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不分場合搗亂,我該怎麼辦?

2020-08-27 育才有道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時候,「我」字當頭,想著反抗權威,所以往往與父母對著幹,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孩子表現得比較激烈,尋求強烈刺激,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第一個反抗期


在這一階段,開始對父母「不」,周圍的事情他們都想大包大攬地幹上一番,表現得非常自以為是。


這時他們進入了獨立欲求的第一個反抗期,逆反是孩子這個時候的常見表現,也會對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做出的一些故意反抗的行為


孩子到了反抗期,總是故意搗亂,不是翻騰鞋櫃把所有鞋子都扔出來,便是在牆上到處亂塗亂畫。



不僅如此,他們還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儘管手裡拿著剛買的玩具,只要看到別人的玩具是自己沒有的,便會一把搶過來,


大聲說:「這是我的。」一旦他做出故意搗亂的行為,父母便會責罵,他反而變得更興奮。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孩子的這一時期能否順利度過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第一反抗期之前,孩子的生活都是由父母精心照料的,孩子的自由度較小,隨著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自然要抵抗父母的約束。


孩子出現逆反意味著長大,父母只有及時調整自己,適應孩子的變化,才可以做到與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出現逆反時給人的感覺是火氣很大,好像身體裡充滿了一股怨氣。



因此父母對待孩子的逆反期應該以疏導為主,儘可能避免與孩子針尖對麥芒的發生衝突,


同時,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使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從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如何對付熊孩子?


1.教給孩子一些基本技能


這一階段的孩子總是做不好一件事,心裡著急,就容易發脾氣。


這時父母可以教孩子怎麼做,比如,孩子投球老是投不準,接球又接不住,可以教他投擲,接應時,手的放和收的技能等等。


2.拒絕的同時給予適當安慰


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滿足的儘可能滿足。


當孩子提出所謂的無理要求時,可以用眼神、手勢、簡單否定等方式讓他懂得,這個要求父母不同意。


但是,在拒絕孩子這個要求的同時,要給他合理的東西滿足他。比如不能給冰淇淋,可以給一塊小蛋糕。


只是拒絕,沒有給予,就達不到教育目的。


3.別指望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有些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對其完全置之不理,想用無聲讓他懂得「錯了」,這對孩子而言是極不合適的。


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不能生氣,否則就不讓他玩玩具或者把玩具送人,但是這個方法有時不會起作用,


