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輕鬆應對孩子愛插嘴

2020-08-28 豪媽育兒碎碎念

周末外出與朋友聚餐,小豪全程表現很好。朋友表揚他很有禮貌,大人說話不插嘴,卻對著時不時過來說兩句話、叫一聲媽媽的三年級兒子搖搖頭,表示尷尬與無奈。

其實朋友遇上的問題,我也曾經苦惱過。不要說外出,就是在家裡,兩個娃聚在一起,總是爭著喊媽媽。我跟哥哥說話,弟弟要擠上來插一嘴,甚至動手把我的腦袋轉過來,要求正對他;哥哥在旁邊見此情景,要麼更加大聲繼續對我說話,要麼對弟弟怒吼一句或是把弟弟強行撥到一邊。一時間,你搶我擠,熱鬧非凡,隨後弟弟爭不過大哭,哥哥滿心委屈,最後誰也沒說成話。


每一個愛插嘴的孩子都有一些使他無視禮貌、隨意打斷別人談話的原因。要想讓孩子養成傾聽的習慣,得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心理,才能對症下藥。

1.孩子心理髮育的局限

小學低年級及之前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碰到新鮮的東西很容易興奮,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也比較弱,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特別是有的孩子聰明活潑,表現欲特別強烈,想到什麼就想馬上說出來,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總希望自己的事能夠最優先解決;有的孩子則因為不願意耐心等待,而以插話的方式,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

2.孩子渴望被關注

渴望被關注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當他們感到被忽視、被冷落時,就希望用插嘴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對於獨生子女來說,這種情況尤甚,他們習慣那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感覺,當自己被父母或他人忽視時,便無法忍受。

3.對談話內容感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好奇。當家長與客人的談話引起他的好奇時,孩子會提出一些問題,希望得到即時的解答,這是他們了解周圍世界最常用的方式。這種探索的急切讓他意識不到插嘴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4.對家長行為的模仿

有時,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不免有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常常隨意地打斷孩子的話,甚至粗暴地讓孩子閉嘴。有時,夫妻之間交談時缺乏相互尊重,不耐心傾聽,甚至大聲爭吵。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往往使孩子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逐漸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模式。


針對以上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讓孩子明確人際交往的準則

很多時候,孩子是在生活實踐中無意識地學習到了一些人際交往的準則。家長如果能選擇一些輕鬆的環境和時段,主動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準則,就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融人群體。例如,和小夥伴聊天時,身體應側向對方,眼睛注視對方,用心地聽,不隨意打斷別人,有意見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如果大人要談重要的事情,可預先提醒孩子,如果孩子控制不住,也可以給孩子一些手勢或眼神示意。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體會別人的感受。比如,在他講到最興奮的時候插話,說其他的事情,讓他體驗談話被打斷的感覺,然後加以引導。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意識到插嘴的危害,並改善自己的行為。

2.讓孩子專注於自己的事

如果父母交談的話題確實不適合孩子,也可以在交談前鄭重地向朋友介紹孩子,讓他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並告訴孩子話題很重要,提醒他不要打斷。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引導孩子去做一些諸如閱讀、看動畫片之類的活動,讓他專注於自己的事情,而不至於無聊。孩子有事可做,插嘴的可能就會小很多。

3.和孩子一起聊天、交流

當交談的話題適合孩子參與時,父母也可以創造一些機會,引導孩子融入大人的談話,適當地給孩子提供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這樣的嘗試既有利於孩子交往能力的提升,也利於家長在真實的交流過程中更好地觀察孩子存在的優缺點,更好地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溝通,掌握基本的禮儀。交流中,如果有孩子知識層面之外的相關內容,父母也應及時顧及孩子的感受,主動加以解釋。

4.為孩子樹立榜樣

模仿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當孩子和父母談話時,父母不要只顧著上網、看電視,而敷衍孩子。專注的聆聽和認真的交流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體驗到與人交往時應有的正確姿態。孩子也才能從模仿家長的言行中學會正確的交際禮儀。一個邊玩手機邊與孩子談話的家長,離失敗的家教也就不遠了。

因為我家兩個孩子對遵守規則的遊戲很有興趣,所以我就跟他們約定:當媽媽在跟別人在聊天時,不能插嘴,如果很想說話,就把食指豎起來伸到嘴邊「噓~」。媽媽是很關注寶貝的,如果看見這個動作,一定會想辦法讓寶貝說話的。

