方式「管教」。那麼,下一次下下次,她依然會這樣面對問題。
  • 嗯哼被同學孤立,霍思燕處理方式,網友直呼:這才是教子有方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爭吵,父母應該介入嗎?在成長的道路上,有的時候,父母偶爾的「不介入」才是讓孩子更快成長的方式。,理性尋找真相、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的態度,讓很多網友紛紛點讚。當孩子要開始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時,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兩點:1.教會孩子適度保護自己如果和朋友發生衝突摩擦,不愉快時,可讓孩子學會寬容,積極主動地和朋友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不要得理不饒人。
  •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錢,是父母和孩子的聊天方式
    相比閱讀,與孩子聊天更具有價值,教育家們也一度認為聊天才是提升孩子智慧的最佳方式。拄拉開孩子智商差距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和孩子的聊天其實這項研究早就已經在1995年開展了,曾經這項研究調查了42組家庭。
  • 異性交往,這樣聊天方式才是正確
    異性交往,以下聊天方式才是正確的。一、稱呼有禮貌同性之間,有些稱呼可能叫得就比較隨意,因為同性之間就沒有那麼拘謹。但異性之間交往,稱呼就要特別有禮貌。二、聊天話題要有選擇很多人聊天就是天南地北地聊,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對方不喜歡這個聊天內容,那麼你們兩個人的交談其實就是說給自己聽的,那麼在對方眼裡,你就是一個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會覺得你這個人太過以自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