因為孩子還不懂得「否則」是什麼意思,也不會這樣想問題:發火會導致沒有玩具玩,不發火就有玩具玩,


因此對孩子還需要適當的正面教育


4.合理髮洩情緒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了不愉快的情緒,發洩比憨在心裡要好。


當父母發現孩子生氣的時候,不要對著孩子發洩,可以找一個枕頭來代替孩子。


當孩子想發火的時候,引導孩子不要朝父母發脾氣,而是把怒氣發到布娃娃身上。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搗亂」怎麼辦?
    這些看似搗亂的行為,咱們又該不該制止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半歲是孩子手指精細練習的高速期,半歲以後的孩子,他們喜歡用觸摸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咱們不僅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支持,這裡所說的支持,並非支持孩子搗亂,而是支持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性。
  • 孩子為什麼喜歡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該怎麼辦呢?
    我2歲的孩子總喜歡在街上大喊大叫,這會引起別人的側目,讓我感覺很不舒服。我越是勸他不要這樣,給他講道理,情況就越糟糕,他好像以此為樂。我擔心他是因為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才這樣做的。下次他再大叫時我應該怎麼辦?
  • 面試真題:小學生總是喜歡在課堂上搗亂,你該怎麼辦?四步搞定!
    今天師拿久穩就給大家帶來一道2018年秋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問答真題《小學生總是喜歡在課堂上搗亂,你該怎麼辦?》,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妨停住閱讀。自己放下手機,在腦海中思考一下,如果你在考場中考到這道問題,你該怎麼回答?需要哪些步驟和方法,來妥善解決小學生上課愛搗亂的行為?
  • 偶遇熊孩子搗亂該怎麼辦?
    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偶遇熊孩子搗亂該怎麼辦?「謝謝」兩個字所代表的其實是一種禮儀與尊重,我相信,只要家長堅持下去,那麼這兩個小不點長大以後肯定都是知尊重、懂禮貌的孩子。但是小孩子不一定都是懂禮貌,比如說我們遇到的另一群小孩兒……沒錯,我說的是一群,而不是一個。這群小孩兒年齡估計都在七八歲左右,女孩兒居多,大概六七個。
  • 公共場合該不該管教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一方面,家長覺得應該管教孩子,不應該任由孩子胡來,否則孩子養成壞習慣可咋辦;另一方面,公共場合管教孩子不僅家長自己臉上掛不住,也怕傷害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左右為難,到底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探討下。
  • 孩子故意「搗亂」,可能另有內情
    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故意在人多的地方大聲吵鬧;故意在公共場合不遵守規則;故意把剛剛收拾好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等等。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搗亂行為視而不見,會對他們的自我認知及性格塑造產生不良影響,如出現攻擊性行為,青春期叛逆等。相反,如果管得不對,不但不起任何作用,反而越管越壞,讓父母無計可施。因此,想要「管」住熊孩子,父母就得先弄清楚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 孩子很自卑,在公共場合不說話、不願意人際交往該怎麼辦?
    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說話、不願意人際交往,這就是自卑嗎?其實不是的。很多父母對自卑有著誤解,看到孩子不太愛說話害羞就以為是自家自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自卑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個:一,這個階段的孩子思想很極端很片面,表現的過於消極。比如說,青春期的孩子擅長用災難性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老是想「萬一這種事發生了後果很嚴重怎麼辦」、「萬一我中考、高考考不好怎麼辦,我這輩子就完了」、「萬一同學不喜歡我,我就完蛋了」、「萬一我上臺演講出醜了,那肯定大家就瞧不起我了」。這種思考方式其實叫消極的、負面的、極端的、片面的。
  • 青羽塔羅佔卜:喜歡的人不喜歡我,我該怎麼辦?
    當面對一個你喜歡他而他卻不喜歡你的人時,你該怎麼辦呢?跟隨青羽一起用塔羅牌佔卜一下吧!塔羅佔卜規則:請放鬆心情,在心中默念:「他不喜歡我我該怎麼辦?」然後從下面的四張塔羅牌中憑直覺選擇一張。塔羅牌A:星星青羽解析:你非常渴望能夠擁有一段唯美的愛情,當你陷入愛河的時候你會失去理智,對方喜不喜歡你似乎並不重要
  • 尷尬 | 我家孩子喜歡打人,該怎麼辦?
    最近我們一直在講「孩子被欺負怎麼辦」的話題,突然,有個媽媽說:「哎,我家娃就是打人的那一個。該怎麼辦啊?」突然,空氣沉默了。從學術上來說,不太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主要分為「絕對權威」、「過度溺愛」和「過分放任」三種。這三類家庭,都會有對孩子不適合的限制。這些,都是造成孩子攻擊行為的重要原因。
  • 孩子是個小槓精我該怎麼辦?
    在這幾個階段,孩子自我意識飛速發展,他們逐漸認識到「自我很特別」、「自身很厲害」。所以,他們想告訴全世界:我有自己想法,我是個獨立的個體,你不能干涉我。但是因為他們生理和心理髮育還不成熟,所以他們表達自我的方式,往往就變成了口頭上的抬槓和行為上的故意搗亂,並且完全不肯退讓。
