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做家務好處多,巧用「5+3法則」,培養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2020-12-20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我家若蘭自從會邁開步走路開始(那時候她剛滿1歲),我掃地,她搶掃帚,爸爸拖地,她拽拖把,反正不管我和寶爸幹什麼,她都要來「插一手」。而且,我們越是拒絕,若蘭搶的越歡,「搶不到」的時候還會鬧脾氣。這樣的情景,很多寶爸寶媽是不是也經歷過?

一、這樣的「愛」,其實是「礙」,孩子幹家務好處多!

生活中,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很少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在他們的眼裡,做家務活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負責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就行了。家長們因為太疼愛孩子了,所以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兒髒活累活,總是事無巨細地為他們包辦一切。

然而,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前者的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盧梭說過: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訓練,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好吃懶做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有用之人的。孩子不能只一心學習不愛勞動,勞逸結合才能發揮潛能。通過做家務這件事,孩子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培養動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負責特定的工作,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都把做家務視為孩子必須掌握的能力。

(關於讓孩子幹家務的好處,若蘭媽咪曾專門發文討論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做家務!這10項「福利」,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但是,現實中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疼愛,捨不得讓孩子幹家務,卻因此限制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剝奪孩子嘗試或鍛鍊的機會,在孩子走向獨立的道路上製造了諸多障礙,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捨不得讓孩子幹家務,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礙」孩子。

二、引導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家長牢記5個「要」

現在,有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了讓孩子做家務的重要性。 力所能及的勞動是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它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就業成才和生活幸福,是孩子的一門必修課。因此, 家長要創設良好的條件, 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參與並熱愛勞動。那麼,怎樣才能引導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呢?家長只要牢記5個「要」,就可以培養出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1、要抓住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從小開始引導培養。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喜歡自己去嘗試體驗。1歲多的小寶寶,才剛剛會走路,他很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肢體來接觸並感受外界的一切。所以,他會對大人勞動的工具產生好奇。因為他之前沒有玩過這些東西,所以他會模仿大人的樣子來使用這些工具。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什麼都要「插一腳」,比如大人掃地時也要掃,大人洗衣服也要洗,大人做飯也要做,大人倒垃圾也要倒……這可以稱之為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家長一定要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孩子的「勞動敏感期」,是孩子養成勤勞習慣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幫忙、動手,這一切都是輕而易舉,父母可以把握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嫌棄孩子「搗亂」。如果你的「嫌棄」導致孩子挽手旁觀後,想再讓已經長大的孩子變得勤勞,就如同「教牛上樹」,會讓你心力交瘁。

另外,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捨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才開始指揮, 吆喝孩子做這做那, 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 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 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 更不會認為是額外負擔。

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就要抓住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從小開始引導培養。

2、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愛勞動的好榜樣。

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老祖宗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子平時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時刻記著自己的小孩在關注著自己,要給他們樹立一個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

我們老家有一句俗話:兩勤加一懶,想懶不得懶。兩懶加一勤,想勤不得勤。就是說,如果2個「勤快人」和1個「懶人」在一起,這個「懶人」也懶惰不起來了,也會變成「勤快人」。如果是如果2個「懶人」和1個「勤快人」在一起,這個「勤快人」也勤快不起來了,也會變成「懶人」。

每一個家庭都會有很多的活要做,如果父母不怕髒不怕累,幹活的時候也不抱怨,那麼孩子們也會學得勤勞愛勞動。如果爸爸媽媽們每天都非常的懶,不愛勞動不愛搞衛生,那麼小孩子也會跟家長學得變懶,不愛勞動,甚至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大人幫自己做。

所以,家長們,平時不要因為做家務太累或討厭做家務而在孩子面前發牢騷,以免給孩子造成做家務活很煩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務時可以放點音樂、哼哼歌, 以營造良好氛圍。 孩子在幼兒期是充滿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們在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時, 會有一種新奇感, 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這時, 家長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 如: 洗衣服時, 可以引導孩子洗小手絹、襪子等小件物品,打掃房間時給孩子也準備一塊抹布等, 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3、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引導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