孩子們覺得這個動作讓他們跟媽媽有了跟別人不一樣的約定,很開心,因此很樂意執行。當然我也會做好自己相應的工作,比如要長時間與人交談時,事先安排好孩子的活動;在交談中,儘可能讓孩子參與進來;隔十五分鐘左右關注一下孩子,哪怕一個眼神也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願你能找到最適合寶貝的成長之路。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我是豪媽,每日與你碎碎念,與你分享育兒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大人說話孩子總是插嘴?弄清楚背後的動機,輕鬆幫娃改掉
    所以,在遇到人群的時候,他們喜歡主動出擊,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可能就會「插嘴」。雖然孩子在大人聊天的時候「插嘴」也沒有惡意,但是因為過於突兀,還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孩子在大人說話的時候,喜歡突然「插嘴」,就可能是他平時生活的環境,就是可以隨意發表自己意見的、不受舒服的。所以,孩子並不知道「插嘴」不是不好的行為,結果愈演愈烈。就像,有的家庭喜歡縱容著孩子想說什麼說什麼,暢通無阻地表達自己,孩子習慣了在家自由說話的環境,出門在外也容易口無遮攔。
  • 別人說話總愛插嘴,孩子這麼變「犯嫌」了?
    末了還跟我吐槽:「我家孩子不知道怎麼了,最近老是喜歡插嘴,氣死人了~」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煩惱,就是自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孩子總是在旁邊轉來轉去,有時候還會過來故意插嘴打斷聊天。對此有些媽媽會結束聊天,有些則會訓一句「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而孩子則會委屈的哭起來。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又該如何引導他改變呢?
  • 別人說話總愛插嘴,孩子怎麼變「犯嫌」了?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煩惱,就是自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孩子總是在旁邊轉來轉去,有時候還會過來故意插嘴打斷聊天。對此有些媽媽會結束聊天,有些則會訓一句「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而孩子則會委屈地哭起來。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又該如何引導他改變呢?孩子為什麼突然愛插嘴了?
  • 寶媽談生意,被寶寶三番兩次打斷,孩子愛插嘴,家長應該怎麼辦
    如何正確教導愛插話的孩子,是每個家長都要思考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愛插嘴?只有找出孩子愛插嘴的原因,家長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孩子不要插嘴。那麼,孩子愛插嘴究竟有什麼原因呢?一、孩子對這個話題有興趣孩子對周遭的事物都是感興趣的。他們喜歡聆聽各種聲音,更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很感興趣。如果家長是在討論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很可能會無意中插嘴。他們沒有先後意識,只知道表達自己的想法。
  • 孩子總是插嘴?家長合理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讓孩子變得禮貌有教養
    愛插嘴的孩子心理都很敏感,他們往往喜歡扎堆於人群之中,當大家的關注點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被忽視,孩子也也因此渴望被關注,希望溝通&34;這一行為吸引大家在注意,博人眼球。一般來說,孩子愛插嘴說明孩子是害怕冷落內心敏感的,正是這些原因,才會讓孩子愈發迫切的想要表達證明自己的存在。只是說孩子缺乏行之有效的表達方式,因為孩子的思想很簡單,不像我們成年人那樣隱藏自己的情緒,換言之,家長也要多花時間在孩子內心的塑造上。
  • 「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孩子插嘴的深層原因,並非是沒禮貌
    在孩子插嘴之前,一定要為孩子找一些事情做父母要想杜絕孩子的插嘴現象,就要從源頭解決矛盾。當自家來客人時,孩子的父母必定要以客人為主,這樣做很容易會忽略孩子的感受。所以這時候一定要告知孩子一些道理:父母不是不關心你,而是其他人來了,要以他們為主哦。等那些人走了,父母再好好陪你啊。
  • 愛孩子,請先讀懂孩子的心
    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分享了一些育兒書籍中重要的教養規律,以及作者自己在親子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控制孩子,也不是毫無邊際地放縱孩子,而是讀懂孩子的心,並與孩子一同成長。二、懂孩子、尊重孩子 讀懂孩子的心,要尊重孩子
  • 孩子愛插嘴就是沒禮貌?原因沒那麼簡單,三招讓娃不再「打岔」
    一、孩子為什麼愛插嘴?果果是個四歲的小孩,最近果果爸爸發現果果越來越愛「打岔」了。到底為什麼孩子愛插嘴呢?並且孩子年齡小,通常不會認為「打岔」是一件壞事情。二、孩子愛插嘴,會有什麼後果?1.不懂得尊重無論如何,孩子出現「打岔」的情況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
  • 孩子不懂表達情感,喜歡插嘴急於表達,不妨利用提問的方式
    朋友發現自己家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變得很愛頂嘴插話,有時候當朋友和其他人正在聊天的過程中,孩子會突然間出現打斷他們的對話,這讓朋友覺得孩子十分的沒有教養,在外人面前讓她丟了臉。 前一段時間朋友還因為孩子突然的插話頂嘴打了孩子,但是在那之後,朋友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想和自己說話了,朋友不知道哪裡出現了問題。
  • 以智慧與愛讀懂孩子——愛的智慧在哪裡?
    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在「愛」的名義下做了許多反教育的事情,用所謂的「愛」摧毀了孩子的尊嚴、自由與發展。這就是缺乏智慧的愛導致。讀懂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用智慧與愛。愛應該與智慧同行,愛才有深邃雋永的價值。智慧應該與愛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溫度。
  •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家長的問題,學會這些妙招輕鬆應對