  • 孩子背書不喜歡出聲該怎麼辦?
    孩子背書不喜歡出聲該怎麼辦?孩子在背誦英語和語文的時候喜歡靜默,不喜歡讀出聲,看到孩子效率低,很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辦?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告訴孩子,去示範你背誦出來的時候,這個效率,他的時間到底花費有多少?靜默花費的時間到底有多少?我們要學會和孩子去算帳,然後呢,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去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合適。
  • 當其他孩子說:「我不喜歡和你玩」的時候,父母該怎麼辦?
    看著孩子在身邊慢慢長大是一種幸福。但是教育孩子在社會中學會獨立,融入社會,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離不開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最近孩子到了社交階段,看到一群小朋友就忍不住走過去,眼巴巴的看著他們,不知道如何打招呼,也不知道怎麼融入,只好默默的站在旁邊眼饞的看其他小朋友玩耍。當媽的看著不忍心,我走過去想幫助孩子,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 大姑子一家四口回娘家過年,白吃白喝孩子還搗亂,賴著不走怎麼辦
    導語:大姑子一家四口回娘家過年,白吃白喝孩子還搗亂,賴著不走怎麼辦傳播社會正能量,故事背景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我和我老公是在相親會上認識的。沒有家庭要顧,沒有孩子要帶,自己賺的錢每個月寄一些給父母,剩下的自己愛怎麼花就怎麼花,買自己喜歡的化妝品和衣服。休假的時候就拿著這些積攢的錢和朋友去各地旅遊,我覺得無憂無慮自由的感覺很好。所以我的觀念裡是不想要結婚,想要單著一輩子的。可是現實總是很殘酷的,我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父母,我不能只顧著自己開心快活了,這樣很自私。
  • 孩子為何喜歡在父母面前調皮搗亂?知道了背後原因,你還會兇嗎
    見媽媽沒搭理她仍繼續埋頭打掃,她又拽著媽媽裙角說到:「媽媽,你理理我嘛,你都好久沒陪我玩了」。孩子有時的搗亂,可能是想依戀父母了隔壁鄰居家的孩子搗亂的行為,只是想要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媽媽誇獎一句,哪怕一句相信孩子也會高興很久。處在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特別強,一般他們看到了什麼好玩的東西,都想著去弄一遍給父母看看。
  • 熊孩子經常搗亂幫倒忙,家長該怎麼辦?
    「我來掃地」「我來端飯」「我來曬衣服」「我也要揉麵粉」,聽到豆米說這些話,媽媽欣慰之餘也很苦惱,因為豆米還小,沒有什麼生活經驗,經常是越幫越忙,大人還得收拾爛攤子。ta還是個孩子,不能苛求ta像大人一樣事事做到完美當家長面對孩子積極幹活卻又虎頭蛇尾、熱心幫忙又製造爛攤子,很難不心態炸裂吧?於是很多家長難免著急,會對孩子說「一邊去,少給我添亂!」「跟你說了別搗亂!
  • 孩子不喜歡學英文,總抱怨太難了,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小朋友會說:「我不喜歡學英文」「太難了」「我不想學」等等,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怎麼辦呢?,去學習如何和不喜歡的事情和平相處。孩子今天不喜歡英語,明天也可能不喜歡數學,長大了也可能不喜歡工作,不喜歡自己的老闆和同事。
  •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不喜歡老師而導致不學這門課該怎麼辦?
    其實我本人之前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就遇到過一位令我非常討厭的老師,而且這位老師也非常討厭我。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老師搞補課,但是我不去非但自己不去還勸其他幾個同學也不要去結果就被這位老師刻意針對了。 如果是一般的學生很有可能因此就徹底放棄這門課的學習甚至會轉而專注於負責搗亂,嚴重的還能會導致厭學。
  • 四年級的孩子,上課不學習總和老師作對,批評教育無效該怎麼辦?
    對於問題學生,真的讓人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才好。小學四年級應該是九到十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逆反心理,對家長說的話也不怎麼聽,開始軟磨硬抗,很難管理。好在有些孩子在家不聽話,在學校還比較聽老師的話,一般能遵守紀律,完成作業,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 有一種搗亂,是孩子想吸引你的注意
    有些調皮是因為孩子到了探索階段,孩子喜歡在家裡到處探索,把家裡搞得亂糟糟的,才會讓爸爸媽媽們誤會,認為孩子太調皮。另一種情況呢,是孩子想要通過搗亂的方式,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孩子平時得到父母的關注太少,或者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以及家庭事務,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在乎自己。
  • 孩子哭鬧著說不喜歡這個學校,怎麼辦?
    一天我跟一個奶奶聊天的時候,她說起孩子一天放學被老師留堂,然後孩子出來的時候大發脾氣:「我不喜歡這個學校,我都說了很多遍了,為什麼不給我轉學?」。奶奶就開始大講道理,說老師留你堂就不想學習了,你要適應這裡啊等等這類的話。奶奶問我,孩子有這種想法,該怎麼辦!畢竟不可能轉學。我說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樣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