首先, 應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個體差異, 因人施教。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學會去做家務勞動, 並能做好, 這是人之常情, 但家長也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孩子的實際能力, 提出相應的要求。

如: 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飯前擺放餐具、洗手絹、整理圖書玩具等;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疊被褥、洗碗、收拾飯桌、掃地等。除了必要的幫助外, 不宜要求過高、過嚴, 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讓孩子一點一點進步。

(前幾天,若蘭媽咪也曾專門分享了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適合幹的家務活 ,有興趣的培養可以點擊閱讀:做家務要從娃娃抓起!這份各年齡段孩子的家務活清單,家長請收好)

其次, 要合理安排任務,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鼓勵成長。根據孩子的年齡,給孩子安排家務要循序漸進,逐級發展,讓孩子始終有探索、學習的動力,當孩子掌握了比較簡答的家務之後就要給孩子安排更難的家務來做,比如教會孩子收衣服、疊衣服之後就教孩子怎麼用洗衣機。

另外,經常做一項工作會令人感到乏味,尤其是孩子更是這樣,要在孩子能承受的範圍內,經常變化任務,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任務安排,給孩子以新鮮感。比如:家長可以列一份家務清單,並且邀請每一位家庭成員,包括孩子都需要認領自己想要做的家務,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個帶轉盤的家務輪,然後把孩子可以做的所有家務寫上,轉到哪一個,就領取哪一項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將讓做家務這個事情變得更有意思。

再次,在習慣的養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 持之以恆。孩子剛開始做家務, 往往做得很慢, 有時甚至闖禍, 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 而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動作, 耐心教他們怎樣做, 鼓勵孩子堅持勞動。有些家長有時心血來潮, 讓孩子做家務, 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聲呵斥孩子:看你幹的啥? 越幫越忙! 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讓他們形成你做得好, 你做吧的消極心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經提出, 就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最後, 用記錄表的方式, 評價孩子在家的勞動情況。家長可以設計 小能手勞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在家獨立生活及勞動的情況。如: 完全獨立完成的項目打√, 有時獨立完成的打△, 常需成人幫助完成的打×。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設計洗碗、收拾飯桌、掃地、整理書桌書櫥、整理床鋪等欄目, 請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況用符號標出來。為了調動勞動的積極性, 開始可以用貼畫記錄, 後來慢慢用打√代替。

4、要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向孩子傳授相關技能。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

另外,家務勞動是需要技能的,家長不要期望孩子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就知道怎麼做了。在最開始的階段都需要花時間訓練孩子。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鍊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

做家務其實是交給孩子生活技能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開始的時候,父母們需要親自給孩子做示範,耐心的講解,回答孩子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即使孩子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直到他記住為止。

5、要多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貢獻,及時給予鼓勵和誇獎。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生活的意義在於貢獻,合作,對他人感興趣。那對孩子來說,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讓孩子在家庭當中承擔家務是最好的貢獻,合作,幫助他人的方式。

在孩子有自主意識之後就會產生幫助家人的意願,因此,家長在孩子兩歲左右就要開始引導和教育。在孩子年齡尚幼時可以鼓勵他們做一些小事,比如幫家長遞東西掛衣服,自己扔掉垃圾和尿布等,讓他們把做家務活當做一項特別的遊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家長就可以適當地增加家務的難度,讓他循序漸進地完成家務。

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在這裡不推薦,直接和孩子說:「哇,你真棒!」「你做的真好!」「你真厲害!」這些話。你的誇獎是一定要建立在發現孩子的努力之上的,描述性的鼓勵就很好。比如:我看見你幫媽媽收拾了桌子上的垃圾,而且擦掉了桌子上的水等等,這樣的描述是越詳細越好。

另外,要注意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貢獻,告訴孩子他做的家務對家裡人來說有多麼重要,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樣孩子就會很開心地多幹一些家務。

三、引導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家長切記3個「不要」

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不少孩子覺得做家務「又髒又累」、「不關我的事」、「很無聊」.......孩子們天生都很是「勤勞」的,不喜歡幹家務,未必是孩子的問題,也許是家長的引導方式出了錯。要想引導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家長切記3個「不要」。

