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讓孩子認為做家務是趣事容易,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卻很難

2020-12-22 育兒鋪子

在過去可能很多孩子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所以不用家長刻意的培養,孩子們自而然的都會做家務,並且認為這是最應該不過的事情。

但是在如今,會做家務的孩子們少之又少。

關於孩子們從小做不做家務,大佛大學經過調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們,在成年之後的就業比例是15:1,而犯罪率卻是令人驚訝的1:10.並且,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相對低,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也較低。

對於一些家長來說,與其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不如說是讓他們"搗亂"的。家長們每天也經過高強度的工作,回到家還要打掃衛生。

自然是不願意再多分一些時間教孩子如何做家務的,因為這樣會疲憊不堪。

而研究表明,孩子在4-5歲的時候,已經具備了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條件,所以在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大好時機。

做家務,就是將凌亂的空間收拾的整齊、將髒兮兮的地變乾淨、將一切物品都回歸到整潔的程度,讓人一看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親眼目睹,那麼他們可能會對做家務產生興趣。

孩子年級尚小的時候,非常容易對一些感到新奇的食物產生興趣,例如做家務。

可能他們也會選擇參與其中,但是一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開始動手參與,便又容易很快的放棄。那麼應該如何讓他們也喜愛上做家務這件事情呢?以下有一些小技巧:

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

孩子都希望被家長重視,這個時候,告訴孩子他的參與對家庭做了貢獻,每個人就能節省出一些時間來做其他事情。

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

可以列一份做家務清單,讓孩子自己選擇幾個選項來做,當然家長一定要注意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這樣他們自己選擇的也就會很情願去做。

細緻任務,先給孩子做示範

比如要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可以細緻的告訴他應該拉平被子,或者是將一些玩偶放整齊。

這樣他才會理解到底是如何來收拾,否則他們感覺到概念太過於模糊,就會減少積極性。

當他們沒做好的時候,也不要急於批評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主義"

對於還處於幼小的孩子,家長要記住讓孩子做家務的宗旨並非是要他們做的非常完美。更重要的其實是他們的參與感,因為那個時候孩子的行為能力還相對很弱,可能會過於思想化,心裡想的很好,但是行動就沒有那麼"完美"了。

給孩子適合他的工具

孩子的身高還處於剛開始發育的階段,所以他們在做家務的時候一定要拿適合自己身高體重的工具。

做好孩子的榜樣

"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長可能平時打掃衛生沒有那麼頻繁。在孩子面前抱怨是非常不好的,尤其是明明要做家務了,自己卻抱怨家務太累太繁重。

這樣的狀態也會讓孩子減少積極性,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所以一定要自我積極,孩子才不會差。

不強迫孩子

有些孩子可能還在做自己的事情,做家務之前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好

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先做自己的事情,時間一到,全家開始做家務。這樣孩子也有氛圍,會相對積極。

