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我和孩子爸爸坐在桌子旁邊聊事情,老大走過來對我說:「媽媽,你陪我玩一會拍球吧!」
我對她說:「現在我和爸爸在聊事情,你先自己玩一會兒吧!」
老大回答了一聲好的就出去了,結果沒有兩分鐘,她又過來對她爸爸說:「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會嗎?」
她爸爸對她說:「爸爸現在和媽媽在聊天,等我們聊完再陪你玩好嗎?」
老大癟著嘴說:「可是我一個人不想玩,我想要你陪我,爸爸,你陪我玩嘛……」之後是無線重複撒嬌模式。
老大是個小話癆,總喜歡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之前家裡就她一個小孩子,幾乎所有人都會以她為中心,她也習慣了所有人都關注她的感覺。
有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正在聊天,她也會跑出來插話。之前也有和她說過,隨意地打斷別人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然而她並沒有引起重視,於是今天我又和她聊了聊和別人講話的規矩。
媽媽:「寶貝,當別人正在說話時,我們要等別人停下來,才可以開始說我們自己的事情。」
老大:「那如果大人總是不停地說話怎麼辦?」
媽媽:「如果他們總是不停地說,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引起他們的注意?」
老大低頭思考了一會:「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可以像在學校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一樣,把手舉起來,然後老師就是讓我回答問題了。」
媽媽:「寶貝在學校表現很棒,如果把手舉起來,別人就會知道你想要說話了。如果像剛剛爸爸媽媽聊天那樣,我們告訴你很忙,又該怎麼辦呢?」
老大:「我不知道,我就是想讓你們陪我一起玩!」
媽媽:「剛剛媽媽也做得不對,下次我會告訴你,我和爸爸二十分鐘後會陪你玩,在這個時間之前,你就不可以再來打斷我們說話了,知道嗎?」
老大點點頭表示知道了,然後自己去一旁拿著球玩了起來。
當孩子總喜歡打斷大人說話時,我們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白一些簡單的規矩:
打斷別人說話是不禮貌、沒有教養的行為。
如果別人正在說話,要等他停下來,才可以開始說自己的事情。
當孩子還是當斷你說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如果你正在打電話或者和別人交談,你可以通過非口頭語言形式回應。
比如溫柔的看著孩子眼睛,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噓」的姿勢。孩子看到你對她有所回應,就會明白你想和她說話的意願,但是目前不太方便。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用手指表示孩子還要等幾分鐘,然後按約定好時間把注意力轉到他身上。只要不是無理取鬧的孩子,基本上都可以學會等待。只是大人一定要遵守諾言,約好了多久時間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孩子一直問為什麼不能打斷別人,我們可以具體地向孩子解釋:「現在正在幹什麼,為什麼現在不是停下來的好時機?」
當我們把孩子當大人一樣平等地對話,耐心地解釋,孩子會比我們想像中的明事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