1、忘記「完美主義」,降低標準,不要對孩子要求太苛刻。

mcintire說:「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不要堅持完美。否則,你可能會跟你的孩子發生矛盾。或者是你可能會變得激進,這將會破壞你的初衷。」

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用一種輕鬆的方法完成家務。

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有時讓孩子參與要比結果更重要。孩子開始做家務,必然是不熟練的,不要按照家長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只要孩子能完成就應該給與表揚,要給孩子時間去適應和熟練,不要一下子就要求完美。如果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要在表揚他優點的基礎上,提出今後改進的要求。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今天地掃得很乾淨,就是角落給忘了。媽媽相信你明天肯定能把地掃得更乾淨。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保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

2、不要怕孩子「添亂」,隨時做好收拾爛攤子的準備。

很多家長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幾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因為小寶貝的「熱情參與」,經常十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都還是一團糟。

因為怕孩子給「添亂」,「幫倒忙」,所以,每當孩子想要「插手」的時候,大人就會跟孩子說:「去去去,一邊去,別瞎搗亂!」「我累死了,你能不能消停一下!」可是,當你希望孩子「不消停」的時候,孩子的熱情卻再也回不來了,不得不說,這是因為大人為了省事而導致的錯誤。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由於心智和體格的限制,很多時候都是「幫倒忙」,「瞎添亂」,這時候家長要隨時做好收拾爛攤子的準備。

