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這句話很生動的描寫了熊孩子要多加管教,很多家長都覺得,讓孩子能夠安安靜靜的不搗亂,就已經叩謝天恩了,如果說要孩子幫自己做家務,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事實上,能夠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孩子其實並不在少數,而且,這些孩子並不是被強制性的被家長命令著去做家務,而是非常樂意的,心甘情願的去做家務。
剛收拾家務,孩子立刻搗亂?收下這張「家務清單」,孩子愛上家務
孩子的天性活潑,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每當家長想要打掃衛生的時候,孩子就像貓咪看到了逗貓棒一樣興奮,他會不停的搗亂,仿佛就像是在不停的刷存在感。
更可氣的是,當家長剛剛辛辛苦苦把衣服洗好,把地拖好,然後做了熱一桌熱騰騰的飯菜,剛剛轉過身,熊孩子把桌布一扯,一桌美味佳餚瞬間就點綴滿了整張地板,一早上的辛苦全部報廢,那個時候家長的內心一定是十分崩潰的。
寶寶為什麼那麼皮?是玩具不好玩嗎?還是動畫片不好看?
好想打一頓呀,可以小機靈鬼一看到你生氣了,就立馬先哭著等了,然後你又心軟了。
最終苦著累著的還是你自己。沒辦法,誰叫孩子是親生的呢?
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真的沒有辦法管住嗎?
NO!其實,在做家務的時候,就是一個鍛鍊孩子的好時機,聰明的家長都會利用做家務的時候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助手。
如何讓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不搗亂,還能幫忙?
承諾孩子,要是能夠幫助爸爸媽媽做好家務,就獎勵給他一個小獎勵。
只要用科學的方法給孩子布置家務,不僅能夠不讓孩子搗亂,還能讓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動手能力。孩子在做好家務,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誇獎以後,更會提升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對孩子將來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當家長要求孩子學習做家務的時候,有些孩子一定是不太情願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設立一些小獎勵,比如完成指定的任務,就可以得到一個小蛋糕。
或者多看一集動畫片等等,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
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循序漸進。
孩子在搗亂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展示他自己抓取和投擲的能力,所以家長可以安排孩子先做一些傳遞、拾取的動作。
比如,把「把勺子遞給我」、「把廢紙都到垃圾桶裡」之類比較簡單的家務。
進一步的就可以鍛鍊孩子的分類整理能力了,比如摺疊衣服,內衣和外衣要分開放,長袖和短袖要分別歸類。
當然,作為家長一定要先給孩子親子做示範。
我曾經見過一位媽媽買了一袋餛飩,然後讓孩子拿著,孩子愣了半天沒有理解她的意思。
她突然一下子很兇地把那一袋餛飩塞到了他的手裡,吼著孩子「這樣才叫拿!」把孩子著實嚇得不輕。
家務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時候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的意思,家長也要多一點耐心,親身示範來教孩子怎麼做。
一張家務清單,分享給你:
1-2歲:讓孩子把紙巾放進垃圾桶裡,或者把玩具收進籃子裡。
作用:簡單傳遞物品,鍛鍊孩子協調能力
2-3歲:觀察孩子喜歡的家務類型,特意安排孩子做
孩子做簡單的家務,一般都不會覺得累,反而還可能覺得很好玩,提升孩子做家務的樂趣很重要
3-5歲:引導孩子固定承包家裡的某項家務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理能力大大提升,家長可以讓孩子完成自己書桌、玩具籃和衣櫃的整理工作,並且養成長期的習慣,培養責任意識。
最後,在孩子按要求做好這些家務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誇孩子:你做得真棒!而且誇得越詳細,孩子就會越有自信,下次就會做得越好。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培養自己的孩子幫助自己做家務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