適當提供獎勵

所有的家庭成員參與的時候,可以按照勞動的內容多少,以及每個人的完成度、積極性來分發小星星或者小紅花。

這樣孩子就更加積極了,獎勵最好不要是給孩子買禮物或者是給孩子獎勵零花錢。這樣會開給孩子灌輸只要他幹活就有錢花一樣。

做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分內事,獎勵只是為了調節親子關係,帶動孩子的積極性。

合理安排任務

有些任務安排的不妥當,比如一件事情總是重複的做,孩子就會感覺到無聊。每個人做自己的事情。

給孩子發展空間

讓孩子整齊安放自己的玩偶,並非只是整齊安放,可以讓他把床上其他多餘的東西重新擺放位置。

讓他們將衣服拿到洗衣機跟前,可以順便教一下操作流程,一次可能記不住,幾次家務做下來孩子也就會使用洗衣機了。

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家長們還應該多加斟酌,培養孩子。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習慣-從做家務開始
    責任心會做家務事,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但是,要讓孩子堅持做家務事,成就感就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因為孩子一旦認為自己會做了  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人,會逐漸失去他人的幫助,變得「得道寡助」,所謂「貴人」更難以出現在他的生活當中。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做家務時,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這個道理猶如中國的那句老話:不養兒不懂父母恩。
  • 讓小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吧,媽媽
    這樣既注重了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我覺得我們中國爸爸、媽媽也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理由如下:培養愛做家務的孩子一、在家務勞動中,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規劃能力和責任意識。
  • 培養孩子獨立,從做家務開始
    ,成就感就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因為孩子一旦認為自己會做了,成就感和徵服感就會產生,下次再做已經徵服過了的事情,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這時就要告訴孩子,作為家裡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那麼做,簡單重複的勞動不會再次點燃孩子的成就感,但是責任心又將支持著孩子堅持下去。
  •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家長向我諮詢他們孩子呈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其中有一類涉及到孩子的生活習慣問題,包括:懶懶散散、萎靡不振、缺乏主動性、生活習慣極差、不衝馬桶、髒衣服亂扔、房間亂七八糟、不做家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等。
  • 今日話題:家務活「明碼標價」 該不該「付酬」讓孩子做家務?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務活。那麼小學生們平常會做哪些家務呢?但也有家長認為:付錢讓孩子做家務,往往容易削弱做家務給孩子帶來的責任和義務感,還容易讓孩子養成不給錢就不做家務的壞習慣。
  • 該讓孩子做家務了
    我們父母很關注孩子的教育,不過很多人的做法是,「你只要學習好就夠了」。至於家務活,那都是爸爸媽媽的事。諷刺的是,被要求「只需要學習好」的孩子,很可能學習並不好;或者長大後,學習後勁並不足。因為,一個生活中被培養成習得性無助的孩子,你沒法指望他能夠在其他事情上有自發的、積極的主動性。
  • 鼓勵孩子自己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孩子做家務好處有哪些
    您是否會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呢?家裡的孩子是不是明顯對做家務感覺到沒興趣呢?即使做了也拖拖拉拉、馬馬虎虎,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誠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能不得不忍受許多孩子無法忍受的行為。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保持家庭整潔。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做家務?
  • 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
    導讀: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的時候做家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培養孩子,從做家務做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都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家裡的活,能不讓孩子做就不讓孩子做,但其實讓小孩子做家務,對孩子而言是有好處的,不用十年,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就能看出差距,那麼,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學校開設"習慣訓練課" 教孩子們做家務
    原標題:學校開設"習慣訓練課" 教孩子們做家務   27日,渝北區東和春天實驗學校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疊被子和疊衣服的生活技能。記者 胡杰 攝  疊被子、疊衣服等家務活,很多孩子不會做,在家都是父母,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手包攬。
  • 不讓孩子做家務,錯
    聊到做家務的事,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做得慢,我看著就急,並且還做不好,我還得重新做一遍,真不如我利索地幹完,讓他多學習一些呢。這一語道破了家長的真實心聲,家務沒用!但是,這些事被家長代做了,所以孩子容易出現更多問題:第一、自立能力的缺乏由於從不向家務伸手,什麼都不會做,所以自理能力差,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能照顧好自己,不利於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也不容易形成獨立的人格,從而依賴父母變成「巨嬰」,無法獨立。
  • 讓孩子做家務是吃苦?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害,孩子做家務對照表收好
    如果長期如此的話,很難不讓孩子的身體發育產生影響,產生肥胖,虛弱等症狀。  所以說讓孩子做家務在一方面來說,其實是在幫助孩子鍛鍊身體,當然不止如此,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處。  不過在這這裡想問的是,是不是自己在家裡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如果家裡有老人在,老人肯定就會不約而同地說:「孩子還這麼小,做什麼家務?」
  • 孩子太懶不願意做家務怎麼辦?這種習慣應該從小培養
    還有部分高中生什麼家務也不做,連整理書包都還要家長代勞。是 現在的孩子真那麼懶,不肯做家務勞動嗎?其實不然, 調查結果出人意料,有82%的高中生表示願意做家務;36%的學生認為做家務很開心,是一種樂趣;有40%的學生說家長不讓做家務,也從不教他們怎麼做。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願讓孩子承擔家務。當孩子要求做家務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再幫我。」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顯示:孩子3歲就可以做家務了,別捨不得
    但是,表嫂說「這哪裡行,小孩子讓他吃還行,哪裡還指望他做家務活,只要平時別給我添亂,有時間好好學習就行了......」做家務活對孩子來說好處多據我觀察,很多家長都認為,家務活是大人做的,小孩子不用做。孩子做家務活,還不如好好學習。家長不捨得孩子做家務,從表面上看,孩子有學習任務需要完成。
  • 孩子做家務活的作用大到你無法想像
    易志斌認為,人在兒童和幼年時期一旦形成了某種生活和行為方式,長大後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很難改變,所以,父母應努力幫助孩子從小就擁有好的行為方式。本人曾見過同樣處於困境中的兩個家庭。一個家庭雖然外憂內患,但夫妻倆非常勤勞,每天還教導孩子把家裡整理得十分乾淨整潔,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有耐心而且有原則。
  • 美國家庭如何鼓勵孩子做家務?專家:列出清單明確責任和細則
    結果顯示,與難得做家務的孩子相比,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自信心更強,學習成績更好,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測試中得分更高;很少做家務的孩子對生活不滿意的可能性高30%,更容易對學習能力缺乏自信,而且容易與同齡人關係不佳。
  •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和從小做家務的娃,誰更有出息?看完就有答案了
    經常做家務和從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家長別不重視孩子從小幫家長做家務,並不是我們教育嚴苛,而是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論年齡多大,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還能鍛鍊到他的認知能力以及責任感的培養。
  • 做家務重要?日本幼兒園學生拿2塊抹布上學,芬蘭把家務納入課程
    讓孩子自己學會做家務事,很重要嗎?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家長們,你們知道嗎?美國蒙特梭利基金會理事長Tim Seldin曾這樣評價做家務的重要性:教孩子自己動手做,無論是盥洗、穿衣、準備點心或倒飲料,都能協助孩子邁向獨立之路。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曾經也有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做家務是大人的事,不應該讓孩子來做。 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做家務耽誤學習時間不說,他做完一遍之後我要花2倍的時間重新做一次,只會幫倒忙。 可多個研究數據,狠狠地打了那些家長的臉。
  • 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概率高27倍?
    昨天,一張「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在家長圈火了,這張表來自一篇名為《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的文章,作者認為,想要孩子成為精英,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還列出了各種調查研究數據: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孩子做家務跟成績、就業、婚姻都掛鈎?家長們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