3、不要用金錢為籌碼促使孩子做家務。

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麼。要讓孩子明白, 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 而不是幫別人幹活, 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時, 就會心甘情願去做, 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千萬不能利用金錢為籌碼促使孩子做家務,否則孩子內心不會對做家務產生自覺自愿的情緒,會認為凡事都需要別人先給好處自己才能去幫助他。事實上家長要對孩子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感謝和讚揚,不吝嗇誇獎,多多擁抱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竟然這麼多?孩子做家務可以鍛鍊這些能力
    其實很多人,包括大人都不愛幹家務活,覺得做家務又繁瑣又耗費時間。其實做家務有很多好處,特別是對小孩子而言。孩子做家務活的好處?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興趣,一定不能用強硬的態度強迫孩子做,應該要用對方法。
  • 原來做家務好處這麼多?好的家庭教育,從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開始
    談及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時,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做家務是父母的事,孩子是不需要參與的。他們的說詞通常是「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學習就行了。」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結論驚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 「做家務」真有這麼神?愛做家務和從不做家務的娃,未來差距很大
    家務大戰讓婚姻走向解體欣欣媽就非常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幹活都是大人的事,女孩子可不學做家務,好好讀書就可以了。欣欣真的也是從小到大一直沒做過任何家務,都已經成年了還不會用洗衣機,更別說把生米煮成熟飯了。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僅為3.17%。
  • 孩子多大開始參與家務?3歲就行,做家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
    之後聊天時朋友有些驚訝,「你這教育也太到位了吧,小錦鯉這麼小就知道幫忙做家務了?」我笑了笑,「不是現在,其實她3歲時我就有意識的讓她幫忙做事了。你們都覺得我把女兒教育的好,孩子很懂事,也並不算,我只是讓她做了她早晚要做的事情,這對她未來很有幫助。」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但也許大家沒想到的是,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遠遠比這些多得多。 這時很多人會想,要是有個幫手就好了,偏偏大多數時候,手邊只有一個娃,沒有其他能幫得上忙的夥伴。 讓娃幫忙做家務?想都不敢想,他們不搗亂,寶爸寶媽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 小的時候做家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培養孩子,從做家務做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都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家裡的活,能不讓孩子做就不讓孩子做,但其實讓小孩子做家務,對孩子而言是有好處的,不用十年,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就能看出差距,那麼,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愉悅寶貝育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在學校裡,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勞」就是指的勞動。由於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了,那麼作為老師,也只好以教育的形式鼓勵孩子要做哪些家務,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強制孩子必須要勞動了。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 愛做家務的娃更優秀?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讓未來變得更幸福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很重視孩子對於做家務這方面的培養。德國和美國會要求在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去做不同的家務。比如說9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讓他們學會把紙尿布扔到垃圾桶。兩歲到4歲的寶寶學會自己去刷牙,收拾自己的玩具。4~6歲的寶寶是學會自己去收拾餐桌,自己疊衣服,穿鞋子等等。
  • 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好?原來做家務還有這些好處,快讓孩子動起來吧
    導語:你家孩子在家做家務嗎?相信大多數家長的回答都是&34;。事實確實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出現大量的掃地機器人,幫助人們分擔家務。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更願意請月嫂,找保姆,以至於現在的大人都很少整理家務,更不要說孩子了。但是不少家長不知道的一點就是:經常做家務對孩子有很大的好處哦。
  •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我從諮詢問題的家長了解到,他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孩子學做家務的重要意義,因此既沒有培養孩子學做家務,也不曾要求孩子參與家務。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從鼓勵和培養孩子做家務開始。孩子的成長環環相扣,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可以往前溯源,找到問題的根源。而問題的根源都在家長和家庭那裡。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言,「在所有問題兒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
  • 鼓勵孩子從小做家務,好處竟然這麼多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出於疼愛捨不得孩子幹一點家務活。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有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會更優秀。其實現在在我們身邊的不少家長,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了,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做家務! 做家務有哪些好處?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和父母一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會安然的享受父母的勞動成果,並且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能夠有能力去照顧好自己。
  • 「家務危險,孩子遠離」,不讓孩子做家務?你剝奪了娃成長的機會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很多家庭獨生子女偏多,獨生子女也就意味著家長的全部精力以及百分百的愛都給了一個孩子。也就是說,大多數家庭的獨生子女,是十分受寵的。家長寵愛孩子,其中不讓孩子做家務,就是一個方面。
  • 讓孩子做家務是吃苦?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害,孩子做家務對照表收好
    而且讓孩子做家務還能帶來不少好處,但是不同年齡段所適合孩子的家務不同,家長定要注意。  你可能忽視了孩子做家務,所給孩子帶來的好處  「孩子太小了,這種事情要自然!」「孩子笨手笨腳的,不幫倒忙就行了,做什麼家務啊?」「做什麼家務?孩子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為,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群裡,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既盼著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 五一勞動節,勞動勞動節省上萬的早教費,原來帶娃做家務的好處這麼多
    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五一勞動節,正是和孩子們一起從「家務勞動」開始,進行勞動教育的好機會。做家務的好處簡直數不勝數,不僅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社會情感,還能釋放孩子無處安放的充沛精力。
  • 孩子多大就應該做些家務了?這份不同年齡的家務清單請收下
    更何況,一旦碰上不那麼情願幹活,或者幹的拖拖拉拉的孩子,父母可能還得浪費更多的時間、口舌,去和孩子們爭辯。也許,沒被家務活累死,倒先被孩子氣死了!其實,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好處特別多。如果只為圖一時省心,會錯過許多讓孩子鍛鍊的好時機。
  • 哈佛調查表明:從小鍛鍊娃做家務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多數家長並非是處於故意讓孩子吃苦或讓自己感到輕鬆等目的一樣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多是看到通過了做家務,對孩子成長能夠產生不少的積極影響。孩子多做家務有何好處:1、孩子學會更加感恩父母當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就能感知到每一件看似小小的家務活都是要精心花心思和精力去完成的。
  • 別捨不得用,孩子做家務搭配大運動精細動作發展,好處多多
    2歲到3歲的孩子精細動作和大運動能力特點:可以單腳跳或單腳站5秒,自行上下樓梯,向前踢球。能自己將球從手裡拋出,接住速度不快彈跳的球,靈活隨意的前後移動。這段時間,孩子能做的家務就是在家長引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給父母拿取分量不重的東西,比如衛生紙,勺子,筷子等。能把自己的衣服掛上衣架,會用小灑壺給花澆水。會整理自己的玩具。
  • 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需要從做家務開始
    即使給手機充電這種小事,也不被允許做。甚至,早上起床家人還會幫她穿衣服。從表面來看,不做家務似乎是孩子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常說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