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設"習慣訓練課" 教孩子們做家務

2020-12-13 東方網

原標題:學校開設"習慣訓練課" 教孩子們做家務

  27日,渝北區東和春天實驗學校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疊被子和疊衣服的生活技能。記者 胡杰 攝

  疊被子、疊衣服等家務活,很多孩子不會做,在家都是父母,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手包攬。而渝北區東和春天實驗學校開設習慣訓練課、設「習慣訓練室」,培養學生十大習慣,並讓他們會生活技能、會幹家務活。

  習慣訓練室裡學做家務

  27日上午,12歲的唐佳和同學一起,在一個房間裡認真鋪床、疊被,這不是在臥室,也不是學生宿舍,而是在東和春天實驗學校的習慣訓練室裡。

  「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來點點頭,再來彎彎腰。」老師用順口溜教孩子們疊衣服。老師拿出一件帽子衫作示範,鋪平後先折左邊衣袖,然後折右邊衣袖,「點點頭」就是把帽子往下翻,「彎彎腰」就是從中間摺疊起來。這樣一來,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把幾件衣服疊得整整齊齊。

  唐佳說,因為父母在外地工作,平時和奶奶在家。以前不會做什麼家務活,疊被疊衣都交給奶奶,學校開設「習慣訓練課」後,會做家務活了,照顧自己的能力也變強了,「爸爸媽媽都為我高興」。

  除了習慣訓練課,每年3月,學校會開設習慣訓練營,集中訓練孩子們的坐姿站姿、生活禮儀規範。每學期,每個班級還會評選「文明之星」、「禮儀之星」、「習慣之星」,孩子們身上悄然發生著變化。

  習慣「情景劇」進課堂

  「叮鈴鈴,叮鈴鈴……午餐時間已到了,同學們平時表現好,可是今天不太妙。」一年級二班教師裡,一堂「就餐講文明,節約塑美德」的習慣訓練課正在進行。

  同學們念完了幾句開場白,兩名男生就走上講臺,通過情景劇形式,再現了食堂就餐的一幕:兩人擠到隊伍裡,打了滿滿一盤菜,可沒吃上幾口,扔下筷子抹抹嘴,就跑到操場上玩耍。

  「同學們看一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誰願意來幫幫他們?」表演一完,老師就發問了。臺下的孩子們舉起手,給「情景劇」裡兩個主人公糾錯。「打飯時要排隊,不應該插隊」,「紙巾應扔進垃圾桶,不能隨手亂扔」,「飯菜吃多少盛多少,不應該浪費糧食」,「吃完午餐應該收拾餐盤」……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提出不少應注意的餐桌文明細節。

  在另一間教室的習慣訓練課上,「春風吹,陽光照,好孩子,不遲到……」孩子們打著快板,一邊跳操一邊朗誦。這是學校自創的「益德國學快板操」,學校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養成好習慣。

  校長暗訪孩子行為習慣

  在東和春天實驗學校,這樣的習慣訓練課每周都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求也有所不同。

  「2008年建校後,曾對全校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做過一項調查。就拿家裡來客人來說,超過56%的孩子要在家長提醒下才和客人打招呼,僅有35%的孩子會主動問好。」校長陳後林說,學校因此很重視「習慣教育」,「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個好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陳後林說,有時候自己還會「暗訪」孩子們的習慣。比如發現校園地上有紙團,陳後林就會悄悄觀察孩子們的舉動,或是主動問旁邊玩耍的孩子,「看看身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孩子們應養成哪些好習慣?東和春天實驗學校提出10個好習慣,分別是:孝老愛親、微笑待人、誠實守信、充滿自信、遵章守紀、站坐有姿、主動學習、合作共進、關注健康、珍愛生命。

  文明時評>

  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

  習慣養成事關個人未來。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使人泥足深陷。少年兒童正處於行為塑造、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良好習慣的養成能影響他的一生。習慣於勤奮,他就會孜孜以求奮發有為;習慣於懶惰,他就會無所事事到處溜達;習慣於優秀,他就會勇攀高峰追尋夢想;習慣於平庸,他就會事事退縮碌碌無為。

  習慣養成事關國家形象。外國人常驚訝於中國人的「嘴上功夫」。這「嘴上功夫」第一是亂吐痰,第二就是大嗓門。在國內,亂扔垃圾、排隊加塞、亂闖紅綠燈的現象隨處可見。這樣的環境不僅給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更是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形象。

  習慣是一種道德堆積。養成良好習慣要從小抓起,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通過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件事體現的,是長時間思想和行為一致的積累。

  習慣是一種文化力量。習慣一旦成為孩子們的自覺,並通過小手牽大手,就會形成一種精神,為淳化民俗、改良社會風氣提供精神引領,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崇真、向善、求美的文化力量。