    導語:小編今天和各位家長們說一說,小孩子不愛吃飯,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一說到讓孩子吃飯,家長就會十分的苦惱,有些小孩子對於吃飯一點都不感興趣,每次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好像一場戰爭,家長便會追著孩子開始餵飯,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沒有辦法更好的讓孩子吃飯,到底為什麼小孩子不願意吃飯呢?
  • 讀《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心理》,讀懂孩子心理,解決育兒難題
    我問她都教孩子什麼,她說買字卡認卡,天天背古詩,背乘法口訣表,我驚呆了,差不多的年齡,我家孩子加法還在結巴期呢,人家孩子都已經乘法了,但是聽了她具體的教育方法,我反而不羨慕了。拿著字卡認字,孩子只知其貌不知其義。樊登說過他家的孩子沒有特意學過認字,從小培養閱讀習慣,路邊廣告牌認字,生活中遇到的漢字,6歲的時候輕鬆一測也是有一兩千的識字量。所以孩子超前學習真的必要嗎?
  • 怎樣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就教各位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提升學習效率。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是愛插嘴,喜歡接老師話茬。
  • 善於傾聽他人的孩子與人交往多和睦,亂插嘴的孩子問題多因父母
    每個孩子的行為都是「學」來的,一般都是從父母、電視、同伴中學到的。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有什麼樣的能力,首先自己得把這種能力表現出來,以供孩子模仿。當孩子能這樣做的時候,對方感受到的也是被重視。而任何一個人都喜歡和欣賞自己的人交往。因此,一個善於傾聽的父母,就是在給孩子往後的人際交往打下最紮實的基礎。建議二:別忽視孩子亂插嘴的習慣「插嘴」看似是一個不妨大礙的習慣,但在人與人的交流中,它很可能會起到不良的作用。愛插嘴的孩子在與夥伴的交流中就是在無形中告訴對方:我說的是對的。
  • 夏天到了孩子不愛吃飯?6種應對方法輕鬆解決問題
    最近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飲食方面而發愁,尤其夏天到了,天氣炎熱,孩子們不愛吃飯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家孩子今年五歲,他和同齡孩子相比明顯低了很多。我帶孩子去醫院測量身高體重,都不達標,孩子不吃青菜,粥,難嚼的一些食物,我試過很多很多方法,可孩子一嘗到味道不對就會立馬吐出來。 我用手捏了捏孩子的臉蛋兩側,發現特別鬆弛柔軟,我讓孩子叫阿姨,孩子一開口,果然不出我所料,發音不清,吐字不清晰。
  • 如果不能真正讀懂孩子的世界,還談什麼愛孩子?
    《小小小世界》一共講了24個小故事,均由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和口吻進行講述,故事篇幅普遍較短,閱讀起來很輕鬆,對於年齡略小的孩子,可以由父母講給孩子聽,促進親子交流;而對於已經有了一定語言基礎的孩子而言,則可以鼓勵孩子講述,鍛鍊表達能力。
  • 強詞奪理的孩子是耍心機嗎?讀懂孩子心理動機才更好應對
    讀懂孩子心理動機才更好應對孩子的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之所以強詞奪理,是因為他可以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推卸掉,並從中獲取利益。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不明事理,活在自己的虛假世界裡。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和老人同時在撫養,很多又是獨生子女,老人對子孫的愛往往是過度的溺愛。當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時,老人總是從中阻攔,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對他這麼嚴厲。當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時,老人會心疼的拍著地說:「都怪地不平,讓我孫子摔倒了。」
  • 視頻號首播:如何讀懂孩子?
    ……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愛孩子,但我們不懂孩子。因為不懂孩子的自身成長規律,我們總是站在成人的立場,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過一生;因為不懂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在了孩子身上,讓孩子實現我們的願望;因為不懂孩子的內心感受,我們在他受傷的心靈上還撒把鹽;我們不懂孩子對我們的愛,我們總覺得孩子天天讓我們生氣,恨不得氣死我們……這一切都因為我們不懂孩子。不懂孩子,教育就無從談起,更不可能因勢利導。
  • 讀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夏玲 堯耀萍)近日,市四醫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鄭秋林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如何做賦能型家長》的親子教育專題實踐講座,讓父母學會放下成人的架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心理諮詢師鄭秋林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從教育的有理、教育的有法、教育的有度等方面闡述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表明了愛孩子,要讀懂孩子;愛孩子,要有的放矢;愛孩子,要把握分寸。
  • 「育兒小技巧篇」---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三個要點輕鬆應對
    很多時候,家長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嗓門大,父母的嗓門就更大;孩子動手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就動手打孩子來洩憤。一來一往,一發不可收。這樣的惡性循環,其實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牢記以下三個要點,讓你輕鬆解決孩子愛發脾氣的問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