  良好的習慣是人一生中寶貴的財富,讓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李朗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習慣-從做家務開始
    從小就鍛鍊幹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強,往往比不會幹家務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和別人,這種人更受別人喜愛和歡迎。家務能讓培養孩子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集中力,能讓孩子富有責任感和義務,能培養孩子獨立處事能力……;這些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 教育專家:讓孩子認為做家務是趣事容易,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卻很難
    並且,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相對低,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也較低。對於一些家長來說,與其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不如說是讓他們"搗亂"的。家長們每天也經過高強度的工作,回到家還要打掃衛生。自然是不願意再多分一些時間教孩子如何做家務的,因為這樣會疲憊不堪。
  • 成都感覺統合訓練課
    感覺統合訓練課 全方面的鍛鍊孩子的視、聽、嗅、味、觸、前庭和本體覺等,能夠增強孩子的體質,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品質。提早建立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先人一步!
  • 讓小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吧,媽媽
    今天,看了一則有趣的視頻,記錄了一個2歲小女孩做義大利煎蛋的過程。不會敲蛋殼,擰不開水龍頭,倒牛奶灑在手上......雖然每一步做起來都很艱辛,但小女孩一直在努力,最終做好的食物擺在面前,她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臉上滿是幸福。網友們紛紛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竟然這麼多?孩子做家務可以鍛鍊這些能力
    04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要著急。孩子對於成人的世界充滿好奇,像是做飯、打掃、洗衣服等等,這些在孩子的眼裡都是很酷的事情。所以家長們可以利用寶寶的這個想法,和孩子們玩「做家務遊戲」,和孩子邊互動邊做家務。2、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 孩子太懶不願意做家務怎麼辦?這種習慣應該從小培養
    還有部分高中生什麼家務也不做,連整理書包都還要家長代勞。是 現在的孩子真那麼懶,不肯做家務勞動嗎?其實不然, 調查結果出人意料,有82%的高中生表示願意做家務;36%的學生認為做家務很開心,是一種樂趣;有40%的學生說家長不讓做家務,也從不教他們怎麼做。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願讓孩子承擔家務。當孩子要求做家務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再幫我。」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這或許是很棒的答案「孩子太小,做什麼家務!」「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讀書就行了!」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往往認為離孩子很遠,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
  • 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概率高27倍?
    還列出了各種調查研究數據: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孩子做家務跟成績、就業、婚姻都掛鈎?家長們半信半疑。
  • 支招 孩子不會做家務?三年級老師是這樣拾掇的!
    今天小編分享一位臺灣三年級老師的家務訓練課,有理論、有實操,關鍵還附上了家務訓練課的指南,都是乾貨呦!緣起開學的前一、兩周,學校級任老師總是最忙碌的,忙過之後,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除了給孩子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菜色,能讓親師生在學期結束後留下滿滿的回味?
  • 暑假裡家長如何教孩子做家務?收好這份指南
    出於疼愛,很多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麼?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 勞動成學校必修課!不會做家務或不讓畢業
    這門課,學生們不僅要上滿課時,甚至考核結果還會作為畢業依據之一。——小學生要學洗衣做飯等家務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究竟要學什麼?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到底能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收穫什麼?
    可是好景不長,寶寶身上這樣的勤勞聽話的品質,沒多久就消散了,寶媽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以前孩子「叫得動」,可是越長大,越叫不動了,這是為什麼?孩子的勞動教育的意義體現在這幾個方面,在「幫助」的背後,家長們應該看到這些內容的影響和促進作用。一、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都很少做家務活?
  • 孩子常做家務好處多,巧用「5+3法則」,培養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就要抓住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從小開始引導培養。2、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愛勞動的好榜樣。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 這麼訓練學生做家務,值得收藏!
    今天小編分享一位臺灣三年級老師的家務訓練課,有理論、有實操,關鍵還附上了家務訓練課的指南,都是乾貨呦!緣起開學的前一、兩周,學校級任老師總是最忙碌的,忙過之後,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除了給孩子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菜色,能讓親師生在學期結束後留下滿滿的回味?
  • 孩子多做家務有好處,家長們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孩子們不應該當個啥也不幹的小公舉小少爺。 而且,孩子剛開始做家務,怎麼做都不會很好,很多家長就會很沒耐心的說:「你別搗亂了,放著去玩吧」,實在不可取。我們要正確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心態。
  • 愉悅寶貝育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在學校裡,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勞」就是指的勞動。由於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了,那麼作為老師,也只好以教育的形式鼓勵孩子要做哪些家務,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強制孩子必須要勞動了。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 孩子做家務活和不做家務,有什麼不同?網民:平凡與卓越的區別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獨立,那麼獨立又算什麼呢?一位河南寶媽因晚班接孩子太晚,心血來潮讓孩子自己回家,結果,孩子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坐在公車上哭,幸虧車長打電話給寶媽,孩子才得以回家。那就是強迫孩子獨立,其實教孩子獨立很簡單,從做家務開始。
  • 9個月大就可以做家務?其他年齡段的孩子該做什麼呢?
    9個月大就可以做家務?其他年齡段的孩子該做什麼呢?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做家務就是其中一種。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能力和處理事情的成熟度不同,能夠完成的家務也就不一樣。事實上,培養孩子做家務從他們9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朋友們的反應紛紛都是,連他們竟然都帶著孩子做家務啊。劃重點,關鍵詞:竟然。想想好像這樣的驚訝也不奇怪,我們普通人家庭有多少現在是會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而他們家庭保姆肯定不止一個,按理說,更加不需要做家務了。我特地去翻了霍啟剛的微博,他寫的關於做家務這個點非常認同,做家務需要父母陪伴,這是非常高質量的家庭時光。而同時又是一種為家庭成員「付出」,而付出的確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驚人的美國孩子家務清單+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做家務的神器
    做家務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是孩子培養孩子成才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都把做家務視為孩子必須掌握的能力。▲ 在美國,讓孩子做家務幾乎是每個家庭達成的共識。他們認為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承擔家務是每個人在家庭中應擔負起的基本責任。